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10條常識!家長做錯,就耽誤孩子了

2020-10-03 班主任智庫

全文長 24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 分鐘



活學活用這10條教育法則,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今天這篇文章,推薦老師轉給家長看看!


01

歸屬法則


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廢話,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但實際上,每個家長都做到了嗎?


比如,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任性,養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有的家長之間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吵,破碎的、長期分離的家庭更讓孩子缺少歸屬感。


如果家庭變化不可避免,家長更要重視對孩子的安慰疏導,而不可採取疏於管教、溺愛、過分嚴厲等錯誤做法,更不能因家庭破裂而遷怒於子女。


02

希望法則


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長把這種希望都轉化為了給孩子的精神壓力,卻沒有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優秀家長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肯定,告訴他們「幹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時沒有做好,也要善於用鼓勵的話語讓孩子看到希望。這就是採用希望法則來激勵孩子


有的家長對孩子期待值頗高,卻不善於用希望法則,總愛找差距挑毛病。有的孩子平時考試都能考98-99分,家長卻非要追究為什麼沒考100分。這種過於苛刻的高標準、嚴要求適得其反,會扼殺孩子的希望,使其灰心喪氣。


03

管理法則


在孩子未成年前,父母有管教的責任。


有的家長愛對老師說:「以後就把孩子交給你了!」還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忙,平時對孩子不聞不問。這些都屬於家長的失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責任無人可以替代。孩子天生對家長有依賴感,家長給予孩子應有的教育、陪伴和關懷,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和被支持感,遇到問題會求助於家長。


因此,家長絕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脫自己的管教責任。但這種管教應該是建立在親情之上的,人性化、科學而理性的,不可把孩子作為私有財產來對待,簡單粗暴,毫不顧及和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人格。


04

聲音法則


要傾聽孩子的聲音。


家長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他們才會說出真實想法。如果大人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忽視他們的心聲,久而久之,他們會不敢對家長說真話,不愛與家長交流。


而且,家長是孩子的老師和榜樣。如果家長不耐心傾聽孩子的話,孩子也會效仿,不肯聽大人的話,以至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


凡是與孩子自己有關的事情,例如搬家轉學、選課外活動、參加考試比賽等,一定要先與孩子商量解釋,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見,也要讓他們覺得家長是徵求了他們的看法的。不然的話,家長的好心很可能沒有好報。



05

榜樣法則


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孩子的教養、興趣、愛好等,多半來自生長環境的耳濡目染


父母、兄姐、親友、師長、社會關係等都對孩子產生影響。母親對於女孩,父親對於男孩的影響頗為重要。


除了家庭內的榜樣,家長也要注意所交往的社會關係和常去的場合對孩子的影響,例如孩子崇拜的偶像是什麼樣的人。


如果發現孩子誤交損友,不要武斷地阻止他們來往,而要首先了解情況,幫助孩子。孩子們都需要友誼,害怕孤獨,有些孩子是因為搬家轉學到新環境沒有朋友,而與一些「問題學生」為伍的。


06

求同存異法則


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並儘量理解他們。


孩子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們會有很多不符合常規的幻想。其實這些正是童心的可愛之處。如果大人認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潑冷水,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好奇心,也會讓他們因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純真的孩子才敢於童言無忌。要結合「聲音法則」,鼓勵孩子敢於表達,正面肯定孩子的想法。當然,如果一些看法、說法脫離實際或者會引起麻煩,也要耐心地解釋


家長要儘可能理解孩子思維的特點,哪怕他們講話詞不達意,也要耐心地與他們交流。粗暴打斷或嘲笑他們講話的行為,會對孩子的表達能力造成傷害,使他們羞於在人前開口。


07

慎用懲罰法則


要讓孩子甘願接受處罰,並避免體罰。


單純的懲罰,尤其體罰,是非常負面和拙劣的教育方式。從小被暴力處罰的孩子,很多長大之後也會有暴力傾向。因此不提倡使用體罰,但當孩子犯錯時,也可以採用適當的方式做些處罰。


懲罰的前提是,必須要讓孩子認識到做錯了事,甘願接受處罰,下不為例。懲罰方式也要合理,可以採取不讓他們做喜歡的事情,比如可以罰其幾天不許看電視、上網、玩遊戲。


千萬不要把一些應該做的正面事情當作處罰。比如罰孩子寫字,會讓他們認為寫字是壞事從而產生厭惡情緒,一做這些事就會有被處罰的感覺,造成心理陰影。


08

後果法則


讓孩子了解其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


有時候,孩子惹了什麼麻煩或想做什麼標新立異的事情,連成人都沒搞清楚其後果和危害,就對孩子橫加指責或阻止,這當然無法服人。


若要教育得孩子心服口服,家長、老師等成年人首先要周密思考每件事的前因後果,然後好好與孩子談談,可以從後果的好壞開始,反過來解說該不該這樣做,曉之以理,孩子會明白的。



