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公司機關16個部門削減至7個,成立2支技術專攻隊伍,由考核利潤改為考核降低單位能耗與成本……通過深化改革,新疆青松建材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現從「保殼」到連續三年盈利的轉變。
青松建化於2017年開始籌劃改革,待2018年兵團出臺關於國資國企改革的指導文件後,立即大刀闊斧推進。青松建化監事會主席胡鑫坦言,2017年公司頂著「保殼」的巨大壓力,但是挺過來了。經歷過「命懸一線」,公司對改革是發自內心的期盼。
青松建化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公司機關人員從200多人精簡到90多人。公司優化財務制度,原有的200多名會計精簡至90多。分、子公司由5至7名高管精簡至3至4名;分、子公司3年工資總額不變,通過減員增效,職工工資實現年年增長。
青松建化成立了2支涉及法律、計算機等領域的技術專攻隊伍。各分子公司遇到難題就來請專攻隊伍。公司對專攻隊員實施動態考核,升級與降等並存,連年被降等就得「出局」。此舉調動了原本在機關的專業人才的積極性,同時也淘汰了一批遲遲沒有被「點單」的隊員。
近年來,在新疆南疆水泥價格高位運行的背景下,降本增效成為企業盈利的關鍵。據此,青松建化將此前考核利潤改為考核降低單位能耗與成本,成效明顯。去年,公司銷售680萬噸水泥,盈利六七億元,而2016年銷售水泥1000多萬噸卻虧損。
為降低成本,公司實施物料集中採供,各分子公司報計劃,由公司統一採購;加之技術方面的突破,水泥生產單耗得以大幅降低。此外,青松建化果斷關停並轉伊犁青松南崗公司旗下規模小、能耗高、效益差的「殭屍企業」。通過改革,公司堵住了「出血點」,資產雖然由100多億減至70至80億,但審計機構表示,公司無效資產得以有效處置,並沒有潛虧。
2017至2019年,青松建化連續三年實現盈利。改革之初,公司董事長鄭術建曾在公司大會上擲地有聲地說,改革的成果還是看黨委的決心。只要下定決心,改革就會成功。青松建化人表示,青松品牌已經歷經了一個甲子,公司將繼續努力前行,不斷深化改革,打造百年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