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空話,廢了黃健庭
繼傳出黃健庭任「監察院」副院長爭議之後,臺灣6月22日下午舉行的監察機構第6屆「監察委員」提名記者會上,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陳建仁宣布,提名陳菊出任監察機構負責人等,共27位「監察委員」人選。
會上,蔡英文新任的秘書長蘇嘉全對於之前國民黨人黃健庭、陳伸賢的主動退出表示惋惜,並將所空缺下來的兩個位子保留以示對於二人的尊重。
而上周黃健庭剛開始還對於接受蔡英文的邀請躊躇滿志。且對於國民黨的反彈還能保持淡定,但之後的發展直流而下,便是提名他的蔡英文所領導民進黨的反彈更加強烈。然後是預定好的記者發布會被緊急停止,逼退的意思已經溢於言表了。黃健庭即便是想堅持,也料得堅持下去的結局是自取其辱。所以最終主動宣布婉拒提名,退出了事。
可能想想都不對勁,黃對記者表示,民進黨所杯葛的東西,其實他早就向提名他的人提出來,而對方說不礙事。但最讓他傷心的事,如今這個中間人放任自己的同黨對其攻擊而不加以援手。
黃算是國民黨有能力的戰將,之前能被郭臺銘肯定,也說明其有一定實力。但就民進黨如此一操作,基本算是廢了。蔡英文雖然說,對此事她承擔責任,但也就是一句空話而已。
而國民黨雖然在黃健庭宣布退出後,緊跟著撤銷了對他的處分。但彼此為之造成的心結恐怕不那麼容易就此消除。黃的政治生涯頓時如他這趟臺北行程。興致衝衝地來了,莫名其妙地走了。
陳菊早有布局,哪怕弊案纏身
國民黨質疑黃健庭的爭議是掩飾陳菊。果然,陳菊的爭議頓時熱度降低很多。事實上,早在五月,蔡英文辦公室有公文洩露,透露出陳菊辭掉秘書長一職,就是為了就任「監察院」。當時社會就隱然不滿。
民進黨杯葛黃健庭,根本上是不想與他人分肥,但批評的理由卻是冠冕堂皇,因黃健庭涉及一樁弊案還在訴訟之中。而所謂「監察委員」,負責的就是對於公務員的彈劾糾舉及審計,相當於古代的御史大夫,若自身不清白,如何監察他人。
但比之黃健庭的微過,國民黨統計陳菊被彈劾、糾正案合計有五十八件之多。包括她就任高雄市長任內高雄銀行四天通過慶富獵雷艦17億的履約保證金,還有董事會未決議就提供慶富30億貸款,以及高雄氣爆案死幾十人的市政過失,乃至事後的各種坑人的操作。面對陳菊,民進黨頓時都不吭聲了。
反而是脫黨的呂秀蓮看不下去,她寫文章批評這是蔡英文小圈圈的決策,讓臺灣的「民主」蒙羞,以及「正副院長」提名人既均「有案可稽」,民進黨怎麼選擇性反對其一,卻袒護自己?
陳菊怎麼面對批評呢,當然是泰然處之:
臺灣《聯合報》評論陳菊不適任「監察院長」,並舉慶富案、氣爆善款爭議,遭陳菊辦公室喊告。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批評「陳菊官大,氣焰凜人」,難道在臺灣批評民進黨的人就沒有言論自由,就要被法律伺候?
可是如今,國民黨的話,還有幾個人要聽呢。
民進黨不怕打臉 政治酬庸分肉餅
爭議的還有很多,比如前臺南民意代表葉宜津,葉過去發布政見要廢掉「監察院」,如今提名她做「委員」卻是當仁不讓。題外話是葉是去年第一個「預言」賴清德會出來與蔡英文拼預選,也被視為挺賴的人馬。可是在賴聲勢還算不錯的時候,葉卻從連任多屆的地方民意代表民進黨預選中落敗。某種程度,也預示了日後賴清德的初選結局。
而另一位是民進黨人,臺北市長柯文哲主政下曾擔任副市長的陳景峻。在柯文哲與民進黨決裂之後,他的市府團隊中民進黨人紛紛跳船的情況下,陳選擇留下來。陳是個比較溫和的人,他沒有其他留下來的民進黨人,比如民政局長藍世聰牴觸得那麼激烈。但他卻愣是被綠營怎麼批評,也沒有選擇離開。所以蔡英文辦公室公布的名單裡有陳景峻,綠營輿論也大為不滿,他們視陳景峻為叛將。綠營傳統,對於叛將將追殺到底,豈能容他又被啟用。
民進黨在野的時候,向來支持廢除「監察院」,但一旦當政,馬上就「提好提滿」,如呂秀蓮所謂「監察院」竟被朝野視為「政黨協商」的籌碼,執政黨更視之為政治酬庸的肉餅。
只是赤裸裸的政治酬庸,國民黨確實沒有民進黨做得過分。
所以國民黨又翻出過去民進黨那些民意代表的言行一一檢驗。尤其出眾的是陳其邁手持譏「監委」為「奸痿」看板的舊照。讓人想起如今以暖男自居陳其邁的過去是一個多沒有口德的人,是的,風口浪尖,檢驗民進黨近期作為的高雄補選在即。豈能放過陳其邁呢。
李眉蓁「橫空出世」
國民黨方面,幾經斟酌,終於選定高雄在地的議員李眉蓁為候選人。而之前,徵詢了很多人,比如現任不分區「立委」、著名肝臟專家、乃至已逝「議長」的遺孀,無論有意無意,他們大都以家人反對的理由婉拒徵召。
