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豈是家務事?漠視、不作為比家暴更可怕

2020-12-11 環球精英YOLO

文 | 立佳

編輯 | 美齡

11月25日是聯合國確立的「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也被稱作「國際反家庭暴力日」。一直以來,家暴都是整個社會揮之不去的話題,我們總是在譴責家暴行為,同時也在呼籲廣大受害者需要及時救助,但因家暴致死、致殘的事件卻依然屢見不鮮。

9月,四川藏族姑娘拉姆在直播中遭前夫潑油縱火,傷重不治離世。此前,她已在家暴中沉默隱忍了十幾年,離婚時曾以為「自己安全了」,卻再遭前夫威脅、施暴,多次報警也未能逃離悲劇……

2019年1月,僅22歲的山東德州女子方洋洋被婆家虐待致死,這一切惡行的起因,竟然只是方某某沒有懷孕。一個花季女孩的生命,最終的量刑卻是丈夫張丙,婆婆劉蘭英、公公張吉林分別獲刑二年、二年二個月、三年,並且張丙還擁有緩刑三年。

消息在網上迅速形成熱議,輿論的呼聲和方家人的申訴終於在11月19日有了迴響:原判被撤銷,此案將於11月27日在禹城市人民法院重新審判。不過,方洋洋的故事沒有在案件得以重審時結束。近日就有媒體曝光,就在方洋洋死後,方家人再次把火化後方洋洋的骨灰賣給別人配了陰婚……

在媒體的曝光下,受害者得到了廣泛關注,但事實上,諸如此類的家庭暴力遠不止我們能看到的這些。那些沒有被報導出來的人呢?難道每次家暴的事件都只能依靠媒體來伸張正義?如果沒有報導,是不是被家暴的人永遠就只能忍氣吞聲無人聲援,只有等她死去而且要死得慘烈才可能會被大家看到?

聯合國2019年11月25日發布過一個驚人的報告,2018年1年期間,全世界被殘害的女性中,高達6成,都是死於丈夫戀人或是家人等關係親密的人手中。據悉,這組數據,是由總部位於維也納的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在「國際消除針對婦女暴力日」公布的,希望引起世界範圍的重視。

而在全國婦聯的一項調查顯示,2.7億個中國家庭中,有30%存在家庭暴力,但僅有不到10%的女性報警。其中,16%的女性承認遭受過配偶的暴力,14.4%的男性承認打過自己的配偶。每年約40萬個解體家庭中,有25%可歸因於家庭暴力。而家暴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後,才會選擇報警。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除了傳統的身體暴力行為、精神暴力行為、性暴力行為、財產暴力行為外,還有新興的同居環境下的暴力行為、非親屬撫養(寄養)環境下對兒童的暴力行為等。

家庭暴力早已不是家務事,而是有法可依的違法行為。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這是中國第一部反家暴法,明確將精神暴力納入家暴範疇。

家庭暴力並不是個人隱私,家庭關係更不應成為暴力不受幹預的擋箭牌,反家暴更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如果為了維護家庭和諧而強求受害人忍耐原諒,是對暴力的姑息和縱容。

家,本應是遮風擋雨的避風港,怎能成為滋生暴力的溫床?家暴不是家務事,不是關上了房門就能隔絕出一片法外之地!但,很多現實,往往比家暴更為可怕……

在「家醜不可外揚」「一個巴掌拍不響」「受害者做錯事了才導致挨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想想孩子,離婚會傷害孩子」……等傳統觀念的束縛下,面對家庭暴力,很多受暴者選擇了隱忍不發。

在「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床頭打架床尾和」「民不告,官不理」「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好好過日子比什麼都強」……等想法的存在,而且很多暴力行為難以界定,很多基層組織甚至還存有「能拖則拖」、「能推則推」的陳舊思維,熱衷於和稀泥。

從杭州殺妻碎屍案到嵩縣當街殺人案,再到拉姆被前夫縱火,方洋洋被虐待致死,惡性事件來來去去,「受害者有罪論」從不缺席。尤其是當受害者為女性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個巴掌拍不響」的聲音,還有莫名其妙的「蕩婦羞辱」,更是想聽不見都難。

