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作言、林浩然、麥康森、劉少軍,四大院士齊聚廣州南沙,看水產...

2020-12-23 水產養殖網

朱作言、林浩然、麥康森、劉少軍,四大院士齊聚廣州南沙,看水產種業南沙峰會都發生了

2020-08-29 09: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水產養殖網        瀏覽量: 2862 次 我要評論
作為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廣州市南沙區漁業產業園建設迎來裡程碑節點。8月28日,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南沙舉行,這是南沙漁業產業園繼去年引進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後,迎來的又一「大腦」平臺。本次活動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湖南師範大學、廣州市南沙區農業農村局指導,廣州市誠一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主辦,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廣東海洋大學南沙研究院、廣東南沙現代農業產業集團公司、南海漁業科技創新聯盟、南沙區漁業協會協辦,並得到了廣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南沙區科學技術協會的大力支持。

籤到現場



揭牌儀式現場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江開勇、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司原副司長郭志偉、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劉英傑、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陳文、廣州市市委副書記羅冀京、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歐陽嶢、廣州市科協黨組書記羅光華、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一級調研員溫蔚以及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廣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領導,中國科學院水產生物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江水產研究所等科研機構的領導、中山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廣東海洋大學等高校的專家領導,廣州市委組織部、市科協、市農業農村局、南沙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南海漁業科技創新聯盟、南沙區漁業協會等行業代表共200多人出席了揭牌儀式及峰會。

南沙區區委副書記&nbsp徐永首先致辭:他首先歡迎了四位院士以及在場嘉賓的到來,我們相聚在美麗的灣區明珠廣州南沙,舉辦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和水產種業創新中心的揭牌儀式暨水產種業南沙峰會。這是我區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將會推動南沙「三區一中心」的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在此我代表南沙區向劉少軍院士以及專家團隊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南沙發展的各位領導、專家、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廣州市誠一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nbsp陽會軍致辭: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來賓大家好。今天是我們誠一公司又一個重要裡程碑,感謝大家百忙之中來到誠一,參與見證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揭牌儀式。感謝劉少軍院士對我本人以及誠一事業的認可,選擇和我們誠一合作唯一的院士專家工作站。我相信,有各位領導的關懷和支持,劉少軍院士等專家的傾情指導,院士專家工作站、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一定不負眾望取得豐碩成果。最後,祝各位領導、專家、來賓,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謝謝大家!



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nbsp歐陽嶢致辭:今天是我校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福地起航的時刻,這是水產種業領域的一場盛事,也是我們學校科研和學科建設重大成果的展現。在此我代表湖南師範大學對專家工作站和水產種業創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賀,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湖南師範大學發展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nbsp江開勇致辭:首先代表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對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的揭牌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廣大工作在水產一線的科技工作者、專家、領導、朋友長期以來對漁業漁政事業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劉少軍院士工作站的成立,是水產種業、漁業發展的一件大事。所謂好種出好苗、好苗出好魚,水產種業的發展一直都是我國漁業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廣州一直是我國水產科研的前沿陣地,誠一公司多年深耕水產養殖業,注重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在業界享有很好的美譽,我相信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合作,一定能達到一個雙贏的局面,一定能夠進一步提升廣州乃至全國現代漁業創新的能力,進一步的提升我國主導水產良種的能力,從而助力水產養殖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



朱作言院士致辭:今天非常高興來到廣州南沙,共同見證劉少軍院士工作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揭牌儀式。我跟劉少軍院士還有他父親有深入的交流,向他們學習了很多寶貴的知識和經驗。這是一次水產種業、科研、企業強強聯合的範例,也是一次先進育種技術和現代化養殖模式的完美結合。該產學研體系的建立可以使水產種業技術研發具備更好的平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定能推動科技創新取得新的成就,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最後預祝工作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早日取得豐碩成果。



