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2021-01-10 千辛萬苦之後

對今人而言,隱逸不只是嘯傲山林、不問世事,更是一種在紛繁複雜的世事中保持一份寧靜、自由、內在升華的精神。我們是否可以學學先人的飄渺與曠達,因為與這亙古長流的富春江水相比,人的一生何其短暫。尋古探幽,慎終追遠,或許我們能更自如地應對人生的磨難與艱辛。

江南水多,溝河港汊,縱橫交錯。流貫桐廬、富陽兩縣,綿延百公裡的富春江,因了文人墨客的垂顧,留下千古雋譽。

我曾經陪我祖父去瑤琳仙境旅遊時路過富春江,今次再來,中間隔了30年的光陰。

時值春分,一場新雨過後,我站在富春江邊等候渡船。近旁,風擺吐翠弱柳,遠處,雲繞淺絳山巒。因為遊客稀少,我們搭乘給員工送飯的快艇到達嚴子陵釣臺。

嚴子陵釣臺牌坊前,一江春水靜靜流淌。

水還是那個水,山還是那個山。六百多年前的元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王朝。黃公望面對異族的統治的不暢,他或許憤懣過、疾吼過,但終究無法抗拒。於是,便採取了中國文人所慣有的消極退隱的方式。他在富春江邊結廬,讓坦蕩的江水平復心中的塊壘。但他的人生又並不在隱逸中沉淪,他開創了中國畫「淺絳山水」的技法,那「峰巒渾厚,草木華滋」的天真幽淡,一覽無遺地體現在那幅千古名畫《富春山居圖》中。你元朝「重武輕文」又何妨?我在此,江水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而今,《富春山居圖》斷裂為《無用師卷》和《剩山圖》,黃公望並不知道,但那得了靈性的富春江水你又豈能說它不知?

沿著花崗巖石階緩步而上,山澗的泉水汩汩而出,偶有幾隻鶯鳥在林中繞轉。山是同樣的山,水是同樣的水。1500多年前南北朝,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南朝梁代吳均的那篇《與朱元思書》,便是對富春江最生動的文字描繪: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使得吳均那樣的文學家只能在山水中尋覓理想的王國。富春江水無聲地接納了他們,滋養了他們,也使他們在遁世後領悟到了人之渺小與天地日月的亙古永恆。那膾炙人口的語句,不正是對富春江水滔滔不絕的讚美嗎?

我踱到「嚴先生祠」前,山是同樣的山,水是同樣的水。2000多年前,嚴子陵結廬在此。他的隱逸,並非時局動蕩,並非生不得志。「少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的他在劉秀當上皇帝後,謀高官取顯爵,如囊中探物、易如反掌。但他偏偏來到富春江邊「披羊裘釣澤中」。這既是對官場的輕慢,亦是對未來審時度勢的清醒。中國文人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濟世之才,當他們在輔佐君王取得王位後,有的追求高官厚爵,欲享盡餘世榮華;有的卻尋找靈魂的終極自由,讓心靈歸於淡泊與寧靜。

而在朝堂之上這種自由、淡泊、寧靜是不存在的。「伴君如伴虎」,曾經的摯友、同學,一旦成為君臣後,便不會再有通常意義上的人倫。文人的孤傲讓一些超脫之人不願跪舔在天子腳下,於是,便有了嚴子陵這樣的曠世隱士。流雲歸山、止水繞屋的富春江水給予了他心靈的寧靜。後世文人對嚴子陵讚賞有加,而範仲淹更是在《嚴先生祠堂記》中,寫下了「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曠古讚譽。

富春江水日夜流淌,它目睹了朝代更替、風雲變幻。30年前初訪,我還是一個剛出學堂的稚樸學生。30年後,我已鬢染微爽。30年的光陰,仿佛倏忽之間。

對今人而言,隱逸不只是嘯傲山林、不問世事,更是一種在紛繁複雜的世事中保持一份寧靜、自由、內在升華的精神。我們是否可以學學先人的飄渺與曠達?因為與這亙古長流的富春江水相比,人的一生何其短暫。尋古探幽,慎終追遠,或許我們能更自如地應對人生的磨難與艱辛。這是我坐快艇離開嚴子陵釣臺時所悟到的。

