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必看一本兒童心理書——《天才兒童的悲劇》

2020-09-11 釋心理


最近評分很高的電影《春潮》後發現有人留言:

「好像自己被揭穿了一樣。」

「簡直就是我和我媽的現實版。」



從這部影片中看到了一種叫母愛的傷害,主角是一位在外人看來精幹、行動力強的新聞記者,但是在媽媽身邊就是一個情緒發洩的垃圾桶,經常遭到媽媽的語言暴力,而她總是一副抽離的狀態。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隱藏著童年的傷害,即使現在的你笑容滿面、溫柔淡定或者是功成名就,這就是愛麗絲·米勒《天才兒童的悲劇》裡的「天才」。


平凡世界裡不平凡的每個人,而主角的悲哀和作者筆下的需要滿足父母的孩子如出一轍,父母或許不是父母,也是一個需要被關愛的群體,而這一切的變化你並未發現 。



《天才兒童的悲劇》揭示的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最愛我們的人也是最傷害我們的人,因為信任所以最有機會控制改變,《原生家庭》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有毒」的家庭就像是高速公路上發生的連環車禍。


這個「毒」就像傳家寶一樣,一代又一代地傳下來。


很多時候父母在念叨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煩,不能接受,但是轉身就開始不出聲這樣做了。


作者愛麗絲·米勒在重新認識傳統精神分析理論的局限性後,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認識到解決問題的根本就一定要回到最初的時候,也就是童年,只有經歷體驗童年丟失隱藏起來的情感才能徹底將你從噩夢中脫離出去,而不是一味將困惑封閉起來解一時之痛。



作為成年的我們其實也就是允許自己有這樣一些負面的情緒,比如:嫉妒、厭惡、痛苦,這都是一些非常正常的情緒,那對於兒童來說就是需要父母接納這樣的情感,需要無條件的愛,也就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倡導的「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不要將自己的要求和遺憾強加給孩子。


比如:

「你給我坐下來好好寫作業」

「你給我安靜點」

「你今天能在10分鐘內收拾好就給你買你喜歡的東西」


可能剛開始是有效的,但是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沒辦法了,這就是因為你搶了孩子的主動權,讓孩子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你的要求,自己只是執行者。


請相信,沒有人會一直喜歡聽從別人的,而甘願做一個順從者。



也許你已經很成功地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白天會很從容流水地處理著繁雜的大小事務,卻仍會在深人靜的時候深感孤獨寂寞,經常發問自己這樣的意義是什麼,堅硬的外殼裡保護著一顆傷痕累累的內心,如果想早日擺脫這樣的困境,一定記得閱讀它。


《天才兒童的悲劇》最大的特色就是結合國內本土特色解析一些教育現象,更能引起大家的反思,這部作品令人敬畏的是避開那些大而虛的學術性表述,而是直擊問題的本質,讀這部作品有種酣暢伶俐之感,感覺被看到了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以及浮現自己被對待的一幕幕,正因如此,才會在歐美市場暢銷20餘年。



此書羅列了超敏感、抑鬱、妄自尊大和輕蔑四種比較經典的兒童悲劇類型,經常會聽到有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好敏感」,那到底什麼是敏感孩子呢?


本書提到了情感充沛和情感荒蕪兩種極致的情況,敏感並不是大家認為的喜歡哭鬧,情緒多變,而是被壓抑的情緒和感受總是找機會蔓延,書中還提到了真實的自我是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可以化解的,當然這是在如今可以實現的。


其中最嚴重的抑鬱也是當下年輕人最常出現的精神疾病,沒有活出自己真實的自我是我們社會的一個常態,但是其抑鬱爆發的面積似乎還並未與之相應。


作者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大量的問題還處在潛在的狀態,當一個人活在自己腦海的裡的設定的世界,甚至不願走出它的局限時,他確實是可以免於抑鬱的困擾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或多或少地都以某些外在的認可反饋起到給我們補血作用的緣故。


想一想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出,目前被抑鬱所困擾的不會是沒有多少文化的人,而常常都是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有機會接觸到與自己原生環境不太一樣的社會,這一點就是令人感到無奈的地方,也就是很多因為抑鬱自殺的人都是有才華的人。



米勒在書中還給大家分析了其他的方面,想要了解自己或者想要關注的其他人都可以在《天才兒童的悲劇》裡找到答案。


例如:人人皆知的教育一致性,都認為父母和爺爺奶奶在面對教育上的觀念應該一致,但是米勒認為不是這樣的,這一觀點大大顛覆了我們的傳統認知,她認為有時候養育者的一致性會大大傷害孩子,也許這一點大家都沒有考慮到,其實書中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都會給到大家新的思維。



