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不是生了個天才?」——天才兒童的三大特徵

2021-02-20 童行學院

本文看點:家長們總有兩個極端,要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兒童」,要不為孩子彆扭的性格煩悶不已。但是,家長們,你們了解真正的天才兒童會有什麼特質,以及,會有哪些心理上的問題麼?對於自己的孩子,你又真正用心去傾聽過他的潛臺詞,感受過他多彩而敏感的內心世界麼?你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和孩子交流麼?

不得不承認,這一代孩子比我們小時候強多了

三四歲就能聽懂通識課,知道宇宙從哪裡來,人類要到哪裡去。五六歲就讀過上千本中英文書。講起道理來更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常常把爹媽說得啞口無言,把爺爺奶奶說得在一旁傻樂。

如果我們小時候算是正常孩子的話,我們的孩子應該算得上天才了。

 

實際上,每個父母可能都曾有一刻,感覺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或者至少在某方面很有天賦。有時候,我們又覺得孩子蠢蠢的,傻得可愛。

當家長用「聰明——愚笨」這一個維度來看待孩子的發展時,就免不了左右搖擺,有時為孩子感到很驕傲,有時又覺得孩子笨得氣人。

同樣的,一個老師用「聰明——愚笨」這個單一維度來評價孩子,就會把孩子排成高低不同的序列。一個孩子智商越高,也就越聰明,越像天才,越容易考上好大學;智商越低,就越笨,成績也就越容易差。

用「聰明——愚笨」這一簡化的視角來看孩子是危險的。它把發展簡化為了一種數量的高低,把天才視為最高,愚人視為最低。

而事實上,「天才」並不僅僅是智商高,普通人也不是智商低。

最近,我讀了一本論述天才的專著——《資優兒童》

書中說到,「天才」實際上是一個被神話的、定義模糊的詞。學界更喜歡用「資優兒童」(英文:gifted;法文:surdoué ,即supergifted)來稱呼這些與眾不同的孩子。它有科學的定義,可以被測量。所以,下面我將用「資優兒童」來稱呼所謂的天才。

什麼是資優兒童呢?

人們或是覺得,資優兒童就是智商高;或是覺得,資優兒童就是智力早熟,是小大人。這都是誤解。

實際上,高智商(高於130)只是資優兒童的一個特徵。更重要的是,資優兒童還擁有著特殊的情感模式和思維方式。簡單來說,他們的「腦迴路」與常人不同。

資優不是「更高」,資優是「不同」

所以說,資優兒童並不是早熟。不能把一個10歲的資優兒童簡簡單單看成是15歲的正常兒童,而應當看作一類特殊的群體。

我們對於資優兒童,對於聰明人還有種誤解,那就是他們的大腦是老天爺賞飯吃,不需要多努力也能學習很好,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偏愛,收穫更多的讚許。

不過,剛才我們說過,資優兒童是人群中一小群跟別人「腦迴路」不同的人。設想一下,人群中如果有一小群人與眾不同,會受到怎樣的對待呢?

恐怕更多的不是被追捧,而是被誤解、被欺負吧。

天才兒童並不是如我們想的那樣收穫光環和掌聲。更多的資優兒童其實並不知道他們天資卓越,默默承受著與眾不同帶來的壓力。他們的父母、老師也很可能不了解資優兒童的特點,誤把他們秉性上的不同,當做是驕傲、挑釁、無禮、莫名其妙

 

童話《醜小鴨》就是資優兒童的真實寫照。

醜小鴨因為長相與眾不同,而被媽媽、兄弟姐妹排斥。可想而知,它的成長中遭到了多少蔑視和困難。

 

它不得不離開家庭,獨自生活。它覺得自己是只鴨子,可是,沒有鴨子覺得它是同類。醜小鴨遭遇了無數危險,苟延殘喘,才得以長大。

 

直到有一天,當醜小鴨望向池塘裡的倒影時,才驚奇地發現,它不是鴨子,而是一隻比鴨子更高貴的白天鵝。

醜小鴨痛苦的根源,在於它以為自己是鴨子,卻為自己與鴨子的不同而苦惱;在於它的媽媽、兄弟姐妹以自己為標準來評判醜小鴨;在於大家看不出來,醜小鴨表面上的不同,恰恰源自於秉性的高貴。

資優少年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如果看不出他們天賦的高貴,又何嘗不會把他們當做一隻醜小鴨來取笑呢?

