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銘記創業史 奮進新時代

2020-12-17 中國航天報

「不忘艱辛創業史

同心奮進新時代」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傳報導航天各單位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發展歷程,本報策劃推出了「不忘艱辛創業史 同心奮進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航天企業輝煌發展歷程形象展示特刊。國慶期間陸續推出特刊。

1956年12月,在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的大力倡導和親自主持下,我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空氣動力研究室在北京西郊誕生,研究室主任莊逢甘博士帶領18名青年學子開始了艱辛的創業。1959年,研究室擴建為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一大批大學畢業生、技術人員和軍隊幹部來到雲崗,掀起空氣動力試驗基地的建設浪潮。

上世紀60年代,面對內外交困的國情,建設者們發憤學習、深入實踐,自主設計和建造風洞,探究試驗方法,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建成了我國第一個設備配套、技術力量雄厚的大型空氣動力試驗研究基地。

上世紀70年代,航天氣動人積極投身於被譽為「淮海戰役」的第一代遠程飛彈研製任務中,開展氣動問題攻關,為突破「熱障」、確保我國自行研製的洲際飛彈成功飛向太平洋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世紀80年代,攻克「黑障」的戰役打響,航天人在壓縮「黑障」的艱難探索中奮力前行,為型號研製鋪平了道路。

上世紀90年代,航天人開始了解決「神舟」飛船氣動問題的新徵程,通過大量風洞試驗和數值模擬,解決了飛船的氣動外形、氣動力和氣動熱問題,為載人航天工程的順利實現掃清了氣動障礙。

莊逢甘題詞

十一院辦公樓

進入21世紀,空氣動力學技術擔負起了引領空天事業發展的重任。2004年10月15日,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簡稱十一院)宣告成立,航天空氣動力事業開啟了新篇章。

新世紀初期,十一院創新能力明顯增強。

空氣動力技術研究與實驗水平不斷提高,完成了以專項工程、973、863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標誌性成果,多項技術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開拓了中短程無人機、微型飛行器以及太陽能高空無人飛行器等特種飛行器研究領域,跨入我國無人機研製先進單位的行列。航天技術應用產業應運而生,培育的環保產業從脫硫逐步拓展到脫硝、水處理等業務領域,工程業績逐漸遍布全國市場;逐步積累起來的測控產業系列新產品研製能力快速形成,傳感器產業化能力不斷增強……十一院形成了空氣動力、無人機、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1.2米三聲速風洞

汽車環境風洞

黨的十八大以來,十一院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空氣動力技術研究與實驗水平不斷提高,經濟規模快速增長,深度參與國家重大工程研製,拓展火星深空探測領域,開拓星空飛行試驗氣動技術平臺,突破一大批重大關鍵技術,空氣動力技術研究保持國內領先水平。特種飛行器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彩虹系列無人機突破大批關鍵技術,佔據了國內無人機行業的制高點,T系列太陽能無人機和彩虹-5無人機實現首飛,多款新型無人機和機載系統陸續立項或啟動工程設計、應用示範等工作,圓滿完成無人機型號生產交付,在產業化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十一院成功推動無人機業務重組上市,實現了優質資源與資本市場的快速接軌,為彩虹無人機高端化發展奠定了基礎。航天技術應用產業迅猛發展,環保產業業務拓展到石化、火電、冶金、建材、市政等多個領域,建造了一大批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工程,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測控產業銷售收入穩步提升,經濟規模快速擴大,先後完成對浙江南洋傳感器公司的收購控股、對測控技術事業部和北京航天易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業務整合,實現了轉型升級和良性發展;通過無人機資產重組上市進入新材料產業領域,實現了市場穩步增長,其中電容膜保持領先地位,太陽能背材基膜和光學膜均排名市場前列……空氣動力、無人機和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相結合的多元化產業運營模式,為十一院進一步做大做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積聚了力量。

太陽能無人機

華能北方電力海勃灣電廠脫硫工程

傳感器產品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機遇和新挑戰,十一院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在集團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以政治建設為核心,統籌推進全院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十一院圍繞院戰略發展規劃和構建世界一流空氣動力研究院的發展目標,堅持科技創新,加強基礎性研究。圍繞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上著力突破。培養造就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營造有利於創新的文化氛圍。把深入開展產業結構性調整作為深化改革和實現轉型升級的突破口,積極探索發展混合所有制,在鞏固空氣動力核心地位的同時,迅速提高特種飛行器、航天技術應用產業的經濟規模。持續加強黨的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把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作為推動院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動兩個主體責任全面落實。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全院幹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8·26」重要批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集團公司第七次工作會議戰略部署,為建設航天強國、建設世界一流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而不懈奮鬥。

