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大力推行聯合驗收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的重要改革舉措。為此,我們以問答的形式對《北京市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聯合驗收管理暫行辦法》進行政策解讀,不要錯過哦!
提問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暫行辦法》解讀
01
《暫行辦法》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解讀內容
大力推行聯合驗收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的重要改革舉措。2018年,我市作為全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地區之一,率先建立聯合驗收制度並推動先試先行。近年來,我市營商環境世行排名持續大幅提升。
制定《北京市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聯合驗收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在充分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堅持問題導向,重點針對聯合驗收專項督查發現的改革推進力度不強、驗收事項深度融合不夠、驗收效率和服務水平不高等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通過構建全流程覆蓋、全過程管理、全方位服務的聯合驗收體系,強化政府部門內部協同聯動,推動政府職能從重審批向強監管、優服務轉變,切實增強市場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高地。
02
《暫行辦法》在建立健全基於風險的工程管理和驗收模式方面有哪些規定?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解讀內容
風險管理是國際通行的先進管理理念。《暫行辦法》要求建設單位等參建主體和政府相關主管部門根據項目綜合風險等級實施差別化管理,切實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
《暫行辦法》規定在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綜合考慮「工程規模」「建造技術要求」「周邊環境情況」「預期用途及人員密集情況」「超規模危大分部分項工程數目」等因素,確定項目綜合風險等級;工程建設過程中,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和企業主體根據項目風險等級實施差別化管理,提高管理精準度和監管效率;工程完工後,依據項目綜合風險等級分類實施聯合驗收。
03
《暫行辦法》在完善聯合驗收機制方面有哪些改革舉措?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解讀內容
《暫行辦法》進一步完善聯合驗收機制,由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統一組織相關主管部門集中實施現場驗收,加強部門間協作,提高驗收質量和服務水平,構建「多驗合一」高效驗收體系。「一取消」,取消水務主管部門對配套節水設施竣工的現場驗收,改革為事前承諾、事後抽查,水務主管部門根據建設單位承諾情況,直接核定用水計劃指標,並在聯合驗收後加強日常監督抽查力度;「二合併」,合併重大建設項目檔案驗收和城建檔案驗收。對於聯合驗收涉及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的重大建設項目,由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通知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一併實施檔案驗收,檔案行政主管部門不再對項目檔案進行單獨驗收;「三整合」,整合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開展的竣工驗收質量監督、消防驗收和人防部門開展的人防工程竣工驗收,實現統一開展現場驗收,統一出具驗收意見;「四優化」,優化規劃驗收、城建檔案驗收、特種設備使用登記、停車設施驗收,明確現場驗收內容,對於不參加現場驗收的,限時出具驗收意見。
04
《暫行辦法》如何進一步精簡優化聯合驗收程序?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解讀內容
針對當前驗收涉及部門多、環節多、要求多、時間長等問題,通過流程再造,最大限度精簡申請材料、優化業務流程。《暫行辦法》規定聯合驗收建立全市統一的多驗合一平臺,並通過與多規合一協同平臺、多審合一平臺等多系統串聯,推動信息共享流轉,推動從規劃許可階段到竣工驗收階段聯合驗收各事項、各環節的無縫銜接,實現一張表單申請、綜合告知承諾、集中現場驗收、限時出具結論的制度設計目標,不斷提升聯合驗收的便捷度、體驗度和滿意度。
05
《暫行辦法》在提供更加優質的市政公用服務方面有哪些舉措?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解讀內容
《暫行辦法》進一步明確市政服務企業在聯合驗收工作中的服務定位,完成由驗收實施主體向驗收服務角色轉變,並把服務理念貫穿到聯合驗收全過程,著力提高市政公用服務效率和水平。《暫行辦法》將市政公用服務介入時間節點由竣工後提前到規劃許可辦理階段,並要求市政服務企業在建設全生命周期提供優質服務,包括在工程施工階段主動提供市政公用設施接入服務,工程竣工後直接完成市政公用設施連通,為工程項目及時達到投用條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06
《暫行辦法》如何推行「事前告知承諾、事中事後監管」模式?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解讀內容
《暫行辦法》規定聯合驗收實行綜合告知承諾制,在建設單位辦理規劃許可手續時,將各主管部門涉及項目建設具體要求、驗收流程、驗收標準等告知事項和需建設單位承諾事項,匯總形成綜合告知承諾書提前一次性告知,並在相關平臺實時公示供建設單位及時獲取。驗收完成後,重點對建設單位承諾事項進行抽查,發現存在未兌現承諾事項等失信行為的,實施聯合失信懲戒。
供稿部門:工程質量管理處
點擊「 閱讀原文」查看《 北京市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聯合驗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來源:安居北京】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