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期開始系統地學習英文寫作。課程初期很有挫敗感,因為中文的文章如果直譯成英文,按照英文的邏輯經常說不通,有種怎麼也寫不下去的感覺。後來越寫越多,題材逐漸豐富,從《哈姆雷特》的人物評價,到命題議論文,到影評觀感,同時習慣著去切換思維,慢慢愛上了寫作。每寫一篇文章,也是理清思路、透徹辨析一個話題的過程。
感謝沒有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去到一個地方旅遊,只能一筆一划地記錄下來。在盧瓦河畔的阿宰勒裡多城堡,意外地趕上了塞姬展,被深深地迷住了。現在把看到的塞姬的故事整理一下:
(本文首發於2010年2月9日我當時的博客「空間站」,期間被轉載幾次,現重新編輯整理分享)
Psyche(塞姬)一詞來源於希臘語,象徵著靈魂(英語裡psych-也是表示靈魂和思想的詞根,比如心理學 psychology);Cupid(丘比特)一詞本義是欲望,也是愛神的名字。塞姬與丘比特這對神仙愛侶象徵著靈與身的結合。
塞姬一家有三個女兒,她是最小的,也是最美的一個。塞姬的美麗遠近聞名,以致沒有人敢上門提親,甚至有人說,塞姬會嫁給一個會飛的怪物。塞姬的父親為了女兒的終身大事去見阿波羅王,請求得到他的指點。
終於,塞姬還是要出嫁了,家人都很傷心。眼看塞姬即將嫁給怪物,愛神丘比特被她的美麗感動,派人去救她,將她帶到自己的宮殿中。丘比特允許塞姬在這裡久居,但唯一的條件是她不許和丘比特見面。
塞姬很喜歡這裡的生活。 但她不知道自己住在誰的宮殿裡,一直以為丈夫是個怪物。一天晚上,在姐姐們的慫恿下,她忍不住點著油燈,偷偷去看丈夫的臉。令她大吃一驚的是,這個人(神)竟然是丘比特。慌亂之中,塞姬手中的油燈晃動,一滴油落在愛神身上──他醒了。
由於塞姬沒有遵守諾言,愛神大怒,隨即棄她而去。丘比特離去後,塞姬異常悲傷。因為違反天規,她也受到丘比特的母親,美神維納斯的懲罰:冥王的妻子普洛塞庇娜(Proserpina)送給維納斯一個叫作「美麗之瓶」(Vase of Beauty)的禮物,維納斯要塞姬去到黑暗無邊的冥界取來這個可以使自己更美的寶瓶。
這一路上會有百般艱辛,幾乎是不可完成的使命。塞姬想到這些,產生了跳入山谷自盡的念頭。但山谷建議她去冥王哈德斯(Hades)那裡取寶瓶,並告訴她如何對付那裡長著三個腦袋的看門犬Cerberus。最終,塞姬把寶瓶取了回來。
塞姬(上圖右)把寶瓶取回來後交給維納斯(中)。維納斯身為美神,聽說人們都說塞姬是最美的女人,十分嫉妒,所以臉上的表情仍有不自然。他身後的小孩子就是丘比特。我問過學藝術史的朋友,塞姬一個成人怎麼可以和一個小孩子結婚?答案是,神話不可以用世俗的規則去解釋。。
上圖左側是穀神瑟爾斯(Ceres), 掌管農業、大地和四季,也就是普洛塞庇娜(Proserpina)的母親。傳說Proserpina最初是被冥王搶到冥界去的,慢慢兩人產生感情並成婚。Proserpina消失期間,母親穀神Ceres幾乎崩潰。後來冥王哈德斯──也就是希臘神話裡的Pluto──允許Proserpina每年花6個月的時間去探望母親。
完成維納斯交給的任務後,塞姬終於在眾神之王朱比特(Jupiter)的主持下,在奧林匹亞山上與丘比特成婚,自己也成為了一位女神。
塞姬故事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前5世紀。那時它就以繪畫、雕塑及文學的題材出現。中世紀時期這一題材一度被淹沒,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有思想者挖掘出曾被忽略的古典藝術。自從拉斐爾等人以塞姬和丘比特的故事為題材進行創作之後,他們的故事重新受到藝術家的喜愛。16世紀中葉以後,塞姬的主題多用於銀器上。 Psyche一詞在希臘語裡有兩個含義,一個是靈魂,另一個是蝴蝶,所以許多作品也用蝴蝶的翅膀做隱喻,有些「化繭成蝶」的味道。19世紀許多瓷器都有一對蝴蝶的翅膀──儘管當時許多人也許並不知道這對翅膀的原委和它的象徵意義。
各個時代的藝術家以丘比特與塞姬的題材為背景,創作出了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這是一出18世紀創作的芭蕾舞劇的布景,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金碧輝煌的維納斯的宮殿。
希臘、羅馬神話給眾神賦予了人的性格。每位神仙有自己的優點,也有缺點,他們有七情六慾,會犯錯誤,但是他們的故事也最與人性貼近,能讓人類與它產生連結感。也許正是這種真實平凡的故事才更有讓讀者內省的力量。據說,塞姬的故事之所以備受人們喜愛,主要源於:(1)內在美更加重要;(2)勇氣與好奇是可貴的,即使這種好奇會令人付出代價,但如果不試,永遠也不會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樣;(3)勇於彌補自己的過失也是可貴的品德。很積極的態度,不是麼?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