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十大經典名句:安頓一生的終極智慧

2020-12-13 揭諦揭諦菩提薩婆訶

《維摩詰經》

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

《維摩詰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等,可以說是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大乘佛教的權威性經典,被譽為「大乘佛教文獻寶冠之珠」,在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中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問世以來,傾倒了無數高僧大德、名士清流,對中國的佛教、哲學、文學、藝術等都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本經的主人公是古印度的在家大菩薩維摩詰居士,相傳是金粟如來的化身,以居士身份輔助佛陀攝化眾生。經中所講的內容微遠幽深,窮理盡化,非下乘智力可測,非常人可思可議。

不論是作為中國佛教代表的禪宗,還是成為現當代佛教主流的人間佛教,《維摩詰經》中的「心淨則佛土淨」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和經典依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貫穿於整部《維摩詰經》的一根主線——「不二法門」,更是整個中國佛教的方法論依據。

登峰造極的思想

《維摩詰經》的思想,經中的兩句話可以作為點睛之筆:一是「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二是「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唯心淨土」是大乘佛教的一個基本思想,許多佛門經典都曾不同程度地說到它,但唯有《維摩詰經》談得最是直截了當、生動透徹,對中國佛教的天台宗、華嚴宗、禪宗的影響也最大。

認為入世、出世不二,是《維摩詰經》另一個重要的思想特點。維摩詰居士本人就是一個擁有妻子親眷乃至往來於酒肆淫舍,卻又能一塵不染的大菩薩。這種出汙泥而不染的在入世中出世的精神,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維摩詰經》具有十分濃厚的文學色彩。舉凡治文學史的,幾乎沒有不知道它的。歷史上有許多詩人畫家、文人墨客都十分推崇《維摩詰經》,認為把它擺在文學史上,也是一部絕代佳作。

這個時代尤其需要《維摩詰經》

心淨則佛土淨,這是《維摩詰經》中最耐人尋味的一句話。當今社會,一切都被商品化了,損人利己、唯利是圖成為很多人的處世準則。在這物慾橫流、世風日下之時,需要《維摩詰經》來淨化世間。若要淨化世間,要先淨化各人的心靈;每個人的心靈淨化了,這個世界自然就美好清淨了。

《維摩詰經》十大經典名句:安頓一生的終極智慧

1、你的心怎樣,看到的世界就怎樣

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譯:倘若菩薩想要成就清淨的佛土,就應當先清淨自己的心;隨著自己的心清淨了,佛土自然也就跟著清淨了。

悟:心淨,一切皆淨;心不淨,一切皆不淨。你的心是什麼樣子,看到的世界就是什麼樣子。

2、所謂乾淨,不在汙泥,而在不染

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

譯:雖然生活在世間,卻不沾染世間的煩惱習氣;雖然家有妻小,但常修持清淨的佛道;雖然有眷屬親戚,卻享受著遠離塵俗、超越苦樂的安寧。

悟:真正的出家,是「心出家」而不是「身出家」;真正的出世,是「心出世」而不是「身出世」。人間種種,正是修行;出泥不染,最是境界。

3、讀書的最高心法

文字性離,無有文字,是則解脫;解脫相者,則諸法也。

譯:文字本身沒有自性,沒有文字這種實在的東西,不執著於文字就是解脫。解脫的境界,才是一切法的本來面目。

悟:讀書,不在看,不在記,而在燻。燻精神,養內涵,增智慧,得自在,才是「本」。捨本逐末,只以博聞強記為榮,徒增負擔和虛妄,最是悲哀。

4、真實的人,就是深刻的人

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譯:正直不屈之心就是道場,因為直心真誠、不虛假。

悟:道法自然,自然即真。直心的反面是諂曲之心,自以為聰明,其實愈加悖道。世間事盡可權宜,但必須以不失本心為基礎與根本。世人醉心處世之法,往往失了本而不自知,只能越陷越深。

5、煩惱,就是通往覺悟的路

諸煩惱是道場,知如實故;眾生是道場,知無我故。

譯:一切煩惱就是道場,因為煩惱也是實相本質的展現;眾生就是道場,因為藉由眾生,便能了解無我的道理。

悟:一切成長,必從挫折中來;一切領悟,必從執迷中來;太多自知,往往從觀察別人而來;這就是陰陽。所謂「借假修真」,借假才能修真,別無他途。

6、攀比是一種病

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

譯:什麼是得病的根本原因?執著、逐求外物的心,便是得病的根本原因。

悟:攀緣是受欲望驅使,向外逐求。攀緣必有攀比,前者是病,後者是病重。人間多少追逐,皆起於攀比之心,於是大病不愈,終至膏肓。

7、人生的蓮,只開在煩惱的泥中

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

譯:只有在煩惱的泥淖中,眾生才能生起佛法的覺悟。因此要知道,一切煩惱,就是成佛的種子。

悟:高原陸地,不生蓮花;卑溼淤泥,乃生此花。

8、浮生如夢,人卻睡死過去

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為入不二法門。

譯:生起和滅亡是二,但萬法本就不生,更沒有滅,能在不生不滅裡安住於空寂,就是不二法門。

悟:白居易作詩問鳥窠禪師:「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禪事問禪翁;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禪師回詩曰:「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緣起性空,生滅只是無常,人生如夢似幻,世間幾人醒。