因此,要想讓醜小鴨們不受誤解,不讓天賦成為絆腳石,就需要了解什麼是天鵝,知道資優兒童的思維方式和情感模式有什麼與眾不同

資優兒童的敏感首先體現在感官的敏感上。

舉個例子。

5歲的雷歐和父母以及他們的一位朋友坐在礁石上。他對這位朋友說:「你應該穿上拖鞋!」

 

這位朋友感到很驚訝,問道:「為什麼呢?」大家都光著腳,為什麼只對他說呢?

 

雷歐解釋道:「你的腳可能會疼,就像上次一樣。」

 

其實,三年前,在同樣的時節和地點,這位男士被礁石弄傷了腳指甲。當時雷歐也在場,他只有2歲,但是他是唯一一個敏銳地觀察到這一點,並且還記得這件事的人。

不僅僅是視覺與觀察,資優兒童的聽覺也可能異於常人。他們能同時聽清楚若干個聲源發出的聲音,比如一邊偷聽家裡某個人打電話,一邊看電視。有些資優兒童則有厲害的嗅覺。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雨果只有2歲,在浴室裡玩耍。在公寓的另一端,媽媽正在做黃瓜沙拉。我們知道,黃瓜的味道既不明顯,也不特別。然而,當媽媽來到浴室時,雨果說道:「啊!媽媽,你中午做了黃瓜沙拉啊,太棒了!」

這種異於常人的敏感有什麼影響呢?

一方面當然是件好事情。因為我們常常羨慕「千裡眼」「順風耳」等等有靈敏感官的人。資優兒童能夠感受到常人感受不到的,能夠快速處理大量的感覺信息

不過另一方面,資優兒童可能因為一點點風吹草動,比如觀察到微小的細節、聽到爸爸媽媽低估了一生、聞到微弱的氣味,感受到氣溫的一丁點變化,就產生出強烈的恐懼、激動、不安、興奮

 

此時,家長和老師或許不了解資優兒童,覺得他們情緒爆發得莫名其妙,因而不解、批評,甚至責罵他們。我們說一個人像林黛玉一樣柔弱、多愁善感時,就或多或少帶有這樣譏諷的態度。

大人的嫌棄又會被孩子捕捉到,被他們靈敏的感覺放大,從而使他們受到傷害。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裡,就描寫了這樣一個敏感而不被理解的小男孩。

周圍人的不解,可能讓資優兒童過早封閉內心,躲進自己的小世界裡,就連與父母也不願意交流。

又或許,資優兒童會感到深深的失望、怨恨,甚至變得暴力、乖戾。這種負面情緒可能會被他們極其敏銳的情感保存、放大,影響一生

如果你的孩子和你總是難以交流,他會莫名其妙地憤怒,你也不知道為什麼,或許可以從這個角度找找原因。

此外,異於常人的敏感可能會讓資優兒童的內心充滿恐懼

他們對外界有著敏銳的覺察,就像雷達一樣,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危險和暗流。然而,柔弱的身體和心靈卻無法幫他們應對困難。

他們還對情感有著超強的記憶能力,甚至能回憶起嬰兒時期的生活片段,記住兒時的種種創傷。

於是,各種各樣濃烈的感情就儲存在他們的情感儲存器中,使得他們的情感過載,使他們一直生活在對周圍的高度警惕狀態之中。而警惕滋生恐懼

於是,我們可能會發現,一個極度聰明,思想豐富,思考著宇宙人生的資優兒童,竟然會對巫婆、妖怪、一株植物、一個玩具等等莫名其妙的東西感到害怕。

一個「正常」人,又怎麼能理解呢?

