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廿三,灶王爺上天所為何事?「惡貫滿盈」與灶神有關

2020-12-20 城市船夫起

年的節奏到了臘月二十三,算是正式的熱度開始,這一天被稱為「小年」。在傳統文化中,小年這天的敬神習俗也被稱為「祭灶王」。所謂灶神「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這裡的「去」,指得是灶王上天庭朝拜玉皇大帝,啟奏人間這一年善惡諸事。灶王爺這一去,到除夕夜才回返回人間;灶王爺這一去,為何人間祭灶時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呢?

灶神年畫·網絡供圖

首先說灶王爺上天的事,灶神作為最早的「五祀」之神,在傳統神仙文化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其全稱為「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在民間敬神文化中被認定為「一家之主」。民以食為天,飲食是支撐人生存下去的基礎,而灶神就是掌管著一家的基本保障;這是從實用角度,把事物神靈化。而在神仙神職方面,賦予他很高的地位,他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的神靈。

民間祭灶·網絡供圖

接受了這個差遣,灶神的地位就更加受到重視了。在民間的神仙信仰中,有了這位家神隨時在家宅裡鎮守,自然做任何事都要有所畏懼,以至於做出不善之事。所以說民間敬畏神靈,其實也是自我救贖和鞭策。在灶王爺的神像中,往往配有隨侍的兩位小神,他們每人捧一個罐子,分別是「善罐」和「惡罐」,隨時記錄保存一家人善惡功過,以便臘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

灶君神像

有個成語叫「惡罐滿盈」,指的就是一個人的罪惡,裝滿了灶王爺掌握的「惡罐」,都快要溢出了,以此來形容人的罪惡之深。因為灶王爺有著這樣的神職,負責把一家人的善惡報告給玉帝;玉帝會根據這家人一年的所作所為,來決定吉兇禍福。所以民間在祭灶的時候,都會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而在祭灶的時候,會選取又甜又黏的食物,希望能討好灶王,多向玉帝說些甜言蜜語;還希望黏的食物粘住灶王爺的嘴。這樣看來,也是自欺欺人也欺神了。

小年祭灶神·網絡供圖

不管怎樣,又是一個年歲過去了,諸事早已成,善惡多少也有了定準。灶王爺上天,履行自己在人間的職能;而後再定每家每戶這一年的運勢。這些觀點都在民間的敬神信仰中,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僅使人有所忌諱,也是引人向善的根本。我國神仙信仰與民間敬神,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礎上,算作是一種在心靈及意識中的秩序維護,這些至今都及其重要。