尤其拉姆去世後,網絡上突然出現了一種聲音,他們並非為拉姆抱不平,反倒是為其前夫開脫,說拉姆不該直播,不該拋頭露面!什麼叫「一個巴掌拍不響」?一隻手扇在說這種風涼話的人臉上,照樣耳光響亮。現實中,固然有殘忍的人;而網絡上,也不乏涼薄的心。

憑什麼談了戀愛,結了婚之後,遭遇被打、被傷害,就變成了家庭內部糾紛?什麼「深愛女人的男人捨不得打,如果打了一定是女人出軌」「肯定是女人有問題,不然不會挨打」……每次發生惡性事件,「受害者有罪論」「女人原罪論」和各種蕩婦羞辱總是如影隨形。

「為什麼第一次被家暴不反抗?」「是不是傻啊?」「都被打成這樣了,為什麼還不離婚?」……在網絡的口水仗中,隨處可見這種輕飄飄的便宜話,但其實,對於受害者來說,當她選擇不再沉默時,其實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

當然,家庭暴力也不僅僅發生在夫妻之間,也包括子女虐待老人,父母虐待孩子……沒有經歷過家暴的人,始終無法想像被施暴的人們遭受過怎樣的身體和心裡的雙重折磨,更無法理解這樣的非人待遇為什麼會出現。

也依然會有人覺得,鄰居家的夫妻爭吵,虐待老人或打罵孩子,都是人家的家務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但假如有一天,被家暴的人是自己呢?當自己被施暴,卻被其他人冷眼旁觀,又會作何感想呢?還能雲淡風輕的把「家庭暴力」當做一件無關緊要的事嗎?

作為旁觀者,如果發現身邊發生家暴事件時,請放下「與我無關」的心態,也不要袖手旁觀。聽到鄰居夫妻吵架或是打罵孩子,稍稍多留意一下;路上遇到情侶動手,上前喝止或者幫忙報警……每一次的「路見不平」,都可能對家庭暴力按下暫停鍵。

不要對他人的家暴視而不見,家暴不是別人的家務事,而是一件違法的事。容忍家暴,等於鼓勵別人對自己施暴。

家不應該因為關上家門,就變成法外之地!反家暴的銅牆鐵壁裡,每一個人都是一塊不可或缺的磚!

