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維摩詰經》,悟那「一默」

2020-12-25 然好

在我讀《維摩詰經》,讀到維摩詰一默入不二法門的時候就覺得不可思議;當明了一切萬法的本性離開言說思維,才是不二法門;如果說一切法和法性是不可言說的,那麼進入不二境界時,也應該是不可言說的。維摩詰大士這一默,其意不二,相對無語,無聲勝有聲,當真一默如雷。

想當年世尊拈花不語,迦葉微笑,即是付法。其中奧妙,恐怕也只有他們心領神悟了。

所謂「默」,默字拆開來左邊是「黑」右邊是「犬」,意為「黑狗」,無明狂吠,所以趙州說「狗無佛性」!

經云:「法無有人,前後際斷故。」淨影疏曰:「有為之法,前後相起,前為前際,後為後際。」有為之法前際與後際是斷開的,只因連接過快,讓人不易覺察。

這讓我想起以前的電影膠片,一幀幀的也並不相連,中間是斷開的,播放的時候速度快了起來,就讓人覺得很逼真,讓看電影的人沉醉於當中的情景裡。假如突然間停止播放,燈光熄滅,就像按下暫停鍵一樣,前際已經過去,後際還未到來,當下即空,則幾近於「一念不生時」,「一念不生,即是成佛。」(《五教章》)

一切法本來寂滅。動的時候像棒打暴喝,靜的時候像按下了暫停鍵,維摩詰一默入不二境界時,動靜皆在其中,動靜皆可領受。

當我們真實地領受自心本性之後,外在的動並不影響內在的靜寂,因為二者無二無別,同為一體性。對於生活在現實中的人來說,自然再沒有什麼山深市淺的區別,不管生活在哪裡,處於何種地位,當自身與世界乃至整個虛空融為一體時,則無所謂深與不深,淺與不淺,「身世兩忘,萬念俱寂」(《詩藪》)。

如今已經入秋,君不見到處飛花落葉,許多花花草草在春夏裡默默地開,秋裡又默默的謝落。當年釋尊菩提樹下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時,發出一聲感嘆:「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自性本來一切具足,任它花開也罷、落也罷,一切世事的紛紛擾擾並不礙內心明悟的靜寂,甚至二者會相得益彰,因實在二者是無法分開的同一體性。

我常想,「一默」之於生活的意義。當年佛祖釋迦牟尼辛苦說法四十九年,最後卻說自己一個字的法也沒有說,因為說與默當成一體,說即是默,默即是說,不說而說,說而不說。當年世尊拈花付法,迦葉默然一笑。我覺得這個默然一笑真是高明到了極點,在我們面對世間風風雨雨的時候,遇事也可以默然一笑,「一默」領受,一切無二無別,「一笑」似答非答,不答而答;一切顯得自然親切,輕鬆將人間的一切矛盾紛爭化解於無形,卻又包含了無窮禪義,實在很有深意,簡單妙不可言。