資優兒童往往表現出強烈的正義感和卓越的共情能力。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關於正義感。

老師批評於連和阿萊克斯。

 

7歲的瑪麗對老師說到:「跟於連交頭接耳的不是阿萊克斯!」

 

老師奉勸她做好自己,不要摻和與自己無關的事情。但她還是堅持說到:「但是我確定,你真的搞錯了。因為他們的聲音聽起來差不多。」

 

結果呢,老師把瑪麗的父母請了過來,當他們的面批評瑪麗不尊重老師。

第二個例子關於共情能力。

富朗索瓦的爸爸回到家,擁抱了所有人。晚餐像往常一樣,大家插科打諢,聊著趣事。

 

然而,富朗索瓦卻高興不起來,他知道爸爸今天過得並不如意,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即便爸爸沒有明說,富朗索瓦也知道,並為爸爸感到擔憂。

 

他是家裡唯一一個體會到這些隱蔽的情緒的人。媽媽和兄弟姐妹一點兒也沒有察覺。

這兩個例子表明了,資優兒童的正義感和共情能力超出了同齡人,甚至成年人。

這既是一種稟賦,也是一種負擔

瑪麗堅持正義,卻換來了老師的批評。富朗索瓦為爸爸擔憂,卻難以被家人理解,甚至被當做莫名其妙。

正是這些難得的天賦,讓孩子在眾多尋常人面前,變得格格不入

 

對不公平和他人情緒的極度敏感,使得資優兒童能夠敏銳地感知到人與人交往中的摩擦、波動,從而產生一種負面的心理——

那就是焦慮預感

舉個例子。

馬太是個資優兒童,生活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裡。父母總有吵不完的架。就像是一個聽覺靈敏的生物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一樣,馬太早已身心俱疲。

 

有時雖然表面上風平浪靜,馬太卻能夠感覺到敵對情緒,預感到衝突即將發生。

 

這時,他就會想辦法介入,比如找個話題,轉移父母的注意力,或者做一件蠢事,讓父母把矛頭對準自己。

 

馬太當然無法改變父母的關係。最終的結果是,他得了抑鬱症。而他的同胞哥哥似乎一點兒也不為父母擔心,也沒有受到影響。

所以,敏感在外人看來或許是種優點,意味著情商高,善解人意,意味著與他相處時處處感受到體貼、周到。

可是,誰又懂得他們的內心呢?

他們可能始終處於焦慮、戒備的狀態,被軟弱、恐懼折磨。他們關注著每個人的感受,卻掏空了自己,讓自己的內心空耗成了一片荒原。

有時候,跟資優兒童說話是件很費勁的事。一句在平常人看來再清楚不過的話,在資優兒童那裡卻出現了歧義

舉個例子。

在一次智力測驗中,面對「鐵為什麼會生鏽?」這個問題,一個13歲的資優兒童回答道:「我不知道。」

 

這怎麼可能呢?鐵會生鏽,不就是因為氧氣嗎?

 

於是,測驗者問道:「你不知道什麼?」

 

他回答道:「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氧化的化學過程。」

 

在一般人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清楚,就是「氧化」。可在資優兒童看來,「氧化」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所以不是答案。

再舉個例子。

一個五年級的資優兒童做數學作業,遇到這麼一道題:

 

「請做出以下幾何圖形:一個邊長為5cm的正方形,一個直徑3cm的圓形。」

 

結果,這個孩子用紙片、鐵釘,按照要求,真正製作出了這些圖形。而實際上,作業的要求是在紙上把圖形做出來。不用解釋,大概率也不會有人理解錯題意。然而,恰好是班上最聰明的資優生會錯了意。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資優兒童理解語言的一些特點。

一是雖然用著同樣的字句,然而,對資優兒童而言,每個字詞代表的含義是不同的。因此,他們可能無法理解別人的要求,答非所問。

二是資優兒童特別執著於字詞的字面含義,對他人不精確的說法可能很計較。例如,如果你和他約定6:30出發,那麼6:28分可能叫不動他,因為在他看來,6:28不是6:30。兩分鐘可以幹很多事情。

 

實際上,對含義的精確性的超高要求,使得資優兒童養成了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習慣,直到問出最精確的答案。比如,他問你「人是怎麼來的?」你如果回答:「人是猩猩變來的。」那麼他可能繼續問你:「猩猩又是什麼變來的?」直到問到宇宙的起源,問到你答不出來。

