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你聽說過暗網嗎?暗網這個原本局限在IT行業和部分非法業務群體中的名詞,在2017年因為中國訪美學者章瑩穎遇害第一次如此廣泛的被大眾所認知。對於多數人而言,暗網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它甚至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犯罪行為的發生。本文節選了汪德嘉博士《身份危機》一書裡黑色產業中的「暗網」,告訴大家暗網本質是什麼,它是不是真的那麼可怕。
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將「黑產」範圍界定為3類:一是發動涉嫌拒絕服務式攻擊的黑客團夥,二是盜取個人信息和財產帳號的盜號團夥,三是針對金融、政府類網站的仿冒製作團夥。業內簡稱為「黑客攻擊」、「盜取帳號」、「釣魚網站」,這些都是典型的網絡違法犯罪行為。
據統計,我國網絡犯罪已佔犯罪總數的三分之一,並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未來,絕大多數犯罪都將涉及網絡。有機構測算,僅中國「網絡黑產」從業人員就已超過150萬人,市場規模也已高達千億元級別。
2017年WannaCry(想哭),一種「蠕蟲式」的勒索病毒軟體,由不法分子利用NSA(美國國家安全局)洩露的危險漏洞「EternalBlue」(永恆之藍)進行傳播。勒索病毒肆虐,儼然是一場全球性網際網路災難,至少150個國家、30萬名用戶中招,造成損失達80億美元。在這起病毒襲擊事件中,黑客索要的贖金指定比特幣。據媒體報導,比特幣背後還有一個普通人難以觸及的「暗網」江湖,那裡藏汙納垢,充滿罪惡……
「96%的網際網路數據無法通過標準搜尋引擎訪問,雖然其中的大部分屬於無用信息,但那上面有一切東西,兒童販賣、比特幣洗錢、致幻劑、大麻、賞金黑客……」這段話出自美劇《紙牌屋》。
像所有的技術都會有善惡兩面一樣,網絡在發揮共享信息造福人類的作用時,也出現了類似社會上黑白兩道的結構分層,從而誕生了叫做明網、深網、暗網三兄弟[1]。網絡分類(見圖2-1)。
圖2-1 網絡分類
明網,也被稱作是表層網絡,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的網絡,通過谷歌、百度能搜索到的信息基本屬於明網範圍。
那些常規的搜尋引擎沒法搜到的網絡,就是深網。比起明網,深網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是所有人都能進入,由於特殊的口令保護,有些網站不會被網絡裡的爬蟲和蜘蛛搜到。比如美國稅務局的一些網站,涉及到保密性,大眾的普通搜尋引擎是無法進入的。
但在深網裡,還有一個更黑暗的分支,那就是暗網。暗網裡的一切都是隱形的,網站隱形,用戶身份隱形,IP位址隱形,上網者真正可以來無影去無蹤。
在沒有法律和輿論的監視下,暗網成了最血腥和暴力的地方,各種違法活動在線交易,比如,售賣非法藥物、兒童色情、盜用信用卡號碼、偽造護照、販賣人口和武器、走私、販毒、地下軍火交易、暴恐、變態的色情內容(包括戀童癖等)、邪教等等。這其中,在暗網之上,當然也有一些打著「自由」和「反對暴政」等口號的內容,例如維基解密等等,很多內容是通過暗網進行傳播的。
暗網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匿名性,暗網通過特殊的技術(軟體)進入,經過多重的IP位址偽裝和Proxy代理軟體處理,數據很難被追蹤到,以此逃避監管。因此,可以理解為網際網路的法外之地,充滿了人性的黑暗一面。
要從技術上偵緝暗網,還是相當困難的。傳統的網絡偵緝技術和手法,對暗網無效。即使是網絡警察通過臥底的方式,進入暗網之中,由於都是匿名交易,數據又無法直接跟蹤定位,因此也很難定位犯罪者。
暗網的內容有多少?之前有人進行統計,我們所認識的表層網絡大概有800億左右,從數據量上,佔到整個網絡的4%,而暗網的內容佔整個網絡的96%(見圖2-2),大約有7.9ZB(1ZB=1億TB),當然這是之前的數據,到今天肯定還在增長,而且也難以有個準確的統計。
圖2-2 普通網民無法到達的暗網
那麼,這些網站是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呢?諷刺的是,與大多數技術的來源套路一樣,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始作俑者——美國軍方。
