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Nature學寫文章

2021-02-25 科學網

歡迎點擊「科學網」↑關注我們!

讀博士,自然要寫文章;而在這個說德語的國家,寫英語文章更是難上加難。表面上看是因為這裡不具備優良的英語環境,所以很多德國教授都建議學生找一個英語是母語的人把關語言。

其實,我對這種辦法一直不怎麼信任。這並不是說沒有好的語言校正師,而是要求學生求助於英語是母語的人心中有一個前提假設我不能接受。這種假設想當然地認為會說英語就能寫好英語文章。

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會說中文就能寫好中文文章?明顯不是的。大部分中國人只會說中國話,寫不出成篇的文章來。為什麼?因為平時閒扯淡,可以信嘴胡唚,不用管上下文,心裡的遊思飄到哪裡,自己的嘴巴就怎麼吧唧。可是寫文章,尤其是要寫出來給別人看的文章,就不能這麼任性,得尊重讀者、尊重作文的章法。

說章法,無非是起承轉合。寫毛筆字,也有起承轉合,怎麼提筆,怎麼轉角,怎麼收筆。寫文章也一樣,怎麼開頭,怎麼發展,怎麼有了衝突,怎麼結尾。很多人說,這不就是八股文了嗎?是的,這就是八股文。寫一般文章,能把八股文的套路弄通就綽綽有餘了,不是任何文體都要表現你那看似獨特實則不堪的個性。

科研文章就是典型的八股文,照著一定的套路寫,最少可以到達「可讀」的水平。可惜,就連這個水平,大部分人都寫不出來。中國人有寫不出來的,德國人、英國人、日本人,一樣兒有。

今天就用Nature上一篇文章(Speyerer et al., 2016,Nature 538)的摘要做例子,說一下起承轉合這種寫中文文章的技法也可以用來寫英語學術論文。為了方便討論,我把這個摘要一句話拆成一段的樣子,並且編上序號。

[1] Radom bombardment bycomets, asteroids and associated fragments form and alter the lunar regolithand other rocky surfaces.

[2] The accumulation ofimpact craters over time is of fundamental use in evaluating the relative agesof geologic units.

[3] Crater counts andradiometric ages from the returned samples provide constraints with which toderive absolute model ages for unsampled units on the Moon and other SolarSystem objects.

[4] However, althoughstudies of existing craters and returned samples offer insight into the processof crater formation and the past cratering rate, questions remain about thepresent rate of crater production, the effect of early-stage jetting duringimpacts and the influence that distal ejecta have on the regolith.

[5] Here we use LunarReconnaissance Orbiter Camera (LROC) Narrow Angle Camera (NAC) temporal(『before and after』) image pairs to quantify the contemporary rate of craterproduction on the Moon, to reveal previously unknown details of impact-inducedjetting, and to identify a secondary impact process that is rapidly churningthe regolith.

[6] From this temporaldataset, we detected 222 new impact craters and found 33 per cent more craters(with diameters of at least ten meters) than predicted by the standard Neukumproduction and chronology functions for the Moon.

[7] We identified broadreflectance zones associated with the new craters that we interpret as evidenceof a surface-bound jetting process.

[8] We also observe asecondary cratering process that we estimate churns the top two centimetres ofregolith on a timescale of 81, 000 years—more than a hundred times faster thanprevious models estimated from meteoritic impacts (ten million years).

[1]是「起」。[2]和[3]是「承」,正面深入所提到的主題的一方面。[4]是「轉」,轉入論文作者想討論的主題的另一方面。 [5]是「轉」之「承」,說明作者想通過說明途徑講述關於「另一方面」的問題。[6-8]是「轉」之「展」,同時「展」中也含有「合」。看到這裡已經明白了的同學,可以不用再看了。還想聽嘮叨的,就可以接著看到底是這篇文章怎麼起承轉合的。

「起」的句子一定得是本行當的常識或基本事實。文章的第[1] 話說「彗星、小星系以及其它星際碎片偶然撞擊月球,可以形成月壤和月巖、也改變月壤和月巖」。看了這句話,即便不是學這個專業的也能理解。不管任何雜誌,就算是很專業的雜誌,也必須用常識性知識起題,這樣不讓人覺得突兀,讓人有種熟悉的感覺。從這個句子本身我們可以知道作者打算說一件事:月球表面的撞擊。

