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死後被解剖展覽,百年後骨灰被扔進大海

2020-12-16 杉樹下的歷史

1876年5月8日,世界上最後一位塔斯馬尼亞人妻子,64歲的Chugnini(楚格尼尼),在經歷了充滿艱辛和掙扎的生活後,終於,帶著塔斯馬尼亞這個不幸種族的原始記憶,永遠離開了。

楚格尼尼

她曾親眼看到親戚被欺負和殘忍地殺害; 她看到她的人民絕望地反抗死亡; 甚至看到她丈夫的屍體被強行帶走,進行了一項解剖學研究。

在她死之前,她問人們: 不要剖析展覽中的我,請燒掉我的身體,把我的骨灰撒進Entecastax的通道((恩特卡斯特克斯海峽))。

塔斯馬尼亞美麗而原始的島嶼塔斯馬尼亞是澳大利亞大陸南側的一個島嶼。40,000年前,塔斯馬尼亞人的祖先到達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那時,塔斯馬尼亞仍然是一個連接澳大利亞大陸的半島。30,000年後,由於海平面上升,半島逐漸與大陸隔絕,塔斯馬尼亞人也開始了與大陸完全隔絕的生活。

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土地被幾個社區佔據,每個社區只在劃定的領土內狩獵。塔斯馬尼亞人在陸地和海上狩獵,還收集牡蠣和蔬菜,從大自然中獲取食物。滿載狩獵或成功的自衛反擊後,他們將聚在一起跳舞慶祝。

塔斯馬尼亞最後一位妻子的遺言: 不要剖析,不要給我看,但她沒有這樣做。塔斯馬尼亞人當時仍在石頭文明中,他們會用木頭做長矛和棍子,並用薄石碑作為工具或武器。他們還為沿海旅行製作樹皮獨木舟。現在人們仍然可以從他們留在石頭上的棍子圖形和符號中瞥見這種原始生活。

噩夢中的殖民者

楚格尼尼出生於1812年,住在塔斯馬尼亞西南部一個部落,靠近恩特卡斯塔克斯海峽。她父親給她起的名字叫Chugnini,用當地的語言意思是藍色中庭,這是一種生長在海灘上的非常有活力的灌木。

楚格尼尼的童年和青年,在塔斯馬尼亞島上,按照原始祖先傳承的生活方式自由和平地生活。直到有一天,來自歐洲的探險家踏上了這片土地。

1804年,歐洲人在塔斯馬尼亞島上建立了他們的第一個永久定居點。第二年,歐洲人對塔斯馬尼亞的土著人民發動了無端的攻擊,這正式開啟了兩個文明之間巨大差異的持續衝突的序幕。歐洲殖民者將塔斯馬尼亞的原住民視為劣等種族,佔領了他們的土地,奪走了他們的食物來源,侵犯了這裡的婦女,並殺害了這裡的男子。塔斯馬尼亞的土著人民起身戰鬥,但面對第一支強大的歐洲武器,他們只能撤退。

塔斯馬尼亞最後一位妻子的遺言: 不要剖析,不要給我看,但她沒有這樣做。

1824年,副州長喬治當亞瑟到達塔斯馬尼亞島時,他開始實施兩項政策,以便將原住民驅逐出塔斯馬尼亞的殖民者定居點。一方面,他獎勵那些抓住原住民的人; 另一方面,他假裝與他們建立友好關係,引誘他們獲得所謂的賠償,事實上,它只是流放和監禁塔斯馬尼亞人的荒島。

Chugnini被迫離開家

1829年,仍未滿18歲的Chugnini遭遇了一系列不幸: 她的母親被水手殺害,她的叔叔被士兵槍殺,她的姐姐被水手綁架並殺害。楚格尼尼自己被伐木工人侵犯了幾次,當她阻止自己被侵犯時,她的未婚夫被伐木工人殺害了。

之後,Chugnini離開了他的居住地,來到了布魯尼島,它也是塔斯馬尼亞集團的一個小島。在這裡,她嫁給了當地的塔斯馬尼亞人楚格尼尼。也是在這個時候,Chugnini遇到了來自土著保護者機構魯賓遜。他向楚格尼尼和她的同胞聲稱,他將幫助他們遠離迫害,重新獲得土地。

1830至1835年,魯賓遜他兒子執行任務重新安置土著島上塔斯馬尼亞。兩個楚格尼尼和Woolladi陪同他作為指導翻譯魯賓遜,介紹他本地語言和傳統文化。魯賓遜在日記中記錄了這些事情,這後來成為塔斯馬尼亞傳統社會唯一最生動的記錄。

