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學生畢業後的關鍵字只有一個,就是「找」,即找工作。而如今,除了「找」外,又加了一個「考」,這類大學生被稱為「考碗族」,而這個「碗」涵蓋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銀行、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既然有這麼多「碗」,到底哪個才是「鐵」的,哪個是「瓷」的呢?相信有不少大學生搞不清楚。今天咱們就來談談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的區別到底是什麼?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鐵飯碗」?
我們常聽說的一個詞叫「在編」,看新聞經常看到,某某是該單位(一般為政府單位)的正式「在編」員工,又或者某某為本單位「非在編」員工,那麼「在編」和「不在編」有什麼區別呢?其實這裡所說的「編」就是公務員(也稱行政編)或者事業編,而「非在編」的意思就是合同工,翻譯成老百姓話就是「臨時工」,當然這個臨時工也是相對的,有的人可能幹一輩子。
公務員和事業編人員的工資由政府財政承擔(差額事業編、自收自支事業編除外),旱澇保收,撐不著也餓不著,只要不犯嚴重錯誤,不主動辭職,就不會有失業風險,所以公務員和事業編是「鐵飯碗」,而且這個「鐵飯碗」硬度還是槓槓的。
國企和銀行屬於同一類,這些單位其實屬於企業範疇。招聘形式也有多樣,有的會採取公開考試,有的則會像民營企業招聘一樣,當然也不排除有通過「關係」進入的。國企雖然不是政府機關,但因為有政府財政撐腰,破產的可能性不大,失業的風險也很小,而且待遇一般比政府機關要高。不過有些國企會有一定的考核標準,如果完不成任務,或者國企改制,失業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國企雖然也算是「鐵飯碗」,但硬度不夠。
三支一扶和大學生村官屬於同一類,都是為了鼓勵大學生服務基層而提出的就業政策。在很多地方,三支一扶和大學生村官也是需要經過層層考試選拔的,其中大學生村官一般要求黨員、優秀學生幹部,所以能考上的大學生也是具備一定能力的。但是這兩類崗位算「鐵飯碗」嗎?
根據三支一扶和大學生村官的相關政策,這兩類崗位並非公務員也非事業編,因為都有一定的服務期限(一般為1-4年),所以這兩類不屬於「鐵飯碗」。但是在服務期限結束後,可以參加公務員考試或事業編考試的定向招聘,競爭會相對小一些。
在2017年四川大學生村官考試公告中,明確說明「新選聘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期滿、考核合格後,可通過定向招錄方式錄用一定數量的選調生、公務員,其餘人員通過考核招聘方式全部招聘為鄉鎮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就意味著大學生村官服務期結束後,或者可以直接轉為事業編。所以三支一扶和大學生村官雖然不是「鐵飯碗」,但能幫助你考上「鐵飯碗」,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大學生競爭這兩類崗位的原因。
好了,看完分析後,你是否對公務員、事業編、國企、大學生村官有了新的認識呢?你的「碗」又是啥材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