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今年那個「刪庫跑路」,讓上千戶商家停擺、微盟賠付1.5億、市值一天蒸發10億港元的程式設計師嗎?
事發之後,該程式設計師被上海市公安局寶山分局拘留。9月20日法院一審判決,他被判6年有期徒刑。通報中提到,賀某用4分鐘時間完成了刪除微盟所有數據的操作,給公司造成了2260萬元損失,影響300萬用戶,因此給出了超過五年的量刑。
實際上,微盟資料庫被刪造成的損失遠不止這些。
資料庫被刪後SaaS業務崩潰,基於微盟的商家小程序都處於宕機狀態。事發後僅一天,微盟集團的市值就蒸發超10億港元。
隨後微盟公布事件原因並展開修復,經過七天七夜的努力,直到3月1日才在外界的協助下,找回數據。由於影響巨大,微盟在3月3日早晨才完全恢復運營。
由於此次事故給商家經營造成了嚴重影響,微盟準備了1.5億元的賠付撥備金,並擬定了現金和流量賠付方案供給受影響的商家選擇。與此同時,事件也引發了一系列連鎖效應,暴露出微盟在數據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處,商家用戶開始對其系統安全和穩定性提出質疑,競爭對手也紛紛出手搶奪市場。
財報顯示,微盟上半年淨虧損為 5.46 億元,其中包含了SaaS 破壞事件的賠付計劃帶來的預計賠付支出的損益影響人民幣0.87億元。
顯然,無論是直接損失、市值,還是用戶流失、未來信用,微盟都為這次數據丟失付出了嚴重損失。
微盟刪庫事件是偶然性的,但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洩露或丟失已經成為常態。吸取此次教訓,微盟實施了邀請專家制定數據保障計劃、採用數據上雲、加強運維人員法律和職業道德培訓等數據安全保障措施。但上雲的數據並不代表安全,如果雲管理者作惡,數據仍可以被刪除,而且雲上資料庫一旦出問題,將面臨比微盟刪庫事件更嚴重的後果。
在數據已經成為一家公司最有價值資產的時代裡,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中心化存儲的安全性。
專注於分布式存儲的YottaChain創始人王東臨表示,隨著宕機、勒索攻擊、數據洩露、人為作惡等安全事件頻發,我們應該意識到中心化存儲已經到了發展瓶頸期,只有分布式存儲才能保證未來數據安全,將數據分散保存到不同地域的存儲礦機上,這樣一個地域的故障不會影響到其它地域。
去中心化存儲的架構優勢雖然相較於雲存儲可以提高至少一萬倍的可靠性,一億倍的可用性,並自帶「千地萬中心」的奢侈容災機制;但完整實現卻並非易事,保證穩定運行在全球幾百萬、幾千萬個跨地域的邊緣節點上更是難上加難。
而YottaChain憑藉實打實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強大的創新能力讓這些優勢得到充分彰顯,將衡量存儲的如持久性、安全性、成本、可用性、一致性、延時、IOPS、吞吐量、分區可容忍性、並發能力、去重、可擴展性、容災性、抗DDoS等十多個指標都做到了滿足商用的程度,同時部分指標比現有IT巨頭更有碾壓性優勢,更有把握保障數據安全性。
時代的發展必定帶來新的挑戰,數據價值的發掘也推動了存儲行業的變革,只有保障數據安全,守好企業的根基,才能讓企業沒有後顧之憂,全力按下發展的加速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