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頭、銀行股集體爆發,機構抱團瓦解了嗎?一季度該如何投資?

2021-01-21 菜頭日記

嗯,又到了周末總結的時間了。總結,既是自我總結,也是跟大家一起總結。

本周最大的幾件事情,好像也都是市場中的常態,比如中字頭股集體爆發,滬深300權重股回調,銀行股補漲,後面兩天半導體反彈。

這些行為,表面上看起來是無規律的行為,實際上早就有跡可循,要不上半個月菜頭天天在文章裡面說建議關注三傻,不是因為菜頭有什麼先見之明,而是這樣的事情,菜頭看了20年,循環往復上演了幾十上百遍,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有時候屁股一翹,就知道是拉稀拉幹。

話雖然說得有點粗魯,但道理就是這樣。

中字頭上漲,很簡單,在當前各大指數都屢創新高的情況下,還有近半數的中字頭股票處於破淨狀態,因為各種原因,今年中字頭的股票不受人待見,但是貨比三家之後大家會發現,原來這些公司也不差啊,就補回來了。

大規模破淨,歷史上的絕大部分時間裡,都只能是是在熊市中發生,牛市中還有大規模破淨板塊,2020年還是第一次。

歷來牛市的末尾,要麼是由中字頭趕頂,要麼是由中字頭助推,中間一定都會有中字頭參與,但2020年從頭到尾都沒有中字頭什麼事,這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

大家不要忘了,僅僅是5年以前的2015年那波牛市,中字頭可是絕對的主力軍,10倍牛股比比皆是。

關於銀行補漲,邏輯就更簡單了,銀行補漲按理說就是一幅明牌,放桌子上看著打的,因為銀行前三季度的業績是怎麼來的,稍微有點財務功底的人都應該明白,國家要求銀行把帳面利潤壓下去,然後銀行也都達成了默契,通過提高撥備率等財務手段,把利潤做下去了。

但是帳面利潤少了並不是說銀行賺的錢少了,僅僅是一個財務數據變少了而已,直白說就是銀行通過一系列財務手段,把利潤隱藏起來了。

這個本來就是明牌,稍微懂點財務知識的人都能看明白,實際上,從第三季度開始,銀行的財報就正常了,第四季度逐漸把之前隱藏的利潤釋放出來,再加上經濟本身也在恢復性增長,所以四季度銀行利潤超預期,原本就是預料中的事情。

這就是為什麼,菜頭上周實驗性拉了兩個組合,全部趕在上漲之前,簡直就是神操作,考慮到滬深300上周漲幅為負,這兩個組合算是大幅跑贏指數了。

不過這個也沒有什麼意義,菜頭拉這個組合的意思是想做個實驗,看5年和10年之後,銀行以及鐵路和大盤指數相差多少,因為組合裡面大多數股票都是處於破淨狀態,按照歷史經驗,這些真正的核心資產,不太可能長時間大規模破淨的,並且菜頭個人預測,未來3-5年內,這些組合跑贏市場的概率,是比較大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上周的熱點事件,市場質疑南極電商造假的事情。

這件事情來回反轉了幾次,南極電商是菜頭比較熟悉的一家公司,因為早期有一些業務往來和合作關係,所以跟核心管理層也打過很多交道。

整體來說,菜頭傾向於公司是正常的,即便是造假,也不是興業證券的研究員和媒體說的那樣,那些一看都是外行說的,正因為菜頭認為說得不專業,所以就連續寫了三篇文章來說明這個事情,被很多人噴了,並且好幾個人因為看我文章進群的,本來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後來因為股價下跌了,就反轉了。

你看,公司沒變,觀點沒變,股價漲了就覺得我說的是對的,股價跌了就覺得我說錯了,這就是很多人的真實心態。

這樣的心態炒股,是一定會當韭菜的。

其實我並不關心南極電商的股價,而是從基本面和商業模式各個環節來分析公司,無論分析得對與錯,這個邏輯,都是值得你思考的。

會兼聽,則明理。

跌了就懟我,漲了就感激我,其實漲跌菜頭都在這裡,漲跌跟我也沒有什麼關係,菜頭還遠遠沒有大到靠一篇文章就可以影響股價走勢的地步。無論股價漲跌,我寫的文章都在這裡,我不是神,預測股價漲跌,不是菜頭的風格,如果因為這個關注我的人,你最好早點取關,否則會讓你失望。

