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誘餌!為消滅登革熱,澳科學家用身體餵養幾千隻感染細菌的蚊子

2020-12-19 健康界

最近,墨爾本大學的一名昆蟲學家PerranRoss的手臂,被密密麻麻的蚊子「吸血」的視頻在社交網上遭瘋狂轉發。Ross這一瘋狂的舉動並非自虐,而是在為科學獻身--消滅登革熱。

登革熱(dengue)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典型的登革熱臨床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劇烈酸痛,一小部分病例繼續發展為登革出血熱或休克症候群,引起皮下出血和嚴重嘔吐。

英國《柳葉刀》雜誌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受氣候變化影響,自1990年以來,登革熱病例數每10年就上升近一倍。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記錄了420萬病例。因此,消滅登革熱也就成為全球科學家重點攻克的對象。

而消滅登革熱最關鍵的就是要消滅病毒傳播媒介--埃及伊蚊。一種稱為沃爾巴克氏體的細菌被選中為「天之驕子」,由此開啟了一場「以蚊治蚊」的戰鬥。

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是一種寄生在細胞內的細菌,它的宿主主要為節肢動物和一些線蟲,不會感染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科學家認為,世界上60%的蚊子都有可能感染這種細菌。

其實,利用沃爾巴克氏體消滅登革熱的原理很簡單,就是「養出一群蚊子,來消滅另一群蚊子」。

科學家們讓雄蚊子感染一種沃爾巴克氏體菌株,再大量放飛。這種感染不會降低雄蚊子的交配競爭力,因此可以與野生雌蚊子實現正常交配產卵。但沃爾巴克氏體感染會導致胞質不相容性,令這些蚊卵在胚胎發育早期死亡,不能孵出蚊子幼蟲。這樣就達到了給蚊群絕育的目的。

但是存在一個問題,傳播登革熱的伊蟲不會自然而然地感染沃爾巴克氏體,而且也沒有一種容易的方法來大量感染它們。因此,製造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蚊蟲也是一項艱巨的個工程。

首先,科學家要在比針尖還小的蚊卵中將沃爾巴克氏體導入其體內,研究人員每天需要聚精會神地注射幾百枚卵子。然而,注射後的成活率並不高,活下來的還要再經歷培養、篩選,由此才能建立穩定的攜帶新型沃爾巴克氏體的蚊株。

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墨爾本大學昆蟲學家PerranRoss每天要做的工作就是對些蚊子進行研究,檢測被沃爾巴克氏體對蚊子的長期影響和穩定性。其中部分工作包括為這些蚊子提供食物,而Ross就是「誘餌」。

今年5月,Ross在一天內餵食了5000隻蚊子後,他的手臂被叮咬的照片在網上瘋傳。Ross:「如果它們吸血吸得歡快,手臂就會產生刺痛感,但大多數情況下只是輕微的刺激。過一會兒肯定會癢的。我的胳膊一伸出來,就忍不住要抓。」

Ross在未來很可能會餵養更多的蚊子。事實證明,沃爾巴克氏體不僅降低了登革熱的感染率,還可能限制其他蚊媒疾病的感染,同時縮短了感染這種病的埃及伊蚊的壽命。

參考資料:https://www.sciencealert.com/wolbachia-mosquitoes-could-be-the-world-s-solution-to-dengue-fever

