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菊會否再次成為民進黨票房毒藥,國民黨如何布局高雄丨臺灣一周

2020-12-20 直播港澳臺

蔡英文的空話,廢了黃健庭

繼傳出黃健庭任「監察院」副院長爭議之後,臺灣6月22日下午舉行的監察機構第6屆「監察委員」提名記者會上,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陳建仁宣布,提名陳菊出任監察機構負責人等,共27位「監察委員」人選。

會上,蔡英文新任的秘書長蘇嘉全對於之前國民黨人黃健庭、陳伸賢的主動退出表示惋惜,並將所空缺下來的兩個位子保留以示對於二人的尊重。

黃健庭(左)、陳伸賢(右)宣布退出「監察委員」提名

而上周黃健庭剛開始還對於接受蔡英文的邀請躊躇滿志。且對於國民黨的反彈還能保持淡定,但之後的發展直流而下,便是提名他的蔡英文所領導民進黨的反彈更加強烈。然後是預定好的記者發布會被緊急停止,逼退的意思已經溢於言表了。黃健庭即便是想堅持,也料得堅持下去的結局是自取其辱。所以最終主動宣布婉拒提名,退出了事。

可能想想都不對勁,黃對記者表示,民進黨所杯葛的東西,其實他早就向提名他的人提出來,而對方說不礙事。但最讓他傷心的事,如今這個中間人放任自己的同黨對其攻擊而不加以援手。

蔡英文6月24日表示,提名前臺東縣長黃健庭(左)擔任「監察院副院長」是她最後拍案的,她要負這個責任。但是她如何負責呢?

黃算是國民黨有能力的戰將,之前能被郭臺銘肯定,也說明其有一定實力。但就民進黨如此一操作,基本算是廢了。蔡英文雖然說,對此事她承擔責任,但也就是一句空話而已。

而國民黨雖然在黃健庭宣布退出後,緊跟著撤銷了對他的處分。但彼此為之造成的心結恐怕不那麼容易就此消除。黃的政治生涯頓時如他這趟臺北行程。興致衝衝地來了,莫名其妙地走了。

陳菊早有布局,哪怕弊案纏身

國民黨質疑黃健庭的爭議是掩飾陳菊。果然,陳菊的爭議頓時熱度降低很多。事實上,早在五月,蔡英文辦公室有公文洩露,透露出陳菊辭掉秘書長一職,就是為了就任「監察院」。當時社會就隱然不滿。

民進黨杯葛黃健庭,根本上是不想與他人分肥,但批評的理由卻是冠冕堂皇,因黃健庭涉及一樁弊案還在訴訟之中。而所謂「監察委員」,負責的就是對於公務員的彈劾糾舉及審計,相當於古代的御史大夫,若自身不清白,如何監察他人。

但比之黃健庭的微過,國民黨統計陳菊被彈劾、糾正案合計有五十八件之多。包括她就任高雄市長任內高雄銀行四天通過慶富獵雷艦17億的履約保證金,還有董事會未決議就提供慶富30億貸款,以及高雄氣爆案死幾十人的市政過失,乃至事後的各種坑人的操作。面對陳菊,民進黨頓時都不吭聲了。

陳菊被彈劾、糾正案合計有五十八件之多

反而是脫黨的呂秀蓮看不下去,她寫文章批評這是蔡英文小圈圈的決策,讓臺灣的「民主」蒙羞,以及「正副院長」提名人既均「有案可稽」,民進黨怎麼選擇性反對其一,卻袒護自己?

陳菊怎麼面對批評呢,當然是泰然處之:

臺灣《聯合報》評論陳菊不適任「監察院長」,並舉慶富案、氣爆善款爭議,遭陳菊辦公室喊告。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批評「陳菊官大,氣焰凜人」,難道在臺灣批評民進黨的人就沒有言論自由,就要被法律伺候?