相關焦點

  • 寧晉中學郭浩冉: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每當想起他們,我總是想起一句話來: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前途似海,來日方長,未來可期,寧中必強。高中三年,有你們真好!來源:寧晉中學微信公眾號
  •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是誰讓範仲淹如此稱讚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是北宋名稱範仲淹寫的《嚴先生祠堂記》 中的一句話。那麼這個嚴先生究竟是誰,竟然讓範仲淹如此推崇? 這個嚴先生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叫做嚴光,字子陵,才能出眾。王莽篡位之後,天下大亂,嚴子陵就隱居了起來,不參與政事。
  •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這是一篇讓人讀完神清氣爽的經典美文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濯清漣而不妖,出汙泥而不染;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野蔬淡粥,神和氣清;文章白雪,節義青雲。風閣雖榮,不獻翠華;雞香可羨,不奏明河。雲霄無路,不進鬱輪;泉石可盟,不抱荊璞。何以消上天之清風明月?酒箋詩簡。何以謝人世之覆雨翻雲?
  • 杭州優秀傳統文化叢書作者分享會|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古府嚴州的...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範仲淹的《嚴先生柯堂記》,是為讚揚嚴子陵先生的高潔情懷,而先生所選的隱居之地嚴州,就藏在詩句中蒼茫雲霞的山中,浩蕩江水的兩岸。八山一水一分田,千年古府嚴州自南北朝時期就吸引了文人墨客在此處遊歷和吟詠。如今,山水詩演變成了另一種形式,嚴州得到了更全面的記載,而讀者得到了一個更生動的嚴州。
  • 梅貽琦雖身居官位,但一身先生之風卻從來沒有改變過
    說起梅貽琦,可能一下子想起來的人不多;說起他的官職,可能一下子又有幾人會「啊」一聲,他是民國時期原清華大學校長;如果說起他的一句名言,許多人就會恍然大悟道:「原來是他」,這句名言就是:「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 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李佩先生的世紀人生
    李佩先生1917年生於北京,1937年考上北大。1938年初,到西南聯大求學;1945年,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1948年,和郭永懷先生結婚。1956年夫妻攜女回國,李佩在中科院工作。1961年,調到中科大教英文。她舉辦了國內首期應用語言學研究生班,培養了新中國最早的一批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 悼念恩師趙步唐先生
    趙步唐先生    庚子歲終,恩師趙步唐先生去了。聞悉愴然哀痛。
  • 「登釣臺南望,神怡心曠;想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秋韻富春江
    古詩有云:天下佳山水,古今富春江。青山碧水之間,蜿蜒流長的富春江,讓桐廬到富陽這一片地區成為了絕美的小眾出遊地。元代時期,山水大師黃公望臨此處,隱居山林之中,晨飲朝露,夕聞暮蟬,創造出絕世佳作《富春山居圖》,一鳴驚人,聲名鵲起。
  • 先生從歷史深處走來
    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庠序校學塾,承古學之先風,中國教育便源遠流長了。民族之興,首賴教育;教育之興,首賴先生。古之先生以修身為本,為國、為民常備不懈,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先生者,教授知識之餘,更以言傳身教,傳播處世立身之道。
  • 優秀習作 李優:先生
    喜歡把那些有著文人風骨的人叫作「先生」,有一種尊重的意味在裡面。若—— 魯迅先生。我得承認,初次知道先生是在課本上。對先生的印象出自於老師之口:一個偉大的、為中國的未來不斷奮鬥的「戰土」,高風亮節,傲骨錚錚。他在老師的口中是如此的偉岸,似是有光芒普照,不曾下凡的神靈。後來讀課外讀物,知道這個偉大的先生居然嗜甜,甚至還為此落下了病。
  •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下)
    面對危局,梅貽琦與內外脅迫之中,上下奔波,左右調和,心裡交瘁,既痛心於復員後興起之全國騷動,又感嘆多年抱持之大學教育理想再次破滅。進入1948年12月在留下和離開的取捨之間,梅貽琦選擇了離開。此時的吳晗已經給他發來挽留的函電,但梅貽琦對自己留下來的後果有清醒的認識,這種果決的選擇也是對自己理念和為人原則的執著和堅守。此後梅貽琦去了香港和家人短暫團聚,繼而在1949年輾轉來到紐約。
  • 師德巍巍 洙水泱泱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致敬山東省菏澤市巨野二中恩師房申榮先生
    房申榮先生今年84歲,是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第二中學的一位極其普通的老師。但他是我的恩師,是我人生成長中的第一個大貴人。我在300萬字的鴻篇巨著《漢之始祖劉邦》後面的《致謝詞》中,第一個感謝的就是房老師。房老師為人善良,和藹慈祥。但又勇於負責,敢於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