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心靈雞湯與偽國學已經合流

2021-02-26 新少數派

如今的許多國學與其說是國學,還不如說是成功學。國人原本就急功近利,恨不得孩子三五歲就跟老頭一樣,這種成功學為底板的「國學」恰恰是投其所好。

作者:葉克飛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很久以前就打算寫寫「偽國學」,但總覺得有識之士已多,抨擊「偽國學」的文字早已屢屢出現,不乏真知灼見。再者,分辨「國學」與「偽國學」其實並不難,只需基本的邏輯思維和認知能力即可做到,所以我便一直偷懶。

可前段時間的一樁小事讓我不敢再偷懶,為了「救救孩子」,必須得為揭開「偽國學」的畫皮盡一份力。

事情緣起一份少年國學班的招生簡章,大概意思是如果孩子叛逆、不聽話,就來學「國學」,誦讀經典的同時去儒家聖地接受一下心靈洗禮,幾天之後就可以還給你一個聽話溫順的好孩子。

稍有點文化層次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恐怕都會對這個招生簡章不屑一顧。但負責推廣的商家卻告訴我們,這個招生簡章還真吸引了不少父母,連辦數屆仍不缺客戶,而且客戶學歷層次並不低,本科畢業算是起跑線,碩士畢業的大有人在。

搞笑的是,推廣者並未感激這些客戶,反而抱以深深的鄙視。他嘲笑這些客戶普遍素質低下,即使擁有高學歷,也是死讀書的典型,估計除了教科書再沒讀過其他書,毫無人文修養,因此才會上當受騙。

更諷刺的是,他還提到自己曾為了國學班的事情請客吃飯,兩位連孔子孟子莊子都分不清的官員均大談重塑國學的重要性,他們的觀點是「現在的年輕人太不聽話了,下屬不聽話、孩子不聽話,就得重拾國學,讓他們學會尊卑」。

毫不意外,他也把這兩名幫了他大忙的官員列入了白痴的行列。說起如今那些動輒數萬元培訓費的高價國學班、國學夏令營,以及各種國學研究會和層出不窮的「國學大師」,他的評價就是「傳銷」二字:「以功利性的教材去騙人。」將國學變成一門生意,僅此而已。

這種商人看不起客戶的故事,諷刺意味極強,是極好的小說素材,也是朋友相聚時極好的笑話題材。但是,一想到那些無辜的孩子,就讓人笑不起來。

什麼才是真正的國學

按照一般說法,真正將「國學」二字的含義從「國家一級學校」延伸為中國學術,始於清末民初這一轉型時代。這個概念的建立,從時間而言極為倉促。國學大師錢穆(也是為數不多的貨真價實的國學大師之一)在《國學概論》中曾寫道:「『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特為一時代之名詞。」《現代漢語詞典》中將「國學」解釋為「稱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等。」

許多人認為,「國學」這一概念有著先天的不足。因為它的誕生背景是中西文化的交匯,晚清民初。伴隨著「德先生與賽先生」的進入,許多保守者希望維護固有文化,於是祭出了「國學」概念。也正因此,「國學」概念從誕生起就帶有守舊的一面。

我倒並不反對維護固有文化,全面的提倡和全面的揚棄都是片面的。但這種維護必須應先分是非,必須以是否符合人性為準則。比如風骨,就是傳統文化中極其值得保留和提倡的東西;但如三綱五常之類,被揚棄實在是理所當然。

國學作為一個整體,有大量值得留存、吸收的東西。由國學知識體系中延伸出的各種價值觀,與普世價值也並不相悖——比如善惡是非觀念,比如勤儉節約,比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道家的「天人合一」,也與生態環保理念有所契合。

又如管子所說的「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這種對「禮義廉恥」四字的強調,其實也是一種普世價值觀,有人慨嘆如今世風日下,其實也正是基於「禮義廉恥」這一傳統價值標杆在1949年後歷次政治運動中的被無視被摧殘,無禮者、無恥者大行其道的局面。

有人曾質疑傳統道德與文化,認為其不合時宜,但從實踐而言,它與現代意識完全可以並行。最典型的例子當屬臺灣,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大陸發起文革,瘋狂「破四舊」,破壞文物、摧毀古蹟,批鬥毆打老師、父母時,臺灣則發起文化復興運動,提出「以倫理道德為淑世之本,以民主自由為福國之則,以科學技術為正德利用厚生之實」,將傳統文化植於教育。兩岸之後的不同文明走向,社會風氣之別,與這次不同的選擇頗有關係。