「承」不能重複起題的內容,必須是對起句的深入。比如第[1] 句提到了月球撞擊,那麼第[2]句就說「通過經年累月的撞擊形成的隕石坑可以約束月球上相關地質體的相對年齡。」第[3]句就接著說「通過對撞擊坑進行計數和測定從月球上採回來的樣品進行同位素定年,可以推測月球上尚沒有被取樣的部位以及太陽系內其它星體的絕對模式年齡」。第[2]句說的是「相對年齡」,第[3]句說到「絕對模式年齡」,這也是遞進關係。

「轉」是文章最為重要的節點,是表明意圖的地方。[2]和[3]都可以看作是主題兩個「正面特徵」,那麼由however引導的第[4]句就是要說主題的「負面信息」。負面信息是什麼呢?負面的就是原先的方法只能用來估算「過去」的隕石撞擊事件,沒有辦法約束「正在發生」的隕石撞擊事件。換句話說,原先的方法是「過去完成時」,解決不了「現在進行時」的問題。原先的方法也解決不了撞擊過程中早期噴氣的影響,也約束不了撞擊過程中飛濺出來的碎石塊砸到原先的月壤裡會發生什麼情況。請記住在這一段提到的這三個問題,因為後面[6-8]對這三個問題做了回答。

新「轉」出來的話題,也需要進一步具體和深入。第[5]句說針對老方法存在的這麼明顯的問題,我們要用一個新方法,解決三個問題:「現在進行時」的撞擊頻率、撞擊排氣的細節、和撞擊剝蝕月壤這種過程的識別。這是論文作者的目的,這三個目的是嚴格針對「轉」中提到的那三個問題的。

「合」其實就出現在[6-8]句。第[6]句回答現在進行時的撞擊速率:比標準模型預測高33%。第[7]句回答排氣的細節:月球上高亮區就是排氣區。第[8]句針對月壤剝蝕的問題:撞擊八萬年能把月壤削薄兩釐米,比原先預測的高一百倍。

這篇論文成功地選擇了主題、敏銳地發現了問題、機智地選擇了解決問題的手段、圓滿地完成了自我設定的任務。我們讀這種文章有一種圓滿感,感覺滴水不漏、步步推進,最後豁然開朗。

有人說沒有才情的理科生才會用這種機械性的「起承轉合」,那些會寫東西的文科生才不會用這種八股板板。其實,就算是《經濟學人》的文章也都有起承轉合,一樣不少,只不過來得更隱蔽些,感興趣的同學不妨分析一下。

上面說的這些起承轉合不是文章第一稿就必須要出現的。文章的第一稿就要是記錄自己思維跳躍時閃爍的火花,至於上下文連貫不連貫,不是重點。等到文章第二稿以後就得把「起承轉合」敲實。因此在修改的時候也不要捨不得原先寫的文字,該刪的刪,該重寫的重寫。

寫東西,不要由著性子胡寫,要讓文字載著自己的思維順暢地留到目的地,不要哐哐哐地打直角,或者說半截子話。每一句話都要能在前一句找到根據,每一句話都有對後一句做出提示和安排。也就是說句句有來自,句句有著落。

文章有了章法,首先氣度格局就在,至於個別字句是否表達的妥當,其實無關宏旨,一般讀者並不會覺得你用「generally」、「generally speaking」 以及「it is general that」等等有什麼區別,因為它們可能本來也沒有什麼區別。

說完寫的,再提一點兒讀的。文章一定要看「上手」文章。什麼意思呢?打個比方吧,初次讀小說要是讀的是《紅樓夢》這個水平的,以後你就不大能看得上《幻城》這種貨色。

讀科研論文,同樣要讀好雜誌的文章,這樣潛移默化,就是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要是看的是品質一般的文章,你寫的時候就有種「雜誌上的文章也是這麼寫的啊,我這麼怎麼就不好了?!」的理直氣壯。

【附註】這篇文章受惠於Celesta Brenneka博士的寫作課。她上課借鑑的主要思路就是George D. Gopen的《Expectation》。這本書從讀者期待看到什麼的角度出發,講解我們在寫東西的時候該怎麼辦。也就是說,作者是要關照讀者的。書好像挺貴的,不過要是看了這本書寫的論文基本盤面過得去了,總比回回都請人幫忙改省錢吧!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李春輝科學網博客。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09459-1010775.html


