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陪孩子大學報到也是一種親情教育!

2020-12-11 寶寶知道

1

廈門理工出奇招,誠邀家長陪報到 去年廈門理工學院,5200多名本科新生報到,平均每名新生有三名家長作陪……廈門理工學院曾在網站上非常自豪地曬出陪同孩子報到的家長人數。

在一些大學相繼打出「家長止步」的標語時,廈門理工學院這所「最暖大學」每年都會主動向新生家長發出邀請,邀請家長陪同孩子報到,並認為這是一次絕佳的親情體驗。

家長是否要陪同,網上年年有紛爭 近年來,每逢大學生開學季,家長是否該陪同新生報導都成為人們熱議焦點。反對者認為:孩子已經長大,家長要相信孩子能行,不要再溺愛孩子,凡事包辦代替,要鍛鍊孩子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贊成者認為,家長陪同孩子報到無可厚非,既能照顧孩子,同時也能參觀一下孩子未來將生活4年的校園,對孩子的學習環境有所了解,更可當做一次觀光旅遊。

孩子是否能獨立?陪不陪同無干係 此事之所以引發人們熱議,無非是把大學生報到有無家長陪同當成了檢驗其獨立能力的試金石。而在筆者看來,家長陪同孩子報到體現的是一種親情關係,獨立自主是孩子個人的一種能力。用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情去檢驗孩子個人的一種能力,顯然是不科學的。

2

家長陪同去報到,親人感情更深厚筆者家住農村,高中時,兒子就要到距家較遠的城市去上學。從接收錄通知書,到準備入學的東西,全都是兒子自己謀劃,我和愛人只作「幕後參謀」和「全能志願者」,要錢出錢,要力出力。當時出行要坐公共汽車,我和愛人一塊送兒子去上學,行李三分,每人一份,兒子那份理所當然是最大、最重的。到了學校,報到、註冊、交費、查看分班、宿舍安置,全是兒子自己辦理,我和愛人只負責暫時看管行李……兒子上大學時更是自不必說。我想,如果沒有我和愛人陪同,兒子上學報到完全可以,但是,我們的心裡過意不去。作為家長,只要經濟、時間等條件許可,我認為是情理之中、完全該做之事。這並不影響孩子的獨立,相反,兒子感激於我們的陪同,無論是旅途中,還是報到後,都對我們照顧的無微不至,這不僅加深了我們一家人的感情,更鍛練了兒子出行照顧他人的能力!

3

家長是否要陪同,對錯與否當辯證當然也有極個別家長,愛孩子過了極點成了過分,孩子的一切都要包辦:行李由家長打包,旅途由家長扛包,到了學校,由家長報到……這種情況並不是因為孩子上大學第一次離家遠行才如此,而是從孩子小時候起,家長事事如此。孩子當然也就養成了事事依賴的壞習慣,雖然已是成人,但卻沒有獨立意識,更缺乏獨立能力,上學報到本是自己的事,卻當起甩手掌柜,成了旁觀者……這樣的孩子,我想家長如果真得不陪著去報到,孩子可能真得可能就無法"走到"大學裡去。

獨立自強是一個人的立世之本,但這種能力當從小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培養提升過程,並非一朝一夕,一時一事所能完成。孩子獨立自強能力的大小,是家長長期教育的結果。絕不是等到「大了」,用一次「大學報到獨立完成」就能鍛鍊出來。而父母對子女的愛,無論是包辦的溺愛還是注重培養孩子自立的「智愛」都是愛的一種表現形式,無論科學與否、是否有利於孩子成長,都是"天然"存在的,無法從家長身上剝離出去的。孩子上大學是一件大事,對許多孩子來說,這也許是第一次離開父母,到遠方一個陌生的環境去學習和生活,作為父母,陪孩子一起去報到,其情可憫,其心可解,和孩子有沒有獨立能力、能不能自己完成大學報到註冊,沒有必然的聯繫。

4

看待問題要全面,二元對立不可取 孩子能否自己獨立完成大學報到註冊,的確可以作為檢閱其教育結果的一種方法,但這並是說家陪同,就意味著家長就是去代替孩子。那種把「讓孩子自己去大學報到」就認為是「教子有方」、孩子就能「獨立」了;把「陪同孩子到大學報到」就認為是「溺愛過度」、「孩子就得不到鍛鍊」的極端想法和做法都是一種想當然的,片面的,是甪極端的個別事例代表一般,是一點蓋全,是一種非此及彼的簡單思維。這種論調,無非是試圖把教育從生活、社會、倫理中抽象出來,並試圖與之對立,這完全是不切合實際的,不合乎人倫常理的,是荒謬的,也是不科學的。

5

孩子獨立很重要,家長陪同情也原 「只有具有濃烈親情觀念的人,才能體恤他人,關懷社會,成為有責任感的人。」

父母子女之間的愛與親情如何體現?上孩子獨立是是對孩子的愛,陪孩子報到也是一種親情的體現,二者並無本質上的差別,「一個學生是否獨立和入學時是否有家長陪伴,並非是正相關關係。」