劉少軍院士致辭:非常高興大家在炎熱的夏天,在百忙之中抽空前來出席本人工作站以及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的揭牌儀式。藉此機會我代表我們團隊,非常感謝廣州市及南沙區黨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謝科技部郭志偉司長、農業部江開勇局長等領導長期以來的關心和支持,非常感謝湖南師範大學領導以及同事的支持,非常感謝合作夥伴陽會軍博士領導的誠一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長期以來的支持及合作,最後感謝林浩然院士、朱作言院士、麥康森院士以及各位專家長期以來的支持。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是共和國歷史進程的一個縮影,漁業為中國農業經濟發展和脫貧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將進一步開展魚類良種、良養以及產業發展的推廣工作,保障水產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劉少軍院士是我國著名的魚類遺傳育種專家,在魚類遠緣雜交研究領域的理論-技術-產品方面做出了系統的創新成績,他帶領團隊攻克了種間生殖隔離難關,探索出魚類遠緣雜交的主要遺傳和繁殖規律,創建了一批源於遠緣雜交的四倍體和二倍體魚可育品系和優良魚類,為我國水產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作為南沙漁業產業園主體建設企業,廣州市誠一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承擔了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建站任務。該公司現有養殖面積6800畝,草魚年產量達1.5萬噸,產值約2億多元,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草魚養殖示範基地,先後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農業農村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省農業龍頭企業」。

據介紹,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是誠一公司、南沙農業集團聯合劉少軍院士團隊建設的,以魚類種質保存、種質創新、種苗繁育和供給為核心的水產育種創新基地,項目規劃佔地約1000畝,計劃總投資5.3億元。未來,這裡將打造成一流水產育種高級人才匯聚地,一流的育種技術高地,一流的現代種業服務中心,水產科技創新產業基地。

項目實施後,預計每年孵化草魚、鯽魚、黃鰭鯛、金鼓魚、青蟹、斑節對蝦等水產苗種400億尾,培育大規格優質苗種6800萬尾。達產年收入5.08億元,推廣養殖面積100萬畝,農戶年新增收入20億元。
&nbsp
精彩的致辭過後廣州市委副書記羅冀京,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麥康森、劉少軍、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副局長江開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傑、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陳文、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歐陽嶢出席揭牌儀式。羅冀京副書記在現場宣布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

成立照片


合影照片


水產種業南沙峰會

揭牌儀式結束後,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麥康森、劉少軍,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胡煒、汪亞平,青島農業大學教授聶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白俊傑,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樊啟學,中山大學教授張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張殿昌等知名學者應邀出席水產種業南沙峰會並做主題報告。



林浩然院士致辭:今天十分高興和大家一起共同見證了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的揭牌儀式。作為一名從事水產行業60多年的漁業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自豪,因為劉少軍院士和陽會軍博士都是我的學生,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對推動中國水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們的結合可以說是學術界和企業界的強強聯合,最後我殷切的希望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能夠為我國的漁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技術支持。



朱作言院士致辭:非常榮幸見證了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廣州市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揭牌儀式,在此向劉少軍院士和廣州誠一養殖有限公司表示祝賀。今天專家工作站和水產種業創新中心的成立簡單的說就是為了解決人們吃好魚,推進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水產養殖行業為人們的餐桌提供了大量的優質蛋白,發揮了重要的角色。希望水產種業峰會這個平臺能夠為產業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我國漁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最後再次祝賀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的揭牌。



主題報告

主題:《中國水產動物營養研究四十年》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nbsp&nbsp麥康森院士



麥康森院士指出了我國糧食隱性缺口的現狀。並介紹了中國水產養殖發展的四個階段,中國的水產養殖從無到有,從野生苗、不投喂,到人工苗種、人工料的發展演變。90年代末,我國就形成了完善的水產飼料工業產業體系,為飼料產量雄居世界第一,為水產養殖綠色、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
水產飼料添加劑工業:1980年從零起步,到自給自足,再到主要出口國。
水產飼料設備製造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再出口。
隨著水產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水產動物營養學與飼料研究的影響力在不斷的提高,主要表現在:
1.學術交流(世華會)推動了學科建設、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
2.2012-2019年,我國發表相關論文2800餘篇,其中SCI收錄1092篇,文章質量也得到了較大提升,主要國際刊物都有了中國人任編輯。
3.我國水產動物研究的學術國際影響力逐步提高。

