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龍昨日親上火線說明使用工業用油疑雲,並出示澳洲原廠食用及規格證明文件,表示去年到今年的12批牛油都是食品用油。(記者方浚哲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灣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昨天下午在記者會中保證:「從過去、現在、到未來,我們的烘焙用油都可安心食用,如有一句謊話,立刻關廠停業」。陳飛龍昨日傍晚接受臺媒訪問時感嘆,證明文件依臺「食藥署」規定在昨日中午之前送達,沒想到一直未能給個公道,他強調,等這個事情水落石出,「我要代表南僑和所有的受災廠家向臺當局申請賠償。」
陳飛龍說,「食藥署」和桃園縣衛生局訪查南僑以後,已確認南僑的油在質量安全上沒問題,但因為報關文件上有「工業用」字樣,所以要出口國澳洲政府的官方文件證明誤植的5筆進口油是可食用的一級牛油。
而所謂的官方證明,陳飛龍強調,是「食藥署」透過澳洲駐臺代表處向澳洲農業部查詢,經澳洲農業部確認後發出的證明文件,同樣的,文件是農業部給澳洲駐臺單位,再由駐臺單位發給「食藥署」和桃園縣衛生局。「這是官方對官方交涉,又不是透過南僑經手取得,還要證明什麼?」
陳飛龍感嘆,60年商譽累積不易,昨天因「食藥署」一句話就毀了,連南僑下遊廠家都跟著被害,尤其是全家1000個點的冰淇淋產品。他表示,全家用南僑的椰子油,菲律賓官方昨天下午2點前出具沒問題的證明,但「食藥署」始終不願公開澄清,讓全家冰淇淋恢復銷售,「害全家被消費者罵死了,我也很難過。」
澳洲、菲律賓說「OK」的文件陸續送達,「食藥署」昨日下午又說南僑故意規避查核,「規避的動機是什麼?」陳飛龍表示,南僑有12筆交易,這次出錯的5筆,澳洲已證明是可食用的牛油,既然可食用,又何懼之有?退一步說,工業用牛油和可食用牛油的價差只有10%左右,這種價差根本不敷加工製作成可食用油的成本,南僑為何要這樣做?逃稅嗎?兩種牛油的進口關稅都是零,根本不用逃。為了省幾天審查時間的方便嗎?要省也是12筆一起省,有光省5筆的道理嗎?
「錯了就要承認,不論是官是民!」陳飛龍指出,南僑報關文件填錯了,對南僑一家該做行政處分,南僑就該認錯、受罰,「但如果『食藥署』下架的決定錯了呢?真相不是像『食藥署』所說的,就應該補正、澄清、還廠商一個公道、給消費者一個安心」,而不是另外再給自己一個下架合理化的理由。
陳飛龍表示,臺當局一定要還「南僑出包」的公道,等事情水落石出,「我要代表南僑和下遊廠家,集體向臺當局申請賠償,臺當局不管賠南僑多少錢,我都要捐出來做食安基金。」陳飛龍強調,食品加工業絕對該管,但不是像現在「各單位推諉卸責、人人杯弓蛇影、搞得天下大亂」這樣管法。
就像關稅20%的豬油,他說,豬油在臺灣一年供需缺口好幾萬噸,一定要靠進口,而可食用豬油的質量好壞,一公斤才差幾塊錢,哪裡經得起2成的關稅成本,到最後,正規的廠商不做豬油,黑心廠商就趁虛而入,這是「劣幣驅逐良幣」。
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邱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