當然,臺灣對傳統文化的「復興」也遭遇了許多難題或暗面,比如對傳統文化一竅不通,靠將古文翻譯成白話文(還錯漏百出)的騙子被奉為大師,便是一例。

但凡速成,必是騙人

有人曾說,國學始終處於一個被剪裁的過程,歷代封建帝王為統治需要,將之逐步剪裁為自己想要的模樣,比如「獨尊儒術」就可算一例。我對這個觀點認同一半,在我看來,封建帝王始終推崇儒家,但只是希望百姓以儒家立身,至於統治手法則多半還是法家那一套,僅僅宋朝等閃光時代有所不同。

不過,不管是儒家還是法家,都無法代表國學。可悲的是,現在市面上的「偽國學」,剪裁之風比歷史更盛,甚至只留糟粕。即使是當下幾乎成為「國學」代名詞的儒家,也被裁剪到不成樣子。

對於儒家,爭議也一向頗多。新儒家認為儒學與普世價值、現代民主並不相悖。但相對地,也有人認為儒學儘是糟粕,鼓勵奴性。前者的說法有其道理,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歷史的選擇性遮蔽,我們對儒家學說的了解十分片面,儒家學說中其實不乏一些獨立精神的閃光。後者的說法當然有偏激的一面,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的「國學熱」中,許多人推崇並希望民眾廣為接受的「儒學」,實則就是「奴學」,是赤裸裸的「偽儒家」。

這種「偽儒家」的高端表現,就是一年一度的孔子節,還有到處撒錢興建卻門庭冷落的孔子學院。至於低端表現,則是個人生意,比如一茬茬冒出來的「國學大師」,還有各種成人國學班、兒童國學夏令營等。大家統一穿上唐裝,再讀讀《弟子規》、《三字經》,就成了國學修行,洗滌心靈。

在這些騙局中,以「速成班」最為齷齪。這些「速成班」動輒收取幾千幾萬的學費,標榜可以讓學員們在短期內(這個期限甚至可能是幾天)全面掌握傳統文化。這種原本稍有智商就可一眼分辨的騙局,偏偏可以吸引不少人,究其原因,顯然與一直以來的教育有關。

一直以來,我們的學校教育都忽視了兩點,一是人文、審美,二是邏輯。人文與審美缺失的同時,極端的「實用主義」影響了許多人,他們只看重「立刻有效」的東西,腦子裡完全沒有「底蘊」這一概念。至今還有許多人認為文學作品沒有任何用處,忽視了性情的培養。正因為沒有人文基礎,又喜歡「立馬見成效」,才會被這些「速成班」所蒙蔽。邏輯的缺失則影響更為嚴重,因為沒有邏輯,對很多事情都缺乏分辨力,亦是上當的原因。

誦讀經典當然不是壞事,它不僅僅可以陶冶性情,也能培養語感,對思維乃至寫作都極有幫助。但誦讀的效果決非立竿見影,而是需要長期堅持。但凡「速成」,必是騙人。

偽國學的剛性需求

如果僅僅是把「國學」變成一門生意,倒還不是最壞的狀況。最壞的是專門「取其糟粕」,打造「偽國學」,然後有針對性地使用,甚至是先有某種目的或結論,再據此尋找「國學解釋方案」。這種最壞的局面,偏偏自所謂「國學熱」開始以來便已形成。

即使是國學中的一些精華,也在某些人的刻意曲解下變得骯髒,最明顯的例子要算是「中庸」。

「中庸」其實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極為難得的精華,生動闡釋了平衡和諧的理念,即使將其「技術化」,也應取制衡之意。

但可悲的是,如今把「中庸」二字掛在嘴邊的官員、父母,都將這個詞曲解了,變成了不得罪人、遇事和稀泥、不講原則、隨大流……

「中庸」一詞的被曲解,揭示了偽國學為何會存在的真正原因:「偽國學」的那些剛性需求者們,根本不在乎任何國學名詞原有的意義,他們只是扯「國學」為大旗,然後給國學名詞賦予自己想要的意思。而那些國學大師、搞國學速成班的商人們,只不過是投剛需者所需。

也正因此,如今的許多國學與其說是國學,還不如說是成功學。國人原本就急功近利,恨不得孩子三五歲就跟老頭一樣,這種成功學為底板的「國學」恰恰是投其所好。

(2014年1月1日,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在北京國子監舉辦了「百年太學府,唱響弟子規——國學聖地百人誦經典迎新年」活動。此次活動邀請了中小學生、藝術家及社會各界代表100餘人禮拜至聖先師孔子,在國子監闢雍大殿前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東方IC供圖。)

「服從」也是「偽國學」的一塊底板。像開頭所說那個國學班的受眾和支持者,無論是希望孩子脫胎換骨的父母,還是希望年輕下屬乖乖聽話的官員,他們所理解的「聽話」就是單純的聽話:「我有道理你當然要聽,我沒有道理你也要聽,不然就是不懂尊卑上下」,他們所理解的溫順就是簡單的服從。

