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疫情下的雜誌封面:我們懷念擁擠的餐廳,我們重新學會愛

2020-12-09 界面新聞

編輯 | 蔡星卓1

整個疫情期間,許多國際知名雜誌也在嘗試表達自己對於這一流行病的態度,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它們的封面設計。不論是插畫、攝影作品或是文字,甚至什麼都不放,這些封面作品都反映了疫情作用於社會的某個方面——路燈下孤獨的外賣員,輪班後的黑色皮膚醫護人員,曾經熱鬧如今空蕩的演唱會場地,月色下隔空親吻的戀人......用自己的方式,這些停留在雜誌封面的圖像為這場全球性「戰疫」紀念,引起我們對重要問題的反思,同時也傳遞著某種信心與力量。

2020年3月23日《紐約客》雜誌封面,Christoph Niewmann的「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呈現了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之下,一個個人健康和公眾健康似乎越來越相互依賴的世界。

3月16 - 29日的《紐約》(New York)雜誌封面「不要驚慌」(Don't Panic),這一期的主題是關於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次來到紐約的情形。

《時代》雜誌在3月份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特別報導,包含了六個不同封面,每個封面上都有直接受病毒影響的人的肖像,這些封面「提供了一種COVID - 19是如何迫使世界各地的普通人適應新現實的感覺。」

3月10日《名利場》(Vanityfair)雜誌封面,由瑪格南攝影師Alex Majoli拍攝,以記錄當時義大利日益嚴峻的新冠疫情。「流行病是一場戰爭嗎?如果是這樣,這將是一場難以描述的微觀戰爭。」

3月28日美國音樂雜誌《公告牌》(Billboard)封面,主題為「當演出不再」(When the Show Won't Go On)。

3月30日《紐約客》雜誌封面,Eric Drooker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描繪了曾經有成千上萬人經過,卻因為疫情而幾乎空無一人的紐約中央火車站。

4月12日《觀察家雜誌》(The Observer Magazine)封面,主題為「封鎖下的愛」(Love under Lockdown」,關於隔離時期的浪漫故事。

4月12日的《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Magazine)雜誌封面,由Karim El Maktafi拍攝。

4月13日《紐約客》雜誌封面。Pascal Campion的作品「生命線」(Lifeline),繪製了一個在疫情期間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的人。

義大利版《VOGUE》四月刊封面是純白色的。在其INS上,雜誌主創團隊這樣解釋這樣的封面設計:「在其一百多年的悠久歷史中,《Vogue》經歷了戰爭、危機和恐怖主義行為。它最高貴的傳統就是從不視而不見。就在不到兩周前,我們打算出版一期我們已經計劃了一段時間的雜誌......但是,當人們在不斷死去,醫生和護士冒著生命危險,世界在永遠改變的時候,談論任何其他事情都不是《Vogue》義大利版的風格。因此,我們擱置了我們的項目,從零開始。在我們的歷史上,第一次印刷完全白色封面的決定並不是因為缺少圖像——恰恰相反,我們選擇它是因為白色象徵著同時發生的許多事情。白色首先是尊重。白色是重生,是黑暗之後的光明,是所有顏色的總和。白色是那些冒著生命危險拯救我們的人穿的制服的顏色。它代表著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以及保持沉默。白色是為那些用思想、想法、故事、詩句、音樂和關心他人來填補這片空白時間和空間的人準備的。白色讓我們回憶起1929年金融危機之後,這種完美無瑕的顏色被用在衣服上,以表達當下的純潔和未來的希望。最重要的是:白色不是投降,而是一張等待書寫的白紙,是即將開始的新故事的扉頁。」

《GQ》葡萄牙版4月刊封面,「一切都會好的」。

4月6日《紐約客》雜誌封面。Chris Ware的這幅「睡覺時間」(Bedtime),展現了一個前線醫生與家人視頻通話的視角,提醒人們,除了職業角色,醫護人員同樣有他們自己的家庭與家人。