1835年,丘尼尼的其他原住民跟隨魯賓遜來到弗林德斯島的重新安置地點。根據記錄,這100人是當時唯一剩下的塔斯馬尼亞土著人。他們被強迫和欺騙來到弗林德斯島接受 「歐化和基督教化」 教育,但是在這個荒涼的島上,他們的生活環境非常糟糕,許多人感染了外國疾病。

塔斯馬尼亞人標本展覽館

1836年,楚格尼尼和Wooladi返回塔斯馬尼亞主島尋找剩餘的塔斯馬尼亞原住民,但他們沒有成功返回。1837年,當他們回到弗林德斯島的定居點時,他們發現許多原住民都死在那裡。

最後的抵抗

1838年,楚格尼尼跟著魯賓遜港飛利浦,他協助建立解決土著澳大利亞大陸。之後,在墨爾本附近住了近兩年。她覺得轉向歐洲人無法挽救她的種族。她選擇逃離殖民者的控制,加入了一個抵抗殖民者的土著團隊。

這支隊伍搶劫並報復墨爾本郊區的殖民者,之後他們逃離了許多地方。團隊中有人在一個地方殺死了兩名捕鯨者,殖民當局對他們提起了訴訟。小隊很快被抓獲,並被送往飛利浦港受審。當時,Chugnini頭上還帶著槍。受傷,一位好醫生要求她治療。

1842年,兩名隊員被絞刑定罪並被處決。幾個月後,丘尼尼和其他塔斯馬尼亞人被送回弗林德斯島。在回弗林德斯島的路上,楚格尼尼的丈夫Wooladi不幸去世了。

1856年,弗林德斯島上倖存的塔斯馬尼亞人,包括丘尼尼,被轉移到牡蠣灣。根據殖民辦公室的一份報告,1861年,牡蠣灣只有14個倖存的塔斯馬尼亞本地人: 「14個人,他們都是塔斯馬尼亞成年本地人,這是10個部落中唯一剩下的人口。有9名女性和5名男性,其中4名仍然是夫妻。4名男性和5名女性在45歲以下的人群中佔主導地位,但是現在,我沒有孩子……」

塔斯馬尼亞人標本

沒人知道為什麼他們沒有孩子。有些人推測,也許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歐洲人對塔斯馬尼亞人的殘酷,他們不想讓他們的孩子繼續這種痛苦的命運。他們沒有武器,只能選擇這種無聲的抵抗滅絕。

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的消失

在牡蠣灣,楚格尼尼回到了她早期的原始生活。她潛入水中尋找牡蠣,划船到附近的島嶼去探索,在灌木叢中打獵,也嫁給了一個塔斯馬尼亞本地人蘭尼。

1869歲時,丘尼尼和她的丈夫萊尼成為世界上唯一的純種塔斯馬尼亞人。很快,蘭尼也死了,他的屍體被歐洲人帶走進行解剖學研究。這個擔心的楚格尼尼。她告訴牧師: 「我知道在我死後,博物館也會想要我的身體。」

1874年,楚格尼尼和照顧她的Dandelich一家搬到了霍巴特。1876年5月8日,在丹德裡奇的房子裡,丘尼也去世了。她的屍體被埋在當地懲教所附近。

在她去世之前,楚格尼尼要求人們不要解剖和展示她的屍體,但是在1878年,塔斯馬尼亞皇家學會挖出了Chugnini的屍體,聲稱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科學研究,不允許非研究人員觀察或解除她的身體。

1904年,楚格尼尼的骨頭仍然被放在塔斯馬尼亞博物館公開展示。72年後,直到1976年,楚格尼尼的屍體才被火化,並且,如她所願,骨灰被扔進了Entecastax(恩特卡斯特克斯海峽)海峽,也許在那裡,楚格尼尼最終也遇到了他家人的亡靈。

