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石玥 日期:2016-2-26
勤美璞真建築遠景 高層大都有一個比較好的視野,可以看到其前方的開闊公園。為了追求躺在客廳也能看到外面樹林的視野,我們把玻璃窗設計成全部透明的。很多人一開始都覺得沒有安全感,於是我們將最外緣的陽臺玻璃扶手,設計成L 型的立體玻璃,再將扶手處以斜角固定在玻璃的內緣,增加了「隔絕的厚度」,但並沒有犧牲視線的透明度,同時又得到了安全感。 我們在一、二層的北側做了公共景觀,在這個空間裡選擇放置李真的藝術品。李真是位很不錯的雕塑家,他的創作都和佛法有關。人們走過人行道、穿過這裡來取車,這個公共景觀空間是相通的,院子裡放置了很多雕塑。我們還設計了一面瀑布牆,種了一些植物,讓整個環境特別是在夏季能享受水霧的涼氣與溼度。 建築一樓入口處,一邊是閱讀區,用了富有當代氣息的吊燈;放置信箱的區域有一座藝術櫃,每個人的信箱有不同的形狀;二樓有一個社區會館,還有室內私人遊泳池和SPA 區。 臺北中小型住宅之裡弄建築 我們在臺北市區巷弄裡設計了一些中小型住宅,它們大多以功能美學為設計理念與原則,以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習慣為設計的出發點。比如說具有安全功能的外陽臺,我們採用了格柵門扇系統,將其分成上下兩半,每一家因為使用習慣不同而呈現不同的面貌。為什麼這麼做?因為巷道只有6 米,建築對面也是住宅,人們都需要有隱私空間。各戶不同的格柵呈現,成就了整棟建築的表情。我們也嘗試在一些住宅做了雨庇。有的每層樓有一個格柵單元,同時具有燈光、扶手和區隔的作用。小戶有兩個單元窗,大戶有八個單元窗。變化萬千的格柵光影,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美感。現在我們也在另做新的嘗試,希望在大陽臺上開闢出更多的立體綠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