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提名陳菊接掌臺當局「監察院長」引發討論,國民黨「立院」黨團調出陳菊擔任市長12年期間,市政府遭「監院」立案調查件數高達58件,平均每年4.8件。其中確定遭糾正的有30件,平均每年2.5件,確定遭彈劾的有3案,平均每4年就1件。對此,臺灣自由作家洛杉基發文諷刺,一張紙寫不下的「功勳」列表,令人嘆為觀止!
洛杉基此前就在臉書表示,才剛被「監察院」糾正氣爆捐款處理不當的陳菊,居然當上了監察院長,質疑未來如何去彈劾其他有瀆職嫌疑的公務員。昨(20)日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澄清,這是張冠李戴的低劣謊言,陳菊前秘書長並未被彈劾過。洛杉基今日在臉書轉轉發陳菊遭調查案件列表,表示雖綠營已經出面反駁說,「花媽從未被彈劾過,這是惡意栽贓。」但究竟真相如何?民眾心中都有一把尺。「不知權勢如日中天的蔡英文,是否會不顧眾議,執意一擼到底?百姓不妨搬張板凳,等著看『政府』高層耍猴戲吧!」
陳菊被提名擔任「監察院長」受到許多質疑,臺北市議員秦慧珠指出,陳菊在高雄市長任內,將高雄氣爆民間捐款40多億(新臺幣,下同)挪作他用,高雄市府前幾天才遭「監察院」糾正,加上「慶富案」,高雄市政府在短短四天籤了17萬履約保證金通過,準許貸款30億,都還在調查。「監察院長」該是高風亮節、奉公守法,「陳菊足以當全臺公務人員的表率、擔任『監察院長』嗎?」
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也直言,利用「監察院長」的職位,作為政治酬庸的籌碼,「此舉是為臺灣民主政治立下最醜陋的惡例」。他說「監察院」負責對「政府」官員的彈劾與糾舉,將不適任的官員儘早從公務體系中淘汰,「為掩護陳菊硬扯人權來作為藉口,這根本是羞辱了臺灣人民的智商。」
孫大千也寫下「五個如果」諷刺,他表示,如果一位在馬路上可以留下5000個天坑的市長,能夠擔任「監察院長」;如果一位能夠在「執政」10年後留下一大堆阻塞不通排水箱涵的市長,能夠擔任「監察院長」;如果一位留下3000億債務的市長,能夠擔任「監察院長」;如果一位連使用氣爆善款都可以留下這麼多爭議和疑點的市長,能夠擔任「監察院長」;如果一位在任內可以讓高雄銀行捅出「慶富案」這麼大的簍子的市長,可以擔任「監察院長。「請問一下,『 監察院』以後要如何對不適任的『政府』官員提出彈劾與糾舉呢?」
海峽導報綜合臺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