主題:《魚類遠緣雜交研究及應用》
湖南師範大學教授&nbsp&nbsp劉少軍院士



劉少軍院士分析了我國漁業產業的情況指出:2018年漁業總產值12815億元,其中,淡水養殖產值5884億元,淡水捕撈產值466億元,海水養殖產值3572億元,海洋捕撈產值2228億元,水產苗種產值664億元。總養殖面積近719萬公頃,淡水養殖面積與海水養殖面積約為7:3。

魚類遠緣雜交研究的意義:魚類是高蛋白質、低脂肪、重要肉類之一;目前種質資源豐富多達32000多種,染色體數不同,雜交親本豐富;其我國魚類新品種中38%是雜交魚,其中60%是遠緣雜交魚。

遠緣雜交:後代變化明顯、用途廣、理論和技術創新研究、育種和生物進化意義重大。
&nbsp
存在問題
孟德爾定律:只適合近緣雜交。
傳統觀點認為:遠緣雜交難以形成可育品系。
遠緣雜交:遺傳和繁殖規律不清楚、缺乏理論和技術,導致盲目雜交,成功率低、利用率低等問題。
&nbsp
研究目標
研究其遺傳和繁殖規律:形成系統理論和技術,創製一批可育品系和優良品種,產生顯著效益。
&nbsp
主題:《魚類生殖調控與生殖操作育種技術研究》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nbsp&nbsp&nbsp胡煒



胡煒指出,魚類是研究生物生殖調控機制的獨特模型,生殖更是優良品種培(選)育與擴群應用的前提。並從八個方面魚類生殖調控與生殖操作育種技術研究。
1.刻畫GnRH/kiss神經元起源、遷移與定位。
2.kiss2調控雌性而非雄性垂體激素的作用。
3.GABAergic神經元在生殖中的功能。
4.GnRH3具有調控魚性別分化的新功能。
5.SN是一種新的生殖內分泌激素。
6.斑馬魚配子成熟需要m6A修飾。
7.魚類i生殖軸與生長軸的調控新通路。
8.魚類生殖操作育種技術:性控育種、倍間雜交、生殖開關、借腹懷胎。
&nbsp
主題:《草魚基因組SNP位點短序列探針發掘》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nbsp&nbsp汪亞平



汪亞平研究員向在場嘉賓介紹了草魚基因組SNP位點短序列探針發掘的歷程;
1、1996年,Lander等在人類基因組研究中首次發現。
2、在人類基因組中廣泛分布,平均1kb出現一個。
3、絕大部分SNP呈現二態性特徵,是群體遺傳學研究的重要分子標記。
並對高保真RDF篩選、基因組SNP位點篩選、SNP位點短序列探針(SNProbe)篩選的三項篩選技術流程進行解讀。

主題:《魚類IFN-gamma調節MHCⅡ表達的機制》
青島農業大學教授&nbsp&nbsp聶品



聶品教授詳細講述了魚類IFN-gamma調節MHCII表達的機制。並對魚類Ⅱ型幹擾素系統做了詳細分析。最後就魚類IFN-γ如何調節MHCⅡ分子的表達展開了講解。
&nbsp
主題:《草魚生長性狀的遺傳改良》
中國水科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nbsp白俊傑



