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為近現代中國作出卓越貢獻的十位教育大家

2020-09-09 讀史

作者:張迅

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尊師重教、崇智尚學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但其並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是近現代才有的節日。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曾多次以不同日期作為教師節,但直至1985年,才真正確定將9月10日作為中國的教師節。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向那些為近現代中國作出卓越貢獻的偉大教育家們致敬!

01、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鶴卿,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曾任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在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他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他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被尊為「學界泰鬥,人世楷模」。

蔡元培對近現代中國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自蔡元培始,中國才形成了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體系和教育制度。他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主張,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生創造了條件。他不僅為中國近現代資產階級大學教育理論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許多教育主張,如:重視大學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提倡「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注重發展學生個性,主張「溝通文理」,以及「依靠既懂得教育,又有學問的專家實行民主治校」等也都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周恩來總理曾寫輓聯云:「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光輝偉大的功績。

02、陶行知

陶行知(1891年—1946年),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被宋慶齡譽為「萬世師表」。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歸國後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

陶行知先後創辦「山海工學團」、「報童工學團」、「晨更工學團」、「流浪兒工學團」,並與厲麟似等來自政學兩界的知名人士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教育學會。1945年,他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聖約翰大學曾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

陶行知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不僅創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而且進行了大量教育實踐。他針對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人」。陶行知以赤子之忱表達的思想和實踐,代表了近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他不僅在理論上進行探索,又以「甘當駱駝」的精神努力踐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

03、厲麟似

厲麟似(1896年—1970年),原名厲家祥,浙江杭州人。中國近現代教育界代表人物、中歐教育文化交流先驅、新中國外語教育事業奠基人。曾留學日本和德國,獲耶拿大學法學碩士學位和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歸國後曾任蔣介石對德外交顧問、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等職。在教育部任職期間,他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中歐文化交流。他的教育實踐與理論主張開中國教育之先河,並對中國的現代化教育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抗戰期間,將「教育救國」作為畢生信念的厲麟似影響了大批愛國青年和抗日誌士,被譽為「中國的聖雄甘地」。

1949年,厲麟似拒絕了蔣介石的赴臺邀請,在周恩來的挽留下留在了大陸,為新中國的外語教育事業奠基,並參與創辦了新中國第一所高等外語學府——上海外國語學院。《中國日報》曾評價厲麟似稱:「厲博士是連接中歐文化的一座橋梁。他在幫助西方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國古代哲學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並為中國帶來了大量西方的進步思想。」錢學森曾評價厲麟似稱:「厲先生學貫中西,融會古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愛國知識分子,為我們後輩青年樹立了榜樣。」

04、竺可楨

竺可楨(1890年—1974年),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奠基人。曾赴美留學並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氣象學會會長、浙江大學校長等職,執掌浙江大學長達13年。在任浙江大學校長期間,浙江大學從原來文理、工、農三個學院 16個系的規模,發展到文、理、工、農、師、法、醫七個學院25個系、10個研究所,教授也由原先的70餘名發展到200餘名,先後成為國家高級專門人才的浙大學生也達到3500餘人。這些人才後來幾乎全部成為新中國科學教育事業的骨幹力量。

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中國科學院曾評價竺可楨稱:「正是他一生的執著追求,才有今天中國科學史研究的繁榮景象。」中國科學院前院長路甬祥曾評價稱:「竺可楨先生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學部的奠基人和卓越的領導者之一,領導和指導了中國自然區劃綜合考察、國家大地圖集編纂、地學規劃制定、自然科學史研究等工作,為新中國科技大廈的奠基立業、為中國科學院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05、張伯苓

張伯苓(1876年—1951年),原名張壽春,字伯苓,天津人。中國現代職業教育家,私立南開系列學校創辦者,西方戲劇以及奧運會的最早倡導者,被譽為「中國奧運第一人」。他早年畢業於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後獲得上海聖約翰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曾任國民政府考試院院長。先後創辦南開中學、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和重慶南開中學,接辦四川自貢蜀光中學,形成了著名的南開教育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包括周恩來在內的大批人才,被尊為「中國現代教育的一位創造者」。

南開大學曾評價稱:「偉大的教育家應當造福於社會,並以自己的言行豐富著自己祖國的文化,其遺產也必為國人所尊崇和傳承,張伯苓正是這樣的人,他給後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的業績在社會上、在人們的生活中一直被傳誦著。特別是他創辦的南開大學,為海內外所稱道,堪稱一流學府。」

