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才是對工作最好的尊重

2020-10-19 瑞希在線

作者 | 孫瑞希

來源 | 瑞希在線(ID:ruixizaixian01)

 



寫在前面:

網上有帖子:剛畢業出來找工作,是應該在意工資還是在意成長?

不少人回覆:剛畢業,沒什麼經驗,不要在意工資,要在意經驗的積累,成長比賺錢重要,這話聽起來沒毛病。然而,第一份工作對於一個職場新人來說意味著什麼?獨立步入一個全新的世界,那麼只談情懷,不講工資的工作就真的能夠讓你學到東西、快速成長嗎?未必!

事實上,第一份工作是你職業生涯的起跑線,它決定了你對未來的預期。

那麼,到底應該更看重薪資還是個人成長?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


01

不在乎工資就能學到東西嗎?

我的一個來訪者成巖(化名),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初創企業,入職的時候基本工資是2200元/月。刨除每月房租1350元以及交通費和社保,他連吃飯的錢都沒有,只能靠家裡接濟度日。

成巖的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對他的經濟援助總是有限,所以他的日子一直捉襟見肘。

剛畢業找工作時,成巖手裡同時捏著幾個offer,這家初創公司的薪水最低。

面試時,公司的前輩對成巖說:「剛畢業找工作,別太在意薪水,個人的成長比什麼都重要。大公司,你進去就是顆螺絲釘,來我們這樣的創業公司,你才更容易嶄露頭角,更快成長。」

成巖深以為然,心動地捧著兩千二百塊的月薪,每天辛苦地下市場、拜訪客戶、拉單子。

信念動搖的時候,成巖就一遍遍給自己講阿里巴巴十八羅漢的故事——跟馬雲打著地鋪領著500塊的月薪,人家最終混出個光明的未來。

一年過去了,成巖的父母深感經濟上的壓力,有時會忍不住埋怨他幾句。成巖開始回過味兒來,他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工作軌跡,發現除了挫敗感和貧窮,他別無所獲。

因為收入低,連生存都要靠父母接濟,他沒有多餘的錢投資學習、投資成長。要命的是,這次盤點讓成巖覺察到這家公司不但薪水低,恐怕也沒有什麼發展空間。

在初創公司打拼,重要的是跟對人。

而成巖的老闆既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背景,也沒有做大事的格局和氣魄。兩件事,驗證了這一點。

一是老闆最近辦理的固定資產抵押貸款出了問題,銀行遲遲不批,這意味著公司後續發展的資金支撐有問題。

二是公司的幾個大區銷售負責人是老闆的哥們,成交的單子,老闆從來沒有按公司銷售政策即時足額兌現過提成,總是各種理由剋扣。成交量不足時,老闆就罵哥們無能。既想讓馬兒跑,又不想給馬兒吃草。

想到這些,成巖不禁覺得心裡發涼,自己怎麼沒早點覺察到這些呢?回過頭來看看一起畢業的大學同學,那個進了事業單位的,雖然工資不高,但起碼穩定啊;那個進了外資企業的,熬過了一年實習期,工資是他的三倍多。

一咬牙,成巖辭職了。因為第一份工作並沒有太好的職業積累,所以,再次找工作充滿了艱辛。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軟體銷售公司,並通過熟人打聽到了工資標準,成巖以為握著底牌可以談個高價,結果談了兩輪也沒達到自己滿意的標準。後來還是那個熟人暗示他:第一輪薪酬談判之前,公司已經做過背調了,鑑於你過去的工資標準,公司不會給你加碼太多。

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認為,第一份工作,薪水低點沒關係,只要我努力學習,快速成長,未來還愁不能升職加薪嗎?事實上,這還真不一定。

你的努力起碼要對了方向。

薪酬網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分析得出:「如果你懂得爭取更高的起薪,那麼在你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你將會比其他人多賺一百萬。」這個數據是如何得出的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第一份工作,請儘量為自己爭取更高的起點。