白俊傑指出:草魚具有肉質好、飼料蛋白要求低、適應水域廣等特點,我國近年來產量500萬噸左右,在養殖魚類中居首位。
&nbsp
草魚種質現狀:目前養殖的草魚依然是野生種的直接利用,至今沒有選育品種;種質衰退、近交現象嚴重,表現在苗種的成活率低、生產速度慢、病害損失也日趨嚴重;系統開展草魚的種質資源收集和研究、培育適合產業需求的新品種。
&nbsp
草魚種質資源收集與評價研究,收集了採自佛山、肇慶、荊州、長沙、江蘇、瑞昌、益陽等地的10多個草魚群體和金草魚群體,經篩選保留了1000多尾草魚親本和2000多尾後備親本。通過比較測定了不同地理種群後代生長性能和不同地理種群間雜交子代生長性能,獲得了3個在生長性狀上有明顯優勢的種群和2個優勢雜交組合。利用草魚優勢群體和優勢雜交組結果指導企業生產優質苗種,效果很好,初步解決了企業因盲目配種引起的種質近交衰退問題。

主題:《品種創新促進黃顙魚產業升級》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nbsp&nbsp樊啟學



樊啟學教授表示:在黃顙魚產業發展過程中,品種創新驅動黃顙魚產業升級。從2012-2018年,黃顙魚產量逐年遞增,其中湖北、浙江、廣東、江西、安徽是黃顙魚的主要五大產區。
&nbsp
黃顙魚養殖發展狀況:特種水產養殖品種中黃顙魚產量增長最快,獨樹一幟;湖北省養殖產量增長最快;黃顙魚表現出量價共漲。

產量與價格通常表現為:纏繞曲線-此起彼伏。有所謂「豬周期」-平衡供應。黃顙魚產量與價格共漲說明了市場處於未平衡的供應狀況,黃顙魚養殖還有市場空間。

「黃優1號」促進了黃顙魚養殖產業的升級。該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短、攝食旺盛、抗病性強、市場價值高等特性。近兩年「黃優1號」新品種成為黃顙魚主養品種可見市場對優秀品種的認同,同時新品種對產業發展具有巨大推動作用。
&nbsp
主題:《性別控制技術在魚類良種繁育中應用》
中山大學教授&nbsp&nbsp張勇



張勇教授主要講述了魚類性別決定與性別分化上面的研究。通過對石斑魚性別分化與性逆轉、鱖魚生長性別差異、鱖魚性別控制與良種培育幾個案例進行了詳細分析。

魚類性別控制技術展望:深化對魚類性別決定與分化基礎理論研究(魚類在整個脊椎動物中,其性別類型和表現形式格外豐富多彩。深化對魚類性別決定機制的研究,可以豐富和發展脊椎動物性別決定與檢測的理論體系);進一步完善人工控制魚類性別的技術體系(主攻方向放在魚類遺傳性別的人工控制方面,重點放在各單項技術的相互連接和配套上,大力發展我國魚類單性養殖,豐富和完善魚類的繁育體系);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開展魚類不育調控技術研究(利用遠緣雜交或人工誘導三倍體產生,利用基因操作技術,抑制性腺分化發育,完善與提高現有人工控制魚類性別技術)。
&nbsp
主題:《鯛科魚類種質資源評價與保護利用》
中國水科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nbsp&nbsp張殿昌



張殿昌研究員向大家介紹了鯛科魚類的概況。鯛科魚類不同種類生長速度、肉質差異顯著,黃鰭棘鯛生長最慢,肉質最好,黑棘鯛和真赤鯛具有生長快、易起捕的特點,種屬間雜交是聚合鯛科魚類優良性狀,培育優良新品種的重要方式之一。
&nbsp
鯛科魚類精子超低溫保存與利用是我國最早的一組關於海水魚類精子保存的研究論文,具有開創意義。

目前經過5代選育,選育的黃鰭棘鯛個體生長速度明顯提高,與對照組相比,體質量增加了21.30%-24.5%.培育的新品系苗種在廣東珠海、福建漳州和廣西北海等地進行了推廣養殖,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會場花絮

