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周子勳
創新引領是由「大」變「強」關鍵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周子勳
8月10日,被市場視為衡量全球企業競爭力和洞察全球最大企業最新發展趨勢的2020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揭曉。從榜單來看,2019年,世界500強企業營業收入達到33.3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引人注目的是,入榜中國企業數量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其中,包含香港地區企業,中國企業數量達到124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121家);包含臺灣地區企業,中國企業共有133家上榜。
中國企業入榜世界500強數量實現歷史性突破
據《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1997年,中國只有4家企業進入排行榜,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逐年迅速增加,上榜數量逐步超越德國、法國、英國、日本,如今又以133家企業數量超越美國,位列全球第一,實現歷史性突破。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中國企業世界500強上榜數量不斷增長,體現了中國經濟整體發展實力。一方面,中國經濟盤子做大了,有影響力的大企業自然會逐步增多;另一方面,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貿易大國,而且已經成為外商投資大國。今年6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1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在疫情衝擊下,這一成績難能可貴。此外,為了提升產業層級、產業行業集中度,通過企業併購重組的途徑,有利於企業做大做強,提升全球影響力。這說明我國的營商環境在改善,競爭力在提升。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產業組織的角度來看,中國企業入榜世界500強數量超越美國,反映了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背後的國際競爭能力提升,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下,有利於激發國民的自豪感、鼓舞企業發展信心。「但是,我們不能沾沾自喜,在看到入榜企業數量增長的同時,更要看到質量。比如中國企業盈利水平還存在差距、科技含量還不高等。從上榜的124家中國大陸企業來看,平均利潤不到36億美元,約為美國企業(70億美元)的一半,也低於全球500家大公司平均利潤41億美元。可見,中國企業做大做強的壓力會更大、更迫切。」白明說。劉志彪認為,從行業結構來看,上榜企業中銀行類企業居多,而高科技企業較少;從附加值結構或利潤結構來看,中國上榜的企業附加值較低,而銀行利潤較高;從企業類型來看,上榜的企業基本上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較少。
以體制機制創新鍛造中國企業由大變強
從上榜行業來看,中國企業在金融、汽車、建築、貿易、科技等行業佔了更大比例。比如在50家全球上榜銀行企業中,中國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10家銀行上榜;在7家網際網路相關公司中,中國有京東、阿里巴巴、騰訊和小米4家上榜;在汽車行業,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車企有7家,美國只有2家;在科技企業中,儘管遭遇各種挑戰,但華為仍然保持了上升勢頭,由去年的第61位升至今年的第49位。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平安憑藉持續穩健的業績增長,以1842.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全球榜單第21位,較去年上升8位,全球金融企業排名第2位,在中國入圍企業中排名第5位,蟬聯中國內地混合所有制企業第1位。平安集團董事會秘書兼品牌總監盛瑞生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說,平安的跨越式發展與品牌地位的持續提升,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時代機遇、國泰民安的大好環境以及創業家的革新精神。32年來,平安與國俱進,每十年上一個臺階,先後經歷四個發展階段,即市場化經營,探索現代保險;國際化改革,探索綜合金融;網際網路+轉型,探索金融+科技;生態化布局,強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態。「要想成為世界級企業和品牌,更要心懷天下、肩負責任,踐行可持續發展。同時,還需要善用科技,與時俱進,打造世界領先的產品和服務。」盛瑞生表示。白明認為,當前,世界經濟發展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另外,我國經濟發展更加強調創新驅動。這意味著風險較大,在這種背景下,保險行業應該發揮更大作用。白明對記者說,企業要有競爭意識,未來不能再以數量取勝,而是要以質量取勝。建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讓企業增加研發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唯有這樣,中國企業才能由「龐大」變成「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