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至少在我國,大部分家長都是力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從胎教就開始有著名目繁多的針對孩子成長的「攻略」。而這種風潮,也逐漸在全世界都興起起來。
卻獨獨有一個國家,特立獨行,他們不僅沒有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還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就是德國,他們還專門出臺了法律,禁止學校設置公教課程。
很多中國家長都覺得——「我家孩子4歲就會奧數了,德國小孩10歲還不會乘除法」;「錯過了大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就等著後悔吧」。
但是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的是,德國人口僅有8300萬,卻拿走了一半的諾貝爾獎。這是一個恐怖到讓人咂舌的概率,全世界最頂尖的人才,德國佔了50%。
今天就讓我們深入討論一下,德國憑什麼能夠用自己「輸在起跑線」的另類教育,讓孩子贏在終點?
德國沒有統一的教科書,取而代之的是老師上課所帶的幾張彩色的紙,讓孩子們圍成一個圈在那些圖片上找不同,對圖片進行排序等等。
首先,上課的這些內容本身就特別注重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而更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明白——錯過了這堂課,就沒有辦法再去補。
從而激發出孩子100%的專注來認真聽課,從而不會在上課時東張西望,影響到學習的效率。
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是沒有加減乘除的,更不會有奧數益智課,背誦公式的科目,他們不提倡填鴨式教育。而是通過做遊戲,讓孩子明白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原理之類的東西。比如通過往注滿水的杯子中放置石子,讓孩子明白體積是什麼?
在這些實驗中,孩子最後雖然不會像中國的孩子一樣對各種問題信手拈來,但是對於解決的問題的能力得到長足的發展。
而在一個又一個問題的解決中,孩子會有一個特別突出的地方——對於邏輯嚴密性的把控得到凸顯。
當你看到,3歲和10歲的孩子在同一個班級上課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難道,年齡小的不會聽不懂嗎?年齡大的呢?不會感覺老師為了照顧到年齡小的感覺講的慢,昏昏欲睡嗎?
而事實上在教育過程中,年齡小的孩子總是有一些奇思妙想,給年齡大的孩子一些靈光一現的契機,而年齡大的孩子則是給年齡小的孩子講解一些問題和想法, 還會關注他是否聽懂了。在這種模式下,雙方都能得到想像力和觀察力的雙重進步。
而這,才是強大學習能力的基礎。
以上三點德國的「壓制教育」,看似壓制了孩子還小的時候的知識面,實則給孩子帶了更為廣闊的人生縱向發展的潛力和品質。
看上去好像什麼都沒教,實際上授予的是一種終身學習的基礎能力,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漁」。
回想我們所受到的教育和我們的孩子正在受到的教育,可以說在天文地理,繪畫音律,舞蹈書法,各個方面都有十分全面的課程,卻唯獨缺少了教孩子「如何學習?」的課程。
不得不說,人生漫長,老話叫做「磨刀不誤砍柴工」,或許,和讓孩子起步更早,先人一步相比,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去跑……
往期育兒乾貨
我是小柳媽,一位80後寶媽,每天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些育兒技巧,
還有一些過來人的經驗。
小柳媽也是育兒領域的優質創作者、更是專業的幼兒潛能開發師,在幫助父母們正確培養寶寶的同時,幫助孩子變得更優秀。
若你喜歡小柳媽的文章,記得轉發+點讚+評論+關注喲!
有關於育兒方面的難題也可以私信我,我會進行回復的~
小柳媽會一直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