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評估法
1、數字分級法 (NRS)
此方法在國際上較為通用。數字分級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
用0-10的數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最劇烈疼痛,讓患者自己圈出一個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數字。 0:無痛; 1-3:輕度疼痛; 4-6:中度疼痛; 7-10:重度疼痛
2、根據主訴疼痛的程度分級法 (VRS法 )
讓病人根據自身感受說出,即語言描述評分法,這種方法病人容易理解,但不夠精確。
0 級:無疼痛。
I 級 (輕度) :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無幹擾。
II 級 (中度) :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幹擾。
III 級 (重度) :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嚴重幹擾可伴自主神經紊亂或被動體位。
3、視覺模擬法 (VAS 劃線法 )
在對病人的評估過程中一般劃一條長為10cm長線,線上不應標記、數字或詞語,以免影響評估結果。保證病人理解兩個端點的意義非常重要,一端代表無痛,另一端代表劇痛,讓患者在線上最能反應自己疼痛程度之處劃一交叉線。評估者根據患者劃X的位置估計患者的疼痛程度。部分病人包括老年人和文化教育程度低的病人使用此評分法可能有困難,但大部分人可以在訓練後使用。
4、疼痛測量尺評估法
用一把刻有0~10之間刻度的遊尺,叫做「疼痛測量尺」。醫生要先向病人解釋清楚。0的一端表示無痛,另一端10是劇痛;而中間的部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病人需要做的就是根據自身感覺,移動遊標,醫生就能在遊尺上看到具體的數字。
5、詞語描述量表(VDS)
用「無痛、輕度痛、中度痛、重度痛、極度痛」等一系列詞語來代表不同強度的疼痛,患者在這些詞語中選出最能代表其疼痛強度的詞。
6、Wong-Bakcr 臉評分:
適用於 3 歲及以上群,解釋每一張臉孔代表所感受疼痛的程度,要求患者選擇能夠代表其疼痛程度的表情。
客觀評估法
1、功能活動評分法 FAS
評估在深呼吸、咳嗽、翻身、下床活動或進行物理治療時,疼痛對功能活動的影響。
A-未受限:功能活動未因疼痛受限。
B-輕中度受限:功能活動因疼痛受限,但能完成。
C-重度受限:功能活動因疼痛而嚴重受限,不能完成。
翻身:
輕鬆地翻過去 - A
因為疼痛,翻身動作遲緩,但仍能翻過去 - B
病人因為劇烈疼痛無法翻身 - C
咳嗽:
輕鬆地咳嗽 - A
因為疼痛,咳嗽動作不能流暢完成,但仍可以完成 - B
因為疼痛,咳嗽無法進行 - C
2、NIPS評分-新生兒疼痛評估量表
適用於嬰兒、幼兒或任何不會講話的孩子,評估病人對疼痛的生理反應,如:姿勢,哭泣,呻吟等。包括6個子項目,單項0-2分。總分:0-7分
面部表情
0:肌肉放鬆:面部表情平靜,中性表情
1:皺眉頭:面部肌肉緊張,眉頭和下巴都有皺紋
哭鬧
0:不哭:安靜、不哭
1:嗚咽:間斷的、輕微的哭泣
2:大哭:大聲尖叫、聲音不斷響亮的、刺耳的、持續的
呼吸形態
0:放鬆:孩子平常的狀態
1:呼吸形態改變:不規則、比平常快,噎住、屏氣
手臂
0:放鬆或受限:沒有肌肉的僵直,偶爾手臂隨機的的運動
1:屈曲、伸展:緊張、手臂伸直、很快地伸展或屈曲
腿
0:放鬆或受限:沒有肌肉的僵直,偶爾腿部隨機的運動
1:屈曲、伸展:緊張、手臂伸直、很快地伸展或屈曲
覺醒的狀態
0:入睡、覺醒:安靜、平和、入睡或覺醒或平靜的
1:緊急、局促不安:激惹