相關焦點

  • 【重磅】Nature:跟R語言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
    Nature:跟R語言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Nature上發表一篇關於R語言應用方面的文章:R語言這種目前非常流行的
  • 12月8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在新聞與評論版塊中,兩位地球化學家和一位冰川學家探討了這兩篇論文所反映出的問題。封面:Frans Lanting/National Graphic Creative。【2】證明隨機doi | 10.1038/nature20119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牧師們一直探索的一個問題是世界是隨機的還是確定的(認為每一個事件都是過去事件的必然結果)。具有內在隨機性的量子理論的發展使物理學家也加入了探索行列。
  • Nature雜誌2月23日精選文章一覽
    【2】更新世間冰期的時間doi | 10.1038/nature21364多種類型的證據表明,在總體寒冷的更新世存在被稱為間冰期的溫暖時期。太陽輻射量變化的時間是由日地方位的微小變化調節的。但人們仍然無法明確解釋間冰期的時間,以及觸發間冰期所需的公轉軌道構型的明顯變化。
  • Nature雜誌1月26日精選文章一覽
    【2】手性量子光學doi | 10.1038/nature21037電子的自旋-軌道耦合帶來了許多引人入勝的現象和重要的應用,包括拓撲絕緣體和自旋電子學。最近,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光子中是否會出現與自旋-軌道耦合類似的效應,如果存在這種效應,又會帶來怎樣的啟發。
  • 跟「中共中央第一支筆」學寫文章!用最樸素的話語道出寫材料的真經!醍醐灌頂!
    要把文章寫得好,寫得生動,只有下苦功夫,這裡是沒有近路可走的。」別人的好文章,必須讀,必須研究它的結構,但任何好的結構都不能硬拿來自己用。自己的結構,應看每次是說什麼話,對誰說話而有所不同。最好的裁縫師,不是用衣的樣式硬套在人的身上,而是根據人的身材,決定衣的樣式。寫文章也一樣。不公式化,就可少點「八股」氣。這是使文章寫得新鮮活潑的一個重要條件。
  • Nature分享:如何寫好綜述論文?
    同時,撰寫這類文章可以為自己的研究提供靈感,還可以做一些寫作練習。不過,很少有科學家接受過如何寫綜述類論文的訓練,或者不知道一篇優秀的綜述文章是怎樣構成的。甚至選擇要使用的合適軟體也是一個棘手的決定。近日,《自然》雜誌訪問了一些「老手」和「新手」,討論如何撰寫高被引綜述文章。1.
  • Nature雜誌9月8日精選文章一覽
    Simon James回顧了威爾斯的科幻小說,有關教育、歷史和政治的大量其它作品,以及他(據我們所知)在《自然》上發表的五十篇文章。Sidney Perkowitz指出,《星際迷航》至今已勇往直前50年之久,他報導了星際迷航系列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的影響。
  • 12月15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2】蛋白質運動與生物學功能之間的關聯doi | 10.1038/nature20571X射線晶體學能在原子尺度揭示大蛋白的三維結構,但提供的僅是靜態圖像。【3】年輕恆星噴流氣體doi | 10.1038/nature20600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在高角解析度下拍到了年輕的太陽型原恆星TMC1A,為與這類系統相關的分子氣體外流提供了新數據。
  • 跟「中共中央第一支筆」學學怎麼寫文章
    胡喬木是黨內的文章大家,被毛澤東譽為為「靠喬木,有飯吃」;鄧小平則讚譽他是「中共中央第一支筆」。他的文章寫作之道對大家提高寫作水平具有重要借鑑價值。本文收集整理了胡喬木談怎樣寫文章的一些論述,供大家參考。
  • 我寫文章都難產,你這文章跟拉肚子一樣,譁譁譁的,讓人嫉妒啊
    M:看過幾篇你寫的文章,說不出來的感覺,喜歡,舒服。你是有專門研究過瑪雅13月亮歷嗎?你現在的經歷、感受、開悟,是否也與此有關啊?因為最近這些文字大部分都是寫給我自己看的,沒有什麼其他的企圖心或者商業用途, 所以真的是我筆寫我心。M: 嗯,真實又準確的表達,如果我也想往這方面去探索,不知道你有什麼比較具體的建議嗎?信:我想知道你想探索哪一方面?其實我覺得更準確的表達是說,你是想學某一個技能,還是想達到某一個狀態?
  • 寫文章賺錢的B面
    雖然以前以前也有很多的編輯崗位,看似跟現在相比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實際上在崗位職責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編輯主要負責維護的是網站,現在的編輯主要維護的一般都是公眾號,看似只是平臺發生了變化,實際上變化的是:文章內容。從文章的質量上來考慮的話,公眾號要求的文章質量比網站要求的文章質量要高很多。
  • Nature Medicine放大招 | 復旦大學楊振剛的Nature文章結論存疑,仍需更多的研究去證實
