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球衣本人並沒有買入,文章主要的目的是想通過球衣的主人中華臺北隊來帶出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中華臺北代表隊,是中國臺灣地區的官方足球代表隊,由中華臺北足球協會組織並管理。1981年開始以中華臺北隊的名義參加國際比賽,而島內多以「中華隊」來稱呼。
中國大陸則稱之為中國臺北隊,直到2008年奧運會前夕才同意以中華臺北隊的名義來稱呼臺灣地區的各支運動隊包括足球隊。
中華臺北足球協會的前身「中華足球聯合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本土足球協會,在1923年到1949年期間是中國最高足球組織。
↑2017年10月10日在主場與巴林隊進行亞洲杯資格賽的中華臺北隊,目前球隊隊長為效力於中甲浙江綠城的陳柏良。
↑2015年,球隊換上以臺灣藍鵲形象設計的TOR STAR(愛瑟士旗下品牌)全新戰袍。臺北隊首次穿上緊身效果的球衣,球衣擁有排汗透氣功能,藍色的內斂色彩加上白色的修身肩線,以及領口及袖口上面的紅色點綴,功能及美感兼具。
2014年,中華臺北足協以臺灣藍鵲為象徵發布了全新標誌。
↑從左至右:足協標誌、球隊隊徽、舊版標誌。
寶島臺灣隨著時空的變化,多元地融合了各個族群,更有著不同特色的臺灣元素:包含中華文化、原住民文化,並以臺灣藍鵲為主體,透過設計的揉合與轉化,完成此次球衣的設計。
↑臺灣藍鵲。
↑球衣整體概念是以臺灣藍鵲作為形象設計,臺灣藍鵲外形美,卻也充滿攻擊性,將此特性轉化為球場上積極進取的態度。紅色鳥嘴領口,流線型白與藍的羽毛尾巴,在搭配上點綴的紅,從領口一直延伸至球褲,如同球員與臺灣藍鵲化為一體,即將展翅翱翔。
↑藍天白日與熱血的紅:主場藍與客場白,配搭著代表熱血沸騰的紅。一旦穿上球衣,透過這三種顏色,展現出的是球員們與兩千三百萬人,對於寶島足球的期盼。
藍鵲之翼:本次以臺灣藍鵲的翅膀為概念,運用TOR STAR品牌延伸的星星與原住民圖騰的幾何構成,設計出前胸的「藍鵲之翼」。顏色上,以主色調較暗的類似色,如紋身般烙印在戰袍前胸。協會會徽放置球衣中央,搭配對稱的羽翼,帶著寶島榮耀飛翔在綠茵場上。
中華臺北隊各級男女隊及室內5人隊都身穿這件球衣。球員版與市售版在做工用料上是一致的。
↑民國時期的「中華足球隊」。
說完球衣我們來說說中華臺北代表隊的情況,中華臺北隊由於在1971年以前大量徵召中國香港籍球員參賽,因此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經一度輝煌,並獲得1954和1958年兩屆亞運會冠軍,1960和1968年分獲亞洲杯的三四名,甚至還參加了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並打入了3球,要早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董方卓的進球48年。
在1974年亞足聯投票通過中國足協加入亞足聯後,當時的「中華民國足球協會」退出了亞足聯,並於1975年加入大洋洲足聯,但在1978年因名稱問題暫遭大洋洲足協剝奪會籍。1981年獲國際足聯同意更名為中華臺北足球協會,1982年恢復大洋洲足聯會籍。1989年重返亞足聯。
↑2017年12月在中華臺北足協邀請賽決賽擊敗寮國隊時隔59年再次獲得冠軍頭銜的中華臺北隊。
70年代以後以本土球員參賽的中華臺北隊便再也沒有通過任何一項洲際大賽和世界盃奧運會預選賽的首輪資格賽。2006年的亞洲挑戰杯因為不設資格賽而直接入圍決賽圈,在戰勝菲律賓逼平印度和阿富汗後在1/4決賽被斯裡蘭卡淘汰。
直到2011年,臺北足協歸化中法混血球員陳昌源(Xavier Chen,臺譯:夏維耶)。之後,又在2016年歸化了臺灣女婿,土耳其球員朱恩樂(原名Onur Dogan\奧努爾·多根)。2017年底歸化出自切爾西青訓營,目前效力水晶宮青年隊的00後中英混血球員威爾·唐金(WILL DONKIN),中文名字沈子貴。而除了以上三人之外,還有幾位海外華裔在中華臺北足協的招募名單中。
↑曾效力中超貴州人和隊的陳昌源,原比利時U19國家隊隊長,常年效力比利時甲級聯賽,曾自薦加入中國國家隊,但被中國足協婉拒,後臺北足協瞄準時機將其歸化,已於2017年年底退役。
↑曾效力中甲梅州客家隊的朱恩樂,1987年出生的他目前仍為臺北隊的一員。
↑被寶島媒體稱為臺灣梅西的沈子貴。
那麼問題來了,當所在地區的足球能量、人員儲備不能為球隊的戰鬥力在短期內實現提升的時候,似乎「打補丁」、「裝插件」便是一個捷徑。有些聲音認為這不符合我國的國情,但現在我們的小兄弟已經出招了,並且球隊的技戰術上已經開始有提升,那我們可不可以去嘗試一下呢,不同於一些在中超效力後表示可以加入中國隊的外援,像陳昌源、沈子貴這樣根在中國的球員其實在世界範圍內應該有很多,搜尋海外遺珠並吸納回國為中國隊效力這件事情,其實在現今的中國社會是可以被接受的嗎?
本文中所有圖片及相關資料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