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月21日電 據華僑大學網站消息,日前,「中國文化之旅」冬令營落下帷幕。7天時間裡,港澳臺僑學生赴北京、河北、遼寧、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等地參觀自然和文化遺產,開展歷史文化和國情知識學習等活動。
東北文化分為兩個研習營,分別從瀋陽和哈爾濱進入東北大地,尋瀋陽故宮、憶「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觀中國工業博物館、探張氏帥府,重走抗聯路、參觀731部隊遺址、參訪民族企業、領略俄僑情懷。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收藏的1000幅珍貴歷史照片、文獻資料和700餘件歷史文物給營員們帶來了心靈的震撼。新聞與傳播學院2017級中國河南學生劉錦感嘆:「幾十年後的我們,在緬懷先烈、銘記歷史的同時,更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在中國工業博物館,營員們看著一臺臺被譽為「萬械之基」的工具機,了解到第一臺車削普通工具機、第一臺125萬噸擠壓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等100多個新中國第一均從瀋陽生產出來,仿佛與中國工業的發展共同成長。法學院2016級中國臺灣學生餘敏禎表示:「工業博物館裡的老機器,見證了中國工業在逐漸騰飛,我對『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的未來更有信心。」
在壯歌·東北抗聯體驗式國防教育基地,營員們聆聽抗聯故事,觀看了情景劇《松花江上》,感受抗聯文化,傳承抗聯精神。化工學院2017級中國澳門學生遊玉華接受中國網採訪時說:「第一次來東北,這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歷。革命先輩們為我們創造了如今的條件,我們要倍感珍惜,更加努力地學習。」
齊魯文化研習營跨越山河,從西到東,從齊州到魯都,從華北泰山到濱海膠澳,品味「齊」風「魯」韻。
在山東博物館,營員們走進齊魯大地的時光隧道,從距今五十萬年的沂源猿人頭蓋骨,到龍山文化的黑陶白陶,到魯國的青銅酒樽,再到古人的指南車……
在孔廟,營員們觀開城儀式,體驗孔子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無不為儒學文化所動容,經濟與金融學院2016級中國香港學生許嘉穎稱:「三孔中蘊含的故事之多,文化之深,影響之大,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尼山,營員們著漢服,拜禮孔聖,擊鼓明志,飲風聽韻,立身正道。工商管理學院2016級西班牙學生林菲菲表示:「通過莊嚴的入學儀式讓我們共同走進孔子的世界,感受文化的魅力,為人生點亮一盞古老文明的庇護燈火。」
中原文化研習營先後來到河南鄭州、登封、洛陽和陝西西安,開啟一場「老家河南,根在河洛」的尋根之旅。
在華僑大學黃河文化研學實踐基地——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花園口水文站,營員們現場聆聽黃河治理和水文監測情況,對黃河文化進行研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2017級緬甸學生紀開安在考察札記中寫道:「此次研學不經讓我了解了黃河的壯觀,還認識到黃河一直以來都存在水患問題,水文站工作人員就是為了預防和治理黃河水患而一直堅持奮鬥。」
在「天下第一名剎」登封少林寺,營員們參觀天王殿、大雄寶殿、塔林等古蹟,感受濃厚佛教文化;觀看少林功夫表演,體驗學習少林「小洪拳」。音樂舞蹈學院2018級中國臺灣學生邱慧芬感嘆道:「在少林寺舞臺上進行武術表演的朋友們年齡比我們還要小,但是武藝精湛,這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中國武術的魅力實在太大了。」
在秦兵馬俑博物館,營員們被其宏大的規模、嚴整的軍容、精美的技藝所震撼。美術學院2017級中國香港學生王永超感嘆道:「走進秦兵馬俑,映入眼帘的是一個無比震撼的景象,俯視這些兵馬俑,他們和真人、真馬一般大小,排列整齊,威武雄壯,不得不感嘆古人的偉大。」
燕趙文化研習營先後來到北京故宮、香山、長城和河北西柏坡、雄安新區、正定縣塔元莊等地。
在故宮博物院,營員們穿行於宮殿間,並通過VR技術身臨其境地遊走於紫禁城的各個角落,感受故宮的構建之美。營員們親手製作「窗欞燈」,了解宮廷中窗欞的種類及其寓意,感嘆窗欞燈的構造細節之巧妙。建築學院2017級中國香港學生吳世賢讚嘆道:「每前進一處,每一個院落,都展現出莊嚴豪華的景色,讓人嘆為觀止!」
在西柏坡紀念館,營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穿梭於各個陳列展廳,讓他們深刻感受到西柏坡人民的革命精神。在雄安新區,營員們體驗無人汽車、無人酒店以及無人超市,了解綠色裝配式建築和海綿城市防澇體系,真實感受到科技創新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極大便利。經濟與金融學院2017級中國臺灣學生彭祥軒在朋友圈這樣寫道:「從西柏坡到雄安新區,見證了新中國的歷史以及未來的發展大勢,如果說西柏坡是中國的過去,那麼雄安新區就是中國的未來!」
華僑大學校方表示,為吸引更多的港澳臺僑學生參與到各類國情教育活動中去,學校將進一步深化「我的中國心」港澳臺僑學生實踐育人工程,擦亮僑校金字招牌,鞏固和完善「知·情·意·行」四位一體的港澳臺僑學生國情教育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