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關於電子顯微鏡的一些事

2020-12-17 百家號

導語:電子顯微鏡(SEM)的發展開始時更多的是嗚咽而不是砰的一聲。當該技術於1935年首次亮相時,一群營銷專業人員被要求評估新儀器在市場中的潛力。在對科學界進行投票後,營銷專家並不太樂觀。他們估計全世界最多需要10臺設備。事實證明,專家們大大低估了SEM的潛力,值得慶幸的是,他們的前景未能阻止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超過50,000個SEM填補了全球的實驗室和企業。那麼,SEM是如何從近乎陳舊到現在的基本研究工具?

首先,科學家將光學顯微鏡推向了極限。光學顯微鏡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雖然你仍然可以在全國各地的教室裡找到它們,但它們對光線的依賴已經成為一個問題。光在光學透鏡邊緣衍射或彎曲的趨勢限制了光學顯微鏡的放大能力和解析度。因此,科學家開始研究新的方法來檢查它們周圍的微觀世界,並於1932年生產出世界上第一臺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該儀器將一束電子引導通過觀察下的樣品,然後將得到的圖像投影在螢光屏上。正如您可能猜到的那樣,TEM與SEM共享很多共同點,而SEM的開發只需要幾年時間。

由於SEM出現的時候TEM的發展正在順利進行,後者最初被認為是不必要的。劍橋大學工程學教授CW Oatley堅定不移地決定推動新型顯微鏡向前發展。與他的幾位同事和研究生密切合作,Oatley能夠展示SEM的放大潛力和它產生的令人驚訝的3-D圖像質量。如今,SEM常常用於檢查半導體缺陷或探索昆蟲如何工作等任務。掃描電子顯微鏡與光學顯微鏡相比具有許多優點,但它們仍然無法產生彩色圖像(更多關於為什麼以後)。添加顏色的一種方法是使用照片處理軟體。然而,最近,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電子顯微鏡,能夠檢測放大過程中發出的能量特徵。該信息允許顯微鏡根據它們發出的能量特徵為不同的元素(如鈦和錳)分配顏色。

我們已經開始了解SEM的功能。現在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解一個組件的各個組件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以形成圖像。雖然從一個模型到下一個模型的變化看似無窮無盡,但所有SEM都具有相同的基本部分。電子槍:電子槍不是最新的Vin Diesel電影中使用的一些未來武器。相反,它們產生了SEM運行所需的穩定電子流。電子槍通常是兩種類型中的一種。熱電子槍是最常見的類型,它將熱能施加到燈絲(通常由鎢製成,具有高熔點),以使電子從槍中射出並朝向被檢測的樣品。另一方面,場發射槍產生強電場以將電子拉離原子他們與...有聯繫。電子槍位於SEM的最頂部或最底部,並在被檢查物體上發射一束電子。然而,這些電子並不會自然地到達他們需要的地方,這使我們進入了SEM的下一個組成部分。

鏡頭:就像光學顯微鏡一樣,SEM使用鏡頭來產生清晰細緻的圖像。然而,這些裝置中的鏡頭的工作方式不同。首先,它們不是由玻璃製成的。相反,透鏡由能夠彎曲電子路徑的磁體製成。通過這樣做,鏡頭聚焦並控制電子束,確保電子精確地到達需要去的地方。樣品室: SEM的樣品室是研究人員放置他們正在檢查的樣品的地方。由於樣品必須保持極其靜止以使顯微鏡產生清晰的圖像,因此樣品室必須非常堅固並且不受振動影響。實際上,SEM對振動非常敏感,因此它們通常安裝在建築物的底層。SEM的樣品室不僅能保持樣品靜止。他們還操縱樣本,將其放置在不同的角度並移動它,以便研究人員不必經常重新安裝物體以拍攝不同的圖像。

探測器:您可能會將SEM的各種類型的探測器視為顯微鏡的眼睛。這些裝置檢測電子束與樣品物體相互作用的各種方式。例如,Everhart-Thornley探測器記錄二次電子,二次電子是從樣本外表面移出的電子。這些探測器能夠產生物體表面最詳細的圖像。其他探測器,如背散射電子探測器和X射線探測器,可以告訴研究人員物質的成分。真空室: SEM需要真空操作。沒有真空,由電子槍產生的電子束將遇到來自大氣中的空氣粒子的恆定幹擾。這些粒子不僅會阻擋電子束的路徑,而且還會被撞出空氣並撞擊到樣品上,這會使樣品表面變形。與許多事情一樣,SEM不僅僅是其各個部分的總和。繼續閱讀以了解所有這些組件如何協同工作,以創建非常非常小的東西的驚人圖像。

