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MBA智庫 ,作者小慄子
MBA智庫
MBA智庫是經管類專業學習成長平臺,為提升全球企業管理者的能力而努力;影響百萬經管人,成就更優秀自己。旗下擁有百科、文檔、智庫課堂、資訊、商學院、培訓、智庫達人、智庫幫幫等頻道。
作者:小慄子
來源公眾號:MBA智庫 ID:mbalib
成長,其實也是在不斷地貼標籤和撕標籤。
01
標籤可以利用,
但不要被它套住
《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裡,有著史丹福大學高學歷的王驍,在面試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律師們在面試上明確表示:這就是他們要的人。
但從實習以來,王驍自身長處並沒有展現,給人更多的,是性格印象大過實力印象,帶教律師們深感對他的期待值過高。網友紛紛吐槽,他表現出來的「優越感」讓人不適。
《令人心動的offer》裡周深由此而感:很多人都會覺得他唱的每一首歌都應該是驚豔的。
對此他覺得壓力很大,表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歌手,沒有辦法每一首歌都驚豔,這樣的標籤給自己上了一個無形的枷鎖。
有個理論叫「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也叫「貼標籤理論」、「烙印理論」。社會心理學家用來說明社會越軌現象的理論。
剛入職場時,為了讓面試官或者同事領導或者客戶更快地記住我們,最快的方式就是貼標籤。
不過,標籤是一柄雙刃劍。當標籤過於深入人心,一旦人設崩塌,便是天翻地覆。
對於標籤,我們可以利用它,但不可以被它套住。
馮侖曾分享過他的經歷:
他曾經碰上一個老闆,一出門就得4輛車,有前導車、他自己坐的車,還有助理的車、警衛的車,就這樣被這個角色套住了。甚至他進到屋裡,連脫衣服都有人來幫他做。
當你被標籤套住,生活方式就離真實的世界越來越遠,很多行為就會變得不那麼自然。
正如作家李尚龍所說的:
「人最可怕的不是給自己貼標籤,而是貼了標籤就把自己牢牢控制在標籤中,從此,生活圈子越來越小,人設越來越不敢崩,活成了一個狹隘的人,最後還要自豪地和別人說: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02
找準定位優勢,
主動貼「好」標籤
前段時間,埃隆·馬斯克(ElonMusk)被《財富(Fortune)》雜誌評為2020年年度商人。
特斯拉的市值,以及他諸多改變世界的壯舉,使得馬斯克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
我們都知道,馬斯克有一個鮮明的人設(標籤):「鋼鐵俠」。
所謂「鋼鐵俠」,是能夠完成世人眼中所不能完成的任務的人。在這一點上,馬斯克用實際行動讓自己的人設樹立了起來。
28歲,以3億美元的價格賣掉了創辦的Zip2公司;
31歲,以15億美元的價格賣掉了與彼得·蒂爾聯合創辦的PayPal公司,拿著自己全部的財產投入到瘋狂的實業冒險中。
他創立的特斯拉,顛覆了傳統汽車業,開創了一個電動汽車的新時代;
他創立的SpaceX,實現了可回收、可復用的火箭發射,讓人類可以用更低的成本邁向太空;
他創立的太陽城,成為最大的消費者商用太陽能電池板安裝供應商;
他作為民營企業家,創下「人類第一次乘坐商業飛船飛向太空」的歷史
……
他曾對員工說:「我們正在改變世界、改變歷史,如果你不打算全力以赴,那你就別幹了。」
這樣敢想敢幹的「鋼鐵俠」,其實也有柔軟的另一面。
2018年8月17日,馬斯克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突然崩潰痛哭:
「過去一年是我整個職業生涯中最艱難、最痛苦的一年。睡不著的時候要麼挨著,要麼吃安眠藥。整日整夜,沒有孩子,沒有朋友,除了工作,一無所有。」
但是,在問他是否會選擇放棄時:
「決不。我不知道什麼叫放棄,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無數人感動落淚。
柔軟並沒有讓人設崩塌。反而因為這種反差,讓他顯得更加真實,人們對其「鋼鐵俠」的人設有更加真切的認識。
我們常以為標籤只是他人給的。其實,別人給你的標籤往往是附於表面。
你可以通過行為引導,讓人們給你貼上你想要的標籤。
正能量的標籤,無疑讓你贏得更多人心。
職場上,「好」的標籤可以幫助你爭取到更多的工作資源和學習資源。
03
不貼「弱勢」標籤,
不給自我設限
我們可以給自己貼上標籤來引導個人行為,但要警惕那些自己為了避開短處而貼上「弱勢」標籤。「弱勢」標籤只會讓我們越來越「不行」。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
給自己貼上什麼樣的標籤,其實也是對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你無法做出改變,很可能是因為你給自己貼上了拿不下的「弱勢」標籤。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指出人「無法改變」的原因:
如果一直保持「現在的我」,那麼如何應對眼前的事情以及其結果會怎樣等問題都可以根據經驗進行推測,可謂是輕車熟路般的狀態。即使遇到點狀況也能夠想辦法對付過去。
另一方面,如果選擇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會遇到什麼問題,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眼前的事情。未來難以預測,生活就會充滿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著自己。
也就是說,即使人們有各種不滿,但還是認為保持現狀更加輕鬆、更能安心。
「弱勢」標籤,其實也是這樣一個心理過程。
因為害怕自己的短處會拖後腿,所以貼上「弱勢」標籤來避開它。
當你避了一次又一次,給自己貼「弱勢」標籤的次數越多,慢慢地你會認為「弱」是「理所當然」的。然後「理所當然」地越來越弱,直到真的拖你後腿,直到你認為「真的沒法改變」了。
這通常會讓你低估「今天」的價值,錯過更多可以改變的時間。
正所謂:「很多內向者會給自己貼不擅長公開表達的標籤,其實不是。如果你在上一次會議上沒表現好,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的準備度還不夠。」
△
寫在最後
成長,其實也是在不斷地貼標籤和撕標籤。
對一個人來說,好的標籤,應該是流動的,可以讓你成長。而不是將自己定型,為了穩定而阻礙自己進步。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讓標籤為他所用,而不是被它禁錮。
作者:小慄子。MBA智庫專欄作者,一枚專注自我投資,向陽生長的00後。MBA智庫——管理者專業學習成長平臺,兼具熱點與乾貨,頂尖管理知識、進階職場指南。APP、頭條號、微博@MBA智庫。
掃一掃關注光明網微信視頻號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令人心動的offer》扎心一幕:真正厲害的人,從不被標籤拖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