9、自在的真諦

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

譯:我觀察如來,過去沒有來,未來沒有去,現在也不在。

悟:「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經》)。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沒來,現在不斷流逝,沒有一點是你能把握。世人的痛苦則都來自放不下過去,執著於未來,迷亂於現在。看破這一層,就是活在當下、萬事隨緣,便是自在之真諦。

10、現代人的可悲

依於義,不依語;依於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於法,不依人。

譯:依從內涵,不依從語言;依從真正的智慧,不依從一般的認識;依從究竟的經典,不依從不究竟的經典;依從正法,不依從人。

悟:現代人卻是反了過來——依語不依義,依識不依智,依人不依法。所謂顛倒夢想。結果自然也是顛倒——淺薄而非深刻,迷亂而非覺悟,煩惱而非自在。扭轉因,才能扶正果。

相關焦點

  • 《維摩詰經》十大經典名句,安頓一生的終極智慧
    禪宗第一經典《六祖壇經》載,得六祖親自印證、傳下《證道歌》的永嘉玄覺大師,自述就是在讀《維摩詰經》時開悟。>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維摩詰經》,全稱《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等,可以說是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大乘佛教的權威性經典,被譽為「大乘佛教文獻寶冠之珠」,在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中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 《維摩詰經》十大經典名句,安頓一生的終極智慧!
    不論是作為中國佛教代表的禪宗,還是成為現當代佛教主流的人間佛教,《維摩詰經》中的「心淨則佛土淨」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和經典依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貫穿於整部《維摩詰經》的一根主線——「不二法門」,更是整個中國佛教的方法論依據。
  • 索達吉堪布開講《維摩詰經》:你不得不知的那些事
    我也不是路口的雜耍表演,你路過瞥一眼就揚長而去……我希望每個人學習這部經典都能善始善終,圓滿法的傳承需要有頭有尾,畢竟這是一部如此著名的經典。為什麼《維摩詰經》會如此著名呢?這背後其實有著甚深的意義。 大家都知道我最近對這部經典投入了很大的興趣,包括信心與心血。從歷史的文獻中可以看到,漢地一直都非常重視這部經典。
  • 維摩詰經的不可思議!
    說到這部《維摩詰經》,很好!能讓我們悟入不二法門,對禪、對我們的本性、對我們的煩惱,都有助益,我們的煩惱重,研究《維摩詰經》煩惱會比較輕,但是有一個缺點,研究《維摩詰經》有一個缺點,就是大家看完這部經之後,在家人不了解會我慢,為什麼會我慢?因為維摩詰居士在這部經理面都在訓示出家人,他讀完後,把自己當作維摩詰居士,他也訓示出家人就慘了!
  • 慧律法師:維摩詰經的不可思議
  • 【完】難以下咽的真理 |《維摩詰經》導讀⑰
    《維摩詰經》不是一部「不了義」的經典,它並不像《賢愚經》、《佛本生經》或者甚至律藏經典,到了某個層次上就不能從字面上來直接理解。不了義經是依賴因緣的教法,它們是教導給以倫理、道德、戒律、轉世、業力與後果為思維範疇的人們;教導給喜歡做對的事,而避免做錯的事的人們。《維摩詰經》絕對不是這種經典。不了義經是教導給不能咀嚼真正大膽想法的人。
  • 智瀚法師講《維摩詰經》:什麼是輪迴解脫之道?
    智瀚法師作《心淨則佛土淨——〈維摩詰經·佛國品〉》佛學專題講座(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講座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普陀山佛教協會)2020年1月12日下午,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講師智瀚法師應邀於寶陀講寺普門講堂作了題為「心淨則佛土淨——《維摩詰經·佛國品》」的佛學專題講座,來自普陀山全山各寺院僧眾和隨喜護法居士共計
  • 維摩詰經第三十講
    最後有五千比丘、比丘尼、優婆賽、優婆夷退席了。他們聽不下去了,他們聽佛陀在講成佛的事,完全不理解,以前沒聽說過。也不知道佛在那幹嘛,說啥,不是已經成阿羅漢了嗎?怎麼又成佛了,這個那個。講成佛你倒是講啊,也不直接講,吞吞吐吐,急人,欲言又止。成心要趕走一些人似的。舍利弗三次問佛陀,世尊都不直接回答。世尊說,我若直說,一切天人,一切眾生都會驚訝,會恐懼,就是不說。
  • 維摩詰經第七講