06、蔣夢麟

蔣夢麟(1886年—1964年),原名蔣夢熊,浙江餘姚人。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清末秀才,曾赴美留學並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及教育學博士學位。曾任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長,也是北京大學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在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蔣夢麟致力於「整飭紀律,發展群治,以補本校之不足」。

在教育主張上,他認為教育的長遠之計在於「取中國之國粹,調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標準,立問題」,以培養「科學之精神」、「社會之自覺」為目標。他站在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立場上,批判封建主義的「牧民教育」,反對德、日的軍國主義教育,提倡自由主義的資產階級平民主義教育。胡適曾評價蔣夢麟為「一個理想的校長,有魄力、有擔當」。

07、梅貽琦

梅貽琦(1889年—1962年),字月涵,天津人。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他是中國首批庚款留美生,畢業於伍斯特理工學院並獲電機工程學士學位。曾任清華學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清華大學校長等職,執掌清華大學長達17年。

在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他奠定了清華的校格,清華大學得到長足發展。他曾受到清華師生校友這樣的評價:「提到梅貽琦就意味著清華」,「梅貽琦是清華永遠的校長」。在他的領導下,清華大學才得以在十年之間從一所頗有名氣但無學術地位的學校一躍而躋身於中國名牌大學之列。

08、葉企孫

葉企孫(1898年—1977年),原名葉鴻眷,字企孫,上海人。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當代物理學先驅和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中國物理學會創建人。曾留學美國並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他在中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磁學,開創高壓磁化的正確方法,把壓強從200多個大氣壓提高到12000大氣壓。他創辦了清華大學物理系、北京大學磁學專門組,在培養科學人才、發展中國教育事業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葉企孫長期擔任清華大學物理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在清華開展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教學、科研活動,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科學家。1949年建國後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9位是他的弟子,因而有人稱他為「大師的大師」。清華大學曾評價稱:「葉企孫對開拓、促進中國物理學及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培育科學技術人才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所提倡的教育思想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09、羅家倫

羅家倫(1897年—1969年),字志希,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西進賢。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求學於復旦公學和北京大學。1928年,出任國立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在任期間,銳意改革,為清華大學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30年,他辭去清華大學職務,後歷任國民政府中央政治學校教務主任、教育長,國立中央大學校長等職。今南京大學的校訓「誠、樸、雄、偉」,就是他提出的。

10、晏陽初

晏陽初(1890年—1990年),四川巴中人。中國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被譽為「世界平民教育運動之父」。曾就讀於香港聖保羅書院和美國耶魯大學。他主張通過辦平民學校對以農民為首的中國民眾進行教育,先教識字,再實施生計、文藝、衛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養知識力、生產力、強健力和團結力,以造就「新民」。他還主張在農村實現政治、教育、經濟、自衛、衛生和禮俗「六大整體建設」,從而達到強國救國的目的。