航天精神永傳承

彩虹無人機團隊

彩虹-5無人機

從1999年伊始開始無人機的論證和研製工作,歷經20年的風雨兼程,十一院的彩虹無人機團隊從最初的7人項目組發展成如今500餘人的專業團隊。

20年的艱苦奮鬥彰顯了彩虹無人機團隊恪守航天報國的初心,20年鑄就的絢麗彩虹昭示了彩虹無人機團隊航天強國的使命擔當。

他們傳承航天「三大精神」,秉承「創新、實幹、包容、奉獻」的理念,為將彩虹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無人裝備與服務提供商,實現他們的航天夢、彩虹夢而不懈奮鬥。

堅持創新驅動,引領發展方向。彩虹無人機團隊始終堅持空氣動力原始創新,積極探索無人機技術發展趨勢和應用模式,全面突破無人機系統研發、製造和試驗相關的關鍵技術。

彩虹系列無人機已經形成了覆蓋低、中、高空和臨近空間相結合,低、高、超聲速兼備,大、中、小型相匹配的無人機產品型譜,為國內外軍地多個用戶提供了體系化空中智能無人系統解決方案。

積極踐行強軍首責,走融合發展之路。

首先,重視市場融合。一型裝備服務兩個市場,充分利用國外實戰經驗為我軍無人裝備戰鬥力提升和體系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注重產業融合。積極貫徹集團公司資產證券化和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完成業務與資產整合、依託公司平臺借力資本市場完成上市,成為國內無人機第一股;統籌建立開放共享平臺,吸引社會優質資源打通上下遊全產業鏈條共謀發展。

第三,推進重點型號列裝,深度融入我軍裝備體系,走深度融合發展之路。

多年來,該院堅持人才戰略,打造傳承航天「三大精神」的人才團隊。

彩虹無人機團隊聚焦以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航天科技集團十佳青年為代表,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高層次人才。同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佔先機,以管理促效益,在滿足崗位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平臺搭建,優化布局,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人強我勝」的創優爭先的良好局面。

彩虹無人機產品覆蓋多個國家和地區,並經實戰檢驗,在國際外貿市場享有盛譽;在地質勘探、海洋保護、應急通信、管道巡線、三維測繪等多個民用市場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是深度融合發展的典範。

星空團隊

星空團隊是十一院為滿足飛行試驗需求而組建的一支年輕隊伍,平均年齡33歲。該團隊發揮氣動專業優勢,在新的試驗領域幾乎沒有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挑戰了多項前沿技術難題,成功完成了平臺研製與試驗任務,為工程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試驗任務以空氣動力創新技術驗證為目標,團隊弘揚航天「三大精神」,歷時3年,加班加點搜集資料、討論問題,克服條件限制,不辭勞苦,歷經多次更改,最終確定了方案。

為了確保試驗安全,團隊成員有時冒著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踏著沒膝的大雪,有時頂著40攝氏度的烈日、迎著滾滾的黃沙,進行實地察看,出色完成了相關任務。

他們堅持嚴謹的科學精神,在技術「雙想」中不放過一絲一毫問題,經過大膽推斷和理論計算,及時發現了毫秒級的安全隱患;他們頂著壓力,團結一致,開始了長達半年之久無比艱辛的探索;他們廣泛動員,協調各方,凝聚了全院的氣動技術力量進行集智攻關;他們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地密集開展科學試驗。