4月10日《新聞周刊》(Newsweek)雜誌封面,由Alex Fine繪製,關注了疫情期間居家辦公的現象。「自3月11日新型冠狀病毒被宣布為大流行以來,許多公司都試圖迅速將其業務、文化、管理風格和通信完全轉移到網上。剛開始的幾天非常棒,人們不需要換衣服,不需要梳頭,甚至不需要照鏡子。沒有通勤!但與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不同的是,在家工作並不一定會隨著經驗的積累而變得更好。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徹底打亂了數百萬美國人的工作方式,雖然公共衛生緊急狀況終有一天會消失,但「在家工作革命」的某些方面可能會繼續存在。」

4月20日的《時代》雜誌封面,是攝影師Lorenzo Meloni的作品,這一期封面關注的主題是關於前線的醫護人員。

4月20日《紐約客》雜誌封面,Owen Smith的作品「換班之後」(After the Shift)。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美國各地的城市關閉,從護士到地鐵售票員和雜貨店店員等重要的人員則繼續做他們的工作。他們的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也揭示了階級、種族和行業的不平等是如何決定了誰可以呆在室內,誰只能在室外「冒險」。這樣的工作也會讓人筋疲力盡——這是Owen Smith在最新一期雜誌封面上捕捉到的一個方面。Smith借鑑了大蕭條時期的藝術,在他看來,這是一種「試圖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有價值和尊嚴」的流派。

4月27日的《時代》雜誌封面採用了藝術家JR的作品。在此幾周前,這位藝術家自己也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後已康復,從而創作了這幅作品。4月11日,他在巴黎空蕩的街頭做了這樣一個作品,並拍攝下來。「我堅信奇蹟。」JR說,「這是一種後果十分嚴重的小病毒。但我們可以走到最後。」

4月27日《紐約客》雜誌封面,Tomer Hanuka的作品「道謝的合唱」(A Chorus of Thanks)。在此前的幾周裡,世界各地的城市居民都抽出時間來慶祝,感謝那些堅守工作崗位,保持了社會完整的人們。這個「儀式」在每天晚上7點舉行,紐約街頭的寂靜被歡呼、掌聲和偶爾的牛鈴聲打破。

4月27日的《紐約》雜誌封面,「富有的Corona,貧窮的Corona」,關注有關美國新型冠狀病毒中的那些「不平等」現象。一個問題被提出:「你是否足夠富有,以致於可以從新型冠狀病毒中倖存下來?」封面文章也提出一個觀點,即對於流行病期間的美國來說,「故意無視成為一種應對機制」。

即將在5月3日發表的《華盛頓郵報》雜誌封面,由Tom Haugomat繪製。封面故事有關疫情特殊時期的餐飲行業,美食家Tom Sietsema探討了餐館關門帶給我們所有人的損失——外賣和外送食品固然可以在特殊時期起到作用,但人們依舊會想念被服務員包圍、與同伴共享的擁擠體驗,以及,當進入一家餐廳,不知什麼在等著我們的那種無儘快樂。同時,Tom也與餐廳高管與顧問交談,探討餐飲行業如何,或是否可以回歸到疾病流行前的水平。