除以上十位教育大家之外,為近現代中國作出傑出貢獻的教育家還有葉聖陶、徐特立、唐國安、陳鶴琴、傅斯年、蕭友梅、陳垣、夏丏尊、馬君武、郭秉文等,在此一併致敬。

相關焦點

  • 又到教師節,致敬!為近現代中國作出卓越貢獻的十位教育大家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作的貢獻,但其並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而是近現代才有的節日。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曾多次以不同日期作為教師節,但直至1985年,才真正確定將9月10日作為中國的教師節。值此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向那些為近現代中國作出卓越貢獻的偉大教育家們致敬!01、蔡元培
  • 中國十位優秀科學家,能力卓越才華橫溢,名留青史!
    能文的發明創造,能武的奮戰殺敵,他們都為國家的發展興盛做出不可忽視的貢獻。中國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能文能武的優秀人才,才能挺過災難,走向富強。今天要介紹的十位,個個才華橫溢能力卓越,連美國人也千方百計的想要挖走。第一位是錢學森先生,先生優秀到什麼程度呢?那就是美國費盡心思,耗費五年的時間也沒能留住他。
  • 馬蔚華獲頒聖馬爾蒂諾盾卓越貢獻獎首位中國人,持之以恆貢獻公益
    ,表彰馬蔚華先生為推進中國和世界公益慈善事業,持之以恆地努力與貢獻,帶領中國公益慈善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聖馬爾蒂諾盾卓越貢獻獎每年6月30日組建遴選委員會,並在當年10月底確定當年的榮譽名單。頒獎詞中寫道:馬蔚華博士是中國經濟界和公益慈善領域中的卓越領軍人物。2019年,成為聯合國關於社會影響力投資全球十人指導委員會唯一代表中國的顧問;2015年,獲得義大利總統Matarella頒發的義大利騎士勳章。
  • 我國現代十大數學家,這才是中國的脊梁!
    因此,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來膜拜下我國現代最著名的十位數學家:1 新中國數學事業奠基人,華羅庚華羅庚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新中國數學事業發展的重要奠基人。華羅庚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複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作出卓越貢獻。由於華羅庚的重大貢獻,有許多用他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與方法。華羅庚還根據中國實情與國際潮流,倡導應用數學與計算機研製。
  • 心繫家國,追求卓越——記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入學教育
    2020年8月31日,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入學教育在學院報告廳舉行。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海聞教授為2020級新生進行了題為「心繫家國,追求卓越——北大歷史與北大精神」的講座。 講座伊始,海聞院長向同學們闡述了學習北大歷史的重要性。
  • 盤點影響中國歷史的十位教育大家 教師節
    【盤點影響中國歷史的十位教育大家 教師節 】走進教育家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神聖的職業之一。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出現過許多偉大的教育家,你們知道都有誰嗎?今天,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裡,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影響中國歷史的十位教育大家:①孔子 ②墨子 ③朱熹 ④老子 ⑤王詡 ⑥王守仁 ⑦陳獻章 ⑧何子淵 ⑨蔡元培 ⑩厲麟似
  • 中國發布丨「協和護理教育新百年—護理教育的時代性和前瞻性...
    中國網9月30日訊(記者 張豔玲)近日,北京協和醫學院在京舉行「協和護理教育新百年——護理教育的時代性和前瞻性」研討會,全國護理界精英齊聚一堂,同慶協和高等護理教育100周年,共謀護理教育新百年發展。協和護理教育要在如何培養領軍人才、創新人才上去做更多思考、去做更多探索。」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北京協和醫學院要充分發揮專家學者薈萃的優勢與作用,為國家謀劃好未來中國醫學教育發展道路,充分發揮國家隊示範作用,引領中國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發揮優良傳統,精耕細作,為十四億中國人民培養更多具有勝任力的好醫生好護士,為加快建設健康中國、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十二位對近現代中國影響巨大的科學家
    茅以升主持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鐵道科學技術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積極倡導土力學學科在工程中應用的開拓者。茅以升曾主持修建了中國人自己設計並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橋梁——錢塘江大橋,成為中國鐵路橋梁史上的一塊裡程碑;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參與設計了武漢長江大橋。
  • 康橋集團榮登「2020中國房地產卓越100榜」
    唯有卓越的企業,才能在強強比拼中活下來,成為引領行業之先的標杆。在時光流逝之中,歷史將見證哪些企業會走得更遠,哪些戰略、哪些模式在市場整合的年代更加合適、更加優秀!鑑於此,觀點地產機構旗下觀點指數研究院連續第十二年評選與發布「中國房地產卓越100榜」,表彰在過去一年卓越、傑出與非凡的房地產及相關產業鏈企業群體。
  • ...2020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優秀畢業設計作品集發布