上面這幾種情況,可能會不為家長和老師所理解。

資優學生可能被公認為班裡最聰明的學生。如果答非所問,或者有「十萬個為什麼」,大人可能不相信他們是真的沒理解,真的困惑,而是被當做是沒禮貌、挑戰權威等等。

然而,這樣想可能冤枉了他們。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思維方式不一樣

實際上,資優兒童還有很多特點。

比如說,他們擁有異乎尋常的邏輯推理能力,和一種近乎直覺的數感

因此,平常孩子需要模仿老師的解題步驟,按部就班地解一道題,資優兒童卻可能直接寫出了結果。你問他們是怎麼算出來的,他們也不知道。因為答案如此顯而易見,沒有過程。

而這個時候,老師可能會認為不寫過程是驕傲、偷懶、態度不端正。或者是,如果資優兒童用了自己的方法解題,老師可能會覺得,他們是故意突顯自己,炫耀技巧。

此外,資優兒童的思維可能比較發散、跳躍。在他們的頭腦中有個無比複雜的網絡,節點和節點間有著無比複雜的連結。

所以說,資優兒童更接近網狀思維,而普通人更接近線性思維。

網狀思維聽起來似乎更厲害些,能產生源源不斷的創造力。而實際上,網狀思維會造成很多困擾。

比如說,考試中標準的解題步驟往往是線性的——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等等。考場作文的格式是線性的——先寫開頭,再分點陳述,最後總結。即便工作以後,如流水線一般的工作流程、向上級報告的材料,也都是線性的。

過度活躍的聯想網絡使得資優兒童無法有條理地、結構清晰地完成一項任務。他們的考卷、作業、筆記,也常常比一般學生的草稿紙還要像草稿。

這不是態度的問題,也不是學習能力低下,而是因為思維方式不同。

 

資優兒童的特點還有很多。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資優兒童,了解科學上如何測評資優兒童,推薦你讀讀《資優兒童》一書。

實際上,資優兒童在人群中的比例只有約2%,大多數孩子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天賦,卻都是普通孩子。

不過,正如本書作者所說的,資優兒童與普通兒童並沒有非此即彼的界限。實際上,文中列出的敏感、焦慮、發散性思維、文字理解的困難等等,不僅是資優兒童的問題,也是許多孩子的問題。只不過,在資優兒童的身上,這些問題被推向了極端。

所以說,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教大家如何鑑別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資優兒童。一來,這需要權威的心理測評。二來,即便孩子是資優兒童,並不意味著他成功的概率更大,父母要付出的更小。相反,如果孩子是資優兒童,父母將面臨不一樣的挑戰。

再者說,資優兒童的比例很小,是一種遺傳上的偶然,不是人能左右的。即便父母很聰明,也沒法保證孩子是資優兒童。

那麼,普通孩子的父母了解資優兒童,有什麼用呢?

其實,了解資優兒童對每一位父母都有意義

 

因為這使得我們明白,人和人是不同的,即便是媽媽和孩子,即便是親兄弟。而孩子在我們眼中之所以有問題,或許只是因為,我們是這樣的人,而他是那樣的人。

我們也能夠換一種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與眾不同。那些你以為的缺點,並不一定是缺點,換種角度來看,或許就是天賦所在。

因此,接納孩子不同的性格和特點,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發展

作者 | 山聽

兒童通識教育從業者

自由撰稿人

通識閱讀踐行者

你的孩子在思維方面有與眾不同之處麼?面對孩子的「語出驚人」或「不知所云」,你又是怎麼處理的呢?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啟發麼?歡迎給我們留言分享!