人們問:「上至諸佛,下至螻蟻,都有佛性,為什麼狗卻沒有?」趙州回答說:「因為狗有為主人效勞的業識。」

編撰:然好

本文純屬作者讀書心得報告,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

相關焦點

  • 維摩詰經的不可思議!
    說到這部《維摩詰經》,很好!能讓我們悟入不二法門,對禪、對我們的本性、對我們的煩惱,都有助益,我們的煩惱重,研究《維摩詰經》煩惱會比較輕,但是有一個缺點,研究《維摩詰經》有一個缺點,就是大家看完這部經之後,在家人不了解會我慢,為什麼會我慢?因為維摩詰居士在這部經理面都在訓示出家人,他讀完後,把自己當作維摩詰居士,他也訓示出家人就慘了!
  • 《維摩詰經》十大經典名句,安頓一生的終極智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貫穿於整部《維摩詰經》的一根主線——「不二法門」,更是整個中國佛教的方法論依據。登峰造極的思想《維摩詰經》的思想,經中的兩句話可以作為點睛之筆:一是「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二是「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 慧律法師:維摩詰經的不可思議
  • 《維摩詰經》十大經典名句:安頓一生的終極智慧
    《維摩詰經》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維摩詰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等,可以說是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大乘佛教的權威性經典,被譽為「大乘佛教文獻寶冠之珠」,在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中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 【完】難以下咽的真理 |《維摩詰經》導讀⑰
    《維摩詰經》不是一部「不了義」的經典,它並不像《賢愚經》、《佛本生經》或者甚至律藏經典,到了某個層次上就不能從字面上來直接理解。不了義經是依賴因緣的教法,它們是教導給以倫理、道德、戒律、轉世、業力與後果為思維範疇的人們;教導給喜歡做對的事,而避免做錯的事的人們。《維摩詰經》絕對不是這種經典。不了義經是教導給不能咀嚼真正大膽想法的人。
  • 《維摩詰經》十大經典名句,安頓一生的終極智慧!
    不論是作為中國佛教代表的禪宗,還是成為現當代佛教主流的人間佛教,《維摩詰經》中的「心淨則佛土淨」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和經典依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貫穿於整部《維摩詰經》的一根主線——「不二法門」,更是整個中國佛教的方法論依據。
  • 索達吉堪布開講《維摩詰經》:你不得不知的那些事
    之前每次傳法都是這樣,第一天總是人特別多,一直要到兩三天或者七八節課以後人數才能穩定下來,那時候留下來的才是真正想聽課的人。 我一開始有些接受不了這種現象,覺得要麼就好好聽課,要麼從一開始就不要聽,我的課又沒什麼好刺探的。我是講課又不是唱歌,你隨意進出課堂,聽一聽不喜歡就換臺。我也不是在演戲,你看一看覺得不精彩就關電視。
  • 文明傳承創新的源泉:從《維摩詰經變·對弈圖》說起
    莫高窟第454窟(宋代)《維摩詰經變·對弈圖》莫高窟石窟中已知的「對弈圖」有三幅:莫高窟第61窟(五代)西壁佛傳故事畫中屏風畫第21扇,繪有《悉達多太子弈棋圖》;第454窟(宋)東壁門北上部的《維摩詰經變》中有一幅《對弈圖》;榆林窟第32窟(
  • 認識《維摩詰經》|釋迦牟尼佛給的封號,不可思議、真不可思議
    《維摩經》專欄:02篇《維摩詰所說經》,又稱《維摩詰經》、《說無垢稱經》。在本經的最後,阿難問釋迦牟尼佛要如何稱呼此經,佛陀回答:「是經名為『維摩詰所說』,亦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有這麼不可思議嗎?
  • 維摩詰經第三十講
    最後有五千比丘、比丘尼、優婆賽、優婆夷退席了。他們聽不下去了,他們聽佛陀在講成佛的事,完全不理解,以前沒聽說過。也不知道佛在那幹嘛,說啥,不是已經成阿羅漢了嗎?怎麼又成佛了,這個那個。講成佛你倒是講啊,也不直接講,吞吞吐吐,急人,欲言又止。成心要趕走一些人似的。舍利弗三次問佛陀,世尊都不直接回答。世尊說,我若直說,一切天人,一切眾生都會驚訝,會恐懼,就是不說。
  • 智瀚法師講《維摩詰經》:什麼是輪迴解脫之道?