在某些方面,SEM的工作方式與密鑰複製機的工作方式相同。當您在本地硬體商店中複製密鑰時,計算機會跟蹤原始密鑰的縮進,同時將精確副本剪切為空白密鑰。副本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從一端追溯到另一端。您可能會將被檢查的樣本視為原始密鑰。SEM的工作是使用電子束跟蹤物體,在顯示器上創建原始物體的精確複製品。因此,SEM不僅僅是描繪出一個平面的一維關鍵輪廓,而是為觀眾提供了更多的生動,呼吸的三維圖像,還有凹槽和雕刻。

當電子束在物體上方追蹤時,它與物體的表面相互作用,以獨特的圖案從樣品表面上去除二次電子。二次電子探測器吸引那些散射的電子,並且根據到達探測器的電子數量,在監視器上記錄不同的亮度水平。附加傳感器檢測反向散射電子(從樣品表面反射的電子)和X射線(從樣品表面下方發射)。逐點,逐行,原始對象的圖像被掃描到監視器上以供查看(因此是機器名稱的「掃描」部分)。當然,如果顯微鏡無法控制電子束的運動,則整個過程是不可能的。SEM使用掃描線圈,其利用波動電壓產生磁場,以操縱電子束。掃描線圈能夠在物體的限定部分上精確地來回移動光束。如果研究人員想要增加圖像的放大率,他或她只需設置電子束以掃描樣本的較小區域。

雖然很高興知道SEM在理論上是如何工作的,但操作一個甚至更好。在研究人員拍攝他們的第一張掃描電影(如蚊子)之前,他們必須準備好標本。由於SEM與光學顯微鏡不同,它在真空中工作並依靠電場工作,因此樣品製備可能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研究人員首先清除任何灰塵或碎屑。一旦清潔,如果樣品相當導電,它就可以安裝在SEM中。否則,在準備好觀看之前,它通過一種稱為濺射塗層的工藝塗覆在金或鉑等導電材料中。濺射塗層允許樣品接地,防止其被電子束損壞。由於放置在顯微鏡中的樣品也經受真空,它們有時會進行額外的準備以確保它們在如此極端的條件下保持。例如,生物樣品通常在放入SEM之前脫水。否則,真空的低氣壓將導致生物樣品中的水快速蒸發,從而破壞過程中的樣品。其他樣品在檢查之前被冷凍,還有一些樣品經過化學處理,以便它們在放大過程中存活。

像攝影師一樣,研究人員對他們製作的圖像進行各種控制。圖像的放大倍數,焦距,對比度和亮度都在SEM操作員的指尖。雖然某些型號具有用於這些設置的專用硬體,但是最近的計算機控制集成既降低了SEM的成本又簡化了其操作。最後,確保在操作儀器時遵守一些安全預防措施。在掃描樣本的過程中,SEM 以X射線的形式產生小水平的輻射,因為樣本表面下方的電子被移位並被其他電子取代。雖然X射線本身對人類有危險,但您不應過於擔心操作SEM。大多數儀器都有一個高度隔離的樣品室,旨在防止電磁幹擾,因此在放大過程中產生的任何X射線都不應對操作者構成威脅。儘管如此,研究人員仍應確保遵守有關其所在機構的SEM操作的任何安全預防措施。

總結:由於SEM在真空中運行,研究人員總是假設使用SEM觀察的樣品需要不含水分。這一要求使他們無法觀察生物細胞等生物標本。幸運的是,最新一代的SEM已經克服了這些局限性。例如,一些SEM現在僅需要適度強度的真空來進行操作。雖然這些顯微鏡在此過程中犧牲了解析度,但就它們可以觀察的樣品而言,它們更加靈活。其他公司已經設計出一種在溶液中觀察樣品的方法。通過使用高強度薄膜將樣品與真空室分離,這些SEM可以觀察到從未經受如此高放大率的物體。

