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想長距離的體驗一下凱迪拉克的車子,一方面是因為我有不少在外企做高管的朋友都是凱迪拉克的車主,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我熟悉的一個臺灣汽車設計師對凱迪拉克的可感知質量尤其得追捧。所以,當這些原因構成的小誘惑在經過了長時間的發酵之後,就促成了今天的這篇試駕報告。
實話實說,這麼多年高低也開過不少車,但是仔細算來我竟然還真的沒有開過凱迪拉克。於是,這一次我乾脆就從旗艦開始——凱迪拉克CT6,而搭載了3.0L V6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和全時四驅系統的40T版本。
先不去聊什麼美式的設計,光是這個405馬力的最大輸出功率和全時四驅系統就足以讓人興奮一陣了。從配置的角度上來看,我們試駕的這輛凱迪拉克CT6為40T領先型,是整個車系中的次頂配車型,官方售價為67.99萬元。。
關於這輛車的外觀,我只能這樣形容,這輛車真的很出片。美式車所強調的那種張揚設計幾乎讓這輛凱迪拉克CT6適應了我們這一趟試駕過程中所有的場景。
甭管是充滿歐式風情的酒莊還是中國古典的漢文化景區,凱迪拉克CT6停在那裡都是毫無違和感的。甚至在這醇香的霧霾天裡,也同樣不影響拍片的質量。我閉上眼睛也同樣可以想像出這輛車在其他場景下的效果,比如說江南的小鎮,再比如說上海的外灘。等等。
對於一輛車而言,能夠得到攝影師的肯定,基本上也證明了凱迪拉克CT6在造型方面還是成功的。而這種成功一方面得益於大張力的細節呈現,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大尺寸的車身下所帶來的那種穩定感。
超過五米的車身和超過三米的軸距足以讓所有的線條都可以有一個順暢而舒展的交代。所以,凱迪拉克CT6停在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會讓人覺得太過於張揚,相反是一種不怒自威的霸氣。
車內空間確實沒什麼好說的,這個級別的車型可以非常任性的浪費外廓尺寸的每一毫米,前後排的乘坐尺寸當然也就失去了進一步闡述的必要。只要記住,這輛車的空間足夠寬敞,在乘坐四個人的時候每一個乘客都會非常舒服就OK了。
重點還是放在試駕感受上吧。3.0L V6雙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輸出怎麼說呢,的確是很暴躁。油門踏板的每一次小幅度的運動都會轉換成轉速表指針的快速攀升和車速的迅速提升。
無論是在起步階段還是中段再加速,這臺3.0L V6雙渦輪增壓發動機都會以一種非常直觀的方式來高速駕駛者什麼叫做遊刃有餘。而這種直觀的方式就像是有人一腳一腳的踹著你的屁股一直把你往前踢,而這種推背感的呈現和寶馬M系列的風格還的確有那麼些異曲同工的地方。
強大的動力輸出表現對於中國的高速公路而言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友好,或者說,這個動力對於國內的高速公路而言,有些過剩了。在120公裡每小時的限速下,凱迪拉克CT6的動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一種累贅,因為我必須時刻緊盯著車速表,然後小心翼翼的控制著腳下的油門踏板,就生怕被隨處可見的電子測速抓個正著。
所以,這一路高速下來還是有點累的,我想,這輛凱迪拉克CT6和我的感覺應該是一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超車倒是成為了一種長期壓抑之後的淋淋盡致的釋放。
另外,四驅系統的加入也讓我屁股下坐著的這輛凱迪拉克CT6跑起來穩定了不少,四條輪胎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都穩穩的抓住地面。高速變線的整車循跡性也是要比兩驅車型好上不少的,唯一遺憾的是,河北境內沒有下雪,也就沒能找到什麼溼滑路面來體驗一把四驅系統的穩定性。
即便是在紅燈過後的大腳油門起步,也並不會感覺到兩驅車型那種明顯的重心後移的情況,前橋在儘量的拉著車頭往前跑,使得整個加速過程中車身的姿態會穩重不少。起步也要迅速得多。
實事求是地講,超過五米的車身以及超過三米的軸距還是讓它開起來顯得有些巨大的,即便是擁有著很躁動的動力,尤其是在經過一些帶有溝溝坎坎的障礙的時候,長軸距的設計還是要多加些小心的。
不過,後輪隨動轉向技術可以說是對凱迪拉克CT6碩大的車身尺寸進行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彌補措施。除了在原地打方向的時候可以看到後輪在小幅度的運動的時候,原地調頭則是可以最為直觀的呈現出凱迪拉克CT6這一優勢的地方。
在傳統的認知裡可能一把過去不去的調頭,在凱迪拉克CT6上是可以一氣呵成的。在此之前,這種感覺我只有在開雷克薩斯GS上才有過。事實上,我們在高速上的快速變線所帶來的穩定感也在很大程度上拜四輪轉向系統所賜。
想像一下,這輛車同時具備了4WD和4WS,這不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汽車技術宅們夢寐以求的中型轉向技術的精髓嗎?如果軸距能短一點,車身能短一點,做到像三菱EVO那樣大小的尺寸,那這輛凱迪拉克CT6就真的完美了。不過,如果這樣的話,它就不能叫做行政級轎車了。
在經過了兩天的朝夕相處之後,我對於凱迪拉克CT6的定位也有了一個明確的定義,在我看來,凱迪拉克CT6絕對是一款長時間高速巡航的利器,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可以做到足夠的優秀——澎湃但不暴躁,沉穩但充滿樂趣。
凱迪拉克CT6作為美式豪華的代表,自2016年上市以來,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打破了傳統豪華的那種「柔美」,而是用近乎磅礴的澎湃動力以及前衛的科技感來詮釋另一種豪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