基於這個目標,他們想要的國學註定也是這一套。所以,所謂「誦讀經典」,起步往往是《弟子規》之類的順口溜,深入一點則以儒家道德為主打。而且,儒家經典中的一些獨立意識也會被剔除,剩下的那些經過曲解和加工後,徹底變成成功學、交際學甚至心靈雞湯。甚至有人曾將儒家的君臣觀理解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連家庭觀念也以此類推,藉以批評現代人在職場上、家庭中的不夠服從。

但可笑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老話,其實僅僅見於評話之類的通俗文學,根本不是歷史的真相。這種以通俗文學、民間俗語代替「國學」的可笑例子,實在數不勝數。

百家爭鳴時代的其他經典,往往不在國學班的誦讀之列。比如《管子》中的「獨王之國,勞而多禍;獨國之君,卑而不威」,恐怕沒有幾個現代官員希望孩子弄明白這句話。

形式主義也不免進來摻一腳,比如學校組織學生給老師磕頭、給父母洗腳,要說這種形式主義的東西也算國學,那可真是把國學當邪教來折騰的節奏,完全與現代文明脫節。

邪教的另一表現就是迷信。說起國學,很多人必提《易經》,當年孔子也推崇《易經》,但他並沒有把《易經》固化為算命之書,而是從哲學角度予以詮釋,這也奠定了《易經》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但如今的「易學」,基本淪為了神棍聚居地。

--- END ---

除非特別註明,文章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或版權方所有。轉載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如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繫小編處理。欲看更多精彩文章請加小編私人微信(ding0001)。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詳情及下單)