1996年,美國海軍研究試驗所的科學家們提交了一篇論文,題目是《隱藏路徑信息》,提出打造一個隱秘系統的構想,這個系統會讓任何使用者在連接網際網路時都會實時處於匿名狀態,而不會向伺服器洩露身份。這個系統建設十分有必要,一來可以保護各個國家的政見異己者,逃脫各個國家的專制壓迫,普及美國人眼中的普世民主;二來能夠為美國的情報人員提供信息交流的安全之所。
2003年10月,這一想法開始正式實施,為使用者提供免費的匿名網上場所。由於保護數據的密碼就像洋蔥一樣層層包裹,這個系統最終被稱為Tor(The Onion Router)。使用Tor之後,相當於我們在網際網路上徹底的隱形了,任何人都追蹤不到我的行蹤,不知道我們是誰,我們成了徹底的匿名者……
簡單來講:比如我和你通話,我說的話在我的電腦端會被三層加密,然後傳輸出去,到達你的電腦端之後才會被解密。Tor工作原理如圖2-3所示。
圖2-3 Tor工作原理
直到2011年,Tor60%資金仍來自美國政府。剛開始,它也的確為持不同政見者提供了庇護,但讓美國政府尷尬的是,這個系統很快就開始墮落,成為了犯罪分子的天堂。2006年初,一個名叫「農貿市場」的網站開始出售大麻和克他命;臭名昭著的「絲綢之路」網站(見圖2-4)也是於2011年發源於Tor,用戶可以在這裡購買毒品、槍枝和各種其他非法物品,最終由美國FBI親自出面,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剿滅。
圖2-4 絲綢之路網站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暗網都能被輕鬆解決掉。由於設計之初,就已經以不讓任何軟體檢測到瀏覽痕跡和IP位址為目的,這個由美國政府親自養大的網站,甚至強大到連設計者都無法銷毀。2012年,「稜鏡」項目揭秘者斯諾登除了揭露美國中情局監聽全球的計劃外,還洩露了一份美國國土安全部對於Tor的無奈,題目是《Tor糟透了》。文件講述了國土安全部在摧毀Tor過程中遭遇的種種困難,並很悲觀地表示:「我們將永遠無法破解所有Tor用戶的真實身份。」
2017年7月20日,美國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在華盛頓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他們已剷除全球最大的從事毒品、武器和其他非法物品交易的暗網平臺「阿爾法灣」。
根據美國司法部說法,「阿爾法灣」上賣家達到4萬人,客戶超過20萬人。在關閉前,網站上非法藥品和有毒化學品的交易條目超過25萬條,失竊身份證件和信用卡數據、惡意軟體等的交易條目超過10萬條。
簡單地說,「阿爾法灣」有點像一個地下的黑市「淘寶」,專門賣那些不能公開銷售的東西。
早些被查封的「絲綢之路」暗網,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地下黑色網絡。提供的交易從軍火、毒品、到各種色情違禁品都有(見圖2-5、圖2-6),並且因為「信譽良好」而臭名昭著。網站甚至有評價機制,好的評價,會讓商家生意更好。
圖2-5 暗網販賣毒品
圖2-6 暗網販賣槍枝
這些還不是最黑暗的。Hurt2TheCore是一個虐待兒童的網站,打開網站你直觀的就可以看到,網站會提示你,你在這裡會看到什麼……網站提供上傳圖片和視頻的服務,為原創製作人提供獎勵。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一位是製作人Daisy's Destruction系列視頻的製作人Peter Scully,在他被捕的時候,警察在他的住處發現了一具兒童屍體。Hurt2TheCore創始人Matthew David Graham(Lux)被抓,法庭上他和法官說,創辦網站是為了讓愛好虐待兒童者入網。
這樣的最黑暗的暗網還有很多。任何你可以想像到的犯罪形式,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你甚至可以僱一個殺手殺死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例如Contract Killer,就是一個專業的殺手門戶,只要目標在 16 歲以上,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成為暗殺對象,連暗殺方式都明碼標價(見圖2-7)。