《天才兒童的悲劇》作為一部經典兒童教育心理學著作,也探討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即童年有傷痛記憶的人,靠著麻木自己,適應了甚至是最難以描述的殘酷經歷,就像現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無數個和《春潮》裡的主角一樣生活在別處的人都在與現實做鬥爭。



不管是有形的的反抗還是看不見的抗爭,都是一種自我救贖,就像在工作中總是會為「正義」而奉獻的同事到底是出於自我需求還是對權力的反抗,孩子的叛逆到底是對責任的不明確還是愛的不信任,這都是值得忙於生活的我們去思考的。


正在為生活奔波的你也許已經很努力了,但總是很不如意,或者作為家長,總是在為孩子而擔心,又或許正在為創業而辛勞的老闆總是因為人心不合而煩惱,那《天才兒童的悲劇》會為你減輕煩惱,教會你發現人心的秘密。


訂閱方式

掃描下方二維碼圖片便可進入課程購買渠道

下單購買之後

可不限次數和時間反覆收聽

↓↓↓



希望努力生活的每個人都可以在書中找回曾經丟失的自己,給需要繼續前行者加油添能量。

相關焦點

  • 家長必看:特殊兒童家庭教育
    不僅如此,這三年中不畏艱苦,跑遍了北京的各大醫院,嘗試了很多種促進康復的辦法,但能夠在孩子身上展現出的效果卻不禁讓人嘆氣......不知道如何針對孩子的「孤獨症」情況做出有效的特殊兒童家庭教育。朋友的自述讓我倍感心酸和苦楚......不得不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在家庭方面,人初次向社會生活邁進。
  • 兒童心理健康納入家庭教育指導
    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耿興敏發自北京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婦聯、教育部、民政部等12個部委近日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50%的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60%的二級以上精神專科醫院設立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
  • 教育「天才兒童」的誤區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早期教育>早教知識庫>正文教育「天才兒童」的誤區 2011-11-02 17:40 來源:父母在線
  • 父母缺乏科學系統家教知識 兒童家庭教育有誤區
    日前,河北省唐山市婦聯對全市0至6歲兒童家庭教育情況的一份調查顯示,雖然現在大部分兒童家長的文化水平不低,但在子女教育上仍存在著一些誤區。  家庭教育不僅是輔導孩子學習  調查顯示,10%的家長對"只要孩子的學習好,其他什麼都不重要"持完全同意的態度,大部分家長對此觀點總體上傾向於認同,只有27%的家長完全不同意此說。
  • 「兒童家庭教育」是個法律問題
    「兒童家庭教育」是個法律問題 2014-05-23 14:36:08報告反映的「安全教育意識」在家長中的「認知現狀」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只是,家長們對兒童的安全關懷,主要還停留在親情提醒的層面,但實際上,在現代文明社會裡,家長對兒童的關懷,不僅僅是因為親情,還承擔著法律上的義務。因為,所有的家長都是未成年孩子的監護人,而監護人的法律角色,就是要承擔監護的義務。
  • 天才兒童都在讀什麼書?看看就知道有多恐怖了(附書單)
    2019年,Eva通過天才考試,成為美國教育部認定的天才,同時獲邀進入門薩俱樂部,智商高達145。譯文說,Eva並非天賦型的天才,也不是天生閱讀狂,完全靠後天培養起來的。而天才兒童其中一個典型特徵就是:酷愛讀書。
  • 15本必讀的家庭教育書籍,推薦給各位父母!(建議收藏)
    作者木村久一,一生致力於兒童早期教育與智力開發研究,日本皇室在給他授勳時盛讚道:木村先生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國民的素質。 作為兒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著作頗豐,其《早期教育與天才》一書更是被教育學界奉為家庭教育「聖經」,雖然出版已時隔近百年,但至今仍是年輕父母們的教育子女的首選書籍。
  • 智障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現狀研究及建議
    [7] 王勇.淺論家庭教育與兒童社會化[J].家庭與社區教育,2005,(12):51.[8] 魯立成.談新時期的家庭教育與青少年成長[J].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6(3):263一265.[9] 胡玉順.怎樣扮演父母的角色[J].21世紀,2003,(2).
  • 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和高級《兒童心理指導師》(雙證)完整培訓說明
    說明:1、完成以上全部課程學習合格,頒發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和高級《兒童心理指導師
  • 注重兒童心理撫育 奠定一生幸福根基(一)|線上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