蒼天不負有心人,經過3年的刻苦攻關,他們終於攻克雄關險隘,獲取了多項寶貴的數據,成功解決了多項科學問題,攀上了國內氣動試驗研究的新高峰。

本版圖片由航天科技集團十一院提供

文/苑軒

編輯/ 孫喆 張曉帆

監製/許斌

相關焦點

  • 宗申動力擬聯手航天十一院合作發展航空發動機業務
    中國證券網訊 宗申動力9月26日晚間公告,公司於9月26日與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簡稱「航天十一院」)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航空發動機技術研發、航空動力裝備研製試驗、中小型航空發動機製造、航空動力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 【衛津路校區】航天科技九院、十一院天津大學專場雙選會
    宣講會:雙選會: 一.單位簡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是航天電子專業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是我國航天電子領域的旗艦企業和航天領域電子技術整合的專業研究院。航天九院共榮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在內的國家級科技獎項30餘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委級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在內的省部級科技獎項近1000餘項,申請各類專利1300餘項。
  • 從國防部五院到航天集團:中國航天院所發展史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開端,錢學森領銜的國防部五院至今仍被視為1949年以來中國最著名的傳奇  —《瞭望東方周刊》特約撰稿吳銘| 北京報導  從錢學森領銜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到今天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的航天事業走過了被稱為傳奇的
  •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2所:從一無所有到國內一流
    「不忘艱辛創業史 同心奮進新時代」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傳報導航天各單位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發展歷程,本報策劃推出了「不忘艱辛創業史 同心奮進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
  • 航天科技集團提出十三五目標:資產證券化率達45%
    ◎每經記者 劉燦邦  據《上海證券報》3月11日報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張建恆日前表示,航天科技集團到「十三五」末的資產證券化率目標是45%,而2015年底這一數據僅為15%左右;另外,科研院所改革也將於今年啟動,除了國家政策不允許的以外,改制後全部要進入資本市場
  •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建設:建設航天秉初心 乘勢風雲夢必成
    「不忘艱辛創業史 同心奮進新時代」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方位宣傳報導航天各單位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的不平凡發展歷程,本報策劃推出了「不忘艱辛創業史 同心奮進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
  • 回眸2020,奮進2021 | 九天攬月!看宇宙星辰裡的航天「硬」科技
    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有著「航天液體動力之鄉」的美譽。航天科技集團六院是我國唯一集運載火箭主動力系統、姿軌控動力系統及空間飛行器推進系統研究、設計、生產、試驗為一體的航天液體動力技術研究院,陝西也因此有著「航天液體動力之鄉」的美譽。從創建以來,參加了我國幾乎全部的火箭發射,被稱為中國的「金牌動力」。
  • 航天科技集團七院:藏巴山蜀水 創航天奇功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趙竹青)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七院了解到,在歷經三線建設、脫險調遷、改革重組和轉型升級發展等多個階段,七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已成為以防務裝備、宇航產品、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服務業為主業,航天製造優勢突出、自主創新能力較強的高科技企業集團。
  • 航天科技面向全國招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現面向全國招收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熱忱歡迎有志者!
  • 「輝煌70載 奮進新時代」| 杭州市商旅集團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來源: 杭州綜合頻道 舉報   2019年9月16日19時「輝煌70載 奮進新時代
  • 東方紅航天生物:做21世紀航天生物技術創新之路的奮進者
    航天生物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有力象徵。北京東方紅航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下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發起成立的重要航天生物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來,便一直不忘初心,致力於航天技術應用型健康產品和家庭生活用品的研發與生產。爭做21世紀航天生物技術創新之路的奮進者。
  •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0所:制鎮國之器 鑄華夏之魂
    上海西南一隅,黃浦江支流合圍起一個面積約4200畝的小島,島上綠樹成蔭,環境幽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800所便坐落在這裡。1958年9月30日,800所的前身國防部五院一分院第二設計部正式成立,肩負起國家賦予的研製第一代地空飛彈的任務。1965年7月,800所由北京遷至上海。
  • 零距離接觸航天科技 「航天精神中華行」杭州站啟動
    浙江在線10月17日訊(見習記者 何冬健 通訊員 張振翔)10月16日上午,「航天精神中華行」(杭州站)活動在浙江展覽館正式啟動。本次活動以「銘記中華歷史,傳承航天精神」為主題,在現場設置了「兩彈一星」、長徵火箭、載人航天、衛星應用、深空探測、航天科技互動、航天技術應用、趣太空VR體驗等50多項內容,展現了60多年來中國航天事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院史館落成開館
    11月16日,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建院61周年之際,經過1年半的充分醞釀、精心準備,歷時2個多月緊鑼密鼓的建設布展工作,二院院史館落成並投入使用。 二院院史館是弘揚二院歷史文化、感悟航天精神的教育基地,全面展現二院整體面貌,引導參觀者了解二院的歷史、使命、主業和輝煌成就。
  • 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招聘信息看志願的選擇
    有限公司是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主要從事運載火箭、各類衛星、載人飛船、貨運飛船、深空探測器、空間站等宇航產品和戰略、戰術飛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試驗和發射服務。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也是我國唯一的洲際戰略核飛彈研製生產單位。
  •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8358所開展「趣航天」科普活動
    「趣航天」主題科普活動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拉開帷幕。 張道正 攝中新網天津4月22日電 (記者 張道正)為了慶祝第四個中國航天日的到來,4月22日,一場以「趣航天」為主題的航天科普活動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第八三五八研究所拉開了帷幕。據悉本次航天科普活動將持續10天,本次航天日活動將普惠千餘名中小學生。學生們積極參加「趣航天」科普活動。
  • 中華航天博物館館藏「天問一號」徽寶套組見證中國航天史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成為銘記這一航天盛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徽寶套組《天問一號》耀世首發,一璽一箭,一飛沖天,由中華航天博物館官方權威監製,中國最強玉雕天團以國玉和田傾力打造,一經發行便引起了強烈的航天收藏熱!NO.0001《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徽寶套組由中華航天博物館永久館藏,意義非凡!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袁潔調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董事長
    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關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調整的決定:袁潔同志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職務。免去高紅衛同志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
  • 【主題教育】農安縣局:銘記光輝歷史 凝聚奮進力量
    【主題教育】農安縣局:銘記光輝歷史 凝聚奮進力量 2019-11-26 2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一部成立集團首家黨建書苑
    12月26日,全國文明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一部舉辦了黨建書苑揭牌儀式,這是中組部黨建讀物出版社與一部共同打造的集團公司首家黨建書苑。 一部黨建書苑揭牌儀式  一部黨委在集團公司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落實集團公司第七次工作會精神,嚴格按照集團黨建統一部署積極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