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創業的初心?
如何尋找創業的風口?
如何在創業中活下去?
如果想明白了這三個問題,就算創業「萬事開頭難」,但起碼心裡有明燈。
以下為正文——
大家下午好,我是鄰趣CEO劉偉力,非常高興在這個下午能和大家分享我這五年來的創業歷程。
說到這五年,其實我一時也不知道該從何講起。但是凡事總有一個開端,總有一個起源。
說到創業,到底我們為什麼要創業?創業有哪些坑?又有哪些值得分享的事?
大家聽到創業大佬們成功了之後,總會講「不忘初心」。到底什麼叫不忘初心?啥是初心?
其實從我的理解上,這些疑惑指向的都是同一個問題,也就是你為什麼要創業。
你為什麼要創業?
一邊是職場的順風順水,一邊是創業的艱難險阻。你毅然選擇了創業到底是因為啥?這可能有很多種原因,咱們也看看這些創業大佬他們是怎麼選擇的。
我相信沒有人不知道,這位就是創業、尤其是網際網路創業的始祖賈伯斯。甚至他每次上臺都要穿的黑色T恤衫、藍色牛仔褲、New Balance 的運動鞋,這些都成為創業者形象的標配。一演講,就要像賈伯斯一樣。
賈伯斯的名言是「 Live is to change the world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是不是我們很多青年創業者會奔著這句話走向創業歷程?這沒有問題,但是我要用我五年的經歷告訴大家:我們可以用改變世界來激勵自己走上這條路,但是走上這條路之後,往往你改變不了世界,更多的情況是你被這個世界所改變。
當然我們還有中國的「賈布斯」,他會在各種場合像賈伯斯一樣,做模仿秀一樣地演講。他說他是為了夢想而創業,「讓我們一起為夢想窒息」。但是事實上我們看到的只有窒息。
馬雲,絕對是我們所有人的偶像,號稱「馬爸爸」,這應該是成功創業的典範了吧。馬雲最近也陷入風口浪尖,談了「996」,又談「669」。「669」我就不展開了,「996」我們可以多說兩句。
創業者是不是一定要「996」?這有很多種不同的觀點。但從我個人的經驗、從我們五年的創業歷程來看,我可以明確地跟大家說,我們非常需要「996」。
我估計臺下會有好多青年人說這個不對。因為我足夠聰明,我做得快,我效率非常高,我8小時做完了別人10個小時的事情,12小時的事情,我為什麼「996」?
這是很多人,尤其是越聰明、年輕的員工,越有這樣的一些不同的想法,我為什麼要「996」?這是不是一個形式主義?
但事實上我們會發現,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講,你的人是最少的,你的錢是有限的,你的整個創業團隊的精力也是不能分散的。在這樣資源緊缺、時間嚴峻的情況下,怎麼跟大平臺,尤其是剛才提到的、已經成功的創業大佬們的平臺去競爭?就要多花時間,要更努力,所以996是個標配,它可能還不夠。
這是美團創始人王興,我非常讚賞他在他的「飯否」平臺上發的一些精句,有一些也能產生共鳴。
王興認為創業者有四類。
第一種叫探索者,他們體驗人生,體驗這個創業的過程,以創業為樂,甚至創業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他也能夠坦然面對。
另外一個群體叫達成者,這可能佔我們優秀創業者的主流。他們有非常強烈的使命感,就一定要贏。我要獲得成功,想盡一切辦法,這種辦法可能包括犧牲個人,犧牲個人的時間,犧牲個人的金錢,犧牲個人的房子,這可能都是達成者會做出來的。
當然還會有第三種,我們叫破壞者。看一看「幣圈」,看一看最近剛開了3000萬人民幣天價的巴菲特午餐,這類就是「破壞者」。因為他們的錢是割韭菜來的。
最後還有一種,叫做「社交者」,我也接觸過很多創業者,來了之後就談資源,他說,我有好多資源,我認識馬雲、我認識馬化騰, 但是這些人往往跟我談完資源之後就閃人了。第二天看到他的朋友圈可能就是在塞班島,或者在美國加州。這種就是玩樂型的創業者。
王興自認為是第一種,探索型的創業者,他的話很多我會有共鳴,所以說我認為我自身也是非常想成為一種探索者的創業者。
但事實上我可能自身更是介於探索者和達成者之間的這麼一種狀態,我希望能夠有探索者那樣的坦然,又能有達成者那樣的不懈努力。當然這也是大家所有人都不陌生的成功創業者。
如何尋找創業的風口?
