林海音在《城南舊事》裡,寫過這樣一段話: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但是,在這個追求速度,追求效率的時代,有多少人能不焦慮,不浮躁,沉得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做一件事?
答案是:很少。我們都太害怕被別人超越,被時代拋棄,所以拼命的追逐,著急地想成功,最後,熬脫了頭髮,累垮了身體。也耽誤了自己,他們的做法真的是正確的嗎?當然不是,因為真正厲害的人,他們都懂得在這三個方面不能著急
第一個方面,遇事不著急。
有些人做事比較毛毛躁躁,出了問題也不知道怎麼處理,事情還沒有解決自己就先亂作一團,這樣只能是火上澆油,凡事學會冷靜下來,遇事想問題,干著急也是沒有辦法的,與其左右的問別人主意,還不如自己分析,把心靜下來,思路自然也就清晰起來。
第二個方面講話不要著急
大家應該不難發現,一般大的領導人或者是位高權重的人,他們講話都是比較平緩的,因為他們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有句俗話說的好,禍從口出,一般都是發生在說話急躁的人身上,他們根本不從腦袋裡想想就脫口而出,這樣不僅容易得罪人還讓自己處於沒辦法收場的地步,所以,講話一定要三思而行,把語氣放慢,這樣也能組織好自己的語言。
最後一方面就是,活得不著急
現在有很多家長一心的想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這一點也是能理解的,畢竟壓力那麼大,努力一點也是應該的,可有些家長的做法過於太心急了,一個假期恨不得給孩子報十個輔導班,成天輪流轉的去學習,這樣你認為學習效率會高嗎?當然不會,適當的讓孩子放鬆一下,幹嘛那麼著急呢,對不對?勞逸結合才是正確的學習方式。
有的人之所以會失敗,就在於做事情的時候過於心急。人一急就容易出錯,出錯就會亂了分寸,越亂就越心急,到最後落得個一敗塗地的下場。所有的事情都會有一個理想的結果。如果結果不夠好,那說明這個事情還沒有真正結束。所以你不要著急,要靜心去等,等到春暖花開、雨過天晴。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那我們就下期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