02

談錢,是企業對你基本的尊重


前段時間給大學生做生涯輔導,我的一個學生怯生生地問我:「老師,我找工作應不應該關注高薪?會不會太現實?」

我斬釘截鐵地對她說:「第一份工作,你需要高度關注薪水,因為能給得起你高薪的公司,往往意味著四點:一是你在一個朝陽行業,二是你在一個好企業,三是你的崗位是公司的核心崗位,四是你足夠幸運地遇到了以上一二三點的交集。


當然,前提是你的實力要配得上你的高薪。

工資,是個人商業價值最直接的體現,所以,談錢是一個企業對你最基本的尊重。

企業的人才觀,只有到了談錢這個環節,才能夠看出他的誠意。

這些年,我遇到了太多隻談情懷,不談錢的企業。

認識一個老闆,企業常年都在招人,一起吃飯喝茶總是大談特談他的人才觀、他的大局觀,宏大的夢想下是人才不斷流失的真實現狀。

有點才華的,他說人家野心大;能力平庸的,他說人家不創造價值;給他創造價值的,他又不肯給人家合理的價值回報。

你讓員工吃草,卻指望他們有狼性,該談錢的時候你只談夢想,這樣的老闆不是神棍就是騙子。

這幾年,我眼見著他的企業越做越差,核心人才不斷流失,在人才市場上留下了一個爛品牌。

另一個例子,恰好相反。也驗證了我經常說的一句話:談錢的企業,才有資格談夢想。

我的前東家是一家建築施工企業集團,2004年企業初創時只是一個小小的施工隊。當時的核心團隊都是看中老闆的人品而追隨他的哥們,有些人甚至為了追隨他辭掉了體制內的安穩工作。

初創企業,沒什麼資金積累,老闆帶領著團隊東奔西突辛苦打市場。分錢的時候,老闆從不含糊,寧可自己吃虧。這樣的樸素理念發展到後來,形成了「以奮鬥者為本、強企富工」的經營理念。

我到這家公司的時候,企業已經走過了最初的原始積累階段,開始向集團化邁進,而此時的老闆,一家三口仍然蝸居在一套七十多平米的兩居室裡。他經常穿的那套藏藍色西服,是北方市場最普通的裁縫製作的,五百多塊一套。

在這樣的企業裡,職工享受著國企才能夠給到的福利待遇,甚至國企沒有的,這裡都有。現在,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我的很多老同事都獲得了非常不錯的職業發展機會和很高的收入。

講了這麼多,其實是想提醒新人,在找工作的時候注意,別輕易被那些試圖用夢想騙取廉價勞動力的公司蒙蔽了雙眼。

只談夢想不談錢的公司,趁早離開。一份操蛋的工資,給不了你鹹蛋的人生!


03

當我們在談工資的時候,我們在談什麼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說:我也想要高薪,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事實上,當我們在談工資的時候,背後隱藏著的是對發展空間的嚮往。

一份工作,我們之所以追求高薪,是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高薪的工作往往意味著我們會以較低的選擇成本收穫較大的發展空間。

那麼,到底如何全面地判斷一份工作的價值呢?這裡,結合新精英生涯的知識點,我總結了一個模型——職業價值矩陣:

任何職業都會有發展空間,有的發展空間大,有的發展空間小。同時,任何職業都會給予我們價值回饋。在這裡,我僅就工資收入這項比較顯性的價值回饋做分析。

根據發展空間和工資收入這兩個維度,市面上所有的崗位都可以分為四類:持續爆發型、前期爆發型、永不爆發型、後期爆發型。這裡「爆發」是指職業帶給我們的高峰體驗。

持續爆發型:是指那些發展空間大,工資收益高的職業。這個很好理解,很多世界500強企業的崗位都具備這個屬性,但這類職業,往往準入門檻也非常高。

前期爆發型:是指那些發展空間小,工資收益高的職業,通俗點講叫「青春飯」職業。比如,運動員、模特、偶像派演員等等。這類職業的一大共同特點是,職業高峰的體驗來得特別早,但是越往後越下滑。

永不爆發型:是指那些發展空間小、工資收益低的職業。比如:本文中成巖的第一份工作,再比如:清潔工,當然,對於清潔工這個職業,我本身並沒有任何職業歧視。

後期爆發型:是指那些一開始工資收益低,但發展空間還不錯的職業,通俗點講叫「老中醫」,這種職業需要靠經驗積累,越老越值錢。比如:會計、諮詢師等等都屬於後期爆發型職業。


04

如何判斷一份工資不高的職業是否有發展空間


具體到個人,到底該如何選擇一份職業,才能更有利於我們的成長呢?

