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償補課怎就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
在職教師因「有償補課」被處罰的事情不少人都聽說過,但補課「補」成了暴力事件,恐怕不多見。
這兩天,瀋陽「懷疑家長舉報補課被老師丈夫毆打」的事件一直在熱搜榜。11月28日,當地調查組對關於瀋陽市第127中學教師金某有償補課、家屬毆打學生家長等問題線索進行審查調查。11月30日,調查結果顯示,涉事教師金某被開除,校長被免職,區教育局副局長被免職,還有多人受到了黨內警告、嚴重警告等不同程度的處分。此外,涉事教師丈夫劉某被給予行政拘留3日的處罰。必要且及時的處理辦法,讓人們再一次清楚看到「有償補課」的代價。
對於在職教師有償補課,教育主管部門早就畫定了「紅線」。比如,2014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禁止有償補課」被列入「紅線」;2015年教育部出臺的《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更作出了「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組織、推薦和誘導學生參加校內外有償補課」等6項規定。每年從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對「有償補課」都是三令五申,嚴查嚴打,但「有償補課」就像韭菜一樣「割掉一茬冒出一茬」,總有個別教師敢於「以身犯險」。
或許有人會說,「一些地方一些老師工資低,利用課外時間賺點錢也是合理的」。也有人覺得:「在職教師相對來說更能滿足家長、學生的需求,禁止有償補課,對老師、家長、學生來說都是損失,即便不參加老師開辦的補課班,許多家長也會選擇市場上的培訓班。」這些說法似是而非。在職教師有償補課不僅損害了學生平等的受教育權,更違背了法律的精神。
有償補課會變相地將公共教育資源私人化、商品化。一邊是公共課堂,一邊是可以增加自己收入的補課班,在利益面前,難免會有教師為了「私利」壓縮課堂內容,讓學生上自己的補課班。而且,也不是所有學生都上得起補課班,這難免讓原本就緊張的家校關係、家長與老師的關係又平添了一些猜忌。
這是教育主管部門堅決禁止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的關鍵,也是許多家長反感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的原因。因此,必須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維護義務教育的公共性、普惠性,滿足社會對教育的期待。
當下,不少學生產生補課、輔導的需求,這其實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之上將該講的內容講深、講透,課下也要多些耐心,為學生答疑解惑,而不是走下講臺就當「甩手掌柜」。這並不是額外的要求,而是職責所在。學校及教育部門也要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向注重教學工作的教師傾斜。
記得我上小學、中學時,別說自習課,就連課間時間,老師們也經常會到教室轉轉,學生有問題很容易得到及時解答,而一些家長與教師之間也不用像現在這樣相處得「小心翼翼」。時代不同了,教師的職責也許發生了變化,但無論怎麼變,「傳道授業解惑」的根本不應當改變。如果教師能問心無愧地做到這八個字,那家長與教師之間又怎麼會到了「大打出手」的地步?
郭慧巖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程欣(實習生)、李婭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