    2016年8月26日,在教育部的指導和支持下,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發起,聯合高校、企業和相關學會組建的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MEUEE)在京成立。聯盟以「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行業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出發點,以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為己任,全方位加強聯盟高校間、校企間、企業間關於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的創新與合作。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培養適應和引領未來的多樣化卓越人才,一直是卓工聯盟的工作重點。
  • 致敬教師節,利川集中表彰突出貢獻校長、教師
    中國利川網訊(全媒記者 李錕 石進)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9月10上午,利川市召開教育工作大會,集中表彰2019-2020學年在教育戰線作出突出貢獻的校長和教師,廣泛弘揚全社會尊師重教風尚,激勵廣大教職員工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推動全市教育事業不斷邁上新的更高臺階
  • 致敬,中國科學家!
    胸懷祖國,他們不畏艱難敢為人先,他們開拓創新團結協作,他們淡泊名利甘為人梯,他們無私奉獻他們正在我們想像不到的領域開疆拓土他們是最美的科技工作者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
  • 5位同濟女性獲「卓越女性獎」
    表彰學習卓越女性,引領女教師成才與發展。12月1日,以「卓越女性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同濟大學女教師論壇在四平路校區舉行,百餘位女教師代表及女大學生代表參加會議。論壇上,5位同濟優秀女性被授予「第四屆同濟大學卓越女性獎」,其中,萬明玉、嚴雋薇、徐祖信榮獲「同濟大學卓越女性榮譽獎」,龔沛曾、何敏娟榮獲「同濟大學卓越女性教學獎」。   上海市婦聯主席徐楓、我校黨委書記楊賢金、上海市教育工會常務副主席王向群、我校副校長呂培明出席論壇,並為獲獎者頒獎。論壇由我校黨委副書記、校婦女工作委員會主任馬錦明主持。
  • 袁家騮:作為袁世凱之孫,他為國家作出了哪些貢獻?
    袁世凱無疑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位風雲人物,他在清末推動了近代化改革,並且為清帝退位以及結束中國封建君主製作出了極大貢獻。而後他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在位期間亦做過不少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政績。從客觀上來說,袁世凱對於中國近代化是有不小的推動作用的。
  • 「協和護理教育新百年」研討會在京召開
    新中國成立後,協和護理教育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協和傳統,積極探索高等護理教育改革,加強國際合作,開啟卓越護理人才培養,推動護理教育再上新臺階。國家衛生健康委曾益新副主任致開幕詞。他指出,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若干重要改革舉措,希望協和醫學院認真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專家學者薈萃的優勢與作用,為國家謀劃好未來中國醫學教育發展道路,培養更多高質量的新時代醫學人才,為加快建設健康中國、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中國近代史上十位傑出的物理學家
    今天小編帶你認識一下,在近代歷史來十位傑出的物理學家們吧~王淦昌(1907年5月28日—1998年12月10日):出生於江蘇常熟,核物理學家、中國核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曾榮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2)、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1985),首屆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4)獎項。
  • 家庭教育的力量:十位麻省理工學生家長的教育手記
    2019年,MIT的十位家長,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堅持和耕耘,成功整理出一本《家庭教育的力量:十位麻省理工學生家長的教育手記》,並在全球熱銷。他們雖然具有不同的特長和特點,卻有很多相似之處:卓越的學習能力,特別是超強的自學能力;不畏艱難,勇於挑戰,刻苦鑽研,勇攀高峰;無比堅強的毅力和意志力,助人為樂的品質!本書的十位作者中有六位媽媽、四位爸爸,雖然他們擁有不同的職業和生活背景,卻都是孩子們的良師益友。他們傾心分享了他們科學培養孩子的理念和方法。
  • 致敬教師 | 成都圖書館舉辦萬世師表——中國教育家展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師群體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提升全民族素質、培養合格的建設人才作出了卓越貢獻。五千年中華文明燦爛輝煌、綿延不斷,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如火如荼、任重道遠,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中,在悠久文明與現代教育偉大的歷史交會處,必定有更加輝煌的教育新篇章。當然,正如「人民教育家」於漪所說,要「建立在我們扎紮實實艱苦奮鬥基礎上」。
  • 「感動中國」特别致敬白芳禮
    張平宜是臺灣省雲林縣人,曾任職新聞界,2000年因採訪臺灣麻風病療養院而開始關注這一領域的問題,後到四川涼山等地的麻風村採訪,觸動了她幫助當地教育的善心,她毅然辭去工作,專心投入涼山州越西縣大營盤村愛心助學事業。其事跡經媒體披露後,引起兩岸社會各界強烈反響。
  • 貢獻與爭議 揭秘十位醫學大家的黑歷史
    近日,Medscape整理了醫學史上十位既有貢獻、又遭詬病的醫生。2.莫裡安·西姆斯(J.霍爾斯特德親身體驗鹽酸古柯鹼的經歷,為手術麻醉藥物的現代技術發展提供了借鑑。爭議之處:19世紀80年代中期,霍爾斯特德古柯鹼成癮。他的餘生就是在同古柯鹼和嗎啡成癮作鬥爭,分別於1886年和1887年兩度住進巴特勒醫院(Butler Hospital)進行康復治療。一次是6個月,一次是9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