    Llorens-Martín團隊在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了題為「Adult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is abundant in neurologically healthy subjects and drops sharply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的文章
  • ...食物系統」專家小組並聯合在NATURE SUSTAINABILITY 發表觀點文章
    原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長樊勝根教授、資源環境學院和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申建波教授作為專家組成員,參加了康奈爾·阿特金森可持續發展中心-可持續食物系統國際專家小組(A Cornell Atkinson Center for Sustainability–Nature Sustainability Expert Panel」),專家組12月10日在Nature Sustainability在線發表觀點評論文章
  • 「做學問」與「寫文章」
    陳平原先生有「兩副筆墨」說,主張學人應當不但能寫學術著作,還要會作隨筆文章。他自己對此便身體力行,以文章養氣、怡情與運思,「藉以關懷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自撰簡歷》)但「做學問」與「寫文章」兩者之間的聯結卻遠不止於學術隨筆的寫作。一如陳先生的專業著作示範的那樣,「學問」本身同樣可以成為「文章」,「表達」其實並不外在於「學術」。
  • 給語文老師推薦的專業書單,如何寫好文章,老師也需要學寫作文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語文老師,通常被同事認為是文筆好,會寫東西。於是大部分關於學校的介紹啊、晨會的演講、領導的發言,都由語文老師代筆了。甚至是期末告家長書、成績總結匯報,也都是由語文老師完成的。教給我們一些鑑別好作品的原則和方法,語文老師可以從中學會如何判斷好的作品,推薦給學生,也可以提煉這些方法,告訴孩子們,什麼才是好文章。2、《小說修辭學》本書也是一本經典的西方現代小說理論著作,被譽為20世紀小說美學的裡程碑。
  • 中國學者首次從Nature撤回封面文章:邢立達等人的文章描述不準確
    2020年3月19日,對「史上最小恐龍」提出質疑的6位學者的評議文章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布。同時,他們也經原始論文通訊作者同意,將其提交給了《自然》雜誌。(註:根據《自然》雜誌投稿規則,評論文章須徵得原文作者特別是通訊作者的同意)。此前,Nature封面刊登了中美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恐龍」的研究成果。
  • Nature:「涉嫌造假」,闡述轉基因有害的文章被撤回
    2016年1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最近,幾篇報導「動物食用經過遺傳改造的莊稼後產生危害後果」的文章因數據造假正在接受檢查。這篇由義大利Naples大學的科學家們報導的研究結果出現了漏洞:該文章中的的圖片涉嫌故意修改。對此,該實驗室的主要負責人稱不會發表任何意見。該文章的結果與之前由全球各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的安全測試結果(即表明轉基因作物安全無危害)大相逕庭。然而,這些官方結論受到了多數反轉基因網站的抵制。
  • 霍建銓:如何通過寫文章賺錢
    對於寫文章賺錢,很多人覺得很困難,腦袋沒有這個概念,我應該怎麼通過寫文章賺錢呢?其實方法很簡單,我教你3個步驟。1、找到一個榜樣。你喜歡的哪類型文章,嚮往的,關注這樣的人。2、花錢。找你喜歡寫文章的那個人,跟他學習,讓他把模型和方法教給你。3、反覆測試他的模式,把你的內容通過它的模型表現出來。這是非常簡單的三個步驟。為什麼很多人還不會呢?
  • Nature:發文章為什麼要那麼久!!
    (圖片摘自www.nature.com)2016年2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科學家們對漫長的文章發表周期感到抓狂,他們希望這一問題能夠儘快解決。他們稱文章送審後雜誌的等待時間很長,而且相比以前審稿者們的要求越來越多。「我們對他人的無理要求越來越多」。不同學科之間的文章審稿時間也有差異,其中社會科學類文章最慢。物理學領域目前對快速發表文章的需求開始下降,這是因為有一些機制可以使文章在審稿通過之前就得到預發表「pre-print」。生物學領域則競爭十分激烈,而且科學家們希望將文章發表到高水平的雜誌上,從而幫助其事業進步。
  • 一名小說作者對寫文章的觀點(淺談如何寫文章)
    對於我個人而言,寫一篇文章並不難,我也不是什麼文科生,而是一名實實在在的理工男,學的是軟體開發,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說話和分享,腦海裡也有很多東西想要寫出來,所以我便開始了我的百家號之旅。百家號並不是我的第一個寫作平臺,我之前在微信上也發表過幾篇和大數據相關的文章,然而反響平平,也沒堅持下去,後來也就罷休了。當然,我寫文章並不是一開始就能寫的,而是自己有著寫小說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