圖2-7 各類暗殺價格表
比特幣就是一種虛擬貨幣。它不依靠任何貨幣機構發行,而是依靠特定的算法、通過大量計算產生的。比特幣的數量不是無限的,設計者設定的最大數量是2100萬個。現在1600萬以上的比特幣已經被個人佔有,剩下將近五百萬個比特幣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去挖掘。
比特幣的概念最早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的,這個「發明人」2010年之後就從網際網路上銷聲匿跡了,他是個真實存在的人,還是一個虛擬名字或者一個團隊,沒人說得清楚。
比特幣近年的價格走勢驚人,剛被提出時一美元可以兌換1300個比特幣,到了2011年,一美元可以兌換一枚比特幣,而至2017年6月,一枚比特幣等於2058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如果2009年你花1美元買了1300個比特幣,那麼今年,你已經是一個坐擁260多萬美元的富翁了。
現實中的行動支付,實際上是完全受到監管。特別是大額的支付和轉帳,都會經過監管部門。另外,無論是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每年都有20萬的額度限制。無論是人民幣還是美元或者其他貨幣,它的支付系統上所有的交易,都會被跟蹤。每一筆錢的來龍去脈,實際上都可以通過大數據追蹤到交易雙方。如果使用實名制帳戶進行非法交易的話,一旦被盯上,很快帳戶就會被查封,警察就會找上門來。另外,頻繁的大額現金交易,會很快引來「有關部門」的注意,一旦某個人的帳戶,出現與他的職業不相匹配的大額貨幣交易,那麼監管系統會迅速跟進。實際上,在中國的金融監管,對於每個人幾十萬以內的交易,還是比較寬鬆的。相反在美國,超過一萬美元的交易,都會引起相關部門的特殊關照。
對於暗網來說,由於這些通用的國際硬通貨,都會被監管到,因此不能使用這些貨幣進行交易。適時發明出來的比特幣,就充當了暗黑網上的主要貨幣交易角色。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匿名的比特幣支持,暗網的黑色交易如何進行下去,只能在很小的範圍內小打小鬧;同樣,如果沒有暗網上對於比特幣的需求支持,比特幣就不會有那麼大的知名度,就不會有成千上萬的計算機,用於「比特幣挖礦」(就是通過公式,計算出代表比特幣的一串數字)。
美國打擊暗網「阿爾法灣」,雖對比特幣的價格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是從比特幣的價格波動來看,影響並沒有太大,成交量依舊活躍。一方面說明暗網的體系之上,仍然有其他更多平臺在活動。按照一個通俗的說法,「如果你看見一隻蟑螂,那麼還會有成百上千隻蟑螂在隱藏著」。只要土壤在,人類的陰暗需求在,暗網始終都不會缺少「活力」。
除了暗網,比特幣因為其匿名特性,還與洗錢等非法活動接近。相比在陽光下的交易,這種黑暗屬性,更讓監管警惕。尤其是在近期,完善反洗錢機制,被監管多次提及。終於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稱代幣發行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比特幣中國的公告隨後發表聲明:
1. 比特幣中國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今日(9月14日)起停止新用戶註冊;
2. 2017年9月30日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將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時至今日,關於「比特幣是不是泡沫」的觀點還在爭論不休,比特幣的未來如何,只能交給時間來見證。
結束:
「暗網」非法集市的始作俑者,正發展為猖獗犯罪的庇護所。這對我們的社會和我們的經濟都是一個威脅,我們只能在全球範圍內共同應對。但新的網際網路應用何其眾多,藏匿在這裡面的灰色地帶和黑色地帶還少嗎?
下篇文章中將對黑色地帶的「社工庫」進行分析,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