相關焦點

  • 家暴不再是家務事,你目睹了家暴現場,你就有義務報案
    在家暴動輒刺激公眾敏感神經,也成了大眾關切議題的語境中,此舉很難不引發輿論關注:這是首次有地方性法規擬對家暴行為「目擊者」的報案義務作出明確規定,相當於將「強制報告義務主體」進行了擴充。對於家暴事件中,你是不是「目擊者」只有你自己清楚,沒有誰可以指責你或者強制你做什麼選擇。但是在家暴面前,任何人都不該做袖手旁觀的看客,或者輕易轉過身去裝作沒看見。
  • 張培萌妻子首談家暴細節 家暴不是家務事,遭遇家暴怎麼辦?
    近日,某短跑名將張培萌的妻子漠寒接受採訪控訴其丈夫存在家暴等行為,並披露了被家暴的細節,公開展示了家暴傷情圖,各種淤青,傷痕觸目驚心。這位妻子含淚說,丈夫每次施暴後都會用力道歉,但,最後只會被打的更為嚴重。
  • 家暴不是家務事,「娘家人」為你答疑解惑!
    家暴不是家務事,「娘家人」為你答疑解惑!面對家庭暴力,每個人都要堅決說「不」!不容忍、不姑息、不妥協、不懼退!拒絕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1分鐘前合肥女性,淮北女性,亳州木蘭之聲,宿州女性,蚌埠女性,阜陽婦聯,淮南女性,滁州女性,六安市婦聯,馬鞍山女性,蕪湖女性,宣城女性,銅陵女性,池州女性,安慶女性,黃山女性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裡,作為婦女姐妹們的
  • 打老婆是家務事?阜陽一男子因家暴遭老婆舉報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似乎總是把家暴當作私事,不願向別人透漏。殊不知家暴危害相當大,不僅危害到受害者,也危害到兒女的身心健康。所以在遭遇家暴時,一定要報警!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反家暴,說出來!婦女遇此類事件可撥維權公益熱線:12338。
  • 我們查閱了50份家暴判決書,情節遠比名人家暴更慘烈
    家暴的施暴者,自然是千夫所指,然而,公眾對於家暴的受害者,卻總是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態,認為他們性格懦弱,所以才被牢牢控制,過於輕信,所以才會一次又一次地相信施暴者的保證。 作為家暴的局外人,人們很容易抱著一種倖存者的姿態,對受害者的處境妄加推斷。
  • 對家暴說不!希望法律能夠更完善,對家暴行為人進行嚴懲
    最近看到好幾個新聞,某某省的一位女子因忍受不了長期的家庭暴力,跳樓自殺,又某某因女婿對女兒長期家暴,丈母娘為了女兒不再遭受痛苦,竟把女婿騙至一個偏僻的地方殺害並掩埋。某某人因忍受不了家庭暴力申請離婚,丈夫事後就偷偷持刀報復。每當看到這樣的新聞心裡除了憤怒,更多的是無奈,感嘆法律為什麼不能對施暴者進行嚴懲?每年都會看到好多因家暴發生的悲劇,也只有當悲劇發生時社會才會引起重視。
  • 調查|我們查閱了50份家暴判決書,情節遠比名人家暴更慘烈!
    家暴的施暴者,自然是千夫所指,然而,公眾對於家暴的受害者,卻總是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態,認為他們性格懦弱,所以才被牢牢控制,過於輕信,所以才會一次又一次地相信施暴者的保證。作為家暴的局外人,人們很容易抱著一種倖存者的姿態,對受害者的處境妄加推斷。
  • 家暴不是家務事!轉發讓更多人看到!
    所以,不要再做沉默的大多數因為家暴根本不是家務事今天是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國際日,讓我們一起對家暴說:「不!」一起反對、拒絕、抵抗家暴!
  • 「拉姆案」的背後,家暴不是家務事
    遭受家暴並向居民委員會、婦聯組織等單位反應後,相關單位製作的書面材料。遭受家暴並報警後,相關的報警記錄及公安人員的詢問筆錄、告誡書等材料。子女、共同生活人員、鄰居等清楚家暴情況的人員的證人證言。主要指雙方的聊天記錄、音頻視頻等信息(如對方承認家暴的錄音、家暴視頻等)。
  • 家暴從來不是「家務事」
    ……近年來,一些惡性家庭暴力事件時有發生,讓許多家庭因此墜入深淵,更牽動著社會公眾的心。我省在推行《實施辦法》中有哪些亮點?應該如何利用法律武器對家庭暴力說「不」?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痛!《實施辦法》讓預防和依法處置家庭暴力更具體、更有效、更具操作性,對於保護家庭成員特別是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構建沒有暴力、平等溝通、和睦相處的家庭關係和公正法治、文明進步、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具有深遠的意義,進一步彰顯了黨和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權,反對家庭暴力的堅定立場和一貫主張。」省婦聯主席龔曉燕說。聯!
  • 家暴不是家務事!真正愛你的人,捨不得打你!
    家暴不是家務事!真正愛你的人,捨不得打你!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暴力不只局限於「動手」,不適當的「動口」也會觸碰到法律禁區。除此之外,家庭成員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間實施的暴力行為,也屬於家庭暴力。