國民黨初衷是不想徵召本地議員,因為「議長」的補選也在即,不想為此流失選票。但最終選定李眉蓁,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所以這場選戰,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才能讓國民黨真正上下一心團結一致。
好巧不巧,李父李榮宗為高雄果菜市場的負責人,被戲言,走了一個賣菜郎(韓國瑜),來了一個賣菜郎之女。
李家是高雄本地的政治家族,某綠營媒體人說李至少有五方面勢力,如宮廟系統、果菜系統、眷村系統、韓粉系統、小漢系統(黑道)。2015年2月11日臺大寮監獄發生在押犯劫持獄警事件,李榮宗就因認識劫犯首腦鄭立德,而受邀進入現場斡旋。李榮宗不穿防彈衣,赤手空拳進去談判,膽識過人,可見其影響力橫跨黑白兩道,也包括藍綠。當時,李眉蓁也隨父親進去,在旁聽到雙方談判,事後並向媒體轉述過程。
李眉蓁身材高挑,形象不錯。但畢竟多年來只在地方服務,一夕之間因被提名代表國民黨補選而成為全島知名人物,被外界擔心其政治歷練不夠。
所以呢,又給民眾黨帶來一個機會。
柯文哲挖親民黨牆角
柯文哲所領導的民眾黨,一直想布局高雄,比如早就將愛將蔡壁如的戶籍遷到高雄(不得不說,柯文哲預見性還是強過國民黨的),之前,放話提議藍白合作以博取版面,當然被國民黨視為吃豆腐之舉。柯文哲也積極在高雄物色人選,最終選定親民黨人吳益政代表民眾黨出徵補選。有種說法是吳開始拒絕柯文哲所請,後見國民黨選名不經傳的李眉蓁,覺得有機會於是北上臺北向民眾黨主動請纓。
民眾黨是柔性政黨,也就是無論什麼黨的人,只要彼此合意,都可以選其代表民眾黨參選。但親民黨不是,宋楚瑜受訪表示對吳益政參選不知道。去年,柯文哲選宋楚瑜愛將黃珊珊任副市長,宋因為柯事先沒有知會而為之不快。而今親民黨式微,不排除黨員跳船。親民黨之後又表示,因為吳也好,李家父女也好,都曾為親民黨,所以樂見其成。
吳益政在2018年韓國瑜大戰陳其邁那局中其實也參選了,但存在感實在太低,竟然如船過水無痕一樣,被人忘記了。吳也是高雄地方議員,當他去年選「立委」的時候,居然得票比選議員還低,說明吳的局限性很大。
而民眾黨在高雄也沒有基層組織,輔選難度很大,即便如此,柯文哲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派人參加補選,也說明民眾黨的求生欲很強。畢竟,韓國瑜之後,民進黨全力追殺柯文哲。民眾黨不選舉,不被人關注,被做掉的概率就越大。
這場選戰,三黨候選人其實都比較沉悶,反而是柯文哲這位場外人士,更可能帶來話題性,至於能不能就此攪動這場選舉中的勢能分布,將直接影響到這場選戰觀看的精彩程度。
南部爭奪戰
自2018年韓流興起以來,到今年94萬同意票罷韓,三年來高雄至少有過三次很狂熱的政治動員,所以能不能再次動員民眾投票,年輕人會不會再次坐火車回家支持,成了陳其邁最大的擔心。雖然,這局中,陳其邁幾乎必勝,但如果得票率太低的話,也將不可避免動搖民進黨的士氣,乃至日後陳其邁在高雄的執政。所以民進黨為了這次補選,上下其手,無所不用其極,比如最大限度的縮短補選日期,以降低對手的準備時間。(規定是九月十二日之前,民進黨則將補選安排在八月十五日,提前將近一個月。)
而綠營更是幾乎全部動員,不惜工本。不談陳其邁之前偷跑,而所有側翼小黨,也表示出一致配合的態度,比如時代力量早早就表示支持陳其邁。而罷韓中出力很大的高雄本地的基進黨,放棄之前參選的念頭,改為支持陳。當然,陳也投桃報李,表示未來高雄市政基進黨將分一杯羹。
反觀國民黨則內外交困,內部是因為之前兩岸政策的異動引發黨內大佬們的紛紛不滿,外部則是兩份觸目驚心的民調,一份親綠的民調顯示國民黨在20到24歲年輕人中的支持度為零。而另一份國民黨自己做的民調,則顯示在20到29歲的民調為個位數的6.3%。所以,即便是明擺是敗局的高雄補選,也要全黨上下一致全力以赴。但隱憂卻是,國民黨北部「中央」與南部地方的管理上的脫節。以及如何面對韓國瑜所遺留下來的政治資產與包袱。
臺灣南部社會,相對比較保守,民眾感性往往大於理性,易受煽動,幫親不幫理。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從政者大都所屬政黨色彩曖昧,很多人往往擁兵自重、待價而沽。而國民黨以往過度倚重於地方派系,而不重視對於年輕人的培養。所以往往呈現出一種臨時抱佛腳的狀態。這次選李眉蓁,倒是有一種培養的意思。
所以勝敗是一方面,而能不能就此留下一個種子,才是國民黨在南部的真正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