對孩子來說,上大學是其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裡程碑,在這個關節點上,陪伴可以讓學生和家長都有一次特別的成長。

曾有一位來自安徽的學生家長在廈門理工學院官方微信上評論說:「謝謝學校給了我們一個提醒和機會,這次和愛人、孩子一起到學校,才發現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我很放心把孩子交給這麼有人情味的學校!」

圖文來源於網絡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陪孩子去大學報到:「必須的」,還是「甜蜜負擔」
    ■孩子 考上大學,我就是大人了記者採訪發現,大多數準大學生對父母要陪自己報到的做法感到為難,他們表示「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報到事宜,父母相送反而會影響他們的獨立性」。「我已經長大了,也和同學約好一起去大學報到,可爸媽不僅要陪我去學校,還想在學校附近找個賓館住下陪我,他們怕我不能適應東北的氣候而生病。」淇濱區的小華今年考取了位於哈爾濱的一所高校,從收到錄取通知書時開始,他們全家就在她報到的問題上產生了不少分歧。小華認為,高考結束後,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獨自到大學報到是自己開始獨立的第一步,而父母的做法打亂了她的「獨立計劃」。
  • 大學新生報到,家長要送到學校嗎?家長的做法寶典
    今年是特殊年份,準大學生開學要比往年有所限制,各大高校都做好了相應預案,比如申請好健康碼,報告最近十五天行動軌跡,帶上防疫物資,疫區嚴重地區學生要做核酸檢測和到校隔離觀察,減少家長陪同等。高校規定雖然嚴格,但也擋不住家長對孩子去遠方的牽掛,送孩子去遠方上學也是情理之中,對此學長給準大學生和家長几點建議,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 大一新生入學,家長要不要陪同孩子報到?過來人:可以但沒必要
    在大一新生報到這一天,校園裡總是特別熱鬧,除了有滿臉好奇與期待的新生,還有陪在新生身邊幫忙搬運行李的家屬,新生與家長構成了入學報到的一道風景線,而且幾乎每個大學都有這樣的畫面。也就是說,家長可以陪孩子前往報到,但是入學的各項手續,收拾宿舍等等事務最好讓孩子自己解決。
  • 陪孩子讀書:教育的另外一種思考
    這個深情是一種能量,你試試看,每一次陪孩子讀書,手牽著手都很有力,坐在副駕駛座位上,你都總是看著他,等他坐在教室,你隔著窗戶還看著他,他也正好看見你,這種感覺是不一樣的。我講應付的教育就在這裡,這個比應試的教育更加可怕,應付是愛的反義詞。我們很多家長口口聲聲地講如何重視孩子的教育,花很多錢,進很好的學校,答應很好的條件,其實這些都不重要,一點不重要。
  • 大學新生報到,一家15口一起陪同!新生入學,到底該不該家長送?
    幫孩子搬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學校報到時也是父母跑上跑下辦理各種入學手續,每到開學季,就成了「全家總動員」。不送新生入學雖然能給孩子鍛鍊的機會,但家長也會心生許多擔憂和不安,而送學卻能送出安全與歡樂,送出父母的愛心和孩子的孝心,送出濃濃的愛與親情。有一位網友這樣說!
  • 獨立報到是新大學生的份內事,學校為其發獎做法實不妥
    相反,會加深父母與兒女之間的親情,同時,也給孩子感恩父母,回報父母、照顧父母提供一個機會。就像我人兒子,感激於我們的陪同,無論是旅途中,還是報到後,都對我們照顧的無微不至,這不僅加深了我們一家人的感情,更鍛鍊了兒子出行照顧他人的能力!學生獨自一人報到體現的是孩子自身的一種獨立自主能力,而家長陪同報到,體現的是一種親情關係,二者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 西南政法大學新生報到 四千新生八千家長陪(圖)
    四千新生報到 八千家長作陪(圖)    本報訊 昨日,西南政法大學新生報到,熙熙攘攘人群中,家長比學生還要多。西政有關人士估計,四千新生報到,起碼來了八千家長作陪。  應用法學院小廖,身後跟了一個龐大的親友團:婆婆照看箱子,媽媽拿宣傳資料,姑姑肩上挎大包,堂弟堂妹好奇打望。
  • 新大學生報到家長陪同與否,是家庭私事,他人切莫說三道四操閒心
    因為,對孩子來說,上大學是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作為家長,只要經濟、時間等條件許可,陪同孩子報到,當是情理之中、完全該做之事,與孩子是否有獨立能力並無直接關係。相反,會加深父母與兒女之間的親情,同時,也給孩子感恩父母,回報父母、照顧父母提供一個機會。
  • 中國最孤獨的211大學,家長陪孩子報到,下車卻讓孩子復讀
    中國有這麼一所211大學,它地處偏遠,地勢高。像一個孤獨的建築建立在青藏高原之上。海拔3600米,很多網友稱其為最孤獨的211大學。就說大學就是位於西藏自治區省會城市拉薩的西藏大學。西藏大學是西藏自治區所屬的綜合性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它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4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27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和2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對於很多酒。就在大城市裡的考生們來說,西藏是一個神秘而且神聖的地方。
