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王真)許多人以為春季才是花粉過敏高發季,殊不知,秋季也是高發季,而且有時候症狀比春季還更嚴重。
9月2日,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尹佳教授在微博分享了一個病例,一位小夥子穿戴著一千多元的防化設備前來就診——面罩,還有胳膊上的白袖套。
圖據@協和尹佳
「我先以為他有嚴重溼疹,後就診時他說這是防曬和防花粉的。花粉濃度高時,皮膚會癢或起皮疹。」尹佳教授表示,秋季花粉過敏較春季症狀重很多,還會進展,她2003年曾做過一項1000多例夏秋季花粉症患者的臨床研究,有47%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在九年內發展成哮喘。脫敏治療是唯一阻止進展的方法。
在大家的認知裡,春季花粉多,容易引發過敏。如今秋高氣爽,怎麼反倒花粉過敏更嚴重了?
花粉症通常有明確的季節性和地域性。春季花粉季節主要在3-5月份,秋季花粉季節在8-9月份,內蒙等地區的秋季花粉季節可能在7月中下旬即出現。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副主任醫師關凱對健康時報記者表示,花粉症會引起患者以變應性結膜炎、鼻炎、哮喘為主的一系列臨床症狀。在夏季雷雨天氣裡,這類患者更加危險。
關凱解釋,在雷暴發生前,天氣往往炎熱乾燥,這時氣流能讓花粉顆粒上升到雲層底部,而雲底往往空氣潮溼,使花粉顆粒「爆裂」,每個花粉顆粒至少能釋放700個澱粉微粒。當暴雨來臨時,強冷空氣的下降會將這些足夠小的澱粉微粒重新帶回地面,很容易通過人的鼻腔進入下呼吸道。而且雷暴時產生的強電場,也能使地面的陽離子釋放出可黏附在花粉顆粒上的電荷,加快其爆裂,釋放出變應原性更強、可在人體上下氣道通行自如的澱粉微粒,造成的危害也更加嚴重。
雷雨後爆裂的花粉微粒不僅會引起哮喘患者發病,或也可引起那些花粉症的非哮喘患者產生咳嗽、呼吸困難、喘息、喉頭水腫等症狀,甚至休克或死亡。
秋季花粉誘發的症狀遠遠重於春季花粉,尤其是由蒿花粉和葎草花粉誘發的症狀。尹佳教授帶領的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團隊研究發現,夏秋季花粉誘發的哮喘,臨床症狀主要為發作性的咳嗽、憋氣、喘息,嚴重的患者夜間不能平臥入睡,而且活動時會加重,有16%的患者需要急診治療。
為避免過敏症狀進一步加劇,一旦出現過敏,需及時到醫院變態反應科就診,可以嘗試做秋季花粉的脫敏治療。秋季花粉脫敏治療的最佳時機是每年的10月至12月。一般經過1~2年脫敏治療後會起效,整體療程要經過3~5年才能保證基本不復發。尹佳教授強調:「脫敏治療不是根治花粉過敏的方法,目前無根治方法,但可以阻止疾病進展。經過3-5年的脫敏治療,患者整體症狀減輕、用藥減少,部分患者在發病季節可以完全停用治療哮喘的吸入激素。這種狀態至少可以維持4年以上。部分停藥多年後復發的患者一旦重新開始脫敏治療,症狀很快緩解。」
除了脫敏治療,花粉症患者在春秋花粉季節儘量減少外出,出門戴口罩;還可佩戴防花粉眼鏡,避免戴隱形眼鏡;外出回家後注意清洗鼻子、眼睛、洗臉,可洗澡和更換沾到花粉的衣物;避免室外晾曬衣物沾染花粉;花粉季節注意關窗,並使用空氣淨化器或新風系統降低室內花粉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