相關焦點

  • 小年祭灶趣話孔子勸人要討好灶神
    再過半個月,就是小年了,農曆臘月廿三傳說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這一天人們要祭灶。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到發明火石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祭灶在我國的歷史十分悠久,廣大農村地區至今仍然沿襲這一傳統。
  • 小年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小年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
  • 昨天小年夜,你家請灶王爺吃「祭灶果」了嗎?
    (原標題:昨天小年夜,你家請灶王爺吃「祭灶果」了嗎?)民俗 阿拉寧波「小年」要祭灶王爺臘月廿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按照阿拉寧波人的習慣,這一天是要祭祀灶神的。甬上舊俗,送灶神通常在農曆十二月廿三午夜前舉行,由家中男主人主祭,寧波鄉俗「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但實際上往往是男性先祭,女性後拜,男女共同參與。
  • 在宋朝過小年:給灶王爺送禮的日子
    小年是由祭祀灶神節日演變而來。到了宋朝,小年已初見雛形。北宋稱其為「交年」,南宋則稱為「小節夜」。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在這一天,東京汴梁的人們會請來高僧念經,準備美酒、水果、菜餚來送神,還會去燒「合家替代錢紙」,將畫有灶馬的畫貼在灶門上,用酒糟塗抹灶門,這個舉動被稱為「醉司命」,夜裡還會在床底上點燈,這個舉動被稱為「照虛耗」。
  •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社會新生活,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民間說的灶王爺到底姓什麼呢?大家好,今天是1月28日,又是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又到了灶王爺辭灶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了。民間說法,家家都有個灶神,在人間監視著人的舉動,特別是有沒有浪費食物的舉動。
  • 過小年啦!送灶王爺上天需注意這些事項!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爺要上天」,到了臘月二十三小年節,異鄉打拼的遊子們歸心似箭,超市裡的年味更濃了,家家戶戶也都忙活熱鬧起來了,這也預示著春節的號角即將吹響。那麼,關於小年的風俗習慣,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小年,人們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 過小年:灶王爺留下兩個傳說,南方北方過小年的日期不同?
    灶神全銜「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之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關於灶王爺的傳說很多,最廣為人知的版本有兩個。
  • 農曆臘月廿四是蘇州「小年」,傳統習俗有哪些?南北為何差一天?
    農曆臘月廿三,也是傳統習俗裡的「小年」。小年是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因此過小年非常隆重。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間,二十五買豆腐,二十六買斤肉,二十七買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掃一掃。」臘月二十三,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農曆裡小年是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和伏筆。
  • 今天是小年 送走「灶王爺」 大家要開始「忙年」了
    記者崔引攝&nbsp&nbsp&nbsp&nbsp今天是農曆臘月廿三,小年。昨天,冬雨下得密,仍有人三三兩兩到位於城西的花鳥市場「買買買」。金燦燦的橘子樹、紅彤彤的北美冬青、粉豔豔的杜鵑……硬是在陰冷蕭瑟中營造出一片春意盎然。「過年買花的人早就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一家花圃的老闆說。
  • 家家都拜的「灶王爺」,姓什麼你知道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該看
    導讀: 家家都拜的「灶王爺」,姓什麼你知道嗎?為何要給他供糖瓜?該看民以食為天」炊以灶為主,故而民間對灶神的供奉極為普遍,而且又與行為善惡能否進天堂聯繫在一起,於是灶君夫婦便成為「人間司命主,天上耳目神」。
  • 【小年故事】灶王爺 博雅小學堂
    我們家有一個大大的灶臺,上面總是一刻不停地咕嚕咕嚕煮著香噴噴的飯菜。灶臺的中間貼著一張大大的灶王爺,他總是睜著兩隻大大的眼睛,很奇怪,無論你走到哪兒,他都好像正看著你。奶奶叫我去灶上端菜,我剛用手指拈起一塊,想放進嘴裡。哎呀!灶王爺正看著我呢。有時爺爺奶奶吵架,你說我的不是,我說你的不對。灶王爺斜著眼,看看這個,看看那個。誰對誰錯,他心裡可清楚了!鄰裡之間難免會有些矛盾。
  • 舌尖上的灶王爺:全國各地小年祭灶供品大盤點,灶王爺都吃什麼?
    到了宋代以後,祭祀灶神逐漸成為民間小年的主要習俗,並且一直延續到了今天。所謂的灶神,也就是咱們民間俗稱的「灶王爺」啦,各地還有「灶老爺」、「司命灶君」等等不同的稱呼。據說呢,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民間,管理各家灶火的神官,同時呢也肩負著監察人間善惡的任務,所以在過去幾乎是家家都供奉著灶王爺,可以說是老百姓的「一家之主」了。
  • 小年是哪一天?過小年必吃的12種傳統美食推薦
    2018年2月8日 (十二月廿三 星期四)小年夜節日習俗:祭拜美男子灶神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
  • 老話,「糖瓜甜了灶王口,小年送走初一迎」,灶神圖可指引財運?
    農村老話,「糖瓜甜了灶王口,小年送走初一迎」。這說明了送灶、接灶的時間。過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而送灶神、接灶神是過年習俗中很重要的一項,在農村地區相當普遍。灶神的職能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農民們很是重視。讓我們看看有哪些講究吧,以小編的家鄉為例。
  • 「小年」教你如何正確祭祀「灶王爺」,來年財源滾滾來!
    臘八過後的下一個重要過年習俗就是小年,小年也意味著傳統意義的春節正式拉開序幕,而小年裡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送「灶王爺」。小年的時間是每年黃曆十二月二十三日與二十四日的交接期,祭祀灶神、送灶神回天庭,鞭炮聲震響,古代俗稱「過小年」或「小年下」。早在我國宋代就有記載將每年的黃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這一天叫做「交年」。
  • 除了小年,還有哪次拜灶王爺的好時機?拜灶神安家宅有哪些講究?
    說起灶王爺,相信大家都不過陌生。在舊時老宅,大部分人家都在廚房供奉有灶神。每年臘月,「二十三糖瓜粘」,說的就是祭灶,用灶糖糊住灶神的嘴,送灶王爺上天,讓他在玉帝面前言好事的民俗。從這一天起,就開始了熱熱鬧鬧的新年。灶王爺,是民間普及度很高的家神。
  • 萊蕪小年:糖瓜甜了灶王口 二十三送走除夕迎
    與南方的小年時間不同,萊蕪的小年要早一天,即臘月二十三。萊蕪民間有著小年這天灶王爺要上天向玉帝言事的說法,家中供奉灶王爺的百姓會在這一天格外用心地在灶頭擺滿貢品,包括瓜果、糖或糖瓜等,以求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傳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冊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百姓會將其視為家中保護神而格外崇拜。
  • 小年日祭拜的可能不是灶王爺,而是灶王娘娘??
    在古代文獻和傳說中,灶王爺不僅有著多個男性原形,甚至還有可能是個女性形象……聽說灶王是個渣男?古時候,人們常常會為日常生活中能見到的各種事物想像一個相應的神鬼。而作為我吃貨大國生活中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灶這個傢伙更是獲得了眾多與神靈有關的腦洞。
  • 小年又稱「祭灶節」 甜粘貢品可讓灶王爺嘴甜(圖)
    南京民俗專家王湧堅說,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源於兩千多年前,祭拜灶王爺,祈求他上天跟玉皇大帝匯報時多說些好話,以求新年全家平安。如今儀式和祭品早已不如當年繁複豐盛了,但人們這天要回家吃團圓飯。「祭灶節」又被叫作「小年」,它是春節的序曲。  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他端坐在百姓家裡的廚灶中間,記錄人們的生活起居、善惡行徑,待到每年臘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
  • 2016年小年是什麼時候?泉州過小年要注意哪些習俗(圖)
    2016年小年是什麼時候?泉州過小年要注意哪些習俗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了慶祝春節這個辭舊迎新的節日,不同地區有不同年俗,人們也有不同的慶賀方式。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但年俗活動卻是以正月初一為中心點,向臘月和正月這兩個月有所前伸和後延,其前伸自臘月廿三開始,後延則至元宵節。因此,臘月廿三在全國許多地方都稱為「小年」。泉州民俗專家傅孫義說,到了臘月廿三這天,泉州民間會舉行一個重要的儀式——祀灶,也稱「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