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蒲城法院在破解「執行難」問題上不斷探索,敢為人先,創新機制,效果突出,多次在省市法院會議上介紹經驗,前去參觀學習和取經的兄弟法院成了「蒲城法院一道風景線」。他們到底有何絕招?我們也來探探究竟。
省、市法院相關會議上介紹執行工作經驗
先來回放一個抓「老賴」的現場:
6月20日,蒲城法院執行團隊在蒲城縣永豐鎮和堯山鎮將拒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老賴」郗某某和餘某某拘傳回法院。
「你們就是把我送進監獄,我也拿不出這錢來!」面對兩個被執行人的辯解,執行法官果斷宣讀了拘留決定書,司法警察立即掏出械具上前銬人! 見此情景,剛剛還特別囂張的兩個「老賴」立馬「傻了眼」,苦苦哀求,表示願意馬上履行,並書寫了悔過書。這兩起案件當天執結,到位標的26萬元。 「郗某和餘某屬於有履行能力的,就是耍賴,不見棺材不落淚!」蒲城法院執行局局長黨君寧談到。他在執行工作崗位上已幹了15個年頭,經驗豐富,他還說,「老百姓打官司在執行階段關鍵在於落實」。 不知從何時起,欠人錢財卻賴著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決的債務人不少,這已經成為了當今經濟社會的一種痼疾,嚴重影響著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這幾年,案件數量逐年遞增,屢創新高,2013年我當局長時,執行案件是575件,2016年1666件!」「2017年猛增到了2664件,2018年2865件,2020年前9個月一下子漲到了2566件!」黨君寧說。 對黨君寧來說,「案多壓力大」是一個突出的現實問題,最頭痛的是兩類案件,一是生命健康權案件,二是民間借貸案件。 「出了交通事故,對於傷殘者來說,賠償金往往就是個理想中的數字,作為被執行人來講,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咋能賠得起,即使救濟,也是杯水車薪!」 黨君寧說,「民間借貸案件越來越多,佔到執行案件一半以上,這類案件多是親戚、朋友、熟人間借錢,大多數是口頭協議或白條!」「現在有閒錢的人多了,銀行利息低,市場資金流動量大,職業放貸人比較猖獗!」 在談到「執行難」的成因時,黨君寧講,「『執行難』的因素比較複雜,國情、民意、體制、法律等方方面面的原因都存在,經過近年來的綜合治理,『執行難』問題大有改觀,但案件基數大、群眾期望高、執行任務重等情況仍然不能懈怠!」 楊某是陝西藍田縣普化鎮人,原是一名挖掘機司機,2010年在蒲城某爆破工程公司工作時,因一起事故致其特重型顱腦損傷,一直癱瘓在炕,多年索賠,因被執行人各方責任爭議等原因,一直沒有履行生效法律義務,2020年1月,楊某向蒲城法院申請恢復執行。 蒲城法院第三執行實施團隊對這件「陳年舊案」再次進行研判,局長親自掛帥,終於從雖然債務纏身、但仍有改善經營意願的姚三身上找到了突破口,對其所有帳戶、微信、支付寶進行了凍結,並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當感到正常生活和業務受到嚴重限制時,他主動找到法院,表示願意盡力履行案款,一起經歷十年的爭端和困局被打破,雙方終於握手言和。 執行局團隊長王泉華承辦這起案件,「5月13日,我們團隊一行人冒雨到達楊某家的小山村時,驚呆了,楊某坐著輪椅,老母親佝僂著腰,門外貼著白色對聯,楊某的父親剛過世不幾天,空蕩蕩的房屋破爛不堪!」他說,「對比十年前楊某年青帥氣的照片,我的心裡五味雜陳,能想像得出,這個家庭十年間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我們執行的案子很多,但這個場景一直刺激和激勵著我們團隊的每個人」,「我們心裡暗暗較勁,一定要把錢給楊某追回來,還他們一個笑容和公道!」 有人說,法院是弱勢群眾的一把傘!也有人說,執行工作就像開山洞、修高鐵的盾構機,在情況複雜未知和「堅硬」的任務面前,沒有絲毫退路,只能向前、向前、再向前!創新之一:創建「指揮部」和「拳頭隊伍」。打破原來以庭室為中心執行的舊體制,建立全院執行指揮中心,對所有執行案件主要質效指標、重要流程節點進行全面管理和監控,創建了執行中樞神經和戰鬥指揮部。按照「繁簡分流、分段集約」的新執行工作理念和思路,組建財產保全團隊1個、快速執行團隊1個、執行實施團隊3個、執行裁判暨綜合事務團隊1個、拍賣事務團隊1個。每個執行團隊以員額法官為「大腦核心」,書記員為「傳導神經」,法官助理和司法警察為「運動器官」,職責、內容、標準、時限、操作方法明確到人。各團隊之間繁簡有秩、集約專能、分工有序、協作推進,形成敢打勝仗、能打勝仗、善打勝仗的執行「拳頭隊伍」。
創新之二:創新案件分段執行集約化模式。將執行案件分為快速執行階段和執行實施階段兩部分,快速執行體現一個「快」字,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縮短辦案周期,實現簡案快辦。在快速執行屆滿未能執結的,轉入執行實施團隊繼續執行。制定了《執行工作分段集約、扁平化管理工作流程》《執行團隊工作分工責任表》等文件,將分段集約化執行工作模式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節點細化到人、細化到時間點、細化到操作要求,確保了執行行為規範化。執行期限一分為二,前後繁簡有秩、有序對接,從程序上科學設置,達到了「簡案快辦、有效監督、公開透明、流程管控」目的。
創新之三:建立「懸賞+保險」執行新模式。堅持曝光失信被執行人制度常態化,強化執行工作威懾性;強化依法罰款、拘傳、拘留、限制出境等措施,加大對拒執行為的懲處力度;充分運用全國網絡執行查控平臺,搭建對被執行人及車輛臨控機制;建立「懸賞+保險」新型執行懸賞模式,拓寬執行查物找人渠道,提升了啃硬骨頭的能力和水平。「懸賞+保險」是一種執行模式創新,結合拘留、罰款、網絡拍賣、失信人曝光等強制措施,有效提高案件執行效率,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
在政治部負責人惠國強辦公室採訪時,他給我們提供了二份材料,分別是2019年度工作總結和2020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其中各有一些數據格外引人注目: 2019年,共受理各類案件8575件,結案7879件,收結案再創歷史新高,結案率91.87%,結收比在100%,實現了收結案良性均衡循環,審判質效持續提升,居全市法院前列,全院40名員額法官人均結案197件,人均結案數居全市法院第一,全市法院結案超400件的6名法官,蒲城佔了5名。 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共受理各類案件4046件,結案2824件,結案率69.8%,結收比達84%,排全市第一名,審判質效列全市法院第二名,實現了收結案良性均衡循環。 公平正義是人民法院的永恆追求,人民滿意是法院工作的最高標準。上面兩份成績單,僅僅是蒲城法院破解工作難題的一個「小片段」,但他們的心血和汗水已凝聚成了無以計數的「謝謝」和笑臉,他們日夜激戰和鬥智鬥勇的身影已被繡成了百十面鮮紅的錦旗和牌匾。 結束蒲城法院的採訪,突然感到,蒲城法院執結的每起典型案件,都好似一場法治碎戲,一部跌宕起伏的劇本,但它遠比舞臺上的一些戲唱得更傳神,比銀幕上的一些影視作品更精彩!作者:人民周刊網記者彭教學、蒲城法院惠國強
編輯: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