本文來源前瞻網

相關焦點

  • 為培養能對抗登革熱的蚊子,澳洲科學家每天讓成千上萬隻蚊子叮自己
    叮滿蚊子的科學家的手臂一位勇敢的澳大利亞科學家講述了他任何讓成千上萬的蚊子叮咬自己的手臂,作為一種致命傳染病研究的一部分。據《科學警報(ScienceAlert)》雜誌報導,墨爾本大學的佩蘭·斯託特·羅斯博士每天都讓蚊子叮咬他的血,以期望找到方法來消除世界上的登革熱。
  • 蚊子,消滅登革熱就靠你了-虎嗅網
    這項試驗是在印度尼西亞日惹市進行的:通過釋放經改造而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阻止蚊子傳播某些病毒,令登革熱病例急劇下降。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證明自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這項技術,有望使世界擺脫一些致命的疾病。 試驗在隨機指定的日惹市部分地區釋放了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
  • 為了消除沒有疫苗的登革熱,他兩個月放飛了30萬隻花蚊子
    一個好消息是,人類已經有了黃熱病的疫苗;壞消息是,登革熱疫苗目前還沒有研發出來。如果感染了登革熱病毒,大約3-7天後,患者會感覺到高熱、頭疼、肌肉痛等症狀。 雖然登革熱死亡率不高,但若並發登革出血熱的話,可能會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樞性呼吸衰竭死亡,病死率約為20%。
  • 誘捕蚊子甘當人體誘餌 「養」蚊子用於抗藥性實驗
    惱人的蚊子讓多數人避之唯恐不及,可有這麼一群人,每年4月到11月,他們的工作就是和蚊子打交道,甚至還會專門「飼養」蚊子。現在,記者就帶您了解這些蚊子「飼養員」。大家都討厭的蚊子,不僅會給人叮包,「實力」也非同小可,它能傳播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瘧疾等疾病。想遠離「嗡嗡嗡」,過個清淨的夏天,防蚊滅蚊可馬虎不得。今起,晚報推出「驅蚊大作戰不做『包大人』」系列報導,讓您掌握正確的驅蚊、滅蚊方法。  惱人的蚊子讓多數人避之唯恐不及,可有這麼一群人,每年4月到11月,他們的工作就是和蚊子打交道,甚至還會專門「飼養」蚊子。
  • 畫面感受下 勇敢科學家讓5千隻蚊子叮自己:叮咬後還不能抓撓
    普通人被一兩隻蚊子咬,已經難以忍受。如果把自己餵給5000隻蚊子,這是怎樣一種勇氣?
  • 專家用帶有細菌的蚊子來消滅蚊子幼蟲
    研究人員將在南邁阿密地區釋放成千上萬隻被Wolbachia細菌感染的蚊子,用來對抗寨卡病毒和其他病毒。約60%的昆蟲中都可以發現Wolbachia細菌,包括蝴蝶,蜻蜓和某些類型的蚊子。研究人員最終選定了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因為這種蚊子已經傳播了一系列的疾病,包括寨卡病,登革熱和黃熱病。
  • 登革熱疫情在東南亞、南美高發,上海疾控:消滅防控「花腳蚊子」
    登革熱疫情在東南亞、南美高發,上海疾控:消滅防控「花腳蚊子」 2020-08-06 0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澳也來了!「超級蚊子」研究在全球變常態,人類還擔憂什麼?
    「法澳」也正在研究超級蚊子根據《phys》雜誌報告指出,近幾十年來,其實科學研究人員們一直在努力抗擊登革熱等致命的蚊媒疾病,但是效果並不是很好,確實我們也看到了,每年因為蚊子而帶來的傷亡也還是不小。所以方式其實與美國的方式類似,都在進行對蚊子的修改,然後來通過這種途徑來減少蚊子的數量。並且根據《法新社》科學報告指出,登革熱和寨卡病毒對法國來說是真正的問題,因為近年來在印度洋,太平洋和南美洲的海外領土上爆發了重大疫情。所以法國研究超級蚊子來控制野外蚊子也很正常的。
  • 為監控蚊子傳播疾病這群醫生做了啥?埋伏草地做誘餌還被當作騙子
    進入8月以來,孔慶鑫的一天幾乎都是從和蚊子「較勁」開始的。每年的這時候,都是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發病高峰,防控壓力很大。作為杭州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防制所所長,孔慶鑫和同事們要輾轉於全市各個登革熱媒介伊蚊監測點開展工作。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抓蚊子回去檢測,看它帶不帶細菌和病毒。這是防控登革熱的一道重要關卡。
  • 男子以自家狗為誘餌一夜消滅4000隻蚊子:給跪了