雷軍也號稱「雷布斯」,他有一句名言叫做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當然這個觀點在2014、2015年的時候被所有人所追捧,可是在2016、2017年的時候,我們看到了好多從天上紛紛落下的豬。
那咱們看一下過去幾年,到底有哪些風口,又有哪些豬?我們鄰趣是從2014年開始創業的,剛才主持人也介紹過,到現在已經接近五年。事實上我們比較幸運,趕上了第一個風口——O2O。
O2O 在2014和2015年之間有多麼瘋狂,可能在場沒有在那個時候開始創業的創業者,還無法體會。
瘋狂到什麼程度?你只要一談是 O2O,無論是大型的美元基金,還是小型的組合基金都會約談,他們甚至為一個上門暖被窩的應用去真正的投錢。他們為無數今天驗證了是偽需求的創業企業瘋狂的投錢。
當時創業者也在這樣一個非理性的支配之下瘋狂的去燒錢,所以「燒錢」成為2015年的代名詞。
我認識一位優秀的創業者,他融資能力非常強,當時也做一個O2O項目的便利店,融資7000萬美金,紅衫、高瓴都在裡面。但是現在這家品牌可能我們只能通過搜索百度才能看到。那這就是風口的力量,但也是風口的殺傷力。
到了2016年,投資人遠離了O2O,開始殺向了現場大家公認的另一個偽需求領域——共享單車,滿大街都是各種顏色。顏色都不夠用了,但錢總歸是夠的,所以大家瘋狂的去燒。燒了幾年之後,小黃車沒有了,摩拜也成了美團的囊中之物。阿里在最後收割,藍色又重新佔領了上海的街頭,這都是風口的力量。
2018年,區塊鏈可能就是我說的破壞者最喜歡的一個風口了。瘋狂的割韭菜,到處都是三點不睡覺的幣圈,大家去販賣各種各樣的空氣幣……我也發行了一個空氣幣,但我不忍心賣它,這個風口就默默地錯過了。今天我們會看到在幣圈裡面賭博成性的這些破壞型創業者們,有的會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非常慘烈地離場。我就不介紹這些悲慘的故事了,大家可以去百度。
2019年,仍然會有一些風口出現。當然,真實的風口可能比我列舉的要多得多,我只在講像我們鄰趣這種生活服務類企業相似的風口有什麼。那今年比較流行的就是社交化電商,或者說社交化的各種服務提供商。
所謂的社交化、社交化電商,歸根結底就是以前大平臺非常不恥於去做的微商。今年這個風口到底能不能抓得住?我不知道,反正我們在抓,我們在搞社交化。歷來幾年總是有風口,有的人抓住了,有的沒有抓住。
抓住風口一定是個好事,如果2015年我們沒有抓到O2O 的風口,我們現在可能早就不在了。但是如果一個創業者只是為了抓風口而開始創業的話,可能也不會有一個特別好的結果。
如何在創業中活下去?
創業本身其實就是一種選擇,剛才講的到底為什麼創業是一種選擇,而創業之後你到底走哪條路也是一種選擇。
因為創業的路在這個過程裡經常在變。最開始投資人往往會鼓勵我們創業者:一開始我給你錢,你可以不拿工資,我們把錢都用在業務上。我非常明確的說,也是建議咱們各位青年創業者,不要聽,不要這麼幹,你一定要拿工資,拿的多和少,要看你個人的承受情況或者接受情況。
如果你不拿工資,我認為你會把這個事兒變成了短跑。創業其實不是短跑。我現在已經創業五年了,還沒有成功,但是我認為離成功更近了。如果說你把它當做一個短跑,說我拿錢半年之後一定要成功,一定要上市,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拿工資,咱們是為了打持久戰。
另外一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也會看到有些創業者非常決然地,也令我特別敬佩地把房子賣了,投入到企業的經營之中。這我也是非常不建議。房子賣了就沒有安身立命之所,你的心態就變了,所做的一切其實不是創業,也不是持久戰,也不是長跑,而是一種賭博。
我感覺如果賭博的話,沒必要去創業,直接去澳門就可以了。
所以說創業是面臨著很多種選擇的,剛才說的是短期的選擇,長期的選擇又是怎麼樣呢?
有的模式是純粹的to VC,有的模式是to C。我們到底該選to C還是to VC?或者先to C再to VC,或者先to VC再to C?我也不清楚,這個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看到好多to C的也成功了,to VC的也成功了。
像跟我們同樣行業的達達,就是最開始的 to VC 模式,規模漲得非常快,後來在資本寒冬來臨之前成功地和京東進行合併,現在發展的也不錯。純粹 to C 模式的也有,一些重體驗的如小紅書,不斷經營自己的用戶,獲取自己的流量,又能夠通過電商變現,現在也能獲得阿里的巨額戰略投資,這也是一種成功的典型。
所以這兩種沒有對和錯,關鍵就是選擇。但到底該怎麼選擇?有的創業者也跑來跟我交流,說他非常的焦慮,眼前機會很多,還有十件事可以做,他想都做了。那我的建議是選一件你認為你不做會後悔的事,把其它的九件事都讓其他人去做。
因為剛才說到我們的人力、精力、時間都非常有限,你拿到的錢再多也是一個有限的資源,那怎麼辦?就必須要足夠的專注。
那專注到哪裡?