這裡給你幾點建議:

1、如果你有足夠的實力,那麼毫無疑問,儘量選擇持續爆發型職業。

2、如果你實力不足,但想儘快賺錢,解決生存問題,可以選擇前期爆發型職業。不過,需要儘早為未來的轉型做能力和資金方面的儲備。

3、如果你實力不足或機遇不夠,那麼,你可以選擇後期爆發型職業。也就是前期收入不高,但從長遠來看,發展空間還是不錯的。當然,這需要你在職業前期能夠耐得住寂寞,也要能持續地積累自己的實力。

4、最需要注意的是,你要擦亮眼睛,別一腳踏進了那些工資低、發展空間小的職業陷阱裡。那樣的話,你除了收穫挫敗和貧困,將一無所獲。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判斷一份工資收入不高的職業是否有發展空間呢?兩點:

第一,縱向的晉升空間,你在這個崗位工作一段時間後,向上會有什麼樣的晉升空間?

第二,橫向的可持續性,這個職業能不能一直做下去?會不會讓你越做越值錢?

職業的本質是交易,是你的能力與崗位的交易。很多時候,我們無緣高薪並不是機遇的匱乏,而是實力與現實妥協的結果。

我的一位來訪者,道橋專業畢業,現在在一家施工企業做測量員。他說他討厭每天在工地灰頭土臉、曬得烏漆墨黑的自己。他想考公務員改變現狀,卻因為三心二意而沒有結果。想辭職考研,卻沒有經濟實力支撐,他說他很苦惱。

我們總是說要成長,但你究竟願意為成長做多少深度思考?又願意為成長付出多大的努力?

你的來路,決定了你的去處,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運,你不想付出,就只能享受平庸。

那些愜意而富貴的人們,多數是拼盡全力、多年積累,最終才收穫功德圓滿的人生。

生活,就像一件衣服,華麗還是普通,只是選擇的不同,並無絕對的好壞之分。

有因必有果,你自己享受就好。


關於作者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諮詢師,個人成長教練。十餘年HR從業經驗,經歷了從一線員工到高管的職業發展歷程。熱衷並努力踐行「向上生長,正向影響年輕人」的理念,如果你正處在職場困境中,請為自己找一個靠譜的答案!

