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拎著行李上車的學生們
浩浩蕩蕩的補課車隊
瀋陽一中學「移師」鞍山補課
「出境」為的是讓瀋陽教育部門「夠不著」
早晨6時30分,天還沒有完全亮起來,瀋陽鐵西區北一西路富工五街雨田中學總校區門前,一個背著書包、手提行李的男孩,正在校門前徘徊。2月1日,農曆正月初十,瀋陽最低氣溫零下21攝氏度。在這一天,雨田中學總校區初三年級全體師生,乘坐10輛大客車,在路途上顛簸了近3個小時後,終於抵達位於鞍山南郊的一所大學。說起來有些荒唐,學校如此大費周章地折騰,竟然是為了補課。而之所以選擇去鞍山補課,是因為如此一來,瀋陽的教育管理部門就夠不著了。
補課去鞍山
1月31日,是雨田中學總校區初三學生的返校日,這一天上午,幾百名學生都從老師那裡得到一個消息:明天要攜帶書包、行李到校,然後集體去鞍山補課。
「孩子說,明天早晨7點到校,要去鞍山補7天課,也有說補10天的。說實話,在瀋陽補課也就補了,現在為了補課,乾脆把孩子都拉鞍山去了,我覺得有點過了!」一名家長這樣表達不解。
1月31日下午,記者接到雨田中學學生家長的電話多達六七個。
為什麼不在瀋陽補課,而選擇去鞍山?「說是在瀋陽補教育局抓得嚴,補不下去了。去鞍山,教育局就夠不著了。」家長說。
父母很心疼
6時45分,總校區門前的學生多了起來,開車來的、打車來的,也有一家三口步行來的。
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出家門在外住宿,帶的行李不僅五花八門,也出奇得多,有的孩子扛著一整套被褥過來,有的孩子行李裡還綁著臉盆。一輛銀灰色的微型車邊,父親幫女兒將行李整理好,女兒揮手要走了,父親趕緊從兜裡掏出幾百塊錢來。看著背著行李的女兒走進校門,再走進教學樓的大門,這位父親才依依不捨地回到車上。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日子裡,400多名十五六歲的孩子們,因為補課遠赴鞍山,其辛苦令人同情。但更值得同情的,是孩子們的父母。校門口,一位送行的父親因為保安言語不遜,爭吵了起來。
「孩子去外地補課,一去這麼久,根本就放心不下,連元宵節都沒法在家過了,說心裡不惦著那是假話。要在平時,說啥也吵不起來。」一個旁觀的學生家長說。
從6時45分有學生陸續到校,到9時40分大客車出發,這3個小時的時間裡,幾百名學生在教室裡等待出發。而在校門外,也有孩子的父母,在早晨零下17攝氏度的低溫裡,苦苦等待了三個小時,只為孩子出發時,能再多看一眼。
孩子說折騰
8時45分,陸續有瀋陽安運旅遊的大巴車抵達校門前。9時剛過,校門前的大巴車已經多達10輛,其中9輛是灰色大巴,這是給初三年級9個班的學生乘坐的。1輛綠色大巴,是給任課老師坐的。
9時15分,學生們站著排陸續走出校門,然後裝行李、上車。老師組織得很好,很多細節都想到了,一個男孩上車時,還拎著打掃衛生用的掃帚和撮子。學校門口,一臺印表機被裝上了一輛轎車。
校門對面的小超市裡,三個男孩正急急忙忙買飲料、麵包。
「你們這是去哪裡啊?這麼熱鬧?」超市老闆問。
「去鞍山。」一個孩子答。「去鞍山幹什麼?」「補課!」孩子說完,又給去鞍山補課的行為下了個定語:「折騰!」
波折三小時
9時40分出發,車隊浩浩蕩蕩駛上瀋大高速,一路向南。
11時,車隊在瀋大高速鞍山收費口下高速,但是車隊很快在公路上調頭,11時15分,車隊再次上了高速。
繼續向南。11時38分,車隊在南臺下高速。在南臺縣城裡,車隊又先後兩次調頭,然後沿著202國道向回開。12時16分,車隊駛入鞍山南郊外的一所學校。
一路折騰之後,學生們在廣場整隊分配宿舍,12時40分,學生們開飯了。
食堂不大,前面的學生們吃過飯下樓了,排尾的學生們還沒有進食堂大門。
午飯是自助餐,孩子們顯然餓壞了,記者走進二樓的時候,4個熱菜只看見3個:炒酸菜、炒白菜、燉土豆,飯鍋也見底了。
飯後,校區裡唯一一個小超市,聚集了大批學生。
午後第一課
14時10分,學生們在操場上再次集合,十幾個老師抱著書本走進教室,然後是背著書包的學生們。14時30分,補課開始。
由於教學樓教室有限,一個班級被擠到操場東側的圖書館裡上課。從圖書館正門的窗戶望進去,能看到老師正在講課。
在這個顯得有些荒涼的院子裡,孩子們將度過7-10天單調的補課生活。(據《瀋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