可是如今,國民黨的話,還有幾個人要聽呢。

民進黨不怕打臉 政治酬庸分肉餅

爭議的還有很多,比如前臺南民意代表葉宜津,葉過去發布政見要廢掉「監察院」,如今提名她做「委員」卻是當仁不讓。題外話是葉是去年第一個「預言」賴清德會出來與蔡英文拼預選,也被視為挺賴的人馬。可是在賴聲勢還算不錯的時候,葉卻從連任多屆的地方民意代表民進黨預選中落敗。某種程度,也預示了日後賴清德的初選結局。

而另一位是民進黨人,臺北市長柯文哲主政下曾擔任副市長的陳景峻。在柯文哲與民進黨決裂之後,他的市府團隊中民進黨人紛紛跳船的情況下,陳選擇留下來。陳是個比較溫和的人,他沒有其他留下來的民進黨人,比如民政局長藍世聰牴觸得那麼激烈。但他卻愣是被綠營怎麼批評,也沒有選擇離開。所以蔡英文辦公室公布的名單裡有陳景峻,綠營輿論也大為不滿,他們視陳景峻為叛將。綠營傳統,對於叛將將追殺到底,豈能容他又被啟用。

2018年,民進黨籍的臺北市副市長陳景峻(左)幫柯文哲站臺輔選,被民進黨認定違紀。(資料圖)

民進黨在野的時候,向來支持廢除「監察院」,但一旦當政,馬上就「提好提滿」,如呂秀蓮所謂「監察院」竟被朝野視為「政黨協商」的籌碼,執政黨更視之為政治酬庸的肉餅。

只是赤裸裸的政治酬庸,國民黨確實沒有民進黨做得過分。

所以國民黨又翻出過去民進黨那些民意代表的言行一一檢驗。尤其出眾的是陳其邁手持譏「監委」為「奸痿」看板的舊照。讓人想起如今以暖男自居陳其邁的過去是一個多沒有口德的人,是的,風口浪尖,檢驗民進黨近期作為的高雄補選在即。豈能放過陳其邁呢。

陳其邁曾譏「監委」為「奸痿」

李眉蓁「橫空出世」

國民黨方面,幾經斟酌,終於選定高雄在地的議員李眉蓁為候選人。而之前,徵詢了很多人,比如現任不分區「立委」、著名肝臟專家、乃至已逝「議長」的遺孀,無論有意無意,他們大都以家人反對的理由婉拒徵召。

國民黨初衷是不想徵召本地議員,因為「議長」的補選也在即,不想為此流失選票。但最終選定李眉蓁,也引發了一些爭議。所以這場選戰,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才能讓國民黨真正上下一心團結一致。

好巧不巧,李父李榮宗為高雄果菜市場的負責人,被戲言,走了一個賣菜郎(韓國瑜),來了一個賣菜郎之女。

李家是高雄本地的政治家族,某綠營媒體人說李至少有五方面勢力,如宮廟系統、果菜系統、眷村系統、韓粉系統、小漢系統(黑道)。2015年2月11日臺大寮監獄發生在押犯劫持獄警事件,李榮宗就因認識劫犯首腦鄭立德,而受邀進入現場斡旋。李榮宗不穿防彈衣,赤手空拳進去談判,膽識過人,可見其影響力橫跨黑白兩道,也包括藍綠。當時,李眉蓁也隨父親進去,在旁聽到雙方談判,事後並向媒體轉述過程。

李眉蓁身材高挑,形象不錯。但畢竟多年來只在地方服務,一夕之間因被提名代表國民黨補選而成為全島知名人物,被外界擔心其政治歷練不夠。

所以呢,又給民眾黨帶來一個機會。

現任高雄市議員李眉蓁

柯文哲挖親民黨牆角

柯文哲所領導的民眾黨,一直想布局高雄,比如早就將愛將蔡壁如的戶籍遷到高雄(不得不說,柯文哲預見性還是強過國民黨的),之前,放話提議藍白合作以博取版面,當然被國民黨視為吃豆腐之舉。柯文哲也積極在高雄物色人選,最終選定親民黨人吳益政代表民眾黨出徵補選。有種說法是吳開始拒絕柯文哲所請,後見國民黨選名不經傳的李眉蓁,覺得有機會於是北上臺北向民眾黨主動請纓。

民眾黨是柔性政黨,也就是無論什麼黨的人,只要彼此合意,都可以選其代表民眾黨參選。但親民黨不是,宋楚瑜受訪表示對吳益政參選不知道。去年,柯文哲選宋楚瑜愛將黃珊珊任副市長,宋因為柯事先沒有知會而為之不快。而今親民黨式微,不排除黨員跳船。親民黨之後又表示,因為吳也好,李家父女也好,都曾為親民黨,所以樂見其成。