✏ 投稿 | 歡迎投遞原創稿件,來稿請投郵箱:tianxiaotu@tongxingschool.com

📖 轉載 | 後臺回復「轉載」,獲取授權方式

相關焦點

  • 我是不是生了個天才?法國心理學家發現了神童的三大特徵...
    那麼,普通孩子的父母了解「天才兒童」有什麼用呢?因為這使得我們明白,人和人是不同的,而孩子在我們眼中之所以有問題,或許只是因為:我們是這樣的人,而他是那樣的人。  了解了這一點,相信我們也能換一種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與眾不同。那些你以為的缺點,換個角度,或許就是天賦所在。  跟著愛知教學園地,學做好父母!
  • 法國心理學家發現了神童的三大特徵,你的孩子可能是個天才
    法國心理學家發現了神童的三大特徵,你的孩子可能是個天才!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以為天才就是智商高,或就是智力早熟。「天才」並不僅僅是智商高,實際上,高智商(高於130)只是資優兒童的一個特徵,天才兒童還擁有著特殊的情感模式和思維方式。簡單來說,他們的「腦迴路」與常人不同。
  • 美國兒童天才協會:「天才兒童」都有這5個特徵,你家孩子有嗎?
    各位家長好,我是小婷!今天想和各位家長說一說「天才兒童」這件事。做家長的,或多或少都曾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過人的智慧所以在孩子幼時,家長都會從孩子的一舉一動猜測,孩子到底機不機靈。其實,關於「天才兒童」這件事,美國兒童天才協會早就有了說明。
  • 天才兒童有6個共同特徵
    將孩子培養成天才,是許多父母的夢想。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朱利安·斯坦利教授從1968年開始進行「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該項目對5000名智力超群兒童展開了為期45年的研究,總結出天才兒童的六大特徵。1.引領未來生活。
  • 最容易被忽視的天才兒童特徵
    家長總是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聰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標準
  • 法國心理學家發現:孩子若具備這3個特徵,長大可能是個「天才」
    隨著教育的發展,現在我們的身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天才兒童」,2歲識字500,3歲熟記古詩……很多家長通常都會以智商的高低來判斷孩子是不是一個天才,但根據科學研究證明,家長這種單一評判的標準,有可能會忽視掉潛在的「小天才
  • 法國心理學家發現:孩子若具備這3個特徵,長大可能是個「天才」
    隨著教育的發展,現在我們的身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天才兒童」,2歲識字500,3歲熟記古詩…… 很多家長通常都會以智商的高低來判斷孩子是不是一個天才,但根據科學研究證明,家長這種單一評判的標準,有可能會忽視掉潛在的「小天才」。
  • 怎樣培養天才寶寶?天才兒童的五大表現特徵
    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寶寶,其實天才寶寶除了先天性的之外,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哦。今天小編就要來介紹天才寶寶的特徵和促進兒童智力發展的方法。  一、天才寶寶的表現特徵  1、講話早  如果他迅速掌握大量詞彙、發音清晰、喜歡刨根問底並具備非凡的理解力,說明他擁有聰明的潛力。  2、閱讀早  關注他識字和識圖的過程。另一個有提示作用的跡象就是他會撿起書本自己閱讀。
  • 真正的天才是什麼樣的,特點是什麼——培養天才兒童之一
    我覺得智商測試的意義不大,你喜歡的話,玩一下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孩子的智商很低或很高,那麼不進行智商測試,父母自己就可以看出來。多數兒童的智商是不高也不低,《天才兒童訓練營》系列講座探討的就是如何把這種普通兒童培養成為天才學校考試分數高的人未必是天才天才是怎樣的一種人?
  • 法國心理學家發現了神童的三大特徵,你家孩子很可能是天才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以為天才就是智商高,或就是智力早熟。 「天才」並不僅僅是智商高,實際上,高智商(高於130)只是資優兒童的一個特徵,天才兒童還擁有著特殊的情感模式和思維方式。簡單來說,他們的「腦迴路」與常人不同。
  • 天才兒童的特點是什麼,誰說普通孩子不能培養成為天才
    我覺得智商測試的意義不大,你喜歡的話,玩一下也不是不可以。如果孩子的智商很低或很高,那麼不進行智商測試,父母自己就可以看出來。多數兒童的智商是不高也不低,《天才兒童訓練營》系列講座探討的就是如何把這種普通兒童培養成為天才學校考試分數高的人未必是天才天才是怎樣的一種人?