    注重兒童心理撫育 奠定一生幸福根基(一)|線上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 2020-05-16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個天才兒童被「雞」廢了~天才的結局並不只有成功
    他在人生68歲的時候這麼回復一個超常兒童的父親,充滿了一個老者的善意與智慧。超常的天賦,是上天的禮物,但處理不好就是沉重的負擔。《1843》雜誌的曾經有篇特稿叫做《天才的詛咒》,作者麥琪·弗格森通過採訪大量的天才兒童和他們的家人,並且調研了號稱雲集世界頂級高智商人群的門薩俱樂部,最後發現,那些真正的天才兒童,從小就經歷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
  • 論兒童繪本設計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兒童|兒童心理|圖畫書|兒童...
    近些年來,我國廣大人民開始對兒童的早期教育重視起來,這就確立了兒童繪本在我國童書市場中的重要地位,從而推動了我國原創繪本的發展。1繪本概述1658年出版的《世界繪圖》被廣大繪本作者認為是繪本的原型,其作者主要是在順應兒童天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自然適應性」的教育原則,從而做出了此本世界級兒童繪本。
  • 超常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
    這類兒童在學校會顯得特別出眾,但有的會造成孤僻,不擅交談的缺陷。所以在對超常兒童進行引導時,一定不能給予太大的壓力。那麼超常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呢?超常兒童的行為特徵主要有哪些?超常兒童的心理健康如何才能正確引導1、有些家長對超常兒童的教育,只重智育,忽視德育和體育,千方百計地發展兒童的智力,而不注重全面發展。
  • 美國兒童天才協會:「天才兒童」都有這5個特徵,你家孩子有嗎?
    今天想和各位家長說一說「天才兒童」這件事。做家長的,或多或少都曾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過人的智慧所以在孩子幼時,家長都會從孩子的一舉一動猜測,孩子到底機不機靈。其實,關於「天才兒童」這件事,美國兒童天才協會早就有了說明。
  • 《三十而已》劇透兒童家庭教育誤區:金錢並不能帶給孩子快樂
    兒童家庭教育中缺少快樂感和幸福感。 當前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物質享受,忽視了孩子精神上對快樂和和幸福的要求。從孩子出生父母省吃儉用、哪怕不吃不喝也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甚至互相攀比,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條件差。豈不知這「天下父母心」的初衷,恰恰鑄成了兒童成長過程中快樂、幸福感的缺失,容易造成兒童早期的焦慮、叛逆等心理心理問題。
  • 關注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
    來源:大眾網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勢在必行一直以來,中國家長高度重視孩子的學習能力與智力培養,殊不知,生理、智力與心理是孩子發展的三大支柱,心理能力是決定了孩子能否適應社會、發揮潛能的關鍵,卻也是我國兒童青少年素質教育中的短板。
  • 「我是不是生了個天才?」——天才兒童的三大特徵
    本文看點:家長們總有兩個極端,要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兒童」,要不為孩子彆扭的性格煩悶不已。但是,家長們,你們了解真正的天才兒童會有什麼特質,以及,會有哪些心理上的問題麼?對於自己的孩子,你又真正用心去傾聽過他的潛臺詞,感受過他多彩而敏感的內心世界麼?你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和孩子交流麼?
  • 8歲上大學,9歲讀博:天才兒童的成長之路,真的有我們想像中那樣順利...
    但問題在於,小塞達斯雖然智商超群,但在心理和情感上還是個孩子,慢慢地,大家發現了這個天才兒童的不尋常。 比如在不該笑的時候傻笑,神經系統失常,在14歲的時候闊別大學,住進了精神病院。
  • 桃源縣成立「兒童之家」心理講師團
    7月19日上午,桃源縣「兒童之家」心理講師培訓暨家庭教育課程體系研討會在縣民政局舉行,桃源縣心理學會家庭教育講師團20餘名成員參加。培訓會現場近期,在桃源縣民政局指導下,縣心理學會、縣關工委經過大量的走訪調研、認真思考與充分的醞釀,確定了25節課,涉及到孩子安全、生理、心理、能力、道德、習慣、性與生命等方面的關於家庭教育的課程
  • 陳鶴琴:好的家庭教育,從了解兒童心理的7種特徵開始
    我們教小孩子必須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據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兒童的心理普通的小孩子生來雖有種種不同之點,然大抵是相仿佛的。若家庭教育不好,小孩子本來不怕動物,大來會怕的,本來身體強健的,大來會瘦弱的。至於知識之豐富與否,思想之發展與否,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