相關焦點

  • 最後的塔斯馬尼亞人妻子:別解剖展覽我,死後被觀賞72年未能如願
    最後一位塔斯馬尼亞人死於1876年5月8日,她此生最後願望是希望死後安生,希望人們不要解剖她的遺體,不要將她的遺體放在展覽館中展覽,她希望死後能讓她的骨灰能夠在恩特卡斯特斯海峽與家人永遠團聚。
  • 丈夫被解剖展覽,她留下遺囑,請求放過她,死後卻仍被展覽98年
    1876年5月8日,一個女子離開了人世,她遺囑裡唯一的願望是「希望人們不要解剖、展覽她的屍體,在她死後,將她燒成灰灑到海裡即可」,然而如此簡單的願望卻沒能得到滿足,2年後,她的屍骸被挖了出來,並放在博物館裡公開展出長達98年。她是誰?為何要遭受如此的噩運?
  • 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遺願:不要展覽我,卻還是被送進博物館72年
    譬如在1876年,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去世,這也意味著一個種族的滅絕。她曾留下遺言說到:「不要展覽我」,但最終卻還是被送進博物館72年。在澳大利亞最南邊有一個呈現為心形的小島,它就是塔斯馬尼亞島,也被稱為「世界的盡頭」。相傳早在25000年前就已有澳大利亞本土住民前往了這座島嶼,在11000年前巴斯海峽淹沒後這座島嶼也徹底失去了和大陸的聯繫。
  • 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人遺言:不要解剖展覽我,但是她卻未能如願
    生活在自己地區的土著居民們,要麼被大量的屠殺,要麼背井離鄉去往了另一個地方生存。有很多自認為文明的人,也打著社會進步的幌子,做著無恥的事情,這些人早晚有一天會受到審判。在19世紀的時候,人類的種族發生了一個變化,因為在那個世紀,有一個種族消失了。
  • 死前請求將自己入土,卻被展覽和解剖了上百年
    引言中國有句話叫「死者為大」,意思就是不管人們生前是怎樣的人,死後都是最大的,應該受到尊重。所以在我國封建時期,人們很介意自己死後對遺體的處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入土為安,認為這樣能夠讓死者獲得安寧。不過隨著時代發展,現代人逐漸開放起來,他們不再在意是否能夠入土為安,甚至有些人還願意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出去,做醫學研究。當然,最主要還是要遵從逝者的遺願。不過世界上有一個人曾留下遺言:不要被解剖也不要被展覽,可她最後的遺願卻並沒有實現。
  • 塔斯馬尼亞女子遺願:別解剖我別展覽我,死後還是被觀賞了72年
    不僅材料上如此,動物也分為了保護動物和非保護動物,甚至連人都是如此。在美麗而原始的塔斯馬尼亞島,曾經生活著一群塔斯馬尼亞人,早在四萬年以前他們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了,當時的塔斯馬尼亞島還是一個連接著澳洲大陸的半島,而因為海平面的上升,塔斯馬尼亞島逐漸地切斷了與澳洲大陸之間的連通。
  • 最後一個純種塔斯馬尼亞女子的遺言:別解剖我別展覽我,最後如何?
    「白種人至上」一直都是西歐國家的理念之一,這種種族觀念在大航海時代異常突出,從15世紀開始,海上殖民的擴張,讓奴隸販賣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最為突出的就是黑奴販賣了。
  • 丈夫被解剖,她留下遺願:別展覽我,卻仍被英國人送進博物館98年
    一個半世紀之後最後一個瑪雅城邦也毀滅在了西班牙人的槍炮之下,純種的瑪雅人就此絕種,現代還存在的所謂瑪雅人都是歐洲人與印第安人的混種,瑪雅文明也徹底成為了一個謎團。 事實上因為歐洲人的殘忍殖民運動,在16世紀到19世紀非洲、大洋洲、美洲有很多古老的種族也和瑪雅人一樣被滅種,而塔斯馬尼亞人的下場恐怕是所有被滅亡的種族中最悲慘的一個。
  • 虐文,她親手摘掉孕妻心臟,人死後骨灰撒入大海,只為博小三一笑
    虐文,她親手摘掉孕妻心臟,人死後骨灰撒入大海,只為博小三一笑虐文,她親手摘掉孕妻心臟,人死後骨灰撒入大海,只為博小三一笑大家好,小編為大家推薦三本虐文《惹愛成愛:總裁幫我虐渣渣》她親手摘掉孕妻心臟,人死後骨灰撒入大海,只為博小三一笑,如果喜歡小編給你們推薦的這三本小說那就多多支持小編一下哦
  • 78歲患癌醫生手術前交萬元黨費,「死後捐獻遺體,骨灰撒入大海」
    死就快些死,不做無價值的搶救,捐獻器官,骨灰撒入大海……」這是一位77歲的醫生在自己被送上手術臺之前說的話。中國醫生,一個特殊的群體,2020年1月20日,年輕的眼科主任醫師陶勇被患者砍傷,左手骨折,再也做不了手術。
  • 張國榮死後一年,墓地葬了素不相識的人,骨灰擺故居,難入土為安
    去年陳淑芬做客魯豫有約,當被問到目前張國榮的下葬情況時,她回答道:「哥哥的靈位目前在香港的寶福山,旁邊是沈殿霞和羅文」不知道大家有無了解,靈位和墓地是完全兩個概念,靈位只是人死後靈魂的一個歸宿所,供後人祭拜和供奉,只是一個牌子,並沒有葬著逝者。