吳益政在2018年韓國瑜大戰陳其邁那局中其實也參選了,但存在感實在太低,竟然如船過水無痕一樣,被人忘記了。吳也是高雄地方議員,當他去年選「立委」的時候,居然得票比選議員還低,說明吳的局限性很大。

柯文哲(左)、吳益政(右)

而民眾黨在高雄也沒有基層組織,輔選難度很大,即便如此,柯文哲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派人參加補選,也說明民眾黨的求生欲很強。畢竟,韓國瑜之後,民進黨全力追殺柯文哲。民眾黨不選舉,不被人關注,被做掉的概率就越大。

這場選戰,三黨候選人其實都比較沉悶,反而是柯文哲這位場外人士,更可能帶來話題性,至於能不能就此攪動這場選舉中的勢能分布,將直接影響到這場選戰觀看的精彩程度。

南部爭奪戰

自2018年韓流興起以來,到今年94萬同意票罷韓,三年來高雄至少有過三次很狂熱的政治動員,所以能不能再次動員民眾投票,年輕人會不會再次坐火車回家支持,成了陳其邁最大的擔心。雖然,這局中,陳其邁幾乎必勝,但如果得票率太低的話,也將不可避免動搖民進黨的士氣,乃至日後陳其邁在高雄的執政。所以民進黨為了這次補選,上下其手,無所不用其極,比如最大限度的縮短補選日期,以降低對手的準備時間。(規定是九月十二日之前,民進黨則將補選安排在八月十五日,提前將近一個月。)

而綠營更是幾乎全部動員,不惜工本。不談陳其邁之前偷跑,而所有側翼小黨,也表示出一致配合的態度,比如時代力量早早就表示支持陳其邁。而罷韓中出力很大的高雄本地的基進黨,放棄之前參選的念頭,改為支持陳。當然,陳也投桃報李,表示未來高雄市政基進黨將分一杯羹。

反觀國民黨則內外交困,內部是因為之前兩岸政策的異動引發黨內大佬們的紛紛不滿,外部則是兩份觸目驚心的民調,一份親綠的民調顯示國民黨在20到24歲年輕人中的支持度為零。而另一份國民黨自己做的民調,則顯示在20到29歲的民調為個位數的6.3%。所以,即便是明擺是敗局的高雄補選,也要全黨上下一致全力以赴。但隱憂卻是,國民黨北部「中央」與南部地方的管理上的脫節。以及如何面對韓國瑜所遺留下來的政治資產與包袱。

臺灣南部社會,相對比較保守,民眾感性往往大於理性,易受煽動,幫親不幫理。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從政者大都所屬政黨色彩曖昧,很多人往往擁兵自重、待價而沽。而國民黨以往過度倚重於地方派系,而不重視對於年輕人的培養。所以往往呈現出一種臨時抱佛腳的狀態。這次選李眉蓁,倒是有一種培養的意思。

