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聚集16個院士團隊!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

2020-12-17 網易新聞

項目效果圖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下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近日正式動工。該實驗室已匯聚47個高層次科研團隊,正聯合香港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粵港澳科研力量建設實驗室分部,推動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

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

廣州海洋實驗室位於南沙灣慧谷地區,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核心共建單位,聯合中科院內外20多家單位共同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該實驗室於2019年1月8日揭牌成立,計劃於今年完成2#科研綜合樓、3#實驗平臺科研樓等基礎部分建設。

據悉,廣州海洋實驗室將依託天然氣水合物鑽採船、冷泉生態系統等國家大科學裝置,打造海洋科學前沿基礎部、海洋高新技術部、海洋大科學平臺部和海洋產業孵化部,聚焦8大海洋科學前沿基礎研究、7大海洋高新技術研發,建設6大創新支撐平臺,打造5個產業孵化中心。

其中,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是廣州海洋實驗室建設的核心內容,建成後將用於觀測和模擬冷泉系統生態演變過程、機制及其生態學效應,支撐我國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產業化發展。

聯合粵港澳科研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南方海洋科學和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表示,實驗室選擇落戶南沙,不僅因為這裡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地理幾何中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更看中了南沙的濱海環境和生態發展理念,這與實驗室在島嶼島礁可持續開發研究、大科學裝置建設等方面的需求相契合。

他介紹,實驗室成立一年多,目前已匯聚47個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其中包括16個院士團隊,以雙聘形式吸納的科研人員達到800餘位。

據悉,該實驗室已向香港分部依託單位香港科技大學成功撥付3800萬元科研經費,實現了廣州市科研資金跨境撥付零的突破。

2019年1月8日在首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開幕式上,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政府、廣州市政府共建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揭牌。廣州海洋實驗室將著力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島嶼和島礁可持續開發、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可持續發展等科技難題。

據介紹,實驗室選址在廣州南沙區,規劃建成包括南海所基礎研究園區、廣海局基礎研究園區、廣州南海科學國家中心園區、冷泉系統大科學裝置園區、大型科考碼頭及巖芯庫園區等,科研規劃用地600畝。實驗室建設經費由廣東省、廣州市支持,中科院、自然資源部配置共用資源,分階段投入。

從揭牌儀式上獲悉,已有一批核心團隊確定加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包括:

張偲院士 海洋生態工程研究團隊

陳勇院士 島礁能源研究團隊、

彭平安院士 海洋沉積學研究團隊、

徐義剛院士 海洋地球化學研究團隊、

丁德文院士 海洋環境工程研究團隊、

周成虎院士 海洋遙感與地理研究團隊,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金慶煥院士(楊勝雄) 海洋油氣地質研究團隊、

廣東省科學院吳清平院士 島礁食用菌研究團隊、

廣東工業大學楊志峰院士 河口海岸環境工程團隊、

南方科技大學陳曉非院士 地球物理研究團隊、

香港大學葉嘉安院士 海洋地理研究團隊。

…………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中國科學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主要依託單位,協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香港科技大學、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自然資源部南海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廣州中科院工業研究院、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廣東海大集團等優勢力量共建。該實驗室將進一步整合廣東省及港澳相關的研究隊伍,提升廣東省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優拓產業,協同合作,研用結合,發揮集團軍優勢,帶動區域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發展,建成國際一流的海洋科學與工程研究基地。

2019年2月26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在穗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及相關單位代表參加會議。會議決定成立省實驗室管理委員會,任命張偲院士為實驗室主任。

張偲院士作實驗室工作進展與發展規劃報告

14位院士擔任學術委員

2019年8月27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廣州召開。學術委員會成員陳宜瑜、秦大河、潘德爐、康玉柱、張偲、丁德文、金慶煥、陳勇、陳曉非、楊志峰、楊經綏、徐義剛、蔣興偉、孫金聲14位院士和錢培元教授等共25位院士專家出席。

會上,學術委員會成員聽取了實驗室主任張偲所作的實驗室工作進展與發展規劃報告,研討了實驗室使命定位與規劃發展方向,審議了實驗室首批6個重大專項,原則通過了《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學術委員會章程》。

