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大一學生購買的重慶特產。
火鍋底料、陳麻花、米花糖、合川桃片……你會選什麼?高校即將放寒假,許多外地來渝求學的大一新生都打算帶點重慶特產回家與親朋好友分享。
五百元狂買重慶特產
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2017級學生李婷婷是沿海地區的人,以前的飲食都較為清淡。上大學來了重慶,她深深愛上了火鍋,即使吃清湯每次都要被室友笑話,她也「逢火鍋必到」。
快放寒假了,李婷婷也沒有免俗,買了一堆火鍋底料,「德莊」「橋頭」等重慶名牌,她每樣都買了一點。「要回去研究一下哪個味道更好,以後就只買這一個牌子了。」她還在磁器口採購了一些糕點,最受外地人喜愛的的「陳麻花」自然必不可少。
李婷婷的一個室友發現重慶的方便麵跟其他地方的不一樣。因為方便麵大多是銷售地周邊的地方生產的,所以味道不一樣,重慶的方便麵油香味兒比其他地方醇厚,辣也辣得帶勁兒,所以推薦李婷婷也採購一些帶回去。在室友的強烈推薦下,李婷婷採購了兩大包「康師傅」方便麵,雖然價格不貴,但由於膨脹,佔了她行李箱的很大空間。「我也很無奈啊,第一次聽說特產帶方便麵的,我應該算是奇葩了!」
李婷婷還有許多東西打算等到考完試放假的下午去採買。她仔細列了個重慶美食單子:江津米花糖、合川桃片、白市驛板鴨、羊角豆乾、城口老臘肉……
準備把重慶特產悉數搬回家的李婷婷,這次是下了「血本」——目前,她已經購買的糕點加火鍋底料、方便麵就花了五百左右的樣子,要買完清單中的特產,她還要花上三四百元才能讓家鄉的朋友一飽口福。
江南「軟妹子」愛上重慶麵條
相比李婷婷的「大手筆」,川外國際商學院大一女生程瀾欣帶回家的重慶特產,則是火鍋底料和綠豆面。
「我家在江南,吃喝清淡,換換口味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她最終選擇了火鍋底料和在家鄉沒有見過的綠豆面。
大一初嘗綠豆面時程瀾欣覺得厚實筋道,後來聽朋友說還可以涮火鍋,程瀾欣仿佛「打開新世界大門」,火鍋的酣暢和綠豆面的清香,在她腦海中來回碰撞蕩滌,於是她毫不猶豫地買下了綠豆面和火鍋底料。
來重慶已4個月的程瀾欣,漸漸熟悉了麻辣的味道,以前看到花椒就會一個個嫌棄地挑出來的她,現在已經能自在地吃下去了,甚至「無辣不歡」「無麻不成宴」。
「要我說,我最想帶的還是重慶的小面,以及重慶人蘊含在菜裡的那份火辣辣的熱情與認真生活的態度,我已經愛上了重慶的麵條、麻辣以及一切。」
網購特產成風潮
元旦節後的一天,西南政法大學外語學院2017級大一新生陳依儂,便開始在購物網站為即將到來的春節挑選禮物,除此之外她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為家鄉福建的親友購買重慶特產。
「行李箱太小了,重慶特產又多,對於我這種吃貨來說,行李箱都裝不下!」陳依濃一邊打趣地回答道,一邊滑動滑鼠,目光掃視網頁上排列的各種商品:江津米花糖、合川桃片、小麻花、麻辣牛肉,富有重慶特色的商品被她一個一個加進了購物車。
陳依濃買了一些合川桃片,這種用糯米粉製成的重慶特色甜品很受她的喜愛,在重慶上學的她經常買來吃。寒假第一次從重慶回家,她買了二十盒小的送給朋友,剩下的禮盒裝送給老師,打折後總共花了九十七塊。
陳依濃比較傾向於理性消費,不會買一大箱囤著,「如果親朋好友喜歡吃我會回購的,反正現在網購那麼方便。」她點開付款界面,一遍又一遍確認著收貨地址和其他信息,「這是我第一次從家鄉到重慶念書,也有好久沒有見到家鄉的朋友和老師了,表達思念的最好方式不就是送禮物嗎?」
陳依濃的許多外地同學,都選擇了從網上購買重慶特產,直接快遞到家,因為這樣又便宜又省事。
火鍋底料是「網紅」特產
「火鍋料肯定是要買的嘛,在我重慶室友的極力推薦下,我還買了桃片、米花糕、怪味豆、合川肉片、竹葉餈粑,還有酸辣粉。」西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大一學生吳柏君非常熱情地給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介紹起了他買的重慶特產。
吳柏君說,當時自己填報志願的時候就專門上網查了幾個意願學校所在的城市,結果發現重慶的環境、經濟發展水平還有美食都特別具有吸引力,然後就毫不猶豫地報考了西南大學。
一開始,吳柏君以為重慶只有火鍋和小面出名,「事實證明我太年輕了,一個學期,就一個學期我長胖了8斤,估計回家我媽都不認識我了。」吳柏君開玩笑說。
和陳依濃一樣,這麼多特產都是吳柏君從網上買的,地址直接填的家裡,「這樣很方便啊,我不用拎一個大包裹擠火車,既減輕了我的負擔,爸媽也能早點感受到我對他們的思念,一舉兩得。」
吳柏君還告訴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他的外地同學幾乎不約而同地買了火鍋底料,而且每個人買的品牌各有千秋,口味也是「清一色」「重辣」「重牛油」各有選擇。「『網紅』城市重慶的『網紅』美食,對我們外地人來說肯定是人手一包的啦!」
據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統計,在隨機採訪的30名外地新生中,買了火鍋作為重慶特產帶回家的學生有26人,熱辣鮮香的重慶特色火鍋對外地朋友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文/圖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見習記者 楊辛玥 通訊員 楊瑞寒 司金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