所以勝敗是一方面,而能不能就此留下一個種子,才是國民黨在南部的真正未來。

相關焦點

  • 高雄趕走了韓國瑜 反擊難住了國民黨丨臺灣一周
    即便這次補選毫無勝選,也要打出知名度,未來至少在高雄為國民黨拼一個「區域立法委員」出來。但詢問多人後,遲遲沒有答案。比較國民黨的意志消沉,民進黨方面,則內鬥到刀刀見骨。先一度傳出就讓陳其邁代理高雄市長。因為多方屬意未來還是由陳其邁接手高雄。
  • 臺北高雄選市長送走老一代政治明星
    在臺北,國民黨候選人郝龍斌的支持度一直在40%左右,而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的支持度最高的時候不過20%。在高雄,國民黨候選人黃俊英的支持度也一直高於民進黨候選人陳菊6到10個百分點。  但臺灣選情歷來詭譎,不到結果公布,誰也說不準會有什麼意外。對臺灣選舉掐指算命式的預測,往往最後大跌眼鏡。  目前看,民調中一直領先的國民黨最怕意外出現。
  • 從高雄到新北,陳菊2018也要北上?
    陳菊(左)  蔡英文(中)  侯友宜(參選新北市長呼聲很高的現人新北市副市長)臺灣2018年縣市長選舉,傳民進黨有意讓高雄市長陳菊轉戰新北市。陳菊的高雄市長任期到明年屆滿,加上此前賴清德也卸下臺南市長職務北上,「新系」將可能失去臺南、高雄兩個「六都」重要市長寶座。
  • 綠營的大票倉高雄 究竟如何成為民進黨的老巢?
    日前正值民進黨二十周年黨慶,但民進黨並沒有在成立地——臺北大張旗鼓地舉行,而是跑到南部的高雄。人們不禁要問,高雄究竟是怎樣成為民進黨的老巢? 一九九八年高雄市市長選舉前夕,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因信奉一個自稱有分身術的人而陷入醜聞漩渦,情急之下綠營偽造了一盤國民黨候選人吳敦義與女記者「親密對話」的錄音帶。結果不少高雄市民竟然認為,謝長廷有神鬼幫忙勝算更大。
  • 票房毒藥? 蔡英文給誰站臺誰民調就下降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距離臺灣「九合一」選舉不到一個月,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加緊參與民進黨各縣市輔選。27日晚,她現身民進黨臺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的「萬人造勢大會」,這已是她第四次「御駕親徵」臺中。
  • 蔡英文拖累民進黨選情 國民黨或可取回高雄執政權
    (原標題:蔡英文拖累民進黨選情 國民黨或有機會取回高雄執政權)
  • 臺海觀瀾 寧失臺灣,不失高雄,民進黨對付韓國瑜還會有什麼招數
    至1979年,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臺灣黨外力量已成氣候,其中《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力量的旗幟。這一年的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申請遊行示威,國民黨當局不批,雜誌領導層決定強行集會。當天,集會群眾與軍警發生嚴重肢體衝突,雙方受傷者達數百人。
  • 在高雄喬定陳致中、堵住謝長廷陳菊「太強大」
    臺海網4月4日訊 基於民進黨「總統」選舉的最大利益,陳菊擺平了陳致中選「立委」的棘手問題,立下一大戰功;但她付出代價也不小,失信於林瑩蓉,又狠狠打下陳信瑜,與謝系恩怨再添一樁。最新一期臺灣《財訊》雜誌刊文對此進行了披露,文章部分內容如下:「我不太想選立委!」
  • 臺灣高雄市長選情民調:陳菊56% 楊秋興20%
    華夏經緯網12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聯合報》高雄市長選情調查發現,下屆高雄市長選戰,若由現任市長陳菊迎戰前高雄縣長楊秋興,陳菊目前以五成六支持度略勝一籌,楊秋興支持度二成。 據報導,明年的高雄市長選舉,民進黨已確定提名現任市長陳菊尋求連任,國民黨人選未定,可能推「政務委員」楊秋興代表藍營披掛上陣。調查發現,若由陳菊和楊秋興兩人對決,陳菊目前暫居領先,獲得五成六市民的支持,二成青睞楊秋興,百分之六都不支持或支持其他人,一成九未決定。
  • 國民黨為什麼揪著陳菊不放?韓國瑜回師高雄
    國民黨為什麼揪著陳菊不放?綠營黨政要角分析,陳菊可說是從黨外運動開始,到民進黨成立3、40年以來,皿煮化運動的代表,更是民進黨內僅存在檯面上的美麗島世代,國民黨對陳菊發動毀滅性攻擊,具有毀滅從黨外運動以來的歷史遺產功用。
