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妹仔,唔識哦。」2018年3月,擔任從化良口米埗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的肖麗剛來米埗村沒多久,一位區領導來巡視,問一個經常在村裡轉悠的大爺認不認識肖麗,大爺搖搖頭。「所以最開始,別的活我都不幹,我就天天在村裡轉。」新上任的第一書記每天都在村子裡走訪,兩個月後,村裡兩個片區,70戶左右的人家,誰家有開民宿的意願,誰家有老人高血壓……肖麗都了如指掌。
米埗村黨總支部第一書記肖麗 和村民打好交道,肖麗全憑一口不標準的粵語。有一回,肖麗到一戶村民家串門,來自湖北的肖麗說粵語不流利,一句話當中夾雜著幾個普通話的詞和幾個粵語的詞。村民就主動當起小老師,教肖麗講粵語,告訴肖麗不用害羞,慢慢學。其中,有個村民問肖麗是哪兒來的。肖麗說自己來自湖北,是少數民族。村民更感興趣了,又問是不是喜歡吃辣,家鄉有什麼風俗等。
話題一開,大家就熟絡起來,慢慢地,村裡有什麼問題,誰家有什麼事都找第一書記。
今年是來到村子的第三年,在肖麗看來,第一書記其實就是一條紐帶,將村委、村民、企業和政府聯繫起來,既是一個協調者,也是一個服務者。
凝聚婦女力量,頂起米埗半邊天
肖麗記得,剛來村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村裡的兩支婦女舞蹈隊。「以前這個村是一個碼頭,所以這裡的人都很包容,婦女很活躍。」肖麗調研了解到這兩支舞蹈隊還參加過市、區的舞蹈比賽,村子的文化氛圍很活躍。
這麼好的一支團隊,光是搞文藝活動是不夠的,要凝聚這股力量,將它上升到謀求地方發展的高度。
2018年11月,肖麗在活動上給村民科普金融知識。 2018年4月,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婦聯的支持下,肖麗推動米埗村成立了米埗村第一支巾幗服務隊,先去發動黨員幹部,再帶動村民,而肖麗也成了其中一名志願者。如今,這支隊伍已經有102人。
「一個婦女不僅是一個個人,她還代表一個家庭,背後的力量不容忽視。」肖麗記得,村裡最初推動民宿建設,村民都不理解。當時,來村裡建設民宿的企業想徵村民標叔的地建民宿。六十多歲的標叔不同意。正在這時,標叔在廣州工作的女兒阿娟回到村子,聽聞村子要打造鄉村民宿的消息,很感興趣,還勸動了標叔配合。如今,標叔的房子成了網紅民宿,阿娟一家也住進了回遷房。除了獲租金收入,阿娟的老公還加入了民宿成為管理人員,阿娟和父親更是在附近經營了一家農家樂,全家都盡享民宿經濟的紅利。
這支巾幗服務隊在日後的工作中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肖麗記得,剛到村的時候,村子的外立面都打造好了,村居環境還是髒亂差的——農家的土狗隨處走,巷子裡堆滿了木柴,房屋門前農具隨處放……
肖麗便和服務隊的成員一起上門做人居環境整治的宣傳,協助村民一起整理。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回清走了一戶人家門前的木柴,躲在裡面一窩老鼠竄了出來,最小的老鼠才剛出生,還沒睜開眼。
但如今,村居環境已經變得乾淨整潔,和粉牆黛瓦的民宿、民房搭配在一起,在山環水繞的襯託下,彰顯著新農村的風貌。
2018年12月,肖麗與村幹部一起到老黨員羅叔家走訪。 推動村、村民和企業成為共同體
2018年8月,肖麗還推動村裡成立了全區首家經營民宿、發展鄉村旅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田園生態旅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以往的不同,這個合作社除了種植業和養殖業,它還涉及民宿和農家樂。
最開始,村民一戶也不願意加入,後來肖麗聯合村委幹部上門入戶宣傳、協調,後來合作社一期就有三個社的村民都加入了。
而米埗村的民宿群是省內首個採取政府引導,「公司+農民合作社+村民」方式聯合打造的產業。「所以村民、村和企業其實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肖麗告訴記者,而在這個過程中,第一書記就要充當紐帶,將這三者聯繫、團結起來,推動米埗村的發展。
這一點稻喜文化旅遊發展(廣州)有限責任公司的運營總監馮志威感受最深。此前,民宿前面的稻田原本是零散的田地,民宿有了打造網紅稻田的想法,就請了合作社來承包打造,如今,這片稻田一季一景,早已成了民宿甚至是米埗村的靚麗名片。