  • 短跑名將張培萌被控訴家暴,翔實圖文回應,稱自己才是家暴受害者
    家暴誰有錯?嚴格說起來,誰先動手,誰就應該是那個犯錯的人。但事實上,兩個人都是犯錯的一方。用不理智的方式解決彼此的分鐘,贏了的固然可喜,但於事無補。輸了的可會心服?最大的可能只是堆積起來,醞釀更大更烈的爆發。正如張培萌在《我不得不說》裡傾訴的那樣,不止一次地受到來自另一半的傷害。
  • 家暴不是「家醜」
    小T來自青島,基本每4個月,就會遭遇一次家暴。打耳光、掐脖子,男方在外表現儒雅,但在家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會動粗……比這些受傷的身體和破碎的心靈更可怕的,是她們遇到共同的難題:社會輿論常有「家醜不可外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觀念,使家暴被奇特的國產邏輯曲解為女人的恥辱。
  • 勇敢對家暴說不!
    北京時間10月15日,針對有關張培萌的家暴新聞,張培萌團隊也做出了回應,表示「婚外關係」純屬子虛烏有。同時,張培萌團隊聲稱:張漠寒在北京多次報警家暴,但警方調查後均不予以支持立案。根據張培萌團隊的聲明來看,我們可以總結兩點:1、婚外關係純屬子虛烏有!為何有這樣的底氣說發表這樣的聲明?我想不外乎是張培萌團隊知道對方沒有掌握有關像視頻、聊天記錄等有力的證據。
  •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家庭暴力≠家務事,向家暴說...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家庭暴力≠家務事,向家暴說「NO」!經村民舉報、老師反映,該家暴案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公安機關雖數次對申某某進行訓誡並向其出具了家庭暴力告誡書,但申某某屢教不改,毆打行為時有發生。由於楊某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母親因懼怕申某某報復而不敢申請人身保護令,區婦聯依法代為申請,這也是姜堰區首例由群眾組織申請的人身保護令。
  • 家暴?你怎能讓別人那樣傷害你
    她為什麼不逃呢?她為什麼不反抗呢?她為什麼不求助呢?她為什麼讓別人踐踏至此呢?她的娘家人呢?......而造成這場悲劇的,有罪的又豈只肇事者。鄉親鄰裡的旁觀,娘家人的漠視,他們同樣的有罪,只是法律制裁不了他們。試想下,鄰居報個警,通知下她的家人,散播下輿論...
  • 家暴受害者,為何「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人身安全保護令?
    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意在為家暴受害者撐起法律的「保護傘」。這項制度對我國反家暴工作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仍遭遇家暴受害人「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舉證難與執行難等多重現實困境。家暴不是「家務事」主持人:我國傳統觀念裡有「清官難斷家務事」「家醜不外揚」,這跟人身安全保護令有衝突嗎?禹妍:很多女性來婦聯哭訴求助,我們都會給她們講人身安全保護令,但這兩年真正申請的就兩個,都是在離婚訴訟期再遭家暴的。如果還沒辦離婚,她們不會去申請。
  • 從小看到父母家暴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家暴,只有0次和無數次 說到家暴,我們繞不開的一部電視劇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這部戲,堪稱80後90後童年最深陰影,沒有之一。 「清官難斷家務事」 「一日夫妻百日恩」 「天下男人都一樣,忍忍吧」 「為孩子想想」… 所有的人都成為家暴的幫兇,讓受虐者,尤其是受虐的媽媽一次次「被綁架」。
  • 家暴不受離婚冷靜期限制 什麼是家暴?家暴如何治理?
    【家暴不受離婚限制】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程嘯表示,離婚冷靜期制度並不適用所有的離婚情形,發生家暴或婚內出軌現象,確實導致感情破裂,到法院去離婚的話,就沒有所謂的「冷靜期」適用問題。(來源:中國新聞網)
  • 家暴受害者,為何「不知道不願用不敢用」此令?
    」  主持人:我國傳統觀念裡有「清官難斷家務事」「家醜不外揚」,這跟人身安全保護令有衝突嗎?  呂孝權:當然有衝突,人身安全保護令針對的是家暴,而家暴的本質既不是婦女問題,也不是婚姻家庭問題,而是社會問題。這個「家務事」不只是家庭糾紛,而是侵犯被害人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這些傳統觀念是對家暴本質的曲解,兩者不是一回事。  萬飛:人身安全保護令是為有安全風險的人提供保護措施,是法院裁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