09

結構法則


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家長做到這一點並不難,法制教育融匯在社會生活和學校教育之中,孩子從小就受到全方位薰陶,心中都有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還往往會反過來影響家長。


但是,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遵紀守法的榜樣。建議家長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幫助孩子明確什麼事是不合乎道德和法律,必須避免的,讓孩子從小懂得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0

獨立性法則


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留出心理空間。不必處處圍著孩子轉,你覺得是關心照顧孩子,孩子卻覺得你控制得太嚴。


家長也應允許孩子一定程度上保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主動權和決定權。當然,家長還是要在孩子附近注視著,當好引導者和陪伴者,而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家長對孩子的管理管教,應注重大的方面,注重原則性,而不是事無巨細,什麼都管。


年齡小的孩子,還需要家長給予一些生活學業上的幫助和指導,但也要適當給他們機會鍛鍊獨立性。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家長就不要管得太細,力所能及的事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幹,家長只給一些指導性的意見,即使孩子犯錯了,也可以從中吸取教訓,獲得成長。

相關焦點

  • 成功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10條常識!家長做錯了,就耽誤孩子了
    1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條看起來是廢話,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但實際上,每個家長都做到了嗎?優秀家長都懂得,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及時的肯定,告訴他們「幹得好」「太棒了」。即使孩子一時沒有做好,也要善於用鼓勵的話語讓孩子看到希望。這就是採用希望法則來激勵孩子。有的家長對孩子期待值頗高,卻不善於用希望法則,總愛找差距挑毛病。
  • 成功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10條常識
    1 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這條看起來是廢話,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但實際上,每個家長都做到了嗎?比如,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由著孩子任性,養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 掌握這10條常識,成功的家庭教育關鍵所在
    學術界泰曼·詹森認為:「成功的家教產生了成功的孩子,而失敗的家教產生了失敗的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家庭教育是所有其他教育的基礎,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成功的家庭教育,必須具備以下10個常識:一、歸屬規則確保兒童在健康家庭環境中成長這個看似胡說八道,哪位父母不想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但是事實上,所有的父母都這樣嗎?例如,有些父母過分溺愛,嬌慣,順從孩子,讓孩子任性,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有些父母常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破碎的,長期分開的家庭更讓孩子缺乏歸屬感。
  • 好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10條常識!不知道可能就耽擱了孩子!
    1 歸屬法則: 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這條看起來是廢話,哪個家長不想給孩子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
  •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從小離不開成功的家庭教育
    作為著名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劉道玉校長認為無論古今每一個傑出人才的背後,都有偉大的父母之愛以及成功的家庭教育;反之每一個家庭教育的悲劇,本質上是父母教育的失責,甚至父母的教育決定了孩子的前途和命運。 曾經的「神童」魏永康,就是家庭教育失敗最典型的例子。
  • 「水米田教育」成功的家庭教育,離不開這4條常識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點,蒙特梭利認為0-3歲是幼兒成長的重要時期,那麼如何讓孩子在家庭中也能接受全方位的蒙特梭利教育,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與品格的良好基礎家長們都是對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有的家長把這種希望都轉化為了給孩子的精神壓力,卻沒有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希望。
  • 681分上清華大學,學霸的成功,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
    不過,關於如何去教育孩子,每個家長卻有不同的觀點。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眼前吃得苦頭,都會變成將來的福氣,甚至,他們相信棍棒之下,自己的孩子才能走向成功;卻不知道,這樣的學生最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在提升學業的途中反而背道而馳。
  • 好的家庭教育都離不開這10條常識,你做到了幾條?
    這條法則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比如有的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有的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爭執甚至大打出手,有的父母對孩子管制太嚴……健康的家庭環境應該是父母尊重孩子,能在孩子做得好時及時給予鼓勵,也能在孩子失去方向時給予引導,更重要的是在管教孩子上張弛有度,不過分溺愛也不過分壓制。