相關焦點

  • 談錢,才是對人最好的尊重
    「要以做老闆的心態打工,你是在為你自己工作。」「現在的年輕人啊,普遍吃不了苦,動不動就離職。」「996是對你好,重要的是成長。」給錢,給超出他們預期的錢,讓員工創造的價值得到豐厚的回報,才是對員工最大的尊重。
  • 談錢,才是硬道理
    前兩天倉促發了一篇短文《時間,見證了人心;金錢,見證了人性》,看到有網友評論說:談錢,才是硬道理。我深以為然。毋庸置疑,錢能解決生活中的大部分問題:吃穿住行、子女教育、醫療養老,哪一樣都離不開金錢。一以前經常有人說:「寒門出貴子」,而如今的現實是,寒門雖然能出貴子,但並不具有普遍性,反而是精英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
  • 怎樣做,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尊重?
    怎樣做,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尊重?說起環衛工,很多人就會想到那是一個在掃大馬路的工作,天天與垃圾作伴,從早忙到黑,對於做這份工作的環衛工,你看得起他們嗎?怎樣做,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尊重?其實我們潛意識裡真的會對環衛工人有一點點輕視或者避讓。
  • 不抱怨,才是你對工作最好的尊重
    試想一下,在一個工作高峰期的時段,卻能一邊開著免提一邊和朋友漫不經心聊天嘮嗑,更重要的是沒完沒了的抱怨和吐槽一下自己看不慣的甲乙丙丁,這樣行為真的是對自己的工作最大的不尊重了。抱怨,從本質上而言改變不了任何事情,反而會影響人的情緒和心智。
  • 認清一個女性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談錢
    俗話說得好:「談錢傷感情」,可有時談錢就能讓我們看透一個人,更何況生活真的可以離開金錢嗎?即使美好的愛情,也離不開金錢和物質。所以,了解女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談談錢。談錢,是了解女人的最佳途徑應該說,談戀愛真的很傷感,特別是彩禮,一直被人詬病,很容易把對方的感情擊穿。當兩個人不能滿足對方的胃口時,再深厚的感情也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所以分手的夫妻並不少,有時甚至為了幾千塊錢而爭吵,最後選擇分開。
  • 職場上,不要只談夢想不談錢,敢於和老闆談錢的人,才是好員工
    越是把工作和回報當成同等重要的事情來看的公司,越是正規。同樣,越是認真工作和越敢於談回報的人,才是好員工。老闆們大多都很高尚,最喜歡談夢想、談情懷、談學習、談經驗、談成長。就是不愛談錢。壞老闆只跟員工談夢想談情懷。好老闆才跟員工談錢。真正的好老闆,最重要的職責之一,不就是讓員工賺更多錢,過上更好的生活嗎。我不是作為員工這麼說的,我自己就是老闆。
  • 華為發狠,應屆生年薪給201萬:談錢,就是給員工最大的尊重!
    小匯我工作好幾年可能都不如他們一個零頭。因為有多的錢可以拿啊。 說回張霽,誰能知道這次兩百萬年薪的少年,曾復讀一年後才考上大學,而且最終還是一個雙非三本院校? 一時的沉淪並沒有擊潰張霽,從武昌理工學院的三本生,跨越至華中科技大學的博士生,博士期間以第一作者在 ATC, DAC, ICPP 等會議和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 聰明的老闆,都不介意員工談錢,因為談錢的員工更好「控制」
    對方大多數都是直接掛斷電話,你連對方公司都弄不清楚,去談錢,是不是太缺乏點職業素養了?稍微有經驗的HR都知道,一上來就問錢的,基本都缺乏責任心,工作能力不太行。而真正的職場精英,首先考慮的是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在這個公司能否得到持續的提升。因為他們知道,當你能力上來了且做出了成績,賺錢只是順便的事情。
  • 海底撈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捨得和員工談錢的老闆,都把錢掙到了
    張勇團隊套現,在我看來卻是,那些不和員工談感情,捨得和員工談錢的老闆,終於開始賺大錢了。壹特別佩服三位老闆。在當時,買東西需要糧票、肉票、布票等,每個人的量都是有限制的,而且非常少,褚時健想辦法讓每個員工每個月能吃到16斤肉,要知道,當時的平均水平才每個人每月3斤肉。不僅要住得好吃得好,還要讓員工用的好,褚時健還想方設法為員工們置辦家用電器,短短一兩年,玉溪捲菸廠成了當地職工生活最好的工廠。
  • 跟老闆談錢,沒這5個前提,談也是白談