相關焦點

  • 面對疫情,全球著名雜誌的封面創意和思考
    》的封面,《TIME》的多封面特刊「前線的英雄們」也在致敬醫護。美國《New York》以插畫封面聞名的《紐約客》雜誌已連續多期關注疫情發展,從疫情早期的川普、以多米諾骨牌形象比喻疫情傳播、空蕩蕩的公共空間,到近期廣為傳播的描繪醫護人員與家人視頻晚安的
  • 疫情肆虐,這些雜誌的封面設計何以觸動人心?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抗疫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在這場人與病毒不分國界的對抗中,只有團結攜手、守望相助,才能共同對抗新冠病毒這個異常強大的敵人。本文搜集整理部分國際著名雜誌通過網絡免費下載的電子期刊封面,包括《觀察者雜誌》《TIME》《Vogue》等,來了解一下這些著名雜誌面對疫情是如何構思、設計創意封面的,以及在創意視覺表達之外的解讀與思考。
  • 「雜誌推薦」2020年抗擊疫情特輯推薦
    「越讀黨」推薦2.《新民周刊》「越讀黨」推薦4.《財經》《南方人物周刊》以「重新打量每個生命」為宗旨,以「平等、寬容、人道」為理念,記錄下這個時代的各種人物,使讀者從中看到人性的力量和時代的進程,為歷史留存一份底稿。「越讀黨」推薦6.《南風窗》
  • 「NYLON」×「NO GOOD TV」外出自肅期間日本潮流雜誌的一些嘗試
    這本誕生於1999年的雜誌起源於美國,內容以流行文化和時裝為主題,除了時尚之外,也涉及了藝術、音樂、設計等多方面。雜誌名「NYLON」直譯為尼龍,是一種服裝面料。而實際上,這一名稱來源自紐約和倫敦兩座城市:NEW YORK + LONDON 。
  • 疫情影響楊冪無緣雜誌封面拍攝,插畫替代,神來一筆高潮眼掀討論
    因疫情影響,出門標配是要戴上口罩,整張臉僅露出上半部,因此今年眼妝就成了妝容重點,這也是史上第一次,口紅退出市場。那麼口罩妝中的重點就落在眼部範圍,像淚溝、眼袋、黑眼圈等就容易無所遁形,除了眼影外,打造細緻乾淨的眼妝,遮瑕就成了重點。
  • 「DEPARTURE,重新出發」既是藝術,也是願景
    在 9 月 19-20 號這個周末,我們在廣州 逵園藝術館 舉辦了「DEPARTURE,重新出發」藝術展。19 日當天中午 11 時,「DEPARTURE,重新出發」藝術展正式開啟。就在我到達半小時之後,本來灰濛濛的天也開始下起了雨,這稍微加大了我們辦展的難度,也加大了各位家人們抵達現場的難度。
  • 殺馬特我愛你:被社會剿殺和拋下的「他們」也是「我們」
    直到上段時間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出現了,讓這個名詞再次發光,看完後我的心情複雜,除了感動和嘆息外,我也不禁想問下自己:那些曾經在我們身上的夢想、個性等,究竟在什麼時候開始消失了呢?我們對這個世界真的了解嗎?我們又真的了解我們自己嗎?...
  • 「千言」我們長大了,便掙脫母親懷抱,我們蒼老了,懷念母親懷抱
    我們長大了,開始掙脫母親的懷抱,等我們蒼老了,又該懷念母親的懷抱。「千言」人們可以有無窮的想像,卻不能將幻想化為現實的模樣「古風詩文」佛前驚鴻暗羅剎,忍顧紅香淚別衣。「古風詩文」草葉青青,細雨頻頻,花豔笑雲陰
  • 香港最美雜誌首次釋出全部500張封面,多數你從未見過
    日前,香港《號外》雜誌發起了「我最喜歡的《號外》雜誌封面」投票活動,一次釋出1976-2018全部雜誌、一共將近500張封面圖,讓我們終得看見這本傳奇雜誌的封面全貌!時間回到1976年,時值香港經濟剛剛起飛的年代,陳冠中夥同丘世文、胡君毅和鄧小宇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辦了《號外》雜誌……陳冠中(左三)丘世文(右一)「連人口結構都偏袒我這一代:我們前面沒人」陳冠中屬於香港「嬰兒潮」一代(即是1949年後出生的一代
  • 「PASH! ILLUSTRATION FILE 2020」1月號封面公開
    「PASH!ILLUSTRATION FILE 2020」1月號封面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12-04 09:34:47