  • 開學報導:大學新生報到,家長送還是不送?
    對此,有人認為這是家長對孩子的溺愛,眾多家長的出行也帶來了交通、住宿等諸多問題,給社會和學校造成負擔;也有人認為,家長出於種種考慮送孩子報到,其心情可以理解,人們應客觀、全面地看待此事。家長:送不意味溺愛,不送也不是不愛北京市民李捷先生的女兒李佳今年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大學,他將在幾天後送女兒去學校報到。
  • 大學新生報到父母隔欄淚別:放心不下,再陪你吃頓飯
    9月13日,鄭州西亞斯學院開學,不少家長送大一新生報到。因校園封閉式管理,家長們把孩子送進校門後,遲遲不願離開,隔著鐵柵欄陪孩子再吃一頓飯,擁抱告別。有家長表示,昨晚就來了,放心不下孩子,今天又來看看。
  • 家長陪孩子去書店讀書的「三大好處」!
    許多家長都希望孩子進書店看看書,最起碼是一種進步的表現。至於孩子到書店看的什麼書?看了多少頁?有什麼收穫?家長就很少過問了。孩子之間的語文素養時刻有變化。為什麼同樣都讀書,效果卻不一樣呢?就我個人觀察和經驗談談看法。在孩子還沒有培養出自我閱讀能力的時候,家長一定做孩子最好的讀書夥伴!
  • 不一樣的新生開學季,大學發布通知:新生報到時,家長不能入校
    今年的開學季勢必是特殊的眾所周知每年的新生開學季,很多都是家長親自送孩子進入大學,甚至是送到宿舍,鋪床、打掃衛生。但是今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多高校已經發布了消息,表示今年的新生入學報到時,家長不能進入校園。
  • 「孩子上大學」5:新生報到讓孩子獨立完成
    因疫情防控原因,很多大學今年新生報到,都要求孩子獨立完成,家長不進校園了。這樣挺好,不然我們總是會覺得捨不得。擔心孩子自己忘帶東西,擔心孩子找不到地方,擔心孩子不能獨立完成。如果在外地上大學,還可以早走幾天,一起去玩一玩。3、孩子沒離開過家,真擔心。孩子一直在身邊,除了學習,其他的事情基本都是家長幫著處理的,這突然一說讓孩子自己去報到,怎麼行。
  • 送孩子去上大學,是見證成長的重要儀式,不可或缺的親情陪伴!
    孩子,送你去上大學,再幫你扛一次行李,以後的路,你就要學著一個人走……又一級大學新生將陸續開學啦!每逢開學,家長往往比學生還興奮。父母送孩子去大學,既是一種陪伴、見證,也是一段親情的旅行,順便看看孩子上學的地方,沒有什麼不好。
  • 要說家長送新生報到是溺愛,那日本的家長絕對不輸中國家長
    每到新學期開學季,就有關於家長送新生報到的各種新聞,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此事的各種微詞或者上綱上線的批判。西安的一家大學甚至還對獨立到校報到的新生獎勵。偶爾也能看到有人拿出日本小孩自己上學,沒有家長接送的例子來比較,說日本孩子多麼獨立,中國家長如何溺愛,孩子如何不能自立等等。
  • 浙江大學2019級新生前來報到!他們帶了啥?家長怎麼說?
    昨天,浙江大學迎來6000多位2019級新生。這些「萌新」開始了他們的大學生活,馬上就要參加軍訓等活動。今年首次實行刷臉報到6000多位新生,加上陪同的家長,昨天浙大紫金港校區是「人人人」的節奏。看到這麼熱情的老師和學長,新生家長說,浙大的老師學生很熱情!孩子第一次出遠門,看到這樣的安排,心裡稍微放心點了。今年,浙大首次實行新生刷臉報到。每位新生到了報到大廳,都要先往屏幕前一站,刷臉進入報到大廳。新生一出現,屏幕上就會顯示——某某某已「籤到成功」。籤到信息,也會同步傳送到後臺,用於報到環節的數據共享。
  • 萊蕪市高中迎來「開學季」 陪同報到家長減少
    大眾網萊蕪9月1日訊 據魯中晨刊報導,8月31日,我市各高中學子報到。記者走訪一中、鳳城高中、十七中三所高中發現,陪孩子報到的家長較往年少了。對高一新生來說,開學報到意味著一種新鮮感,而對高二和高三的學子來說,開學意味著新學期緊張學習的開始。
  • 強烈建議:大一新生開學,家長送孩子入校報到,原因有以下4點
    他們從全國各地趕來匯聚各處的大學,開始人生的最新旅途。往往就是這個時候,作為孩子的監護人,父母肯定是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去遠方。所以都會選擇送一下孩子。在大一新生開學的時候,也是與家長的離別季,更像是一種交接儀式。
  • 高校獎勵新生一個人報到,家長送孩子上大學,與獨立無關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每一位家長都無所不用其極,你一定聽說過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考一個更好的大學而辭職陪讀,還真不是如此,很多孩子內心是希望自己一個人報到的,很多時候都是父母主動要去送孩子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