部分參會嘉賓












誠一養殖基地一覽




榮譽牆

作者:水產養殖網&nbsp吳康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眾院士專家、福建科技廳、海洋與漁業廳領導 為大黃魚國重室齊聚福鼎
    眾院士專家、福建科技廳、海洋與漁業廳領導 為大黃魚國重室齊聚福鼎2017-04-19 21:13:00  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浙江海洋大學校長吳常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所所長金顯仕、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院長包振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機所所長徐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所、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上海海洋大學、寧波市海洋與漁業研究院、福建農林大學、「大黃魚之父」劉家富等大黃魚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以及福建省科技廳鄭怡彤副巡視員、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吳南翔廳長
  • 中國水產學會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第九屆全國水產生物技術研討...
    中國水產學會水產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第九屆全國水產生物技術研討會在廣州召開2018-10-22 11:3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黃海水產研究所        瀏覽量: 2628 次 我要評論
  • 大道致遠:林浩然院士學術成長資料採集感悟—新聞—科學網
    此後,林浩然將該理論和技術應用於石斑魚、羅非魚、中國大鯢的生殖生長調控和苗種規模化繁育生產,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水產養殖產業的持續發展,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97年11月,林浩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8年,林浩然獲中山大學卓越服務獎;2009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2010年,獲南粵科技創新獎。
  • 11萬「神獸」回籠,南沙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進校園引全網熱推……這周南沙「放飛夢想」
    時光飛逝,又一周過去了~這周南沙又發生了哪些大事?你知道幾個呢?04 劉少軍院士專家工作站南沙揭牌8月28日,國內著名魚類遺傳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在南沙設立的工作站正式揭牌,廣州南沙水產種業創新中心同步揭牌。這也是繼去年引進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後,南沙漁業產業園迎來的又一「大腦」平臺。
  • 麥康森院士分享魚粉替代新理論:首要關注魚類消化道健康
    麥康森院士分享魚粉替代新理論:首要關注魚類消化道健康2016-03-28 23:19:00  水產養殖網  麥康森院士作為大會特邀的第一個報告嘉賓,向大家匯報了從2014年開展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水產動物營養領域的第一個項目進展,並摘取了項目部分研究成果的亮點與參會人員分享。
  • 大國漁業看這裡!全國水產種業劃時代事件,將有哪些火爆品種?
    — 12月3-6日廣州南沙見 —文 | 農財寶典-大國漁業記者 莫景文逛一個展會,就能把全國大部分最前沿的水產品種、近1000種魚蝦蟹貝藻類「一網打盡」。
  • 湖南師大附中師生看望傑出校友、新晉院士劉少軍:附中情,科研心
    1月13日上午,湖南師大附中校長謝永紅、黨委書記黃月初、副校長陳迪勳帶領師生代表前往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看望我校傑出校友劉少軍,祝賀他新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在生命科學學院會議室,謝永紅代表學校向劉少軍校友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表示誠摯祝賀,他表示,這既是劉少軍院士個人的榮譽,也是母校的榮耀,更是對母校師生及廣大校友莫大的鼓舞。他希望劉少軍院士為母校的建設發展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給予更多的關注、指導和支持。劉少軍校友深情地回憶了在附中的求學時光,感恩母校和老師對他的教育和培養。
  • 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約定你
    12月5日  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  將在廣州南沙東湧  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  隆重開幕    世界漁業看中國,中國漁業看廣東。廣東,地處南海之濱,是全國光、熱、水資源最理想,海岸線最長的省區之一,水生生物資源豐富,為漁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十三五」以來,廣東漁業布局一盤「新漁業大棋」,漁業生產增速加快,養殖比重繼續上升。
  • 名師風範丨劉少軍:追求開放的態度,才擁有培育科學家成長的沃土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手捧著寶貝魚苗。2019年11月,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劉少軍入選,成為繼他父親劉筠院士之後,實驗室裡的第二個院士。「這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12月22日,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內,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說,「這離不開兩代人的奮鬥,也離不開湖南師範大學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對科學研究的支持。」