相關焦點

  • 電子顯微鏡原理
    導讀:電子顯微鏡是20世紀的重大科學技術發明,如同三極體的發明推動革命了半導體界一樣,電子顯微鏡也極大地促進了生命科學的發展,發明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的兩位科學家還獲得了諾貝爾獎。本文詳細介紹電子顯微鏡功能、結構和原理,感興趣的同學請多多關注。。。
  • 我和國產電子顯微鏡的故事(下)
    如果把當時剛出現的YAG石榴石雷射晶體製成薄片,作為透明螢光材料,這種設計則可以從上方用雙目光學顯微鏡直接觀察,省去了傳統的兩級電子光學放大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這種高亮度YAG單晶顯示器件的創製,要比國外早10年,解析度比螢光粉高十多倍,現已用於多種電子成像系統。        1974年我們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及第四機械工業部合作研製成功電子束大屏幕顯示儀。
  • 關於顯微鏡掌握這麼多就夠了(順便說下顯微鏡的發明)
    生物科學的研究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的發展過程。當今它正朝著宏觀和微觀兩個方向發展。宏觀觀方面已經發展到全球生態系統的研究;微觀方面則向著分子方向發展。顯微鏡的出現使生物學進入細胞生物學時代,使生物學朝著微觀方向發展。本節課複習顯微鏡的使用和相關問題、注意事項。【電子課本】必修一第一章第2節:細胞多樣性和統一性。順便介紹下與顯微鏡有關的觀察實驗。
  • SEM(掃描電子顯微鏡)是什麼?
    SEM是什麼先放一張圖SEM(掃描電子顯微鏡)的圖片,實驗室的真傢伙我還沒見過,不過看樣子應該不算太便宜,以後應該也不讓隨變搞,到時候再說,反正我肯定要玩兒它幾次才行,一看就比顯微鏡高級,說來慚愧,顯微鏡還沒玩兒幾次呢。這個東西跟顯微鏡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可以用來觀察物理細節,成像。
  • 電子顯微鏡和光學顯微鏡的性能和特點比較分析
    電子顯微鏡(包括透射電鏡、掃描電鏡)和光學顯微鏡的性能和特點比較分析   1)成像原理和反差來源不同。電子顯微鏡的光源是電子束,TEM是透射成像,可以觀察樣品內部的形態和結構,是二維成像。而SEM是二次電子像,主要觀察樣品表面相貌的立體圖像(即三維圖像)。光學顯微鏡是用可見光作為光源,樣品是吸收成像,一般是彩色或黑色的二維圖像。
  • 自製一臺掃描電子顯微鏡,厲害炸了!
    雖然說之前也看到了很多十分厲害的DIY視頻,但是看到這個的時候我還是瞬間就跪了……一個名叫Ben Krasnow的工程師自己做了一個掃描電子顯微鏡!這可是電子顯微鏡啊,絕對不是擺弄幾個玻璃鏡片就能搞定的事情,簡直是有史以來最難的DIY項目了……要知道,在實驗室裡,掃描電鏡也是高端大氣的存在,一臺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學生們要想用還得登記排號……而你竟然說你自己做了一個??
  • 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
    導讀:本文主要介紹掃描電子顯微鏡原理,想知道掃描電子顯微鏡是如何工作的童鞋們快來看一下吧。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1346.htm  掃描電子顯微鏡,英文名稱為SEM,是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的簡寫。掃描電子顯微鏡主要是利用二次電子信號成像來觀察樣品的表面形態,即用極狹窄的電子束去掃描樣品,通過電子束與樣品的相互作用產生各種效應,其中主要是樣品的二次電子發射。
  • 初中生顯微鏡_愛科學
    初中生顯微鏡,愛科學,深圳市愛科學教育創新有限公司是一家堅持自主創新的科技型公司,專注於研發和探索新一代顯微鏡,掌握了數十項核心技術,擁有5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初中生顯微鏡, 專業MILH-1600X 高倍高清顯微鏡的物鏡有種,分別是4X、10X、40X;40=1600倍,就這麼簡單。
  • Science:新型電子顯微鏡首次揭示胺基酸的納米結構
    2019年2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在《Science》雜誌上首次描述了使用電子顯微鏡直接識別納米級胺基酸中的同位素而不損壞樣品的結果。這種新的電子顯微鏡技術可以檢測納米級蛋白質重量的細微變化,同時保持樣品的完整性,這可以為更深入,更全面的生命基本構建研究開闢新的途徑。
  • 昆明一體化學生顯微鏡
    昆明一體化學生顯微鏡,顯微鏡產品於多項評比中榮獲「中國教育裝備產品創新獎」、「2018年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推薦產品」、教育裝備「金獎產品」、「金點設計獎」、「紅棉中國設計獎」等榮譽。針對不同類顯微鏡在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
  • 最小薑餅屋 電子顯微鏡下才得見
    【新華社微特稿】臨近聖誕,加拿大科學家特拉維斯·卡薩格蘭德做了一座薑餅屋,屋頂白雪覆蓋、門上掛著聖誕花環、牆上繪有聖誕樹……只是,這一切得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因為,薑餅屋長度只有大約0.01毫米,比一根頭髮細得多。