老規矩,周日發個人持股清單。很多長期關注我的朋友估計心裡又會心一笑了。

對,沒啥變化,和上周一樣(詳細持股清單在首發帳號上)。

本周唯一的變化,就是買了1500股南極電商,抄底的(其實不存在抄底),菜頭只是覺得既然我認為市場錯殺了,股價確實也下跌了很多,那就應該買入。

巴菲特老爺子說,別人恐慌的時候我貪婪,對吧。

1500股南極電商,吃了個跌停板,目前小幅度盈利。不過這個不重要,我為什麼沒有寫到我的持倉名單裡呢,因為短期我並不想大規模購買,其實我的觀察倉裡也不止南極電商,還有很多公司,買這些公司的目的,是因為你買了就是股東,這些公司有什麼消息和變化,公司有義務第一時間通過交易所或者證券公司通知你,僅此而已。

為什麼買1500股呢,因為我喜歡滿倉操作,帳戶上的錢(不知道是那家公司分紅了留下的,剛好夠買這麼多)。

倉位裡的其它公司,沒什麼好說的,重點說說華東醫藥和普利製藥吧。

華東醫藥,我看重的不是市場上流傳的那些醫美啊什麼之類的概念,當然華東的管理層為公司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不是壞事。菜頭選華東,理由很簡單,華東是一家有上進心的公司,這個和市場大部分人的觀點恰恰相反,一家連續15年ROE超過20%的公司,利潤連續20年增長的公司,你說這家公司不思進取,那我就不知道什麼公司才進取了。

2015年過完年集採方案剛出臺,華東馬上就調整戰略,增加研發投入,只不過醫藥的研發,需要的周期本來就長。按照華東新藥的研發進度,正常情況下,華東的新藥(部分是創新藥),從2022年後會開始逐步貢獻利潤。

那你說,2015年前華東為什麼不加大投入呢?如果你是企業的管理層和股東,每年的合理投入能夠產生20%以上的收益率(投入利潤最大化),難道不香嗎?做企業,講究的是投入產出比,這方面,華東一直很優秀。

哪怕拿華東跟醫藥一哥恆瑞比,他們之間的絕對利潤,並沒有市值和股價差距那麼大,說到底,市場在瘋狂的時候,要的更多是預期和故事。

然後再說普利,菜頭第一次看到普利,是在一個量化交易軟體上弄著玩搞出來的,當時我量化了下面四個數據,普利是滬深兩市唯一一家合格的公司。哪四個數據呢?

同時符合這四個條件的,滬深兩市4000多隻股票,僅普利製藥一家。

然後我就開始研究這家公司,後來發現,這家公司創始人兩口子很有意思,一輩子除了做藥,沒做別的,從幾百萬的小公司,一直發展到現在。

菜頭去看了下20年前恆瑞醫藥早期的財報,那個時候的恆瑞也是這樣的,孫飄揚夫婦也是這麼過來的。

並且20年前恆瑞的現金流,比當前的普利製藥還要差(大家所詬病的普利製藥現金流差的問題),這個其實容易理解,小公司要快速發展,就要投入錢,利潤有限,現金流肯定就好不到哪裡去。

所以菜頭就想,普利有沒有可能重複恆瑞走過的老路呢?就開始買入了普利製藥的股票,2018年開始買入,中途在低位補過幾次倉,由於創業需要錢把其他的高位股賣掉了,所以普利佔到的倉位越來越多,就是這麼回事。

關於普利這樣的公司,需要持續跟蹤,並且需要一定的財務功底才能投資,一旦基本面有所惡化或者行業的競爭環境有所改變,就要堅決賣出,所以,菜頭不建議新手去投資這樣的公司。