而隨著民宿和旅遊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遊客慕名而來,隨之也出現一個新問題——停車難。「因為停車難的問題,我們都不敢對接旅行社的團體,擔心旅遊巴士來了沒有位置停車。」馮志威說。
肖麗在稻喜灣溫泉民宿小鎮調研。 這個問題引起了肖麗的注意。2019年年中,她和村委一同協調村民,流轉了一塊12-13畝的土地,將其打造成停車場,交給稻喜灣溫泉民宿小鎮運營。如此,一舉三得——民宿解決了遊客停車的難題;村集體有了致富增收的新渠道;米埗村的交通配套設施升級,利於未來發展。
目前,這個停車場已經落建而成,6月底可以投入使用,屆時可以容納120臺小車,10輛大巴車。「最近我們已經在對接旅遊團了。」馮志威說。
而關於米埗特色小鎮的發展,肖麗感覺感覺下一步還需要繼續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探討小鎮如何精細、長遠、可持續地發展。
「幸好我們的人心是齊的。」肖麗說,如今我們的村民和企業已經成為合作夥伴,他們認為小鎮發展就是家庭增收,我們合作社還不具備發展的能力,還要依託企業,而企業也願意發揮龍頭作用,村民和企業已經變成了一個團體。
人心齊,加上優質的自然環境,小鎮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我們的計劃很豐富,未來要打造做田園綜合體,第一民宿繼續發展;第二是要打造一條配套的商業街,第三是發展鄉村遊項目,來到這裡,我們可以安排賞花、摘果等豐富的遊玩路線。」站在米埗民宿前的稻田邊上,夏日豔陽的照耀下,青綠的稻田煥發著生機,肖麗憧憬著未來。
米埗村簡介
米埗村地處從化北部良口鎮流溪河畔,村域面積約10平方公裡,原有人口約3400人,共有18個經濟社。2008年,為推進從都國際會議中心開發建設,村裡13個經濟社、2200多人搬遷至碧水新村,村行政服務中心也相應搬過去。剩下5個經濟社、1100餘人仍居住在原址。
自2008年村裡大部分村民及行政服務中心搬遷後,舊村區域在一段時期內出現管理和服務真空,衍生出人居環境髒亂差、房屋土地大量閒置、群眾辦事難、黨組織軟弱渙散等問題,一度與村內的從都國際會議中心形成了牆內是歐洲、牆外是非洲的鮮明對比。
為加快破解這種發展不平衡的局面,2017年下半年,村裡決定充分利用米埗村優質的生態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以及周邊高端商旅項目的優勢,集中精力發展特色精品民宿和鄉村旅遊等生態經濟,啟動米埗小鎮建設。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米埗從過去的「髒亂差」變成了現在的「白富美」,並在從都國際論壇的帶動下,逐漸走上了世界的舞臺,成為了向世界展示廣州鄉村振興和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
2017年,米埗集體經濟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僅為30萬,1.87萬。特色小鎮建設啟動後,通過2年努力,2018年,分別達到45萬,3萬,較2017年分別增長50%、60%。2019年,分別達到45萬、3.8萬,較2017年分別增長50%、1.03倍。預計2020年,村集體收入可達60萬,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4.5萬。
統籌:徐靜、王晨陽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何鑽瑩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何鑽瑩、莊小龍(圖片除署名外)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何鑽瑩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編輯 吳子良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蘇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