  • 全國首個「數字漁場」廣州南沙開園
    12月5至6日,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水產學會主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南沙自貿區)智慧漁業峰會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振民等嘉賓搭建數字漁業「首腦」交流、碰撞思想、協作融合的高賦能平臺,推動數字漁業發展。大會現場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農業大學為何來到千裡之外的南沙主辦此次峰會?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田見暉表示,這是回應時代對大學提出的挑戰。當今大學的教學管理和科研開發必須和產業結合,並在市場上進行應用。
  • 廣州人快到水產種業博覽會看海鮮!
    12月5日,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漁業種業及數字漁業發展成果交流,中國水產學會、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屆廣東水產種業博覽會」在廣州南沙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開幕。
  • 第一屆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科大學生夏令營開營
    2014年7月26日,第一屆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科大學生夏令營開營儀式在魚山校區學術交流中心舉行。
  • 全國首個數字漁場南沙開園!第二屆中國智慧漁業峰會在南沙舉行
    12月5日至6日,第二屆中國(南沙自貿區)智慧漁業峰會在廣州南沙舉行。本屆大會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水產學會主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承辦的,以「引領數字漁業,融入現代灣區」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多平臺直播方式舉行。
  • 我院成功舉辦2021年水產營養與健康養殖創新科技論壇
    1月9日-10日,由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水產研究所)和廣州飛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2021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營養與健康養殖創新科技論壇」在廣州番禺舉行。該論壇同時由廣東水產學會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專業委員會、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飼料創新團隊和青島瑪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協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麥康森,廣東水產學會會長吳灶和,廣東海洋大學黨委書記曹俊明,廣東省漁業技術推廣總站劉勝敏,廣東省飼料行業協會專職副秘書長周洪,院動科所(水產所)所長羅成龍出席。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飼料企業的專家、學者和管理、技術人員共300多人參加會議。
  • 院士,南沙有一份百萬經費等您申報
    大洋網訊 記者從南沙區獲悉,根據《關於印發〈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集聚人才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實施細則〉的通知》(穗南開人發規字〔2020〕2號),自7月31日起,南沙區正式開展2020年院士工作站資助申報工作。
  • 全省首個魚類健康養殖院士工作室落戶武岡
    邵陽新聞網12月19日訊(記者 程懿 通訊員 羅建峰 熊小洋)12月19日,劉少軍院士工作室授牌暨湖南師範大學魚類健康養殖科研基地、雪峰山魚種繁殖穀揭牌儀式在武岡市舉行,全省首個魚類健康養殖院士工作室正式落戶武岡。邵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龔文密宣布基地啟用並為基地揭牌。
  • 廣州南沙春節哪裡好玩?春節去看十萬候鳥舞南沙
    2013廣州春節活動大全(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二期項目中,遊客可自踩腳踏船體驗溼地。  春節溼地觀鳥是全年最佳時段  隨著中國北方地區進入寒冬,大批鳥類南下過冬,使南沙溼地(沙南溼地交通美食娛樂全攻略)的鳥類不論品種和數量都大幅增加,在今年春節期間,廣州南沙溼地成為了市民遊客觀鳥的最好時節,不僅鳥類繁多,鳥的數量也是全年最多的時候。
  • ...已聚集16個院士團隊!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
    聯合粵港澳科研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南方海洋科學和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表示,實驗室選擇落戶南沙,不僅因為這裡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地理幾何中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更看中了南沙的濱海環境和生態發展理念,這與實驗室在島嶼島礁可持續開發研究、大科學裝置建設等方面的需求相契合。
  • 雜交翹嘴魴亮相水產種業博覽會
    首屆中國水產種業博覽會日前在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廣東國際漁業高科技園開幕。博覽會以「水產芯動力 種業創未來」為主題,匯聚國內水產種業創新成果,以原良種為載體,以良技、良法、良品為延伸和拓展,充分展示水產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