暫時這些都沒有問題,所以菜頭持倉不動,整體來說,這兩年漲的不多,但也翻倍了,還是不錯的。至於市場擔心的集採,對於注重研發投入的公司來講,是好事不是壞事。

普利的研發與銷售的佔比,長期超過20%,整個A股研發投入超過20%的醫藥公司,不多。當然,普利的體量小,絕對投入不高,話說回來,哪家大公司不是這麼發展過來的呢。

所以關於普利製藥,菜頭認為是好公司,但不建議你去投資。

本文來源於「CT600519」

作者: 菜頭日記

我每天都會寫深度分析,希望大家多多分享和轉發,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萬字長文復盤A股著名的4次抱團!9點啟示耐人尋味 真正瓦解前都有1...
    本文中,以主動偏股公募基金作為代表描述,以持續加倉某一個板塊至接近或超過30%,並持續持有超過兩個季度以上,稱為「抱團」。由於機構分散投資的要求,持有一個板塊超過30%算是比較高的集中度。2006年,隨著公募基金和保險機構的不斷壯大,機構投資者對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2006年以後,大概出現了四波非常著名的抱團。
  • 以史為鑑:A股抱團取暖的形成與瓦解
    並且預期「成長股群體中部分行業和個股估值與業績增速已經匹配,替代價值會隨著價格的下行逐漸體現。優質成長股的修復會弱化市場抱團取暖的力量, 而趨勢一旦弱勢,對證偽的擔憂會明顯提升」。2018 年年報《春漸暖、花未繁》中初步確認抱團取暖的瓦解開始,並判斷「兩重限制,2018 年抱團板塊的不斷分化與瓦解依然會給市場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 [情緒與偏差]機構抱團瓦解 短線多殺多
    原標題:[情緒與偏差]機構抱團瓦解,短線多殺多   一、 市場觀點可能存在偏差  大盤指數在機構抱團板塊的拖累下全天弱勢
  • 社保基金抱團長春高新 QFII青睞白馬股
    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25日,有86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一季報,社保基金、養老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一季度持倉動向也浮出水面。社保基金抱團長春高新數據顯示,已披露一季報的上市公司中,社保基金現身144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合計持股19.85億股,市值達到461.89億元。
  • 如何看待當前機構「抱團」?抱團解散後機構買什麼?
    如何看待當前機構「抱團」?抱團解散後機構買什麼?三一重工、贛鋒鋰業、恩捷股份、招商銀行分別淨買入7.09億元、4.54億元、4.43億元、4.00億元;立訊精密淨賣出5.23億元,伊利股份淨賣出2.33億元,五糧液淨賣出1.86億元。  機構動向:1月12日,龍虎榜中機構席位資金淨賣出5.93億元。淨買入額較多的個股分別是天齊鋰業、中晶科技、惠雲鈦業等;淨賣出額居前的個股分別為東方財富、南極電商、東方雨虹等。
  • 機構抱團再次瓦解誰將激起市場熱情
    來源:郭一鳴-白酒 豬肉 食品下跌 機構抱團再次瓦解 誰將激起市場熱情?觀點:經濟景氣度持續回升以及流動性合理充裕下,市場中期向好趨勢的邏輯並未發生改變,近期市場的調整僅是階段性的洗盤。全天盤面上看,受到近期機構抱團的鬆懈,白酒、豬肉、食品飲料等板塊持續下跌,9月3日以來食品飲料板塊累計下跌超15%、豬肉概念下跌近20%,而貴州茅臺下跌也超過了7%。顯然,機構籌碼在繼續鬆動,而資金的調倉換股或仍在進行以及觀望當中。當然,盤中仍不缺乏部分的亮點。比如汽車類概念表現良好,而板塊的表現和汽車消費復甦以及行業盈利改善有一定的關係。
  • 中字頭股票集體爆發 滬深300指數突破2015年高點
    中字頭股票集體爆發。早盤隨著工程基建板塊異動,中國中車A股罕見拉升封板,成交額達18億元,報5.89元。中國中車H股亦大漲17%。4日晚間,中國中車公告稱,公司於2020年11-12月期間籤訂了若干項合同,合計金額約222.6億元。上述合同總金額約佔公司中國會計準則下2019年營業收入的10%。
  • 站在當前時點,如何看待銀行股的估值?如何找到一隻高ROE的銀行股?
    雖然大摩下調了四大行評級,但同時指出過去兩年的金融出清提高了這些銀行的盈利質量、資產負債表透明度以及風險管理能力;同時,隨著中國財富管理市場和銀行零售市場的持續發展,這些銀行也將從中受益。機構偏好高淨資產收益率銀行一直以來,銀行股是保險資金最青睞的投資標的。智通財經了解到,截至2019年一季末,保險資金持有的銀行股共計325.85億股,持倉市值達3375.36億元,佔目前保險持倉總市值的53%。而業績持續向好、監管影響較小的高淨資產收益率銀行更是機構重倉股,如招商銀行(03968)、興業銀行、寧波銀行、工行以及農行。
  • 投資機會如何找?
    節前行情越往後越「香」,節後行情普遍較香,尤其是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節後行情要明顯更優於主板。電子、計算機、通信等科技股正是進場時,左側交易中。現在開始陸陸續續建倉,1月底加到5成以上,等待2月的春節紅包行情。綜上,2月份是比較適合操作的,整體市場環境基本較好。之前說過一句話,一月炒「國防軍工」,二月炒「電子」,也是符合板塊輪動的。
  • 白酒、軍工、新能源集體熄火!科技、中字頭板塊逆市大漲 風格轉換...