  • 火化後的骨灰怎麼處理?撒入大海環保嗎?專家給出解釋
    我們在生活中,有親朋好友如果因為意外死去了,家人朋友都會非常悲痛欲絕,悲痛之餘他們也會用一些方式去紀念死者,有些人會對死者進行土葬,把屍體放入棺材後埋葬,也有的會對屍體進行火葬,而後將骨灰放入一個罐頭裡面。
  • 塔斯馬尼亞人,歷史上一個被世界遺忘停止進化的古老民族
    塔斯馬尼亞島在4.2萬年前開始有了人類的足跡,而這些人正是6.5萬年前登上澳洲的那一批人類的後代,冰期讓海平面下降再加上中間大量的島嶼,人們只需要簡單的浮伐就成功登上了塔斯馬尼亞島。一萬年前海平面的升起,讓澳洲和塔斯馬尼亞島之間少了一個巴斯平原多出來一個巴斯海峽,當時的人們無法造出橫跨海峽的船隻,茫茫大海將塔斯馬尼亞與澳洲隔開。
  • 從火化到3D公仔、骨灰鑽石 寵物身後事知多少
    製作寵物標本也是這幾年寵物善終的一個新服務。好萊塢電影《王牌特工》裡,老特工就是在狗狗「泡菜先生」死後,把它製作成了狗標本,放在家裡的壁爐上面。華南農業大學從事獸醫解剖專業的副教授剡海闊大約從2004年左右開始製作第一個寵物標本——一隻狗去世後,主人拿著狗的照片,希望做一個能抱在懷裡的軟體標本。
  • 徐志摩死後,民國名媛陸小曼最後怎麼樣了?連骨灰都無人認領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讓徐志摩瘋狂的名媛陸小曼:民國白富美,死後為什麼連骨灰都沒人領取。陸小曼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其父親在當時擔任的是財政司長,母親是一位大戶人家的小姐,並且是多才多藝,對古文也有較深功底。所以在家境優越且具有良好的教育氛圍下,讓陸小曼從小就有著非凡的氣質,而這讓她的一生也註定著不平凡。
  • 殺幾個阿富汗人算什麼?近代唯一種族滅絕血案:兇手就是澳大利亞
    塔斯馬尼亞人是近現代社會中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被徹底滅絕的人種。澳大利亞是近現代唯一一個,把一個民族殺絕種的。就是日本,德國,土耳其在當年都做不到這一點。艱苦惡劣的環境,折磨人的勞動導致塔斯馬尼亞人只剩下200人。 到1869年,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男人死了。1873年,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個塔斯馬尼亞女人也進入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她本來是塔斯馬尼亞南部布魯尼島上一名酋長的女兒。
  • 周恩來留囑咐死後火化 揭秘骨灰撒四處有何寓意?
    對於這件事,周恩來說:「人死了,不做事了,還要佔一塊地盤,這是私有觀念的表現。」不僅如此,周恩來還在生前留下囑咐:死後火化,不保留骨灰,把他的骨灰撒向祖國的山山水水。  周恩來的骨灰到底撒在了何處?每一處都有些什麼含義?似乎該告訴人們了。
  • 罪犯後代對澳大利亞土著種族滅絕,最後一位族人也不放過:被解破展覽
    而且囚犯們在捕殺塔斯馬尼亞人的時候,不需要為殺死任何一個塔斯馬尼亞人負責。塔斯馬尼亞人也曾經試圖反抗,但他們手中的長矛和箭再鋒利,又怎麼比得上侵略者們手中的槍枝彈藥呢?但實際上這只是殖民者們的計謀,他們逼著塔斯馬尼亞人徒步數十公裡,不提供水和食物,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只有大約二十個塔斯馬尼亞人或者到達了所謂的新家。而剩下的這些人還要接受改造,必須忘記自己本族的文化,接受西方文明。另外他們的居住條件也很差,屋子看上去和監獄差不多。
  • 她陪伴著他老去,他死前卻要與原配骨灰共撒大海,她卻照做了
    她陪伴著他老去,他死前卻要與原配骨灰共撒大海,她卻照做了很多人如果有2段婚姻,都會以第2段婚姻為重,都希望去世後是和現任的妻子一起合葬的,但是歷史上有這麼一位大學者,80歲再婚,在去世前卻留下遺囑要和前妻合葬。
  • 臺現代戲劇教育大老愛書 愛到死後骨灰"守書"(圖)
    王士儀辦公室的書櫃,俞大綱骨灰當時便放置於書柜上。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2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作家三毛一篇《夢裡不知身是客》文章中,大讚臺灣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創辦人俞大綱,愛書愛到死後骨灰放在系圖書館「守書」。她寫道:「初次去,發覺 《紅樓夢》類書籍旁邊放的居然是俞先生骨灰一盒…大綱先生的骨灰最先守書,好。」近年,許多文大學生或愛書人實地踏訪這段美麗的傳說,卻是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