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印象最深的一堂課」評選結果令人意外,中部戰區陸軍某旅藉此反思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
「精品課」為啥榜上無名
■趙焱溶 謝志豪
7月上旬,中部戰區陸軍某旅衛生連結合上半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組織官兵評選「讓你印象最深的一堂課」,評選結果卻讓該連指導員鄒慶明頗感意外。
「新兵下連前,王班長講『下連第一天的艱難一日』,打消了我的畏難情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連隊播放《多難興邦》視頻,震撼人心」「訓練場上,連長講『人生如400米障礙跑』,情真意切」……大家評選出的好課各有特色,但共同特點是主題緊扣官兵需求,內容新鮮及時。令人意外的是,此前連隊自認為精心籌備、課件精美、內容豐富的幾堂「精品課」竟榜上無名。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戰士小李的話引起了鄒慶明的反思:近期,新媒體上湧現出很多在抗擊疫情、高原練兵、抗洪搶險中英勇戰鬥的模範軍人形象和事跡,正能量滿滿,戰士們也頗受激勵鼓舞,但這些熱點話題在「精品課」裡一次都沒有出現。鄒慶明進一步深入戰士中交流,大家普遍反映,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課照本宣科少了、妙語連珠多了,單向宣講少了、交流互動多了,但不足之處是引用的事例還是陳年「面孔」,與戰士心目中的精品課還差一個「新」字。
「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成長於網絡時代的青年官兵身上有深刻的時代烙印,刷視頻、看直播、愛分享是他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和方式,他們對新鮮事、網絡事、身邊事更有興趣。一堂課若跟不上時代,講得再精彩也講不到戰士的心坎上。」教育準備會上,該旅政治工作部主任戎騰把鄒慶明撰寫的體會報告拿出來分享,與會人員深受觸動。
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該旅決定以學新思想、講新內容、用新形式為原則,探索創新教育模式,鼓勵各級不拘泥於空間約束,走出教室開展現地教育;不受制於現有方法手段,教育課堂主動吸納信息化、多元化的時代元素;不生搬硬套,組合搭配推陳出新,力爭將一堂教育課調製出多種「口味」,滿足不同官兵需求。
前不久,特戰八連指導員劉興亮針對傘降訓練中主副手配合不默契的傾向性問題進行授課引導。在疊傘課目中,他藉助可攜式攝像機,模仿網絡社交軟體採取第一視角的拍攝手法,並適時穿插觀點、循循善誘,通過現場實時展示主副手的工作流程和認真態度,悄然消除了官兵隔閡,增強了連隊凝聚力。
如今,像劉興亮這樣講授的「一堂好課」在該旅越來越多。有的利用網絡社交平臺與官兵父母連線,在親情交流中激發官兵鬥志;有的利用現有條件,模擬再現案例情景開展警示教育……教育更加走心,官兵自覺對照崗位要求補齊短板,掀起了新一輪練兵熱潮。
教育者應具備「媒介素養」
■張磊峰
習主席深刻指出,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時代關。
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動下,大眾傳媒對各項工作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因此,必須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信息社會的發展趨勢,充分認識媒介化社會的到來也是新形勢下加強思想政治建設面臨的重要時代背景、時代特徵。
轉發熱播視頻、模仿社交軟體搞教育、與官兵父母網上連線……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法手段所帶來的變化,可以說是全方位、革命性的。官兵接受教育資訊的載體更加多元,形式更加豐富,速度更加快捷,需求更加迫切。
時代呼喚具備「媒介素養」的教育者。不論是軍事幹部還是政治工作幹部,都應更新觀念、開拓視野,勇敢追隨乃至引領時代發展的腳步。同時,要加強學習傳播理論、豐富傳播實踐,積極吸納鮮活的時代元素,研究運用大眾傳媒理念、手段、技術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法的變革創新,從而增強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