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校內網貼出公示
施一公其人:生於鄭州、長於駐馬店,中美科學院雙料院士
施一公1967年出生於河南鄭州,童年在駐馬店度過。1985年保送進入清華大學,1989年提前一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紀念斯隆- 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1998~2008年曆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教授。2008年,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
學生評價:保持良好運動習慣,十分親近學生
現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結構生物學家,長江講座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施一公先後獲得多項國際科學界重要獎項,2014年獲得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2013年5月入選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MBO)外籍成員。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一位學生說,經常能看到施老師和學生一起長跑,時不時會有學生跟他打招呼。施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著良好的運動習慣,並且十分親近學生。
最新成果:為研發老年痴呆特效藥提供重要基礎
施一公語錄
8月18日,清華大學發布信息,施一公教授研究團隊在《自然》發文,為理解老年痴呆症的發病機理並開發特效藥提供了重要基礎。
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著名的《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施一公教授研究組的兩篇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論文,不僅全球最先發現了老年痴呆症「罪魁禍首」人體γ-分泌酶,而且從理解工作機制,到分析研究它治病突變體的功能,為研究發病機理,開發高效藥物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礎。
施一公此前曾向媒體表示,他此前以通訊作者身份在《科學》、《自然》和《細胞》上發表的文章總共接近50篇,但這項研究成果的意義很可能超過了過去25年科研生涯中所有研究成果的總和!
●「我是河南人河南讓我最有歸屬感。」
●「這些年中國的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而河南也在崛起、在振興,我們也可以拍著胸脯說自己是河南人。」
●「這輩子我最想做的事情,是發揮我的智力優勢做科研,這是讓我60多歲退休後都不會後悔的選擇。」
●「如果所有的年輕人都想當馬雲,而不想成為陳景潤,這不是一種好現象。現在已經到了必須宣傳Science is cool!(科學很酷)的時候啦!」
●「別忘了我們河南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我們不能辜負這片土地。」
●「從出生到18歲上大學,我有將近11年是在駐馬店地區度過。所以,我是地道的河南人;更準確點,我是駐馬店人。今後您損河南人之前,最好四下觀望一下,免得我在場讓您下不了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