    在夏季戶外,蚊子是每個人的噩夢,美國一位男子想到了捕蚊的好方法。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美國男子Dan Rojas在YouTube上分享了一套自製捕蚊器,一夜消滅了多達4000隻蚊子。他自製的這套捕蚊裝置採用了一臺大功率工業風扇,並為其增加了防塵罩,然後讓自家狗狗放在兩個風扇之間的籠子裡。
  • 為研究登革熱傳染病 澳科學家每天被5000隻蚊子叮咬手臂
    為研究登革熱傳染病 澳科學家每天被5000隻蚊子叮咬手臂 微現場
  • 科學家們消滅蚊子都做過哪些努力
    近日,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在一項在中國開展的田間試驗中,通過讓蚊子感染一種結合了三種沃爾巴克氏細菌的新型共生菌等方法來消滅傳播登革熱的蚊子!這個消息真是大快人心,尤其是在這個被蚊子的嗡嗡聲以及叮咬反覆困擾的夏天裡!
  • 花蚊子為什麼咬人那麼兇?人類能徹底消滅花蚊子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最近,中國天氣公布了一個最近3天蚊子活動地圖,從地圖中可以看出,未來三天我國除西部之外的絕大多數地區將會面臨嚴重的蚊子問題,多地將會爆發蚊蟲大戰。蚊子傳播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們口水中的病毒,比如:登革熱病毒。伊蚊和其他蚊子一樣,嘴巴中有一根吸管一樣的口器,口器會刺破皮膚而吸血,而在吸血過程中,蚊子的口水也會隨著傷口進入到人體內部,此時蚊子所攜帶的登革熱等病毒就會隨之進入到人體。
  • 獻身科研 澳科學家每天被5000隻蚊子叮咬手臂
    獻身科研 澳科學家每天被5000隻蚊子叮咬手臂 今日話題 為研究傳染病登革熱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羅斯博士
  • 蚊子增多 慎防登革熱
    感染科專家提醒,蚊子叮咬是傳播登革熱的主要方式,因此,市民近期外出或居家都要做好防蚊控蚊,預防感染登革熱。伊蚊叮咬可傳染登革熱日前,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示,4月我市氣溫逐漸回升,伊蚊活動轉趨活躍,天氣多雨,容易形成伊蚊孳生地,因此近期需重點防控登革熱病。
  • 蚊子實驗室:好吃好喝伺候 研究怎麼「消滅」它
    養蚊子。  說到蚊子,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在咱們台州,卻有一群人,養了幾千隻蚊子。不僅好吃好喝伺候著,而且還讓它們「住」上了空調房。  當然,他們養蚊子可不是為了玩,而是做實驗,研究怎麼「消滅」它!  讓我們一起走進台州市疾控中心,聽聽他們和蚊子之間的故事。  選蚊子  傳播登革熱  寨卡病毒的白紋伊蚊  日前,記者走進市疾控中心蚊子實驗室,這些蚊子的「宿舍樓」共有3層,每層都掛著「蚊帳」。
  • 科學環保消滅蚊子,滅蚊燈真的有用嗎
    科學環保消滅蚊子,滅蚊燈真的有用嗎 2019年04月15日 11:44作者:小蘇編輯:楊曉 特別在夏天,一到晚上,蚊子就特別多,被蚊子叮咬了之後會出現起包和發癢的症狀,嚴重的還有可能還會感染上登革熱、瘧疾等傳染疾病。隨著科技的發展,市場上的滅蚊工具越來越多,其中以純物理滅蚊的滅蚊燈備受大眾關注,那麼滅蚊燈真的有用嗎?
  • 美國即將大量投放轉基因蚊子,徹底消滅寨卡病毒有可能嗎?
    美國即將大量投放轉基因蚊子,徹底消滅寨卡病毒有可能嗎?這樣做的原理是:通過將這些基因變異蚊子,釋放到環境中,使它們與普通蚊子發生交配,來消滅或減少普通蚊子的存活量,從而減少通過蚊蟲傳播的病毒量。圖片來源:網絡而寨卡病毒,就是通過蚊蟲傳播的一種病毒。人類感染寨卡病毒後,會出現低熱、斑丘疹、關節疼痛等症狀,對人們的健康會產生極大的危害。那這次投放轉基因蚊子,能夠徹底消滅寨卡病毒嗎?
  • 三重感染加輻射!為給蚊子絕育,科學家們操碎了心
    然而,這個技術能搞定蠅類,卻不能搞定蚊子。科學家們在蚊子身上做同樣實驗時發現,被輻射過的不育公蚊子們,對野外生活的適應力下降了,對野生母蚊子的吸引力更是下降得太厲害,競爭不過野生公蚊子,達不到消滅蚊群的目的。另一種是感染法。
  • 以蚊治蚊,消滅蚊子
    夏天過半,蚊子還是一如既往的猖狂,與蚊子較量的這一場持久戰,你的戰績如何?蚊蟲叮咬的後果,不僅僅只是皮膚瘙癢這麼簡單。據統計,經蚊蟲傳播的疾病達80餘種,包括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登革熱、黑熱病等。近年來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在蚊種構成中的比例明顯上升。白紋伊蚊,也被稱為亞洲虎蚊,源於東南亞,是東南亞和中國的常見蚊種。白紋伊蚊既是一種攻擊性很強的蚊子,也是一種重要的病毒媒介,它可以傳播很多病原體,包括登革熱、羅斯河病毒和西尼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