  • 天才兒童有哪些特質?這三個典型特徵,父母能發現它們嗎?
    導讀:天才兒童有哪些特質?這三個典型特徵,父母能發現它們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天才兒童有哪些特質?這三個典型特徵,父母能發現它們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天才是一種什麼樣的人?叔本華15句話道出天才的特徵,一針見血!
    天才是一種什麼樣的人?叔本華15句話道出天才的特徵,一針見血!一、天才是這樣一種人,世界在其心中被呈現出來,就如同一個對象在一面鏡子中被反映出來一樣;常人雖然也能獲得這樣的印象,但其清晰可辨的程度及其基本特徵的深度,則遠遠不及天才。二、正是有了天才,人類才可以有指望得到至關重要的指導。
  • 數學天才兒童有哪些特點?
    第一,數學天才兒童早期特徵是很鮮明的,到了中學階段這些特徵變得更加突出和顯示出超常性。數學對相當多的人來講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困難的,而對數學天才兒童則是樂趣和自信的追求。   第二、數學天才兒童的特徵需要及時地識別和引導,需要創造適宜其發展的環境和條件。在過去八年的追蹤研究中發現,數學天才兒童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對教育、教學環境要求也是很高的。
  • 哈佛教授發現:如果你的孩子有這3個特徵,他可能是一個天才
    我們可以發現世界上有很多天才,比如天才畫家達文西、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天才鋼琴家郎朗等人,這些孩子的成才離不開父母的培養。天才與普通孩子的表現,家長很多時候是不能清晰分辨的,但是天才在某一方面會比其他孩子表現得好一些,細心一些,這時需要家長多關注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並積極培養。哈佛大學教授研究發現,孩子具有以下三個特徵,就需要父母格外注意啦,因為你的孩子很可能就是一個天才,下面我們來看看究竟是哪三個特徵。
  • 「天才寶寶」的幾個小特徵,你家娃娃有嗎?家長可自行對照
    現在有很多天才寶寶,讓眾多家長都很羨慕人家,怎麼會養出那麼好的孩子,智商又高,長得又好看又招人喜歡。說實在的,作為一個天才寶寶,他們都是有一定的特徵。你可以綜合一下一些天才寶寶,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相似的經歷。比如記憶力好,喜歡數學等等。
  • 認知誤區:天才都是自閉症?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
    近些年,似乎很多自閉症孩子一夜之間都展現出了少有的天才。自閉症兒童都是天才?自閉症是什麼時候被醫學發現的呢?1943年,美國霍普汀斯大學的Leo Kanner醫生發現了11個行為非常古怪的小朋友,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特徵:不與別人交往,有一些重複刻板的行為,語言也非常木訥。因此Kanner醫生首次將幼兒自閉症定義在醫學分支裡,在這以前認為自閉症是精神分類的一種,是他把精神分類單獨分了出來。
  • 是否應特殊對待「天才兒童」
    有些人在某些方面具有「天分」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但如何教育培養這類「天才兒童」則一直是個頗具爭議性的話題。這種教育目的就是為了給天才兒童提供專業的教育,從而最大限度地培養他們在某個領域的才能。很多學校開設如自然科學、書法、音樂等特殊班級,像體育學校這樣的專門學校也在中國發展得如火如荼。專門教育一直就伴隨著各種批評,有人認為這種教育並沒能培養出天才,認為專門教育的理念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在我看來,專門教育對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有幫助的。
  • 《天才少女》:看美國隊長埃文斯如何教育天才兒童
    《天才少女》是一部關於如何教育天才兒童的電影,由美國隊長克裡斯·埃文斯,與可愛童星麥肯娜·格瑞絲共同演繹。影片中講述了一家三代三個天才女孩的故事,引發人們思考兒童教育的問題。01電影中有三個天才女孩,一個是七歲的瑪麗,一個是瑪麗的媽媽黛安,還有一個則是瑪麗的外婆伊芙琳。
  • 教育專家:超常兒童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你家有沒有「天才」娃
    但其實「神童」也並不神秘,被專家們稱之為超常兒童,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天才少年班也說明一件事兒,這樣的超常兒童是有一定數量的。但對於普通家長來說,如何知道自己家孩子是否能躋身於超常兒童的行列呢?我一度也很迷茫,直到我看電視節目的時候,聽到了教育專家盧勤的一番話,才對超常兒童有了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