    智瀚法師作《心淨則佛土淨——〈維摩詰經·佛國品〉》佛學專題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講座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2020年1月12日下午,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講師智瀚法師應邀於寶陀講寺普門講堂作了題為「心淨則佛土淨——《維摩詰經·佛國品》」的佛學專題講座,來自普陀山全山各寺院僧眾和隨喜護法居士共計
  •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天眼第一也照樣被維摩詰居士懟
    上節課把嘎達亞那(迦旃延)尊者部分的傳承念完了,今天只念誦阿那律尊者部分的傳承就可以了。(上師念誦傳承)下面我們接著講《維摩詰經》。從現在8月初到9月初之間,除了《維摩詰經》,還有《孝經》和《勝道寶鬘論》,還有一些其他課,我在這裡暫且不提。總而言之,大家一定要把《維摩詰經》當作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課程來學習。之所以這樣講,並不是因為這是我的課,而是因為我們能否學好任何一種知識,都取決於你對它的重視度。
  • 不可不讀的佛經:《維摩詰經》簡體注音全文(轉發功德無量)
    《維摩詰經》簡稱《維摩經》,全名是《維摩詰所說經》,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維摩羅意即「淨名」、「無垢」,詰即為「稱」,故《維摩詰經》又名《淨名經》或《說無垢稱經》。摩羅詰又譯為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
  • 維摩詰經第七講
    過去祖師們的法語裡面經常會有一些話語,我們根本看不懂,不知道祖師在說什麼,雲山霧罩的。甚至說一些完全和我們學的相違背的東西。比如雲門禪師,他就講:佛出生的時候,四方各走七步,然後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我當時要看見了,一棒打殺他,然後餵狗吃。可能有的人就覺得,這個說法太狂妄了,是不是瘋了?這就是祖師通達了文字即解脫相,他不會被文字所束縛。維摩詰最後給須菩提開示到:一切言說,不離是相。不離什麼相?
  • 《維摩詰經》第05課
    上師開示在我們講《維摩詰經》的現場,肯定有很多天龍八部眾生在以不同方式聽受佛法。鳩摩羅什說了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聖者的智慧,即佛陀不可思議的智慧力;二是曾經的善行所導致的微妙、廣大之果。《注維摩詰經》中云:「什曰。現此神變其旨有二。一者現神變無量顯智慧必深。二者寶積獻其所珍必獲可珍之果。來世所成必若如此之妙。明因小而果大也。」十方諸佛在四方、四隅、上下等不同剎土中宣說佛法,所有講法場面也完全顯現在這個寶蓋中。為何要顯現十方諸佛菩薩及其剎土呢?
  • 維摩詰經17:於一切法應無所求,這才是真正在求法
    學佛的人不要搞稀奇古怪的神通,不要搞稀奇古怪的言論,如法的說,經典怎麼說,你就照著讀就好,不要自作聰明,不要講一些三十三天外,不著邊際的話,講一些神奇鬼怪,見光、見佛、見花、見鬼神,什麼魔鬼來,不要講那些,如法說,求法者於一切法應無所求,一句話就解決了。【爾時長者維摩詰問文殊師利。】現在換維摩詰居士問文殊師利。【仁者遊於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國。
  • 夢幻西遊:【維摩詰經變】,你不知道的隱藏和成就!
    回到城中找到維摩詰後,選擇大展神威 同樣點擊道具中的【佛緣盤】一場戰鬥換一個 每次維摩詰只能選擇3個助戰。
  • 維摩詰經第五講之二
    你起了一個眾生相,在這個虛妄的觀念上,你再怎麼說,也是虛妄的。而你自己還不知道。你還在執著我在給居士講法,誰給誰講法啊?法無眾生,離眾生垢故。眾生是一個相,你見有眾生可得,有眾生可度,這就叫眾生垢。不是不能給眾生講法,講法先要不著眾生相。法無眾生,也不是斷滅,而是沒有實有的眾生。為眾生開示此實相,讓根基好的人,一聽就能開悟,眾生是幻化的,我也是幻化的,一聽就心開意解。
  • 看發現「範寬」的李霖燦先生讀畫:關於顧愷之和維摩詰像
    《李霖燦讀畫四十年》、《中國美術史》(一套2冊)李霖燦(1913—1999)及其夫人李霖燦,1913年生於河南輝縣,1941年進入中央博物院,從事傳統藝術尤其是繪畫的研究工作,直至1984年,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上退休。
  • 《維摩詰經》「以因緣故諸法生」的基石上,契入中道不二法門
    《維摩詰經》,直從無我離相而趣入。在等觀中,煩惱、菩提、一切法是同樣的空無別異,展現空與業報並存的生命觀。在「以因緣故諸法生」的無差別基石上,契入中道不二法門生病的人,常會抱怨「為什麼是我?」身體病苦,內心更苦,甚至影響病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