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7年之前,偽滿並沒有「保安局」這個機構,只有偽「國軍」和偽警察兩個公開的軍警系統,特務活動則基本由日本陸軍的特務機關或者憲兵隊裡面的「特高課」負責實施。不過當時東北的各方諜報勢力非常複雜,哈爾濱幾乎成為了「間諜之城」,而關東軍又不方便公開參與偽滿的地方行政事務,於是日本人1937年在幕後運作成立了偽滿「中央保安局」。
保安局系統由設在長春的「中央保安局」和先後組建的18個「地方保安局」組成,各單位集中在幾個大城市和中蘇、中蒙邊境城市,也就是說,並不是在東北每個城市都有「保安局」,而是根據情報與諜戰需要,有針對性有目的性逐步建立的,比如黑河、牡丹江、東安這樣的敏感城市。因此作為秘密機關,《勝算》劇中掛著明晃晃牌子的細節是錯誤的。
保安局是由關東軍參謀部的二課和三課共同牽頭成立的,主要職能一是反諜二是間諜,即進行正反兩個方向的特務活動。一方面,保安局負責偵緝轄區內可能存在的蘇聯、蒙古和中共諜報人員,另一方面,它們也領導對蘇對蒙進行間諜活動,以刺探蘇蒙的各方面情報,屬於秘密諜報機關,比如《勝算》裡跟遠東情報局叛徒接頭的那個松田,執行的就是保安局的境外間諜任務。
所以總體而言,保安局的性質是享有「警察權」的秘密諜報機構,人員由日本職業特務和少量吸收進來的原偽滿警察組成,名義上它是「偽滿洲國」政府的情報和安全機關,實際只對關東軍參謀部的二課負責。說白了,就是穿著偽滿「警服」卻由日本人完全控制的特務單位,鑑於這樣的關係,保安局的地位肯定要高於警察系統,尤其是在偵辦類似於「瓦吉姆」這樣的間諜案時,其他所有軍警單位都須配合。
而偽滿警察系統的最高機關是設在長春(新京)的「中央警務司」,然後下面各省設警務廳、特別市設警察廳、大城市設警察局、普通城市設警務處、縣城一般設警務科,所以《勝算》劇中一個邊境城市稱為「警察廳」其實是錯誤的,最多是個警務處。如果林河是所謂「東滿總省」的省會城市,也應該叫「警務廳」,警務系統中的警察大多數是中國人,也有少量掌握實權的日本人。
不管怎麼說吧,總之方世寶方廳長的上級為偽政府的「中央警務司」,而福原局長的上級是偽政府的「中央保安局」,雖然名義上都是偽滿中央政府的機關,但是中央保安局的後臺是關東軍,而中央警務司受命於偽「內閣總理大臣」,哪個後臺更硬一目了然。所以地方警察局和地方保安局雖然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但地位是不同的。
別說警察局了,即便各地的日本憲兵隊也要讓保安局三分,因為憲兵隊的上級是關東軍憲兵司令部,在日本陸軍特殊的「參謀體系」之下,憲兵司令部也得聽參謀部的。同時,保安局並非作戰單位,人員也並不很多,比如黑河地方保安局僅有班長級特務20名、班員級特務80人,攏共才100人的樣子,那麼當它需要執行較大行動任務時,當然有權調用憲兵和警察進行配合。
其實這個關係很類似於蔣政權當中軍統特務組織和憲兵團的關係,表面上看軍統局和憲兵司令部是兩個互不隸屬的系統,但是作為秘密情報單位,軍統特務需要公開武裝配合行動時,憲兵部隊必須派兵協助,更別提警察局了。在戰爭時期,主要負責維持治安的警察系統,是從屬於軍隊而存在的,你看那麼多諜戰劇裡面,軍統或者中統特務們,哪個把警察放在眼裡了?
當然這裡有個前提,那就是所偵辦的案件是得與「諜情」有關的,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保安局才有權指揮警察的行動,其他治安等領域保安局是不能也不會插手的,日常大抵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無非是保安局多執行秘密任務、又是日本人主導的機關,所以在警察面前耀武揚威點罷了。
因此《勝算》中為了情節需要,乾脆讓保安局長福原兼任了警察廳日本副廳長(實控人),這樣福原就可以名正言順插手警察廳的內部事務,否則就不合規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