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還是「西進」?——重慶臺商談臺灣當局「新南向政策」
新華社重慶3月3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陳舒、趙宇飛、劉恩黎)民進黨當局上臺後力推所謂「新南向政策」,意圖逆阻、切割臺灣與大陸之間日益緊密的經濟聯繫。對此,多位在渝臺商表示,「新南向政策」實為下策,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參與大陸的「一帶一路」等新戰略,方是紓解臺灣經濟困境的良方。
圖為何玉玲接受記者採訪,劉恩黎 攝
去年10月,涉足大陸市場已20年的臺灣南僑集團在西部重鎮重慶設立新據點。集團大陸事業營運長陳正文表示,重慶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不僅是「渝新歐」大通道的起點,也處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點,廣袤的大陸西部地區蘊含無限商機。
「 一帶一路 倡議的推行,將進一步促使重慶這樣的城市成為大陸對外開放的前沿,因此我們決定加大投資。」南僑集團重慶僑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商務副代表王淑靜說。
臺晶電子(重慶)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建福對此也深表贊同。「重慶為我們企業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他表示,大陸方面一如既往對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便利,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我們不會放棄在大陸已有的基礎。」
已深耕大陸市場18年的重慶永固新型建材公司董事長簡國釧表示,雖然目前大陸的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但這並不會影響臺資企業紮根大陸、向西發展的腳步。
「對於企業而言,市場是我們最關注的。我的企業主要是做混凝土的,產品以內銷為主。東南亞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風俗都大不相同,這 渾水 我不會趟。」他說。
圖為南僑集團重慶分公司首席商務副代表王淑靜接受採訪(右一), 陳舒 攝
重慶元創汽車整線集成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振豐也不看好臺當局所提的「新南向政策」,他認為臺灣企業走「南向」的競爭力有限,「能存活的估計寥寥無幾」。這位來自臺灣高雄的企業家表示,臺灣企業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與大陸合作。「畢竟我們是一家人,語言、文化都是相通的。而且,大陸一直對臺商抱持善意,為何我們要拒絕這份善意呢?」
在重慶創辦跨境電商平臺「臺灣直購網」的臺商何玉玲則表示,就電子商務而言,目前臺灣企業最穩妥的辦法還是到大陸設立公司,大陸環境相對成熟,以大陸為「出發點」做起來更有希望,而直接「南向」則很難成功。
重慶市臺辦統計顯示,2016年重慶新增臺資企業81家,同比增加58.8%;合同臺資3.19億美元,同比增加65.3%;實際使用臺資2億美元,同比增加29%。由這組數據顯見臺商「西進」的熱情。在渝臺商受訪時普遍表達了這樣的觀點:臺商加大投資大陸,意在通過參與大陸一系列新戰略,提升自身的全球競爭力。反觀臺當局企圖壓制、阻滯兩岸經濟關係,推出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新南向政策」,臺灣企業界顯然是不「買帳」的。
圖為黃星瑋接受記者採訪,劉恩黎 攝
「集團在東南亞設有工廠,規模和產品有限,而這幾年我們一直在追加對大陸的投資,還計劃把公司在泰國的產品引進大陸來銷售。我們對大陸市場很有信心。」王淑靜說。
重慶臺商協會會長、重慶百吉廚房用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勳說:「 新南向政策 是民進黨的一個政治口號,要控制企業難度很大。大陸經濟體量那麼大,臺灣不可能放棄大陸市場,希望臺灣當局不要因政治因素讓臺灣自我封閉,這會帶給臺商莫大的災難。」
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