相關焦點

  • 根據溫度隱喻理論,心靈雞湯的確具有增補「心靈」的效果?
    而中老年人網絡用戶最愛的內容便是與慰藉心靈、調節情緒有關的心靈雞湯,共有76.5%的中老年用戶瀏覽過這一主題。   而對於青年網絡主力軍而言,2015年底所掀起的「反心靈雞湯/毒雞湯」熱潮似乎歸化了一大批用戶,儼然站在了中老年用戶的對立面。我們似乎早已忘記自己也曾靠雞湯進補的青蔥歲月,只可惜毒雞湯的盛行也開始引發問題。
  • 勵志心靈雞湯文章_經典勵志的心靈雞湯短文
    在我們有所空閒的時候,如果可以找一些勵志的心靈雞湯文章來看看還是很不錯的,那麼勵志心靈雞湯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 心靈雞湯勵志故事
    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衝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著農民的話,對自己說: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心靈雞湯勵志故事二:愛人之心  這是發生在英國的一個真實故事。有位孤獨的老人,無兒無女,又體弱多病,他決定搬到養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購買者聞訊蜂擁而至。住宅底價8萬英鎊,但人們很快就將它炒到了10萬英鎊。價錢還在不斷攀升。
  • 「心靈雞湯」的功效,你知道多少
    「心靈雞湯」指那些柔軟、溫暖、充滿正能量的話語或文章。每天,我們都會在微博、朋友圈刷到各種「心靈雞湯」。尤其是來自於長輩發來的雞湯文,還二話不說堅決要求你「幹了這碗雞湯」。那麼問題來了,這碗「心靈雞湯」真的有那麼補嗎?它的功效你知道多少呢?
  • 我為什麼憎噁心靈雞湯
    作者:萬方中 來源:《意林》讓我們來看一個心靈雞湯文中的典範那些寫心靈雞湯者和信仰心靈雞湯的人也自認為找到了事情的本質:很多時候別人孜孜以求的,正是我們現在擁有的,只是我們自己渾然不覺,所以,比起追求我們追求不到的,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我們已經擁有的。  這個道理乍一看好像是那麼回事,事實上,他的結論是好的,但是他的推論是錯誤的。
  • 白巖松上海演講回應「巖松體」:我這個年齡已經不需要心靈雞湯
    現場,他也回應了「巖松體」心靈雞湯,稱「我沒有開微信,我也沒有上微博。足夠有價值的內容一定會繞著彎來到我面前。到了我這個年齡我已經不需要心靈雞湯了。」「聽完以後很激動,很多觀點和自己以前想的完全不一樣,得好好整理一下。」演講結束後,有學生告訴早報記者,雖然白巖松不需要心靈雞湯,但他總能倒出一句句心靈雞湯,這不似網上那種看過就忘的,而是可以觸動心中某一塊柔軟的位置。
  • 分享 心靈雞湯勵志故事
    心靈雞湯小故事,給予你正能量。勵志小故事內容雖然簡短,但能給你帶去正能量,給你積極向上的力量。以下小編分享8則勵志小故事,歡迎閱讀!
  • 「心靈雞湯」的媒介框架與受眾解讀
    本文通過對其媒介框架與受眾框架的雙重解讀,評析了雞湯文的框架呈現和傳播效果,得出雞湯文也可登上主流媒體的大雅之堂,並且具有積極的正外部性的結論。 關鍵詞:心靈雞湯;《夜讀》欄目;框架理論 一、研究背景 情感社會學認為「心靈雞湯」是一種刻意製造的情感文本①,其生產和傳播具有一定的工具理性。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心靈雞湯」了?
    「雞湯」文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分為「心靈雞湯」和「毒雞湯」。「毒雞湯」不必解釋,就是那些歪曲道德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文章,被人們唾棄很正常。但是朋友們是否發現本應該是充滿正能量的「心靈雞湯」也在逐漸被我們所厭惡。其中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語言多愁善感,故意說的高深莫測,夾雜一些販賣焦慮的情況等。
  • 【思考】我為什麼憎噁心靈雞湯?
    一個輪姦犯會因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受到千萬人的唾罵,而一個學藝不精的醫生卻很少因為自己的愚鈍而受到懲罰,畢竟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沒有專業知識難斷真偽。這讓很多人認為:病是自己造成的,只要醫生盡心盡力,就足夠了,一切只能聽天由命。換作一個心靈雞湯的簇擁者,他們甚至會為自己被別人誤導而興高採烈起來。
  • 心靈雞湯經典語錄勵志 心靈雞湯正能量短文唯美句子
    心靈雞湯經典語錄勵志 心靈雞湯正能量短文唯美句子(一)  1.看似不起波瀾的日復一日,會突然在某一天讓人看到堅持的意義。
  • 那些年,羞辱過我們智商的心靈雞湯
    這些年,諸如此類「青年VS禪師」的反雞湯小故事在網絡上極為流行,它們的出現並非偶然,反應出的普遍公眾心理,是對心靈雞湯的警惕、反感乃至詬病。回顧國人被雞湯「熬」這二三十年,可以管中窺豹,一瞥社會文化之變遷。熬湯者的「封神時代」「80年代末90年代初,心靈雞湯的興起是有時代原因的,『文革』結束後,禁錮少了,經濟發展很快。
  • 心靈雞湯OUT! 《麥兜》首發推廣曲《心靈豬湯》
    心靈雞湯OUT!《麥兜》首發推廣曲《心靈豬湯》 時間:2016.06.1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獠牙牙 分享到:
  • 毒雞湯喝太多|拆穿心靈雞湯的神邏輯
    今天推薦的是拆穿心靈雞湯的邏輯(有刪減)本文源自:公眾號「心之助」音頻稿:《得到》張帥冰打開朋友圈,是不是又被滿滿的心靈雞湯刷屏了?「當你全力以赴時,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你這麼年輕,無需要焦慮」這種題目? 公眾號心之助總結了這些心靈雞湯的慣用邏輯。
  • 【心靈雞湯】——勵志英語小短句
    人不只胃腸有饑渴感,心靈也要給養,於是就有了「心靈雞湯」,心靈雞湯可以護養心靈,是一種對心靈有幫助的東西。
  • 論泰戈爾《飛鳥集》中對生活的思考與當代心靈雞湯的比較
    三、與當下心靈雞湯、語錄體做比在這本極具哲理思考的詩集裡,簡短的幾個字,幾行詩,便把山川河流,飛鳥走獸融入其中,寄予他對生活的思索和情思。初讀飛鳥集,還是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泰戈爾筆下的群星,夏花給了迷茫的我溫暖和力量,不經世事的我覺得這是一碗心靈雞湯。再讀飛鳥集時,就已經有些不同的感觸了。
  • 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
    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什麼是「偽國學」,那種張口就談儒釋道,成功寶典吹到爆,正體文言全瞎掉的就是正統「偽國學」,著名文化學者徐晉如先生就指出了「偽國學」,徐晉如先生還將《弟子規》
  • 為什麼有些「心靈雞湯」你會覺得大補?
    心靈是人身體中最需要呵護的一個地方,因此需要時不時地用「雞湯」灌溉,它就像車的發動機一樣,需要不定期的保養和維修,才能做到正常健康的運轉。近年來,各種各樣的心靈雞湯通過不同的渠道一股腦的撲面而來,「雞湯」喝太多,你「油膩」嗎?
  • 阜陽一班主任買3隻母雞給學生熬雞湯 用真雞湯給學生煲「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不少人都喝過,有些人還經常喝,但你喝過用真正的雞湯煲成的「心靈雞湯」嗎?阜陽十一中的學生近日就享受到了這種味覺和心靈上的雙重慰藉。班主任買三隻母雞給學生們熬雞湯這一天高一(4)班教室的講桌上出現兩口大鍋,一陣濃鬱的香味在空氣中瀰漫。
  • 心靈雞湯:Hairs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心靈雞湯:Hairs 2012-02-24 11:06 來源:[標籤:來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