  • 歐巴馬的孩子個個優秀,離不開他立的9條「家規」,建議父母收藏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基礎,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引路人,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起到的教育作用遠遠要比學校更重要。不過,每次說到家庭教育家長都不知道要教育什麼,我認為所謂的家庭教育就是培養孩子性格、行為習慣、生活方式等等。
  • 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好的家庭教育,這6點父母要牢記
    對於家長來說,比較關注的則是學習家長們的教育方式,畢竟大家都想自己的孩子成為學霸,考上理想的大學,找到理想的工作。,其實優秀的孩子離不開好的家庭教育,以下這6點父母要牢記,想讓自己的孩子優秀其實並不難!
  •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談:出色的孩子,從小離不開這4點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我一直都堅信這樣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
  • 北大教授總結:58個高考狀元推薦的教育方法,請家長記住這10條
    北京大學的教授在對成功的家庭教育進行研究總結髮現,那些不優秀的孩子往往有著不同的弱點,但優秀的孩子卻有著類似的優點。如果我們把每年的高考狀元的家庭教育方法進行比較和分析,不難發現,這些優秀的孩子不僅僅自身勤勉努力,他們的父母也更理智,更懂得家庭教育的正確方式。
  • 這十條家庭教育心得,關乎孩子的未來!家長必看
    今天,小編為你整理了朱永新關於家庭教育的10點心得,老師家長一起來品讀!三、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如今,我們的父母親往往就用一個標準——上清華北大哈佛的標準來培養孩子。用一個標準一個模式去培養孩子,最後大部分人是失敗者。這是當前社會焦慮的表現,是我們的社會評價體系出了問題。很多人把上名校當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範,而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 家庭教育想要獲取成功,離不開三個「核心圈」,你做到了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家長,家長的言行、教育方法、思維理念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孩子,成為孩子身上的某種伴隨終生的烙印。想要在家庭教育中獲得成功,或許通過把握「核心圈」的方式就能實現。家庭教育想要獲取成功,離不開三個「核心圈」,你做到了嗎可晴是一位值得學的「模範媽媽」,自從有了兒子後,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可晴從不怠慢,她翻閱了很多育兒書籍,聽了很多育兒講座。可晴在教育方面遵循了三大原則:允許孩子不完美、築夢藍圖不可少、以身作則重自律。
  • 孩子的教養,離不開父母的修養,這10條家規,家長們收好,有用
    好的家庭氛圍和好的家庭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人生禮物。其實,好的家庭氛圍和好的家庭教育不一定是要多麼的高大上,只是需要把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情做到最好的狀態就足夠了。比如,有一位高管媽媽,給自己家的孩子定了10條家規,簡單易懂,孩子每天都看看記在心裡,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特別懂事的娃,我們一起來看看這10條家規:1、見到人先打招呼;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
  • 女老師懷孕請產假,卻被家長投訴,家長:耽誤孩子學習誰負責?
    ,卻紛紛都炸開鍋了,不是因為高興,而是因為怕耽誤他們孩子,怕耽誤孩子來年的中考。家長對此的看法是:「如果老師休產假,耽誤了孩子學習,結果由誰來負責?」於是家長們居然聯合起來,投訴舉報了小蘭老師,這不禁讓人感到一陣心寒。
  • 運動員成功往往離不開家庭教育
    運動員成功往往離不開家庭教育對於本賽季世乒賽、世界盃女單雙料冠軍得主的國乒老將主力劉詩雯來說,離大滿貫只差一步之遙,顯然她正在向桌球運動員職業巔峰攀登。更為難得可貴的是,無論是十年磨一劍的世乒賽登頂奪冠,還是刷新世界盃的五冠紀錄,劉詩雯身上折射出來的體育精神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觸動。
  • 家庭教育:家長們!學好這五種教育能力,讓你的家庭教育更加成功
    家庭教育:家長們!學好這五種教育能力,讓你的家庭教育更加成功大家好!歡迎來到內容匠人,內容匠人每天為大家分享新的教育理念,今天內容匠人為各位家長們分享的教育理念是家長們需要學好的五種教育能力,這五種教育能力如果家長們能夠學好,它會讓你的家庭教育更加的成功,教育的成功大家認為與什麼有關,內容匠人反正覺得,教育能否成功和家長們的的教育能力是分不開的。什麼是教育的能力?教育的能力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 家庭教育,一個孩子走向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從中可見古人認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極大,甚至可以令子女變成同父輩一樣的人。所以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走向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富人的家庭教育觀念往往更加合理,能夠更有利於子女的發展。一個孩子的長大需要很長時間,但是在15歲之前心理的可塑性很大,父母在這段時期應該倍加注意。所有的孩子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喜歡模仿大人做事,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種正常的人類行為現象。在這段時期之前和之內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很重要,大部分培養在無意中就完成了。
  • 作為家長,如果你自己做錯了,會給孩子認錯嗎?
    作為家長,如果自己做錯了,面對孩子,你會主動認錯嗎?也許有人會說,既然是家長,那就得維護自己一家之長的權威,怎麼能輕易向孩子認錯呢?那以後還有何威信可言?可是我認為,像文文媽媽這樣,如果真是自己做錯了,面對孩子更要主動、誠懇地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