  • 專家:國民黨在高雄臺南越來越邊緣化(圖)
    相比之下,國民黨在 「南二都」沒有優勢,又選擇了兩位不具影響力、戰鬥力、爆發力的候選人黃昭順與郭添財,實力明顯不足,在媒體上幾乎看不到多少有關郭添財與黃昭順兩人的選舉新聞,都在炒作綠營內部的內鬥與分裂,讓國民黨候選人在選舉中逐漸邊緣化,如何能贏民進黨?  國民黨一直寄希望於綠營內部分裂,以便撿個便宜,從中取勝,這只是一廂情願。
  • 「九合一」看高雄(一):藍綠高雄選情逼近「五五波」的原因
    民進黨中央也自認高雄穩贏,而將重心放在中北部,忽視對高雄選戰的布局。直到韓國瑜民調逼近陳其邁之際,民進黨才慌亂手腳,陳菊多次南下助選,黨中央也開始調整選戰布局。       二是政見平平。 陳其邁喊出「經濟市長」口號,但並沒有提出讓民眾耳目一新的政見,特別是對於韓國瑜提出的高雄負債問題,卻轉移矛盾焦點,將責任推卸給國民黨以及馬英九,打破了民眾對民進黨的幻想。       三是策略拙劣。
  • 民進黨評李登輝話裡有話,國民黨終於贏了一次 丨臺灣一周
    高雄議長補選國民黨贏了高雄巿議會議長7月31日補選,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黨團各自推派人選比拼,分別是國民黨的曾麗燕和民進黨的張勝富。議長投票中,曾麗燕首輪即以過半的35票拿下議會龍頭,民進黨張勝富則獲27票。國民黨黨團這次也非常團結,僅一人因為自己不慎投了無效票。
  • 民進黨「獨裁」最後拼圖?蔡英文愛將陳菊將接任「監察院長」
    蔡英文「5·20」將展開第二任期,人事布局啟動。蔡英文日前宣布蘇貞昌續任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蔡辦秘書長陳菊已確定出任下屆「監察院長」。對此,前國民黨「立委」孫大千列舉「慶富案」、氣爆案等5大爭議案件,質疑陳菊接任「監察院長」,還查得下去嗎?
  • 給國民黨送槍蘇嘉全不輸陳菊 讓國民黨丟臉李眉蓁拉響警報
    國民黨追打陳菊「監委」提名人不適任,搞了個把月的時間,陳菊愣是不動。她擔任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期間,曝出隨扈走私香菸案,陳菊作為長官本該負責,但卻被親綠的「監委」裁定,此事與陳菊無關,目的就是幫陳菊主管監察機構掃清障礙。面對民進黨當局上下一致的護航,國民黨還真的有點拿陳菊無可奈何的意思。
  • 陳其邁勤跑高雄補選拜票 力挺陳菊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昨天突襲佔領「立院」抗議,不滿蔡英文提出「監委」名單並提名陳菊任「監察院長」,對此,民進黨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陳其邁今天受訪時聲援並肯定陳菊過往表現,並呼籲國民黨避免採取抹黑、激化社會對立的方式。
  • 何照輝:楊秋興參選高雄能否讓國民黨收復失地
    儘管2010年參選落敗,但憑藉職務上的優勢,楊秋興勤跑南部,很有布局2014年高雄市長選舉的意味。而楊秋興的核心幕僚日前在非正式場合透露,楊已準備好再戰市長,最遲應該會在6月就宣布。楊秋興是國民黨衝擊南部的第一人選自2012年大選公開支持馬英九到後來受邀加入行政院內閣,楊秋興已經是馬英九的人馬了。
  • 「九合一」看高雄(五):臺灣民心思變
    臺灣年底九合一選戰到計時一周,所有候選人全都卯足全力,韓國瑜不管是「逆襲」還是「夜襲」,各種情勢都證實「韓流」確實給民進黨的陳其邁帶來沉痛的一擊,驚覺大勢不妙的前高雄市長陳菊都緊急南下回防高雄,三番兩次替陳其邁站臺。
  • 「罷韓」背後,是民進黨舉全黨之力保一人?
    據國民黨高雄市議員組織的預估,民進黨在高雄執政20年,有高達數億新臺幣的巨額資金因貪腐而流入私人腰包,數額之大、漏洞之多,讓人觸目驚心。因此,當韓國瑜去年公布其2020競選宣言,專門提出徹查高雄多年弊案時,民進黨和陳菊感到憂心忡忡。據臺灣媒體揭露,那一時期,陳菊幾乎每周都要從臺北悄悄跑回高雄,指導其子弟兵如何反制韓國瑜,其中「罷韓」就是反制手段之一。
  • 國民黨和民進黨打了一個星期,到底沒有擋住陳菊
    實際上,製造藍綠衝突是民進黨取得政治能量的最好題材。 所以民進黨所提的每案幾乎必過。而國民黨呢,表決又表決不過,打又打不過,所謂外面打不過民進黨,內部又要承受支持者的失望,如何莊敬自強、溫良恭儉讓肯定是不行了,也只能加深衝突的程度,使對抗更加激烈。此刻看,策略還是成功的,至少在鞏固基本盤方面,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