    原標題:白酒、軍工、新能源集體熄火!科技、中字頭板塊逆市大漲,風格轉換?機構判斷A股「牛勢」不改   1月14日,A股上演冰火兩重天。
  • 摩根史坦利金融分析師徐然:如何理解被低估的銀行股?
    利率的變化影響銀行股盈利水平。當前,36家商業銀行估值中位數為6.11,從PB來看,有27家銀行破淨,佔比75%。銀行股估值處於歷史地位。徐然認為,這麼大的疫情之下,今年銀行的盈利能力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而一季度,經濟大幅下挫之際,中國銀行體系也並沒有爆發出系統性風險。未來隨著經濟復甦加強、貨幣政策回歸正常,銀行股估值有望迎來一輪修復。
  • 抱團到底什麼時候瓦解?
    一直抱團一直爽,抑或核心資產的泡沫要破?既然事件來了,那我們就去分析它,然後藉助它,依靠它取得收益。0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股漂亮50的啟示美股在1970到1973年出現了由大市值權重抱團上漲的一波行情,即所謂的漂亮50行情。越戰中,政府財政赤字問題惡化,導致美國通脹問題,經濟增速也在下滑。
  • 銀行理財資金望入市?中信證券:歲末年初「貓冬」禦寒
    具體來看,該政策有利於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更好承接銀行理財、保險、信託等各類機構資金的分層分散化管理及資產配置需求,意味著為資本市場注入更多中長期資金,激發市場活力,提升機構投資者比重。如何在眾多MOM機構中實現差異化發展,將考驗機構在研究定價、優質投資顧問客戶資源發掘、IT系統開發、綜合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也預期券商IT接口開放政策將有望落地。
  • 各大機構都說銀行股要漲,但自從買進銀行股後被套了,該怎麼辦?
    銀行股是A股市場比較特殊的板塊,由於銀行股都是盤子比較大的,想要拉升銀行股一定要有巨大資金,不然很難拉動,所以銀行股只能適合價值投資,靠吃分紅獲取收益。 因為想要銀行股上漲,一般都是在牛市初中期的時候,或者大盤需要護盤的時候,只有這兩個特殊時期銀行股才會上漲。
  • 抱團基金拼撤退速度 人多的地方別去
    煤炭、銀行等板塊表現堅挺,而前期抗跌的醫藥、食品飲料等行業則展開調整。對於此前的大盤走低,南方基金投資總監邱國鷺認為:「如今的跌法很別致,鋼鐵和有色等強周期行業逆勢上漲,煤炭、建築、銀行也基本持平,領跌板塊除了地產之外反而都是食品飲料、零售、醫藥、農業等『防禦性』板塊」。對於這一怪現象,邱國鷺總結稱,「領跌的大都是機構扎堆的板塊,而抗跌的大都是機構低配的板塊。
  • 銀行股機會來了?民生銀行高管斥資增持自家H股,機構:行業估值有望...
    據統計,民生銀行13名高管此番合計增持275萬股該行H股股份,以最低增持價計算,至少耗資1149.5萬港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民生銀行上市以來,首次高管集體增持行動。而除高管增持外,民生銀行股東也在H股市場增持。
  • 眾多機構抱團龍頭企業
    作為新能源大領域中的重要一員,周期屬性顯著的光伏行業憑藉大漲行情獲得關注,成為繼白酒之後機構資金又一長期看好的賽道。短短一個月,已有眾多投資機構把目光瞄準了光伏行業龍頭公司,部分公司甚至成為公募基金年末業績比拼的法寶。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大行業的爆發絕非一夜之間,這個曾經依靠政策補貼的行業,已經逐步走向商業化。
  • 險資一季度持股市值超萬億 新進增持152隻個股
    近日,債轉股市場迎來新的投資機會,保險資金和養老金的「加盟」,再度令險資投資動向成為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隨著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業績披露的落幕,保險公司的最新布局路線也浮出水面。
  • 險資一季度持股市值超萬億元 新進增持152隻個股
    本報記者 張穎近日,債轉股市場迎來新的投資機會,保險資金和養老金的「加盟」,再度令險資投資動向成為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隨著今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業績披露的落幕,保險公司的最新布局路線也浮出水面。《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300033,股吧)數據統計後發現,截至一季度末,滬深兩市共有32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險資身影,合計持股市值1.23萬億元。其中,有101隻A股被險資新進持有,51隻A股被險資增持。另外,有105隻A股險資持倉未變,被險資減持的A股有71隻。
  • 3000多股收綠!新能源有泡沫?私募大佬隔空怒懟 發生什麼事?
    其中,白酒、軍工、鋰電、光伏等高位抱團板塊集體下挫。   如軍工指數收跌1%。   中航重機、北摩高科等個股跌超6%。   中字頭股票再度崛起   「中字頭」股票成為今天市場為數不多的亮點。   中國中車、中國化學、中遠海控、中國重汽、中海油服等漲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