    但是沒用,到時候他就來了,這時候維摩詰就過來了,我正等著呢,對我說到:唯,富樓那!先當入定,觀此人心,然後說法。這個先當入定,觀此人心,這件事迷惑了無數的學人。有人要和你講,能入定能觀出你過去生,能入定能觀出你根基,那是騙人的。那佛經裡面為什麼這樣講?為什麼明明維摩詰吃多了,拉肚子了,病了就病了吧,佛還要說,示現有疾。因為眾生對佛法還沒有完全生信,這時就用一些故事騙你們。
  • 認識《維摩詰經》|釋迦牟尼佛給的封號,不可思議、真不可思議
    《維摩經》專欄:02篇《維摩詰所說經》,又稱《維摩詰經》、《說無垢稱經》。在本經的最後,阿難問釋迦牟尼佛要如何稱呼此經,佛陀回答:「是經名為『維摩詰所說』,亦名『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有這麼不可思議嗎?
  •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天眼第一也照樣被維摩詰居士懟
    (上師念誦傳承)下面我們接著講《維摩詰經》。這部經典從下周開始,每周講兩堂課。一直講到九月十號左右,然後也許會暫停一個月。有些人可能會不耐煩:「要講就全部講完嘛,不講就乾脆別講!」從現在8月初到9月初之間,除了《維摩詰經》,還有《孝經》和《勝道寶鬘論》,還有一些其他課,我在這裡暫且不提。總而言之,大家一定要把《維摩詰經》當作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課程來學習。之所以這樣講,並不是因為這是我的課,而是因為我們能否學好任何一種知識,都取決於你對它的重視度。
  • 文明傳承創新的源泉:從《維摩詰經變·對弈圖》說起
    莫高窟第454窟(宋代)《維摩詰經變·對弈圖》莫高窟石窟中已知的「對弈圖」有三幅:莫高窟第61窟(五代)西壁佛傳故事畫中屏風畫第21扇,繪有《悉達多太子弈棋圖》;第454窟(宋)東壁門北上部的《維摩詰經變》中有一幅《對弈圖》;榆林窟第32窟(
  • 讀《維摩詰經》,悟那「一默」
    在我讀《維摩詰經》,讀到維摩詰一默入不二法門的時候就覺得不可思議;當明了一切萬法的本性離開言說思維,才是不二法門;如果說一切法和法性是不可言說的,那麼進入不二境界時,也應該是不可言說的。維摩詰大士這一默,其意不二,相對無語,無聲勝有聲,當真一默如雷。
  • 索達吉堪布最新開示《維摩詰所說經》(第一課)
    佛經中闡釋的教理與當代西方的個人主義理念是有差異的,因此,我建議這些西方學者和修行人,在學習《維摩詰經》的過程中,要將自己的思想融入東方佛教思想,再以這些東方智慧來反觀自照。當然,無論你們接受與否,對我而言都無利無害。如果能以開闊的心胸來接受這部經典,則無論你是什麼民族、使用什麼語言、擁有何種文化背景,都將從中獲得生命的利益。
  • 維摩詰經17:於一切法應無所求,這才是真正在求法
    死亡以後器官的移植,差不多都像這樣,皮肉鼻子,其實鼻子布施給他也沒有用,若我的鼻子移給他,他會很過敏,意思是說法師若死亡,鼻子千萬不要移植到我這裡,不然,以後鼻子像慧律法師那樣,反而更嚴重,他現在會說若要移植就移植慧律法師的智慧就好,我比較省得看經典,馬達拿起裝進去,大藏經都通達了,沒有,沒有這樣子,可以移植頭腦,但是沒有辦法移植智慧,很奇怪!這很奇怪!
  • 《維摩詰經》第05課
    我們有必要自己去找準方向,所以,急需智慧明燈照亮前路。我每天都這樣想,這輩子能值遇大乘佛法,能與大家一起學習非常有意義。在有生之年,即使不能多次講聞這部經典,哪怕僅有一次聽聞或講述,獲得人身也具有重大意義。本節課主要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一、繼續介紹前來聽法的眷屬;二、宣講本經的緣起;三、寶積讚嘆佛陀。
  • 不可不讀的佛經:《維摩詰經》簡體注音全文(轉發功德無量)
    《維摩詰經》簡稱《維摩經》,全名是《維摩詰所說經》,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維摩羅意即「淨名」、「無垢」,詰即為「稱」,故《維摩詰經》又名《淨名經》或《說無垢稱經》。摩羅詰又譯為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
  • 維摩詰居士
    維摩詰居士維摩詰是音譯,詳稱為維摩羅詰,或簡稱維摩,舊譯淨名,新譯無垢稱,則為意譯。根據《維摩詰經》記載,維摩居士自妙喜國土化生於娑婆世界,示現在家居士相,輔翼佛陀教化,為法身大士。  他是毘舍離城中的一名富商長者,不僅辯才無礙,慈悲方便,而且受到城市居民們的愛戴。
  • 夢幻西遊:【維摩詰經變】,你不知道的隱藏和成就!
    絲綢之路(165.7)佛窟傳送人 進入佛窟後, 點擊蓮花選擇【前往幫助維摩詰】 回到城中找到維摩詰後,選擇大展神威
  • 《維摩詰經》「以因緣故諸法生」的基石上,契入中道不二法門
    《維摩詰經》,直從無我離相而趣入。在等觀中,煩惱、菩提、一切法是同樣的空無別異,展現空與業報並存的生命觀。在「以因緣故諸法生」的無差別基石上,契入中道不二法門生病的人,常會抱怨「為什麼是我?」身體病苦,內心更苦,甚至影響病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