如果融資能力強的,確實可以走出 VC 之路。我突然想起一個故事,我們當時說到即時配送領域,達達跑的比較快,另外還有一家,就不提名字了。它也是用同樣的模式,選擇同樣的戰場——上海去做,當時我去跟他談的時候,他意氣風發。他說你們跑的太慢了,怎麼能 to C 呢?我們做這件事很快就能夠跑到兩萬單/天,很快就會有幾百萬美金的融資,等我跑到了20萬單/天,我們會比達達跑得還快,也會有更多的融資。當時聽了之後,我就默默地走了。
一個月之後這家公司已經關掉了。為什麼?因為他的投資人看到達達跑的更快,於是不給它投資了,所以這是一種典型的賭博。
我不建議咱們的青年創業者去走這樣的一些路,我更希望咱們能夠真正專注於用戶的需求。
我不能說鄰趣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我們每次做選擇其實都是在想用戶遇到了什麼痛點、有什麼問題?我們能不能解決?如果能解決,我們就試一試,幫用戶去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
像最近我們剛開了一個新業務,叫代扔垃圾。我們上海正在成為全國第一個執行垃圾分類的城市,執行的也非常好。但是有的用戶他是沒有時間扔垃圾的,也有些用戶不知道該如何去扔那些垃圾,或者說他上下樓行動不方便。我們的小哥可以上門幫助這些用戶去細緻地做垃圾分類,之後還能告訴用戶如何去分類。
所以,這是我們最近在做的一些事,我不能保證它是成功的,但我感覺他解決了部分用戶的一些真實需求,還是挺欣慰,我們在做一個有意義的事兒。
所以剛才我們說的是不同的選擇。但有些選擇如果錯誤了,公司可能就面臨著死亡。
我經常問我的團隊,公司死掉有好多種原因嗎?他們說是,好多種原因。有的說風險控制有問題,有的是說資金利用效率不夠高,還有的是說運氣差,不知道怎麼就死了。
但我分析,其實公司死掉就只有一個原因,沒錢了,沒其它原因。
如果你有錢,公司永遠都可以東山再起。所以這是我給咱們廣大青年創業者非常明確的一個建議,無論我們是to C、to VC、還是在做一個小生意,或是做一個大平臺,我們都要關注我們的現金流,真的要管好我們的現金流。無論多大的一個企業,如果現金流出了問題,也會應聲而倒。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沒有死,但是也沒有發展得那麼快,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這一張頁面的標題叫《陷入絕境總是似曾相識》。
這段文字不是我寫的,是我某一天在朋友圈裡看到別人發的,我一看,直接就套到了自己身上,我發現很貼切。因為現在的風口並不在 O2O,所以融資是很困難的,賺錢也很困難。那怎麼辦?
團隊有的人耐不住寂寞也會走。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大家還能不能好好開個會、照個相,所以我就在想到底是哪家公司遇到這種情況還能樂觀地開個會,還願意去照個相,我發現是這家公司——
這張照片應該不是真實的照片,我相信是朋友圈的朋友在某個電視劇裡截的屏。
這就是毛主席在長徵階段跟他的領導班子,真的是後有追兵,前有堵截,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到達延安。就這麼一個情況,還是樂觀地拍了一張照。
我覺得我們的青年創業者不用總是去向賈伯斯學習,也不用為中國沒有谷歌、Facebook 這樣的學習對象而嘆息,其實我們最典型的創業成功案例一直就在我們身邊,它就是我們的中國共產黨。
現在很多創業者案頭的標配書已經不是《賈伯斯傳》,而是《毛澤東選集》,包括我也買了四冊放在旁邊,沒有全看。一旦遇到挫折的時候,遇到投資人過來跟你天天叨叨、說no,全是負面情緒的時候怎麼辦?
翻開裡面,看看《持久戰》,《持久戰》這篇文章能令你豁然開朗。創業之路就是一場持久戰,他不會因為你拿到了某個 VC 的錢而速勝,也不會因為你沒有拿到 VC 的錢而速敗。
只要我們堅持自己的初心,堅持我們服務用戶的本質,做好自己的產品,服務好自己的每個用戶,我相信我們的路可以走得更長。甚至能夠像我們剛才說的最成功的創業團隊——中國共產黨這樣,跨越百年崢嶸歲月。我覺得我們所有的青年創業者,都應該向這樣成功的創業團隊致敬,並從中學習。
好,我的分享就到此為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