  • 這是我們的校園,也是你們的川傳
    每個人都終將離開川傳,離開那個見證我們最美青春的母校,我們又總是在離開後才想起「懷念「,大傳帶你去瞧瞧,這是不是你記憶中的川傳!懷念臺上博學多才的老師,懷念食堂裡香甜可口的飯菜,懷念同寢中「不太聰明」的室友。
  • 「COMIC高」9月號封面公開,たかやき老師的插圖,來感受下~
    「COMIC高」9月號封面公開,たかやき老師的插圖,來感受下~ 動漫 178ACG ▪
  • 日本少年漫畫雜誌封面被批有問題,穿泳衣的寫真女星教壞小朋友
    ……「為什麼少年漫畫雜誌要刊登泳衣寫真?」據說最近便利商店和出版社陸續接到針對少年漫畫雜誌封面使用泳裝寫真女星的抗議,以講談社出版的《周刊少年Magazine》為例……封面經常是聲優、偶像或寫真女星不過相較於之前成年雜誌引發的爭議,少年漫畫雜誌感覺還沒有營造出一面倒的批評氛圍,記者訪問不少女性路人也替少年漫畫雜誌講話……
  • 「迷糊餐廳」·犬組15周年主題餐廳活動視覺圖
    「迷糊餐廳」·犬組15周年主題餐廳活動視覺圖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
  • 張繼科登雜誌封面,戴眼鏡超蘇,駕馭復古印花襯衫!
    張繼科登雜誌《STARBOXmagazine》7月新刊封面「像神一樣存在」。得了這麼多冠軍,張繼科覺得每一次都印象很深,每一次對他來說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張繼科深知,桌球很難,中國桌球隊從領獎臺上下來的那一刻,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冠軍拿的越多壓力越大。張繼科登雜誌《STARBOXmagazine》7月新刊封面,戴眼鏡超蘇,駕馭復古印花襯衫!張繼科登雜誌《STARBOXmagazine》7月新刊封面,戴眼鏡超蘇,駕馭復古印花襯衫!
  • 中國銀聯這支「疫情大考」視頻,讓人熱血沸騰!
    因為一場疫情,2020的開年,我們都經歷了一次大考。不少中小企業在這次行業大考中紛紛倒下,但也有的人,以蛻變求新生,力求「活下來」和「穩住」。最近,中國銀聯聯合12家媒體、21家商業銀行,共同推出視頻《我們都是答卷人》,將疫情比喻成一次考試,以此引出「重振引擎」助商惠民計劃。
  • 【諮商信念】我們如何「學習愛自己」的途徑
    這個論點無誤,不過「愛自己」是個模糊概念,從小到大社會、教育或家庭都很少這麼談它,也沒有具體可學習的典範。我們到底如何自然知曉「愛自己」呢,根據溫尼考特的客體關係論,母親是我們人生第一個對照的客體,有了親子關係與反饋,我們開始確認自己是誰、重不重要,以及探索世界的初始動機。
  • 讓孩子學會「捍衛」,學會愛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和「懂事」害得很苦。我如果哭鬧,非要拿回來,媽媽就立刻把我拉進衛生間,偷偷地擰我一把,並威脅我說:「人家是客人,我們要好好招待,不能讓別人覺得我們很小氣。」就這樣,只要我擁有的東西被別人看上,我就失去了對它的支配權。
  • 「1分鐘學會粵語歌」陳奕迅-《我們萬歲》-粵語中文音譯歌詞諧音發音
    「1分鐘學會粵語歌」陳奕迅-《我們萬歲》-粵語中文音譯歌詞諧音發音 純粹發自我真心別皺眉 (森雖發擠我怎散比走沒) 月亮是否仍然認得當天的你 (語冷si否應銀應大東天地內) 約會每一刻亦帶著孩子氣 (月位每眼和易帶桌海擠黑) 常為碎事而慶祝懷念幼稚時犯的錯
  • 我們為何仍愛梁靜茹的情歌?
    這場演唱會的前一年也就是2014年,梁靜茹生下了兒子Anderson,成為了母親,在現場,她說:「感受到我的變化了嗎?我當媽媽啦。」那一刻既為她開心,也好像感受到了一絲背叛,她還能再為我們唱歌嗎?又是兩年後,「你的名字是愛情」在全球巡演了一圈,回到北京返場。還是兩個女生,毫不猶豫地買了最貴的票,坐在內場第9排,安靜地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