—END—

信息來源:羊城晚報 李煥坤、餘麗穎;中科院南海所;南方網;廣東省科技評估中心等

轉載請註明信息來源及海洋知圈編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第一屆學術委員會...
    中山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在珠海正式成立 http://www.huaue.com  2019年5月1日  來源:中山大學   4月27日,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導
  • 武漢理工大學參與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共建工作
    12月3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合作共建單位交流座談會暨第三批合作共建單位籤約儀式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舉行。武漢理工大學副校長吳超仲出席活動並代表學校籤約。本次籤約單位包括武漢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15家單位。
  • 廣東省地震局參加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合作共建...
    12月3日,廣東省地震局應邀參加了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以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合作共建單位交流座談會暨第三批合作共建單位籤約儀式。座談會上,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主任鄧志輝作為南方海洋實驗室環南海地質過程與災害響應創新團隊的首席專家,以「地震活動與災害響應研究進展」為題作了交流報告。省地震局參會代表還介紹了相關工作進展情況,提出以南方海洋實驗室為平臺,開展廣東海域地震區劃等業務領域的合作建議。
  •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招聘40人
    一、單位簡介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以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是以培育創建國家實驗室、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為目標,由廣東省政府於2018年11月啟動建設。南方海洋實驗室由珠海市政府主導,中山大學牽頭建設和管理,陳大可院士擔任實驗室主任,蘇紀蘭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 2020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 科研中心招聘公告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校課程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三)忠誠科學研究事業,恪守學術規範,遵守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四)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五)具備應聘崗位所需其他條件。具體詳見《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公開招聘科研中心技術人員崗位表》(附件1)。
  • 潘德爐院士等多位院士、專家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海洋遙感重點實驗室(LORS)第一屆學術委員第三次會議召開
    2020年5月7日,廣東省海洋遙感重點實驗室(LORS)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廣州召開。學術委員會主任潘德爐院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郭華東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彭平安院士、張偲院士、林琿教授、李忠平教授、施平研究員,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副所長(法定代表人)龍麗娟、副所長杜巖,所長助理張長生,LORS主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唐丹玲,相關部門負責人及LORS
  • 首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建所...
    1月8日至9日,首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在廣州舉行。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對南海海洋所建所60周年作出批示,副院長、黨組成員相裡斌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同時為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揭牌。  白春禮在批示中指出,南海海洋所是我國面向開拓南海區域海洋科學事業的第一個海洋研究所。
  • 2021年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招聘公告(300人)
    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湛江)2021年校園招聘崗位表 所屬機構 崗位編號 崗位名稱 研究方向 人數 工作職責 崗位招聘條件 1.海洋科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專業,取得博士學位或碩士學位,具有高級職稱。
  • 未來海洋學科領域將這樣發展
    他們聚集一塊在做啥?10月18日至20日,「科技創新與未來海洋」全國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於中山大學珠海校區伍舉辦。本次論壇由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中山大學和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以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承辦。
  • 三院士縱論海洋科學問題
    由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中科院海洋所和廣州地化所主辦的首屆中科院院海洋科學年會,於12月16至17日在廣州隆重召開。中科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廣東省科技廳、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廣州市科技局的有關領導,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研究所、廣州地球化學所等單位的140多位專家、代表與會。
  • MOSAiC氣候多學科漂流冰站現場工作總結會議在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
    新聞速遞  2020年12月21日,MOSAiC氣候多學科漂流冰站現場工作總結會議在珠海市伍舜德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順利召開,此次會議由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辦,南方海洋實驗室負責承辦。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秦為稼首先回顧了我國參與MOSAiC計劃的歷史,肯定了我國科學家參與該項國際科學計劃的重要意義,並對未來我國極地科學研究的發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隨後,我實驗室主任陳大可院士致歡迎辭,祝賀會議召開。
  • 南方海洋實驗室2021新年賀詞
    在這送舊迎新之際,我謹代表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向實驗室全體員工和始終關心、支持實驗室建設和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誠摯的問候和美好的祝福!在過去的一年裡,實驗室積極應對疫情的衝擊和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各種幹擾,砥礪前行,開拓奮進,在制度建設、團隊建設、平臺建設、文化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實現了快速、穩步、高質量的發展。
  •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材料發展院士專家座談會在廣州舉行
    央廣網廣州12月11日消息(記者鄭澍)12月10日下午,由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的廣東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材料發展院士專家座談會在廣州高新區舉行。座談會由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毛新平院士主持。
  • 國家海洋博物館攜手南方海洋實驗室 推進跨學科全面合作
    近日,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以下簡稱「南方海洋實驗室」)合作共建單位交流座談會暨第三批合作共建單位籤約儀式在珠海隆重舉行。在此次活動中,國家海洋博物館與南方海洋實驗室、中山大學共同籤署了合作共建備忘錄。
  • 7省實驗室組團攬才,博士年薪是這樣的……
    作為廣州市政府舉辦的省級科研事業單位,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以「立足灣區,深耕南海,跨越深藍」為使命定位,以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發展海洋經濟為目標,對標南方海洋國家實驗室建設。今年圍繞海洋能源與資源、海洋地質演變與地質災害防治、海洋環境與全球變化、海洋生物與生態、海洋技術與海工裝備、智慧海洋與綜合利用等六個領域,該實驗室來到海交會招聘高端人才和博士後若干。他們的招聘實行市場化薪酬,不設編制。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明確實行聘任制管理,聘期結束後進行機動靈活的差異化績效考核和綜合性的發展潛力評估,商定續聘與薪酬待遇。
  • 再添一特聘院士!廣東海洋大學已攬入三位院士
    近日,廣東海洋大學舉行聘任儀式,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洋遙感專家潘德爐為該校特聘院士。據國家自然資源部官方介紹,潘德爐是中國海洋遙感科學技術發展的奠基和開創人,推動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發展的帶領人。多次擔任國際亞太遙感大會總主席,在國際海洋遙感界享有很高知名度。
  • 廣東省食品學會承辦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之現代食品工程與...
    12月5日,由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廣東省食品學會、廣州開發區食品行業協會、廣東科技新聞工作者協會承辦的「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之現代食品工程與營養健康學術研討會」 暨2020年廣東省食品學會年會,在廣州保利假日酒店二樓報告廳隆重舉行。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唯一特等獎來自深圳(附完整獲獎名單)
    昨日,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正式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包括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2項,二等獎12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9項,二等獎5項;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9項,二等獎105項。在科技進步獎類目中,來自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團隊憑藉「三維環境智能感知系統研發及應用」項目,摘得了特等獎。
  • 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冠華,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主任陳大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副主任張培震,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中山大學常務副校長孫冬柏,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