    沒有資本,老闆根本就不會給你談下去的機會。做買賣還講究價值對等呢,你跟領導談錢,你能帶給老闆的價值呢。回望每一個漲工資成功的員工,哪一個不是先在工作上創造了價值,獲得老闆的認可才實現的漲工資成功呢?你沒這資本,談啥呀談。
  • 過年回家給父母錢,丈夫因此跟妻子置氣:談錢傷感情,不談錢傷心
    婚姻好不好,其實錢最知道。雖然說,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做:談錢傷感情。但越是好的感情,其實更應該談情。因為只有沒有經濟糾紛了,彼此的感情才能牢固,不會被利益左右。就拿前面給父母紅包的妻子來說,相信這樣的事情在他們的婚姻中,應該也時有發生,也許在她看來,是丈夫計較她給了父母錢,而她的娘家卻沒有為兒子準備禮物。但這個背後,也許是他親眼所見自己的妻子曾以各種藉口給父母錢,貼補娘家,但自己的小家庭也正處於上升階段,孩子讀書需要錢,夫妻倆生活需要錢,甚至於兩個人一起規劃的未來,也需要各種各樣的錢。
  • 談「尊重」
    這就是對自然、對世界、對宇宙尊重的來源。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我們和它之間的和諧的、合理的、有益的各種關係狀態。 ●為什麼說「尊重本質上是自我尊重」 尊重更在於人的自我尊重。人的自我尊重其實就是一種比較自覺的主體意識。主體意識就是人作為主體,對自己的權利和責任的一種覺悟。
  • 好校長先談情懷再談錢,壞校長不談情懷只談錢
    按照該文的觀點,校長管理學校,什麼理想、信仰、情懷、人生價值之類的大道理都是雞湯,全無意義,只要談錢就行;有錢就可以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即使勞累也不覺得,無錢則萬事皆休,寸步難行。按照"好文"的觀點,有錢幹活才有勁,沒錢就可以消極怠工、不拿豆巴當乾糧,又何談中西部教育的發展和振興?
  • 女人談錢就是物質?
    人家憑自己的能力,吃香的、喝辣的、穿好的,對其光鮮亮麗的一面缺少欣賞,馬上給扣上一頂物質的帽子;聊到人生追求,人家說自己想賺錢,將來住上大房子,包括聽到女友談錢,也是這樣憑主觀意識斷定。敢情天天吃鹹菜,心甘情願住漏雨房子,一件衣服縫縫補補,這才叫不虛榮。有沒有想過,如果一個人無欲無求,連什麼欲望都沒有,又該是多可怕?她的精神上需求,又能是你可以滿足的嗎?
  • 《反溺愛》|不想寵壞孩子,就要好好談錢
    所以,談錢,也是談價值觀。正確的財商教育,可以培養孩子客觀、成熟的金錢觀,不會因為盲目攀比而自卑,更容易接受現實。比如,為什麼自己的衣食住行跟同學不一樣,為什麼別人的孩子豪車接送,我家卻沒有車。那如何跟孩子正確地談錢,要從哪兒開始談呢?從問孩子兩個問題開始:1、錢是用來幹嘛的?2、錢是怎麼來的?
  • 為什麼很多人找工作時「不敢談錢」?
    為什麼很多求職者「不敢談錢」? 1、對個人能力不自信,從而迴避談錢 不自信不僅限於剛畢業沒經驗的職場新人,也包括很多職場老手。 面試時,若是把自己擺在過於弱勢的地位,對自己的能力持懷疑態度,那麼在「談錢」這一點上,一般都會選擇迴避。
  • 《小狗錢錢》:早早地和孩子談錢,真的很重要
    對於中國的家長而言,我們總會對孩子說「這個玩具太貴了」、「家裡已經有一個一模一樣的玩具了,不能再買了」,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告訴孩子:錢很重要。卻很少跟他們談論錢。告訴孩子,錢是怎麼來的?又應該要怎麼花出去?為什麼會這樣?害怕談錢,擔心如果過早地和孩子談錢會導致孩子功利、貪婪。
  • 有人說愛情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談錢傷感情
    談婚論嫁就難免會提及彩禮。有人說愛情是不能用錢來衡量的,談錢傷感情。現在也提倡取消彩禮這個風俗。我且不說這樣的觀點正確與否,我今天就把我身邊的兩個關於彩禮的真實故事分享一下:故事1就說我自己吧。和老公是自由戀愛的,那時候還年輕,愛情至上啊!只談感情,我從來不考慮他家的現實經濟能力。
  • 理財教育三部曲之一: 談錢:認識錢的價值
    壓歲錢是「孩子的」錢嗎?理財三部曲教你和孩子一起談錢、花錢、賺錢。今天孩子想要買布丁,但他就堅持不拿錢出來,他想讓小孩開始理解,「物品」是要透過「錢」的交換才能獲得。吳昆倫在金融業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過去有很多機會服務有錢人。他看到很多讓人感慨的例子:父母很有錢,富二代卻因為無後顧之憂,往往遊手好閒,身邊所有的東西都是不勞而獲。
  • 王毅「四個尊重」談南海問題:尊重歷史才能談法規
    王毅「四個尊重」談南海問題:尊重歷史才能談法規 2014-09-09 09:49:24」,即尊重歷史事實,尊重國際法規,尊重當事國之間的直接對話協商,尊重中國與東協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