  •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的功能
    動物細毛及其損傷分析是TESTEX眾多服務中的一部分,通過採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EDX)進行測試以提供優質檢測服務。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測試法   掃描電子顯微鏡首先使用密集電子束對樣品表面進行掃描,再將接收到的信號轉換為灰度值數據並顯示在屏幕上。掃描電子顯微鏡在TESTEX的一項重要功能是對紗線、機織或針織面料及服裝上不同類別的動物細毛進行鑑定及定量。
  • 電子顯微鏡曝「毛骨悚然」牙齒細菌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31日報導,一組電子顯微鏡下的牙齒及其附著細菌的圖片令人毛骨悚然,這提醒人們不注意口腔衛生將會給牙齒造成嚴重的損傷。  這些照片是由聚焦電子束的顯微鏡拍攝的,工作人員將圖片用電子或是人工方式製成彩色,目的是為了能夠區分腐敗物和斑塊,向大家展示不能被肉眼看到的微小粒子。這些用掃描電子顯微鏡放大過的圖片能夠清晰地看到牙齒上的斑塊、門齒以及齲齒。這一組圖片包括牙菌斑的粉色外衣,黃牙上的藍色絮狀物細菌,還有一些圖片是用過的牙刷上附著的斑塊。一張照片中顯示黃色的斑塊是如何附著在藍色牙齒的表層。
  • 中國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發展的歷程
    若藉助光學顯微鏡,則可看到細胞、細菌。若藉助電子顯微鏡,人能看到原子像、分子像!   自從1925年L. deBroglie提出物質具有波動性的假說後,1926年Busch發表關於磁聚焦的論文,指出旋轉對稱磁場可以使電子束折射。隨後,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在1931年誕生於柏林,它是由M. Knoil和E.
  • 兒童顯微鏡觀察精子_愛科學
    兒童顯微鏡觀察精子,愛科學,深圳市愛科學教育創新有限公司是一家堅持自主創新的科技型公司,專注於研發和探索新一代顯微鏡,掌握了數十項核心技術,擁有50多項自主智慧財產權。兒童顯微鏡觀察精子, 夏天的時候拍死個蚊子,看看蚊子腿啊,蚊子嘴啊,蚊子翅膀啊,非常清楚。據說醫學院裡流傳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
  •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有哪些主要光闌
    打開APP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有哪些主要光闌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04 13:39:10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有哪些主要光闌   透射電子顯微鏡中主要有三種光闌:   ①光闌。
  • 日本大阪地震使總價值46億日元的最高端電子顯微鏡受損
    人民網東京6月22日電(許永新)據《每日新聞》報導,日本大阪府18日發生了芮氏6.1級地震,位於大阪府茨木市的大阪大學超高壓電子顯微鏡中心也遭遇強烈晃動,每臺價值約2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36億元)的電子顯微鏡有兩臺受損,修復需要花費1年以上。
  • 重大突破:電子顯微鏡拍出細胞彩照!
    在電子顯微鏡下,我們所能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世界。電子顯微鏡能幫助我們觀察微小的病毒、細胞超微結構,但它只能得到黑白的灰度圖片。而在最近,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者們研發了一種新技術,使得「用電鏡拍彩照」成為了可能。他們用特殊染料標記樣品,得到了多色的電鏡成像,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 KAUST和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成立電子顯微鏡卓越中心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圖沃2017年5月10日電 /美通社/ -- 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KAUST」)和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於5月9日為位於KAUST沙烏地阿拉伯圖沃校區的電子顯微鏡卓越中心
  • 新的電子顯微鏡技術可認知以前看不到的過程
    分散聚合是通常用於工業規模生產藥物、化妝品、乳膠和其它物品的常見科學過程。在納米級,聚合可用於製造具有獨特和有價值特性的納米粒子。這些納米材料對環境具有廣闊的前景,可用於吸收溢油或其他汙染物而不會損害海洋生物。在醫學中,作為「智能」藥物輸送系統的基礎,可以將其設計為進入人類細胞並在特定條件下釋放治療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